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民族干部教育培训创新发展思考

2018-02-07郭纹廷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民族干部

□郭纹廷

(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北京 100094)

干部教育培训在党的建设与国家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与作用。我党历来重视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始终把少数民族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我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予以高度重视。2010年10月,习近平在中央党校西藏班创办3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要继续有计划、分层次组织安排少数民族干部到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民族干部院校进行培训,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在培训内容上,要坚持重点抓好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帮助少数民族干部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同时加强知识教育、领导能力教育,帮助他们提高履行领导职责和工作职责所必需的知识素养。在培训方式上,既要坚持运用在长期实践中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又要通过改革探索新的办法,增强培训的实践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1]习近平的讲话为民族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现代化新征程全面开启。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全面实施,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出台与实施,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少数民族干部不仅担负着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领广大群众脱贫攻坚致富奔小康的艰巨使命,同时,也是新形势下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骨干力量。少数民族干部具有稳定过硬的素质和能力关乎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因此,民族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紧紧把握当前形势,深入研究民族干部教育培训适应新时代要求,努力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民族干部教育培训的现状

建国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关心和领导下,民族干部教育培训事业取得了较快发展,民族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体系日臻完善,培训质量和效果日渐提升,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

(一)搭建了民族干部教育培训系统的平台

当前,民族干部教育培训的开展主要来自三个渠道。一是国家民委系统的干部培训,是民族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也是少数民族干部教育培训的中坚力量。二是各地区民族干部院校开展的干部培训,是民族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力量。三是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等在开展干部教育培训时,也设有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次,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民族干部教育培训平台是开展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的必要条件,是民族干部的“加油站”,是宣传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观的主阵地和学习党的民族宗教理论政策的大课堂。多年来,国家民委、各省委组织部和各省民委非常重视少数民族干部培训,国家民委设立了干部培训专项经费,各省民委也在年度预算中把民族干部教育培训经费计划单列,专款专用,使民族干部教育培训得到了制度性的保障。

(二)逐步优化了民族干部教育培训体系

在民族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各级培训机构坚持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不断地优化教育培训体系,努力使民族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一是优化培训班次设置。坚持按照分级分类培训的原则,结合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个人需求,灵活设备班次。班次类型主要分为少数民族干部能力提升班、各类专题研讨班、常规轮训班等,在时间的设置上主要分为中长期班和短期班两类。二是优化设置培训课程。在课程设置上,坚持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根据培训目标、培训班次的主题和参训学员的特点,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培训课程主要分为宏观形势政策类、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工作类、专业能力类和素质能力类等四大模块。各类班次在具体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有共同性,如体现党性教育、民族理论政策等的课程,也有差异化的课程,主要体现在不同培训主题的班次设置不同的专题课程。三是优化了师资结构。根据民族干部教育培训需要和各级培训机构自身的特点,在师资结构方面本着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原则,构建了结构合理、动态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很多培训机构建立了由专家教授和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党政领导干部组成的师资档案库。四是培训组织与管理结构进一步优化。根据不同班次的教学需要和学员的特点确定了差异化的管理方式。一些培训机构在学员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方面探索出一些符合干部学习特点的考核管理方式。

(三)进一步拓展了民族干部教育培训模式

近年来,民族干部教育培训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教学新模式和新办法,努力提升民族干部的能力素质。其中,参与式教学方式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广泛被各类民族干部教育培训机构采用。与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模式相比,参与式教学方式形式新颖、多样,更加突出干部学习的主体特点、学习规律和参与性,更加关注干部学习的心理感受和行为,以及为此做出的教学情境安排,使得教学活动更具挑战性、生动性、趣味性和故事性,有效调动了学员的参与积极性。[2]当前民族干部教育培训中开展的参与式教学活动主要分为主题研讨型、能力建设型、学习研讨型三大类。主题研讨型包括世界咖啡、结构化研讨、案例复盘、学员论坛、分组讨论、主题研讨等,能力建设型包括模拟演练、团队建设、沙盘推演等,学习研讨型包括现场教学、学员讲堂、案例教学等。这些教学创新方式在实际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受到学员的欢迎。

