APP下载

高职院校精神文化下创新人才的培养

2018-02-07林小力

考试周刊 2018年22期
关键词:精神文化创新能力学生

摘 要:《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通过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培养创新性人才是当今社会的必然之路。本文从高职校园精神文化入手,探索其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影响。

关键词:高职校园;精神文化;学生;创新能力

院校精神文化是展现校园形象和促进校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学生精神新面貌和文化风格的重要展现。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有助于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全面发展。

一、 高职院校精神文化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

校园文化是一种隐性的文化系统,是一所校园的精神沉淀。在一定程度上,精神文化主要由理念氛围和师生素养组成,营造了蕴涵学校共同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的精神氛围,是鼓励师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学生作为学校的一员,长期处在校园之中,对院校精神文化有着敏锐的嗅觉及精准的、持久的总体印象,院校精神文化的创设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加强高职院校精神文化建设成为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

二、 高职院校精神文化建设现状

大学精神文化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他的形成具有长期性,是在长期的办学历史中,通过对自己办学理念的倡导、践行、提炼和升华而形成的。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各种高职院校也层出不穷。高职教育的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为人才的培养拓宽了新的天地。然而在我国目前的高职院校发展时间大都不长,学校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的时间短,发展的速度快,因此,现今很多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管理体系不完全,校园精神文化基础薄弱。

(一) 高校本身“自我意识”不强

高职学生、高职院校与本科生、本科院校存在一定的不同。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时,由于他们本身从事着职业与技术教育,对于自身大学地位和自己社会职能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少有人去关注和重视大学精神的塑造,导致了他们的大学精神意识缺乏。部分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在文化建设方面缺少经验,导致校园文化水平止步不前,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理论知识得不到充分利用,大量理论与实践脱离的问题产生。

(二) 学校文化气氛不浓厚

开展校园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方式,也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方法。目前,高职院校组织和开展的校园活动,主要是由学生自发组织。然而,学生自发组织的社团基本存在理论水平和开放性较低,合作性较差等问题;同时,学生能够为活动提供的设备与仪器都较少,也没有稳固的资金来源;其次,高职院校的这些活动中,文体类的活动占了很大比例,而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意识有所促进的实践类活动则较少,这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大多缺少专业老师的指导,导致文化创新活动的学术研究与交流气氛不浓,甚至很多活动都只流于形式,不能促进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三) 教师结构体质难以适应校园现代精神文化建设

我国不少高职院校都是从中专学校升格而来,学校很多老师都是原来的中专学校保留,在教学方式上存在很明显的传统教育痕迹。然而,传统教育理念强调教师与教材的中心地位,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主要以教材为主,忽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同时,教学方法单一,主要是“灌输式”方式,而且教学内容也十分陈旧,完全没有将创新理念与方法体现出来,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与意识的发展与养成,甚至一些老师对于本专业的前沿知识还未完全掌握,致使学生的知识滞后,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才发现所学知识已经落伍。

三、 从高职院校精神文化层面上改革学生创新能力

我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创新人才既为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保障,也为未来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一) 运用各种载体,努力形成校园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念

从我国的《高等教育法》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规定》都明确提出了以培养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为重点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人类如果没有创新的意识就没有创造的行为,高职院校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就必须转变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育观念,进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首要任务的创新教育。作为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高职院校要想打造出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的创新人才,必须摒弃一些不适应高校办学理念要求的精神概念,及时进行角色调整和提升,促进学生精益求精、科学求真的态度的形成,从而体现出高职学院的办学理念和精神追求。在追求创新的同时,高职院校应注意要保留学校的传统项目,挖掘本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历史和传统资源,强化校园文化的特色;传承自身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借助校园的文化标志如校训、校徽等来激励和号召教师潜心科研,学生成人成才。

(二)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主题,构建活动文化

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精神载体。建设校园文化活动时应选择那些能体现大学精神和有助于培养大学精神的校园文化形式。如定期举办以科技为主的技能節和以人文文化为主的艺术节,为学生展示才华、提高能力、激发创意提供广阔的平台。同时,为了建设专业化的学生社团,高职院校要注意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管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吸收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组建高水平的导师队伍,将社团进行专业化处理并积极推进,从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

参考文献:

[1]王处辉.转型中高等教育的反思与构建[M].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2]吕欢.认知视角下民族院校校园文化的功能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16.

[3]齐琳.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关系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16,37(01):144-145.

[4]王成云.刍议高职院校学生缺乏创新素质表现[J].西部皮革,2017,39(04):262+265.

作者简介:

林小力,四川省绵阳市,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精神文化创新能力学生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赶不走的学生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学生写话
立人教育成就教师的本土化发展
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