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五化”的社区服务管理新模式
2018-02-07刘文涛
文/刘文涛
为了进一步优化社区服务流程、提升社区管理能级、固化社区服务管理经验,上海市长宁区华阳路街道办事处(以下简称“华阳街道”)探索开展“社区服务管理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这不仅是对中央、市委、区委关于“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要求的积极回应,也是华阳街道呼应民意、改善民生、制度化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体现,努力实现社区服务管理的实体化、网格化、区域化、扁平化和信息化。在市、区相关部门的关心下,此项目先后被确认为上海市标准化试点项目和国家级试点项目。
一、主要做法
1. 健全组织架构
华阳街道召开了华阳社区服务管理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推进会,宣布建立标准化试点工作联席会议,并明确了定期沟通、专题会商、联系服务等制度,为有序推进标准化试点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街道层面还成立了华阳社区服务管理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主要领导担任组长,下设办公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组、社区管理组、社区服务组、社会参与组等“一办四组”,为推进标准化试点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基础和制度保障。
2.落实责任分解
在对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进行广泛动员和业务培训的基础上,华阳街道广泛收集并整理了现有社区服务管理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上海市地方标准,系统梳理社区服务管理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程序,划分标准项目,形成了《华阳街道社区服务管理标准体系结构图》和《华阳社区服务管理标准明细表》。根据科室职责和业务分工,又将标准转化成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
3. 建立工作制度
试点启动后,华阳街道建立了查纠制度,结合阶段要求,定期开展阶段性小结,确保标准化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总结;建立例会制度,适时邀请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专家研讨交流,针对工作中发现的盲点和薄弱环节,及时协商解决;建立反馈制度,紧密结合街道实际情况,有效对接“市委一号课题”的要求和变化,相关编写人员及时反馈编写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确保标准撰写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建立奖励制度,按照《关于华阳社区服务管理综合标准化试点专项经费使用管理的规定》,对接工作人员的绩效进行相应激励。
二、工作原则
1.坚持普遍性和独特性相统一,做到“重点突破、整体推进”
标准化工作的目标之一,就是总结“华阳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社区服务管理特色品牌。这就要求华阳街道一方面深刻把握标准化工作的基本规律,总结共性,在广泛借鉴的基础上,按照“市委一号课题要求”和区“六加二”改革,将所有标准项目划分为岗位描述、社区党建、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平安、社区自治和共治等类别,然后样本先行、修改完善,最后逐一推广、整体推进;另一方面则深度挖掘和提炼华阳特色,突出亮点。华阳街道作为“凝聚力工程”的发源地和“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在区域化党建、服务民生、社区综合治理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因此,标准转化过程,也是对华阳“四百”精神再学习、再认识和再提升的过程,尤其强调这些精神在各项标准中的贯彻和体现,形成了平安商圈建设、志愿者服务等特色工作标准。
2.坚持规范性和灵活性相统一,做到“绩效导向、注重实效”
为了突出标准化工作实效,华阳街道一方面针对运作成熟、程序明确、可规范性强的服务管理项目,加强对法律条文、规章条例、实施办法、通知发文等规范性文件的系统梳理和归纳整合,严格流程、规范细节、弥补缺漏,形成了网格化管理制度建设、人民调解信访代理等工作标准;另一方面,对于各个创新试验项目,以原则性指引和合法性自查为主,流程细化和制度规范为辅,形成了社区文化服务团队管理、公共安全电子巡查等工作标准,在力求实现公共服务提供均等化、规范化的同时,确保了各服务窗口回应民众利益诉求的敏感性、自发性和及时性。
3.坚持稳定性和时效性相统一,做到“适度超前、引领发展”
华阳街道一方面通过吸收、借鉴先进服务管理理念,运用“5S”等现代管理技术,再造信息反馈系统,形成了平安小区(单位、社区)自查考评、社区综治(事务、文化)服务管理满意度测评等工作规范,强化了服务质量控制,优化了内部考评规程;另一方面紧密关注时事政策变化,就新增或取消的社区服务管理项目,对标准体系进行适时更新和动态调整。通过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和前瞻性,确保了社区服务管理由静态向动态、由被动向主动转变。
4.坚持个别性和整体性相统一,做到“系统管理、协同增效”
综合标准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为防止各自为战、重复劳动,华阳街道一方面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作用,明确分工、加强指导,促进各子项目协同推进;另一方面,坚持工作例会制度,加强内容沟通和学习交流,促进各子项目相互学习借鉴和互补提高。
三、工作成效
1. 进一步完善“两级平台、三级网络”格局
完善“区—街”两级联动平台和“区—街道—居民区”三级运作网络,切实发挥统筹调配作用,推动矛盾和问题在一线解决;强化社会管理联动平台与社区各个中心的互联互通,实现联动平台上社区服务资源的整合集聚和服务项目的一窗对外;加强社区实有人口电子走访、公共安全电子巡查、法人单位电子联络、社区综合服务、社区稳定“三预”等网格化管理的保障机制;优化“发现—处置—反馈—监督”的网格化闭环式管理流程,推进多元化参与、扁平化管理、快捷化反应、责任化运行,实现网格化与联动联勤相融合。
2. 进一步提升社区公共服务水平
优化了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管理流程,在实现一个窗口受理、全年无休的基础上,落实了窗口服务岗位责任制,确保了社区事务受理服务的便捷高效;提升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管理服务能级,深化了“分时段引入第三方管理”的模式,增强了服务活力;做实了“十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加强了中山公园地区文化服务联盟运作,健全了“街—居—小区—楼组—家庭”五级文化服务网络;完善了对社会边缘人群的预警及关爱机制,加强了对失学失业青少年、单亲家庭、失独家庭等群体的关怀;完备了居民家庭健康档案,细化落实了家庭医生制度。
3.进一步深化社区治理机制
完善了社区公共安全运行机制,推进中山公园商圈群防群治,服务保障群众的安全;推进了视频监控设备的升级换代,构建起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多层次防范体系;加强了地下空间安全管理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督,加大了公共场所、高层楼宇、地下建筑等的消防安全和生产安全检查力度;加强了平安志愿者的管理与激励,加大对群租以及“六小”场所等专项整治力度,做实IC门禁系统建设等社区平安实事项目;落实了信访维稳责任,推进依法行政,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