(四)逐步提高了教学与科研能力

本着科研服务于教学的原则,各级民族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围绕干部培训开展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取得了很多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科研成果。一是围绕民族干部教育培训中少数民族干部成长规律和民族干部教育培训规律开展了大量研究探索,进一步丰富了民族干部教育培训理论与实践体系;二是围绕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工作开展了相关的研究,为民族干部深入学习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政策、服务于民族工作大局、做好民族工作奠定了基础;三是以问题为导向、围绕干部教育培训教学中一些专题开展的研究。这些研究侧重于实现民族干部“缺什么补什么”、提升专业素养和岗位胜任能力。科研与教学的统一,一方面使教学方案的设计更加科学合理,教师教学与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使得干部教育培训整体效能进一步增强,有效地提升了民族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民族干部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虽然民族干部教育培训事业取得较快的发展,但民族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与当前我国干部教育培训的新形势、与党和国家对提升民族干部能力素质的新要求存在差距。中央民族干部学院一项对民族干部的调查问卷,进一步印证了民族干部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一)干教组织方存在的问题

1.民族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分布不均衡。据调查,大部分民族干部参加的培训是异地培训,其中,97.6%的民族干部参加过至少一次在京培训,至少参加一次其他省区培训的占63%。这说明,民族干部教育培训渠道、机构相对单一,培训资源分布不均衡。少数民族干部所在的地区多是中西部发展相对较为滞后的民族地区,这些地区的干部教育培训资源与力量也相对较为薄弱,导致很多地区的干部培训满足不了当地干部对培训的需求。同时,绝大多数民族干部参加的培训是上级组织的调训,参加单位自办、合作办学、送教上门、两地衔接等其他方式的培训较少,这进一步说明,民族干部教育培训在师资、教学等方面的区域性资源合作与共享相对不足,存在缺乏统筹协调、培训结构失衡、条块分割等问题。此外,虽然民族地区各级组织部门都设有培训专项经费,但经费投入十分有限,各级培训机构获得的培训经费少之又少,导致培训投入不足,培训设施设备落后,一些县级党校甚至没有足够的培训场地,教学与科研经费奇缺,培训质量难以保证。

2.干教机构办学理念较为保守。民族干部多来自中西部贫困落后地区,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视野不够开阔,民族干部教育培训应能够运用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条件为他们提供高质、高效的培训,使他们开拓视野、开阔思路,回到工作岗位后能够更好的履职尽责,为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但目前民族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思想和观念相对比较保守,缺乏国际化的广阔视野,缺乏创新性的、与时代紧密结合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和手段单一,缺乏对新的培训模式、培训方法的深入研究探索,对民族干部教育培训的功能定位层次较低,使得民族干部参加培训后的态度、行为、能力提升与转变程度有限。

3.民族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水平有待提高。一是对培训班教学方案的拟定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培训目标的设定往往是概括性的,可实现性的评价难度较大;一些专题研讨班的主题与课程内容不匹配,存在拼课、凑课的现象;对培训课程的设计缺乏层次性,学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对不同主题、不同类型的培训班次设定的培训时间长短缺乏有效论证,随意性较大,80%以上为10天以下的班次。二是培训内容缺乏科学严谨的研究与设计。调查结果显示,干部培训中存在培训内容偏重于理论性,联系实际的深度不够;培训缺乏针对性,分级分类培训不够,交叉重复培训现象突出;问题导向不明确,培训内容实效性、前瞻性、创新性不足,对实际工作帮助不大;课程体系缺乏设计感、整体感,一些课程内容陈旧、更新慢、时代性不强。三是教学方式吸引力不足。目前很多民族干部培训机构开展教学的方式相对较为单一,教学中单向讲授式课程多,互动、交流的形式少;教学方法呆板,学员感到学习枯燥;理论知识讲授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性内容不多。四是培训管理手段单一。参训干部认为,干部培训中学员管理方式较为呆板,缺少灵活性;管理方式落后,信息化技术运用少,管理工作效率低;纪律要求严格,学员主观能动性发挥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培训质量的提升。

4.对训前需求和训后学习效果关注度不够。由于干训机构与学员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训前开展充分的需求调研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培训课程和培训方式设计的盲目性和低效性。然而根据调查,44.7%的学员没有接受过训前调研,27.8%的学员接受过1次训前调研,19.2%的学员接受过2次训前调研,接受过3次及以上训前调研的学员仅占8.3%。在接受过训前调研的学员中,有48.4%的学员认为,训前调查的调研手段单一,37.5%的学员认为训前调查在培训中没有得到体现,24.5%的学员认为调研内容没有联系实际,22.2%的学员认为调研设计不科学,还有的学员认为,培训机构的培训需求调研目标不明确,有6.0%的学员认为,训前调研有和没有一个样。由此可见,干训机构对训前调查关注度不够,对训前调研的结果运用不充分,必然会导致干训机构无法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与服务,无法提供精准有效的培训。对参训干部学习效果的评价检验方面,虽然各培训机构基本都建立了干部学习培训考核和监督管理机制,但由于各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对干部训后的履职能力评估还无法完全实现,还存在沟通与反馈机制不健全的问题。

