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改革红利 推动企业高效发展
2018-02-07江亦言
□ 文/本刊特约评论员 江亦言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综合研判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国企深化改革“去产能”的关键环节。“十二五”以来,我国炼化行业持续高速增长,以致供需形势发生根本性变化,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企业效益锐减。随着炼化产业产能过剩的日益严重,规模化生产和专业化生产变得越来越重要。为顺应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趋势,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要求, 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中国海油改变了固有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进一步对炼化产业进行优化整合,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适应国家和行业的需要。
中国海油的炼化产业由于历史的定位和客观历史条件,为快速发展走了一条内涵式发展和外延式扩张相结合的“差异化”发展之路,形成了规模分散、形式粗放、内部竞争的业务格局,产业总体来看资产质量不高,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资源配置不优化导致规模效益未发挥,产销协同动力不足、市场开拓意识不强,制约了营销价值实现,同时还存在管理层级多、效率低、管理成本高等方面的问题。
众所周知,炼化产业是上游业务的补充和拓展,是支撑上游业务实现价值增值的重要环节。虽然中国海油炼化产业在近几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对比上游产业,炼化产业各企业独立分散、营销资源相对弱小的经营局面既与上游产业在发展规模、发展质量等方面存在差距,也影响和制约着炼化产业目标的实现,不符合“上下游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要求。中国海油为贯彻落实中国特色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的战略部署,实现产业链有效增值,要求在产业发展中,坚持集团效益最大化的原则,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实现面向“做强做优”的产业转型,实现高效管理和对资源进行统一优化配置,包括对管理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原料采购资源、产品销售资源等的集中管理和优化配置,以形成集中发展的合力。
因此,我们在案例中看到,为了提高中国海油炼化产业的竞争能力,促进炼化产业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健康发展,中国海油加大业务、产业整合力度,坚持“有进有退”的原则,加快结构调整步伐,逐步形成产销一体化运营、专业化管理、集团化运作的管理体系。
我们从案例中看到,中国海油炼化产业重组改革实现了“统一产业规划、统一资源配置、统一营销策略、统一体系建设”的目标,推动了产品结构调整和下游产业升级,建立了与上游资源量相匹配和下游市场需求相吻合的炼化产业,进一步实现了中国海油上下游一体协调发展和集团整体产业链价值最大化,有效平抑了原油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