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推动全面从严治党
2018-02-07李孝敏
李孝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这为新时代背景下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行动纲领。政治文化的好坏直接影响党的建设和党内政治生态。推进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根除政治生态的“污染源”,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使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才能为实现伟大梦想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一、党内政治文化的价值逻辑
党内政治文化来自于政党自身实践活动,渗透于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反映并体现党的整体,主要包括政治信仰、政治制度、政治方向、政治态度、政治立场、政治规范、政治道路、政治认知、政治评价和政治生态等。列宁说:“政治中最本质的东西即国家政权机构。”[1]“国家政权问题是全部政治问题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政治生活的内容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的形式、任务和内容” 。[2]党内政治文化的优劣决定政治生态的好坏,作为政治生活的灵魂党内政治文化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党内政治文化体现党员政治行为的精神因素, 影响党员的政治行为模式及价值取向,是党内政治运行的“软环境”。党内政治文化始终在思想观念、价值导向上对党内政治生活产生制约和引导作用。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党内政治文化中的政治认知、政治理想、政治信念等影响政治理念和价值因素,从而决定政治生活质量。同时政治文化决定了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增强其对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党内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态的一面镜子,苏联解体本质上是党内政治文化出现病变。深刻把握党内政治文化内涵,发展健康的政治文化。
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政治组织对政治实践的文化思考与价值导向。一是以马克思主义为“魂”。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思想上、政治上全面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奋勇拼搏,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续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二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也是党内政治文化的基础”,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三是以革命文化为“源”。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精神追求、精神品格、精神力量,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革命文化精神,是我们党永不变色的红色基因,也是党内政治文化须臾不能缺的精气神。四是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体”。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又是党内政治文化的主体。社会主义先进性与党内政治文化有着高度的内在一致性。党内政治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中国共产党政治实践中的文化反映。五是以中国共产党党性为“用”。中国共产党党性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本质属性,也是党内政治文化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党性体现为作为中国共产党组织整体的党性和作为党员个体的党性两方面。从组织整体的角度来看,党性集中体现为党的政治性、阶级性、民族性、时代性、先进性和纯洁性等属性,直接反映党的基本性质、政治倾向、健康程度和进步水准。
二、用党内政治文化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要求
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要求,是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锻造优良党风政风、确保新时代改革发展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保障。
(一)新时代呼唤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的发展具有连续性,新时代文化要承担应有的担当。政治文化也是一个绵延生成的历史过程,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并不是割裂的,而是一脉相承的。政治文化已成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构成要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3]从国际来看,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际竞争和博弈日趋激烈,当今国际环境更为严峻复杂。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所导致的竞争加剧和社会分化,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诸如欧洲新右翼民粹主义、美国右翼民粹主义以及欧洲、美国和拉丁美洲的新左翼民粹主义。同时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极力推进其文化的全球化,企图通过经济、文化的渗透,从而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从国内来看,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主义事业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国仍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仍需不断改革发展。由于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冲击,社会思潮日益多元化,一些人的理想信念开始动摇。有些党员干部对党认识不深、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并不坚定,甚至出现组织上入党、思想上并未入党的现象。面对当前复杂的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对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命题,强调了健康政治文化发展的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这是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倡导和弘扬清正廉洁、忠诚老实、干事担当、风清气正,这是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严明党的纪律和党的规矩、贯彻党章和党规的政治保证。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反映着党员干部的精神追求和理想信念,是强党兴党更持久的力量,为党的发展壮大提供丰厚滋养。“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13亿中国人的梦想、是强党强国强军梦,既是一场无先例可循的伟大探索,又是一场需要思想引领的伟大实践。正如《中国共产党章程》强调,“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5]
(二)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有利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新时代背景下,实现伟大梦想需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这就需要把党建设好、建设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迈向标本兼治的现实要求。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把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推进健康的政治文化向全面从严治党渗透。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迈向标本兼治焕发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6]