5.民族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导致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目前,很多培训机构建立的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大部分培训课程依靠外请专家授课,自有师资的力量较为薄弱,尤其是中青年教师专业不对口、专业基础不扎实现象较为突出,一些自有教师在理论功底、教学水平与技能、社会实践经验、理论联系实际、多媒体技术运用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导致体现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的自有精品课程开发滞后。同时,由于自有师资力量不足、骨干教师缺乏,实际教学中课程体系的连续性、层序性也难以实现。

(二)参训方存在的问题

1.部分干部素质能力较低。根据调查,目前少数民族干部通过各种教育方式的学习,文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60%以上的达到了本科学历,25%以上的少数民族干部达到了硕士及以上的学历,但是仍然有25%左右干部的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下的水平。文化水平低导致少数民族干部思路窄,视野不宽,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干部工作能力水平的提高,与干部队伍建设“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也有较大差距。目前很多干部在政治理论、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等方面与组织的要求尚有差距。政治上,一些干部缺乏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知识,一些干部不能很好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际工作相结合,难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认识国家、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等范畴的问题,一些干部甚至连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宗教理论和政策也知之甚少。文化知识方面,虽然现有干部的整体学历水平和层次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相对封闭,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对外开放程度不够,思想观念陈旧,知识结构单一,难以跟上新时代新领域迸发的新知识速度。业务能力上,很多干部业务知识更新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业务水平提高速度缓慢,很多干部一个岗位干到底,缺乏多岗锻炼、交流轮岗的机会,也缺乏基层岗位的实践经验,工作质量和效率都比较低,带领引导群众科学发展的本领能力不足。一些干部工作能力和心理素质不适应当前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需要,创新开展工作、处置突发事件、驾驭风险的能力较弱。

2.对参加教育培训的思想重视程度不够。在所调查的干部中,参加组织安排的培训5次以上的占43.2%,参加4次组织安排培训的占10.2%,3次的占19.2%,2次及以下占27.3%。有23.8%的干部未达到《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提出的县处级及以上党政干部人均年脱产培训学时数不低于 110学时,科级及以下不低于 90学时,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不低于 110学时,专业技术人员不低于 90学时的要求。这说明,一方面,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少数民族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把少数民族干部教育培训作为一项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工作有计划的安排部署,影响了少数民族干部整体素质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一些少数民族干部主动参加教育培训的意识不够强,安于现状,缺乏继续学习和长期学习的精神,参加培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不高;一些少数民族干部对参加培训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没有把培训学习当作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来对待,而是简单地将参加培训与晋升提拔联系在一起;一些干部参加培训的学风不正,存在敷衍培训、忽视培训纪律、行为自由散漫的情况。

3.参训干部结构失衡。根据调查,少数民族干部参训结构失衡主要表现为数量、部门、级别、性别和年龄等方面的不均衡。例如,在参训干部中,男性干部占比为68.3%,女性干部占比为31.7%;县处级干部占76.9%,乡科级干部占18.9%;党政干部占79.6%,专业技术人员占12.3%,企业经营管理干部及其他占8.1%;31-40岁的干部占16.7%,41-50岁的干部占62.5%,51-60岁的干部占20.1%。数据说明,男性干部比女性干部参加培训的机会相对要多,级别越高的干部,参训机会越多,正职干部参训机会比副职干部要多,年龄大的干部外出参加培训学习的机会比青年干部要多,这说明基层干部培训学习存在机会不均等的现象。

4.干部参训的工学矛盾突出。西部民族地区干部综合素质能力、思想观念、知识结构等均明显落后于中东部发达地区,亟需通过参加教育培训进一步开阔视野、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增长才干。调查显示,基层少数民族干部非常希望参加专业能力提升培训、业务工作专题研讨培训、少数民族干部能力建设等类型的培训,但目前民族地区大部分市县乡干部带领群众脱贫攻坚任务繁重,脱贫摘帽时间紧迫,一些地区干部生态保护工作压力大,基层一线的领导干部参加培训学习存在较大的困难。

