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检验技术》课程标准设计
2018-02-07张莉华陈少军
张莉华+陈少军
摘 要:《保健食品检验技术》是保健品开发和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必修课,对于保健食品原辅料、中间品(半成品)、成品质量与安全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高职高专保健品开发和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教学内容强调实用性,恰当选择相关知识点、技能点,形成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相统一的课程模式。以够用、适度为度,但应具有持续发展性并适当兼顾专业方向设计课程标准,形成符合高职高专教学要求的新课程标准。
关键词:高职高专课程;保健食品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保健食品检验技术》是高职高专保健品开发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必修课。据了解,目前全国的本科院校尚无保健品开发与管理专业,有几所高职高专院校有这个专业,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就是其中之一。《保健食品检验技术》这门课与《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密切相关,但又有所不同。《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研究很多,但《保健食品检验技术》课程建设尚无相关报道。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目前正处在扩校、升本、创一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时期,课程建设都是围绕如何培养优秀应用型人才开展的。《保健食品检验技术》课程标准设计强调实用性,以够用、适度为度,但应具有持续发展性并适当兼顾专业方向设计新课程标准,以期提高学生的技能,提高教学效果。
一、 课程简介与定位
《保健食品检验技术》课程总学时64学时,其中实验环节32学时,4学分,考核方式为考试。本课程是综合运用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微生物检验等相关知识和技能,针对保健食品质量控制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面向保健食品原辅料、中间品(半成品)、成品的质量控制领域,也就是现在保健食品企业中的质量检验(QC)工作领域。通过本课程的课堂讲授和实践教学,使学生熟悉有关保健食品质量检验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保健食品检验和质量控制方面的职业能力和素养,为能够在质量检验领域工作做好准备。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有机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等,同期课程为保健食品概论、保健食品法规与标准、食品营养与健康,后期课程为保健食品注册申报实务、保健食品生产技术等。本课程的理论与实验学习,既为后期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使学生毕业后能胜任保健食品分析检验岗位。另外,通过本课程中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再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的能力,灵活开展检测。
二、 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保健食品企业保健食品分析检验岗位工作内容和过程,构建“工学结合”的教学内容模板,以具有保健品分析检验能力为目标,设计课程内容。课程开发“基于工作过程”,强调实用性,以理论够用、突出技能为原则,组织本课程教学内容,拟设定7个教学内容模块,分别为绪论、检测常用技术和方法概述、检测样品前处理技术概述、感官检验、理化指标检测、功效成分(或标志性成分)检测、有害物质检测。
三、 课程目标
1. 能力目标 具有分析与检验工作所需的文献资料查阅、收集、应用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持续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保健食品检验和质量控制方面的能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积累保健食品分析与检验的实际经验。
2. 知识目标 熟悉有关保健食品检验的基本知识;熟悉保健食品分析检验常使用检测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等)的基本构造和基本维护保养常识,掌握其工作原理,能熟练操作紫外可见光度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能熟练进行保健食品感官检测、理化指标检测、污染物限量检测、微生物限量检测。
3. 素质目标 具有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工作作风;具有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的职业道德;具有沟通、表达、协作、协调的能力。
四、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五、 实施建议
1. 教学模式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合理设计教学模式,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在实验教学中,2人一组开展实验,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能力。
2. 教学方法和手段
(1) 理论教学:理论教学中,以教学项目为目标,围绕教学任务开展教学,以项目教学法为主,辅以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
(2) 实验教学:课程实验部分采用实验室现场教授和学生亲自操作方式进行,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仪器的使用。
(3) 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上课使用多媒体,让学生学习更加直观;利用学校超星学习通平台,开展课程建设,将本课程的课件、教案、习题、视频资料等相关学习资料全部上传到学习平台上,实现开放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巩固学习。通过学习通上作业和课件的学习统计,老师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掌握情况,便于后续强化补充。
3. 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为考试课,考核评价分为两个部分,即平时评价和期末考试成绩。总成绩中,平时成绩占60%,期末考试成绩占40%。平时成绩分为平时常规评价、过程与结果评价两部分;平时常规评价中,学习态度与出勤权重10%,回答问题与完成作业权重10%;过程与结果评价中,实验方案设计权重15%,实验报告撰写权重10%,实验过程规范权重10%,实验中出现问题的反思权重5%。
4. 參考书目
(1)戴华、陈冬东.功能性保健食品检测指南,2012.
(2)范青生.保健食品功效成分与标志性成分.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
(3)马双成.保健食品功效成分检测技术与方法.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5. 教学资源
信息化教学资源(电子图书、多媒体素材、网络课程等);实践资源(学校检测中心);教学录像、规范操作标准录像等。
参考文献:
[1]赫桂丹,陈珊珊,石晶,黄卉.食品分析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对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J].食品与发酵科技,2017,53(5):80-83.
[2]孙春燕、袁媛、时晓磊等.食品理化检验与食品分析开放式实验授课方式的探讨[J].科教文汇,2017(380):52-54.
[3]崔海燕,周鸿燕.“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3):81-83.
[4]谭韩英,潘百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食品分析与检验试验课程改革初探[J].广州化工,2015,43(4):209-210.
[5]韩春叶,王明山.《花卉生产技术》课程标准设计[J].现代农业,2016(10):108-109.
作者简介:
张莉华,陈少军,浙江省宁波市,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