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渗透、价值观念的侵入,有些党员干部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意识不强,无视、违反、甚至严重破坏党纪党规,良好的政治文化生态还未真正形成。在严峻的挑战面前,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有利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由“治污”向“清源”转变、由“治标”向“治本”迈进。
(三)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有利于党的政治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7]党内政治生活必须加强纪律建设,同时必然要求发展健康的、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毛泽东曾指出,加强党的政治文化建设,是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地联系着。发展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关乎国家的命运,事关党的形象塑造,是强党兴党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因而,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也应因时而变,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揽,肩负起政治文化的历史使命,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培厚良好政治生态土壤,以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强党兴党,实现思想建党、制度治党、文化强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健康的政治文化像空气一样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实现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一体建设。
三、用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推动全面从严治党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净化政治生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着力点,发展健康的政治文化迫在眉睫,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而是一项长期的、缓慢的系统工程。
(一)坚定文化自信。只有一种力量能够触动人的心灵,就是文化的力量。文化自信是最深厚的自信,为我们筑基铸魂,是支撑其他自信的基础。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严把理想信念“总开关”,不断提高政治觉悟。第一,文化自信是民族的“根”与“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国无文化自信则不强,文化自信是全民族的自信,文化自信构成人们的独特精神世界,能够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的精神境界,增强防腐拒变的能力,永葆政治本色。文化自信也是一种廉政文化资源,因而文化自信的提升要在更广阔的领域开展,对中华文化保持高度的自信,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中华文化的基因由根植于中国人的内心深处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组成,因而文化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践行。第二,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凝聚力,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得以孕育成长和升华。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不可少、必不可懈、必不可止。中华传统文化“仁、义、礼、智、信”的核心意涵与本质内蕴,从“天下为公”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任何时候都能铸冶灵魂,使中国共产党永葆鲜明的自觉、自尊与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第三,弘扬革命文化。革命文化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让世界感受到“东方魔力”,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强大原动力。革命文化的发展与党的建设具有共生性,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需要充分发挥革命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强大原动力的作用,发扬革命文化的丰富内涵,使党始终如一地保持纯洁性、先进性。第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方向引领社会进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使中国共产党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充分发挥自力更生、自我创新、与时俱进精神,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推陈出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以文化人。另外抓住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使其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文化自省、自救、自强的过程,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推动社会风气好转,党风正则民风淳,才能发展健康的政治文化建设。
(二)增进政治认同。发展积极健康党内政治文化的关键在于增进政治认同。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共同理想,增进政治认同愈发重要。第一,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践行者。党的十九大报告充分体现了党的政治报告的鲜明特点。要强化政治信念、政治责任、政治担当。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党员干部要增强政治认同,做到表里如一,知行合一。密切联系党史、国史、中华文明史,悟懂通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其思想理论脉络和历史文化源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第二,营造发展健康政治文化的舆论氛围。努力掌握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政治意义、思想精髓、核心要义,坚持鲜明的政治导向。新时代呼唤新使命,新使命需要新思想。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打造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平台,以党章为根本遵循,阐释新时代、新思想、新举措、新蓝图,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润物细无声。凸显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强化警示教育,为发展健康的政治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第三,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曾铿锵宣示,“我们要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本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同志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8]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的心声、心愿、心念就是民心。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人民对美好生活有新期待。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我们党来自人民,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党就会失去根基。必须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9]习近平强调,只有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脱离群众,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中的这段论述意味深长。“处天下事,当以天下之心处之。”领导干部要摆脱狭隘小我之心的束缚,以人民为中心创造政绩,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与重托。
