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政治领导本领的“五个”着力点

2018-02-07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底线矛盾思维能力

王 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着重强调了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科学制定和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落到实处。这是对全党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对进一步增强各项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了思想武器。

一、战略思维能力是统领,决定执政党建设的高度和深度

战略思维能力,是考虑问题的思路,要站得更高,想得更深,跳出问题看问题,把问题放到更大的形势、背景、格局中去分析、审视、研判谋划未来。回首40年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我们国家每一次重大的历史关键节点,无不源于科学准确的战略判断;如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崭新篇章。如“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了国际合作实现了共赢发展。战略思维能力的强弱,取决于思考问题的高度、理论研究的深度、知识视野的广度和观察世界的时间跨度。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决策过程中,一是要善于把解决具体问题与解决深层次矛盾问题结合起来,要切中要害,要抓根本、抓重点、抓突破口。二是要善于把局部利益放在全局利益中去把握,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有大局意识、系统意识、定位意识。三是要善于把眼前需要与长远谋划统一起来,不能急功近利、投机取巧;要做到战略上判断准确,战术上谋划科学,时间上赢得主动。四是要善于把国内形势与国际环境结合起来,不能闭目塞听、固步自封。不断完善提升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水平。

二、创新思维能力是动力,决定执政党建设的活力和潜力

创新思维能力,是破除迷信、超越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指出:“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如何在实施强国战略的过程中,以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以新思路谋求新发展、以新眼光把握新机遇,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是要有问题意识。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所以,要始终对最突出的困难和问题抱有一种“不依不饶”的态度,努力克服思想状态、精神状态、工作状态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动力不足“不想为”,担当不足“不敢为”,能力不足“不能为”的问题。二是要有集成创新意识。善于到群众中寻找创新的灵感火花,向群众学习。注重民主纳言,择善而从,注重积累经验,学以致用。三是要有敏感意识。对新生事物永远保持高度的敏感,善于寻找新技术、新手段与老问题的对接点。

三、辩证思维能力是核心,决定执政党建设的质量和层次

辩证思维能力,就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各样的拦路虎、绊脚石,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有问题不可怕,看不到问题是最大的问题,问题没招是最可怕的问题。所以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着力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这就要求领导干部一定要学会运用辩证思维抓根本,注重矛盾分析,注重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出发看问题。首先,要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多个角度想事情,去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避免“盲人摸象”。其次,既要看到自身的优势,也要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既要看到发展的机遇,也要看到存在的风险与挑战。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再次,要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善于谋势定策。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错综复杂的问题面前、在矛盾空前尖锐的面前,要审时度势营造态势运筹帷幄,找准重点、抓住关键,在关键点和症结点上出实招、出妙招。

四、法治思维能力是关键,决定执政党建设的权威和效力

法治思维能力,就是将法治的诸种要求运用于认识、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判断一个国家的法治道路的对与错,并不是它是否符合国际惯例,而是是否植根于这个国家的土壤,是否受益于这个国家的公民的呼声。当前国内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期,多种矛盾叠加,各种风险交汇。“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如何在这一过程中做到百姓心安、国泰民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第一,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想问题、作决策。要牢固树立宪法至上、法律至上、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这一理念。第二,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法治是改革的压舱石、是改革发展的助推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改革发展的成败。所以,要更加自觉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深化改革、推进改革,在此基础上凝聚共识,达到各项改革于法有据。第三,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从目前深刻变革的矛盾来看,一方面利益主体多元化,规范的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公民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对各项工作要求的公正性、透明度越来越高。这就迫切需要领导干部尽快转变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要学会更加注重运用法治手段来解决问题和矛盾。做到绝不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决不允许”行事。第四,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从严管党治党。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有法度。领导干部一定要认清当前全面依法治国的大势,思维方式要与时俱进,要以法治的眼光,努力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五、底线思维能力是基石,决定执政党建设的目标和方向

底线思维,是从客观设定最低目标出发争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科学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提高底线思维能力,就是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一是牢固树立政治底线。政治底线是领导干部的生命线,始终要把讲政治、明规矩、知底线、守纪律,放在首位。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使之转化为思想自觉、党性自觉、纪律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是牢固树立原则底线。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要明确基本原则、基本方向和基本目标。用权上做到“权有所戒”;处事上做到“行有所戒”;独处时做到“心有所戒”;交友时做到“交有所戒”。三是牢固树立法律底线。法律红线不可越、法律底线不可碰,自觉带头遵守法律、执行法律,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四是牢固树立纪律底线。政治纪律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必须遵守的规矩,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五是要有道德底线。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关键在于守住道德底线。只要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就能守住党和人民交给的政治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新华网,2017-10-27.

[2]吴小雪.深刻认识党的十九大的重大意义和历史贡献[J].奋斗,2017(10).

[3]吴瀚飞.努力掌握和善于运用科学思维方式[N].人民日报,2017-06-08.

[4]刘云山.领导干部要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模范[N].学习时报,2014-11-25.

[5]黄小军.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N].云南日报,2017-07-28.

[6]李裴.辩证思维谋赶超 扬长补短走新路[J].当代贵州,2017(3).

[7]赵士红.准确把握党性教育的鲜明特征[J].学习论坛,2017(3).

[8]李社.我们需要怎样的“改革思维”[J].理论与当代,2014(9).

[9]刘喜发,王兵.习近平对邓小平改革观的继承与发展[J].邓小平研究,2017(4).

猜你喜欢

底线矛盾思维能力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坚决守住廉洁底线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培养思维能力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真相与底线
培养思维能力
戈恩被捕:底线不可碰
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