三、新时代民族干部教育培训创新发展的路径

2018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对《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进行审议。会议强调,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首要任务,要着眼提升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培养复合型领导干部,提高干部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的能力。要在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上下功夫,把握干部成长规律和干部教育培训规律,因材施教、注重实效,防止搞培训上的形式主义。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结合干部思想和工作实际,分类分级开展精准化的教育培训。这次会议也为民族干部教育培训指明了方向。新时代民族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要以创新的思路谋划民族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不断创新少数民族干部教育培训理念、培训体系、培训方式方法等,使民族干部教育培训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创新发展理念彰显时代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民族干部教育培训是少数民族干部的“加油站”,应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以创新为基点,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推进民族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一是创新办学理念突出办学特色。民族干部教育培训在办学理念方面应该拓展创新,要有国际化的视野,在突出办学特色方面要有别具一格的理念和做法。要推动民族干部教育培训智库建设,实现教学、科研、咨询三位一体功能;要加强民族类特色课程体系建设,持续推进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加强民族类特色课程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突出校园文化的特色等。二是树立协调培训的新理念。建立民族干部教育培训统筹协调体系,实现民族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统一领导,在整合发挥主渠道培训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体制外资源,增强培训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全面提升民族干部教育培训层次。三是树立资源共享的培训新理念。整合各类培训渠道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形成开放式的师资人才库,实现师资资源共享;利用互联网建立远程教学网络,扩大远程网络教育培训,实现各渠道的网络培训资源共享;推动教育培训平台建设,促进各类培训机构教育培训的理论与实践交流,借鉴经验,提升民族干部教育培训效果。

(二)创新培训体系提升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

要加强民族干部成长规律和民族干部教育培训规律的相关研究,以教学改革为先导,优化提升民族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提高训前、训中、训后各个环节培训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一是改进需求调研的方法、注重调研结果的运用。民族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研究民族地区干部所处的环境、所面临的形势的特殊性,改进对民族地区干部学习需求调研的方法,在考虑干部履职尽责必备的能力素质的基础上,结合民族地区干部的特殊性和特殊需求,科学地设置教育培训的目标、任务、内容、方法、途径、措施等,为少数民族干部提供精准的培训。二是教学方式创新要注重有效性。教学形式应该服务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魂,教学形式是形,围绕教学主题应研究适合教学内容的、能够真正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形式,不能为了突出教学形式的多样性而刻意使教学方式多样化,不搞培训上的形式主义。要把解决问题作为培训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运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帮助少数民族干部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和工作中的难题,提高少数民族干部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的能力。三是创新训后效果评估手段与方法。借助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分析技术,评估培训效果、分析教学存在的问题。民族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应根据培训的整体流程,加强训后效果跟踪,并将教学评估结果与参训学员实际在岗履职能力提高与否相结合,进行相应的信息反馈。

(三)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提升学员学习主体性

成人学习是以问题为导向,以经验为基础,在交流学习中,改变以往的认知图式而建构新的知识结构。成人学习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主体的重要性。因此,民族干部教育培训要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和“布道式”教学的基础上创新培训方式方法,突出学员学习的主体性,通过新颖有效的教学组织与管理方式提高学员参与学习积极性。一是根据教学目标策划设计相应的教学方式。根据教学目标策划设计适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活动的生动性、趣味性和故事性,促使学员有足够的参与空间。二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设定相应培训管理方式。为了提高学员学习主体性,在培训管理上探索使用量化考核管理方式,调动学员学思践悟、比学赶超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学风。三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与服务管理。互联网时代干部学习的方式发生很大变化,应将互联网与教学紧密结合,实现线上教育与线下培训相结合,让参训干部在培训过程中产生较好的感染力,增加学员的参与感和体验性,实现干部能力素质的提升。

(四)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领导干部

民族干部教育培训要牢牢把握“党校姓党”的原则,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教育,同时,民族干部教育培训要适应全球化新趋势,把握国内发展的新战略新要求,加强岗位必备专业知识的学习培训,提升干部科学发展能力。一是抓好少数民族干部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促进少数民族干部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的理解认识,提高少数民族干部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本领。二是有针对性地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理论、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培训学习,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民族地区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促使少数民族干部通过工作实践不断深化对党的基本理论的认识,坚定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三是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加大对少数民族干部创新发展经济的能力培训,加强移动通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和技术领域知识的普及学习,增强适应新常态、贯彻新理念的本领,提升改革创新、扎实推进民族地区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专业能力。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民族干部
我们的民族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