(三)注重价值引领。“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人们据之以观世界、思人生、辨善恶、别曲直、识美丑,也以之为向心凝聚、一体认同、创新创造的依据和向导”。[10]第一,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发展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需要正确的价值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政治文化建设,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增强其向心力。“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11]积极探索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有效增强政治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中国人民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在社会思潮多元化背景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不断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鲜明的实践特色。以“四个伟大”为统揽,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价值和实践品格,涵养党内政治文化。第二,坚决抵制和反对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新时代党的建设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时,要求全党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这些不良政治文化是破坏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的大敌,是破坏党内政治生态的大敌。毛泽东同志曾经生动地说过,我们党必须是一个在人民群众眼里庄重的党。如果任由这些不良习气在党内滋生蔓延,我们党就会失去人民群众的尊重、认同和支持,就会失去凝聚力和感召力。把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的突出问题加以根本性解决。只有这样,党才有能力始终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强领导核心。
(四)构建政治话语体系。当今时代,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锋日益频繁激烈,国际政治话语权“西强我弱”的基本格局还没根本改变,意识形态领域斗争长期而复杂。政治话语代表了党和国家形象,要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保持党内政治文化的纯洁性、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不动摇必须构建政治文化话语体系。“一个只能出口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12]警醒在耳。当前中国最大的政治实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要永远记住,我们所进行的一切完善和改进,都是在既定方向上的继续前进,而不是改变方向,更不是要丢掉我们党、国家、人民安身立命的根本。”第一,坚持党是领导一切的。“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及党内问题,习近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虽然当前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但总体而言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忘党的本质、不忘党的历史本源,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当前国内外新形势提出的新论断。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内容极为丰富,其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等。习近平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来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13]第二,提升意识形态能力。习近平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把意识形态工作提到“极端重要”的位置要求全党引起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的高度自觉性和成熟性。意识形态具有强烈的国家意识和制度模式等因素,是人类文化行为的特殊表现形式,因此意识形态构成了政治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对发展健康的政治文化具有制约和规范作用。把提升意识形态能力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强化理论武装,不忘初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第三,提高政治文化传播力。针对有些网络政治文化糟粕,强化网络空间政治文化的引导,以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净化网络政治生态,提高政治文化传播力。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见成效,针对抹黑英雄人物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强化新传播理念,不断创新传播策略,拓展传播内容,发展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纯洁党内政治生态。找准发展方位,适应互联网以及新媒体的发展趋势,遵循网络传播特点及规律,构建网络舆论场,提高政治文化传播力,传播正能量,全方位彰显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话语。
(五)强化实践养成。用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实践上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从强化外在约束走向增强内在自觉。第一,对党绝对忠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善作善成,提升政治觉悟,对党绝对忠诚,是发展健康党内政治文化的重大课题。对党忠诚、不忘初心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政治品格。忠诚于党的纲领、忠诚于党的核心、忠诚于党的事业,维护党中央权威。第二,增强政治定力。通过实践,锤炼党性修养,激浊扬清、扶正祛邪。增强政治定力,重在日常、贵在有恒。在实践中,党员干部既要强化内心修养,又要铸牢理想信念。只有增强政治定力,提高了政治觉悟,才能坚持原则、不碰红线、守住底线。没有坚定的政治觉悟,对原则的把握就会模糊,对诱惑的抵抗就会无力。党员干部要加强政治自律,坚守正道,形成“干干净净的社会关系”, 时时处处保持清醒头脑,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第三,强化责任担当。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的“五个更加自觉”的要求,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力求明大德、严公德、守私德,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困、不为情所惑,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破 “潜规则”,立“明规矩”。做人正直坦白,做事光明磊落,不搞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团团伙伙,在细节之处见风骨,在日常点滴中发现问题,使党性修养与政治觉悟养成常态化、经常化,久久为功,努力实现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1]列宁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07.
[2]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407.
[3][6]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4][1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1).
[5][7][9]中国共产党章程[N].人民日报,2017-10-29(1).
[8]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1.
[10]沈壮海.文化自信之核是价值观自信[J].求是,2014(18).
[11]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N].人民日报,2014-07-09(15).
[12]任仲平.文化强国的“中国道路”[N].人民日报,2011-1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