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创作中三个稿本的比较
2018-02-07马卿誉
□ 马卿誉
《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众多经典著作中流传最广、影响最深远的著作之一,其形成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共产党宣言》在创作过程中存在着三个稿本:《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共产主义原理》和《共产党宣言》。其中第一个稿本是由恩格斯起草并于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上通过的;随后根据各个支部提出的意见,恩格斯于1847年10月底至11月初完成了第二个稿本;最后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在前两个稿本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完善,最终于1848年2月完成《共产党宣言》并问世。这三个稿本都是为了体现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和章程而存在,其中都展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共产主义的思想。但是,这三个稿本之间还存在一些差异和不同,需要我们进行仔细地比较研究,从而更好地领悟和把握其中蕴含的思想精神。
一、三个稿本题目的比较
从《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到《共产主义原理》,最后到《共产党宣言》,首先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三个稿本的题目中有相同的部分。它们的题目都是由偏正短语构成,即一个中心语作为核心,一个修饰语起到修饰、限制的作用。但这三个题目中具体的中心语和修饰语却是不同的,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对三个题目的表述进行推敲。
(一)从“信条草案”到“原理”最终到“宣言”的转变
作为这三个文件题目的中心语,“信条”、“原理”和“宣言”实际上都表达一种成文的理论性观点,但若进行仔细推敲,这三个词语的含义实际上存在着细微的差别。
“信条草案”实际上是由两个词语构成的——“信条”和“草案”。首先“信条”一词本身就带有宗教意味,其最初指宗教信仰的条文或体系,随后才引申为普遍相信的任何原则或主张。但是由于《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作为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这个无产阶级政党起草的第一个纲领稿本,其本身应该是科学的、辩证的、唯物的,应该摆脱了宗教唯心主义观点的影响,应该完全舍弃宗教神学的痕迹。因此在这里使用“信条”一词是欠妥的。再看“草案”一词,草案即草拟的方案,一般指初步的、尚在试行中的一种临时性的方案,因此“草案”一词的含义也体现出《共产主义信条草案》这个文件的临时性或不完备性。除此之外,这个文件产生的历史背景也证实了这一点。《共产主义信条草案》是1847年由恩格斯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期间起草的,并在会上同与会者进行认真讨论后,最终将这个草案作为制订同盟纲领的基础从而进行深入的研究,因此这个文件的历史作用就是作为一个基础性文件而存在的。正是由于《共产主义信条草案》是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纲领性文件的第一个稿本,它的产生本身就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所以根据事物产生发展的规律,这个文件注定是不完善的,是存在缺陷和漏洞的。因此通过对《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中“信条”和“草案”这两个词进行分析后,我们可以认识到这个文件所带有的初期性和欠缺性。
从《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到《共产主义原理》,我们可以看到,“信条草案”转变成了“原理”。在《现代汉语大词典》中,“原理”一词是指“具有普遍意义的最基本的规律。科学的原理,由实践确定其正确性,可作为其他规律的基础,也指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1](P208)因此,从“信条草案”到“原理”的转化体现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性文件的逐渐完善的过程。文件所宣扬的内容不再带有宗教主义的色彩,而是作为一种普遍规律而存在。这些规律和理论都是在实践检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并且对整个同盟成员的行动具有指导意义,是他们所要信奉并遵循的基本性理论。但是正如《共产主义原理》产生的历史背景所揭示的,它是恩格斯在第一个稿本的基础上撰写的新的纲领性草案,还有待于在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讨论。因此《共产主义原理》本身还不是最完备的,它仅仅作为在共产主义者同盟内部的文件而存在,缺乏社会影响力,而第二个稿本所欠缺的这一点恰恰在《共产党宣言》这个题目中展现了出来。
《共产党宣言》的对外影响力主要体现在“宣言”一词上。“宣言”带有宣告、公布的含义。“宣言”一词的使用表明这个文件不再仅仅作为供共产主义者同盟内部成员学习和遵循的文件而存在,同时也作为向整个世界宣告他们持有的主要观点和思想的文件,因此具有了一定的外交性。从“信条草案”、“原理”到“宣言”的转变,不仅表明了共产主义者同盟地位的转变,也体现出他们自身态度的转变。由于共产主义者同盟最初是由无产阶级化的手工业工人组成,是一个德国政治流亡者的秘密组织,所以他们的行动只能局限于暗处,正如一个幽灵在欧洲游荡一样。但是随着同盟力量的不断扩大,随着越来越多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国家的工人的加入,随着同盟领导人逐渐端正对空想共产主义和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理论的认识,共产主义同盟是时候摆脱旧有的社会地位和组织性质,是时候站在阳光下公开宣扬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了。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2](P399)
(二)从“共产主义”向“共产党”的转变
除了我们上述提到的这三个文件题目中的中心词发生了变化外,其中的修饰词也发生了转变,由“共产主义”变为“共产党”。
“共产主义”一词体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宣称的与当时的社会主义思想相区别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提出的,当时共存在三种错误的社会主义:反动的社会主义、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2](PP423-433)与这些社会主义不同,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声称的共产主义“并不是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2](P414)概括为一句话就是“消灭私有制”。[2](P414)因此,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声称的“共产主义”与当时社会中的“社会主义”的观点存在差异,作为接受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种思想的共产主义者同盟在自己的纲领性文件的题目上明确这种共产主义的观点是十分必要的,“共产主义”一词的运用体现了他们的基本立场。
既然“共产主义”一词的使用已经表明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基本观点和立场,为什么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后会将其改为“共产党”呢?马克思和恩格斯做出的这种修改是与文件的具体内容息息相关的。在前两个稿本中,恩格斯并没有涉及到关于共产党的内容,但是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重视共产党在实现共产主义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第二章的题目就为“无产者和共产党人”。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为了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工人阶级团结起来进行革命,然而革命的成功必须具备优秀的领导人或组织团体,共产党就是这样的存在。因此,在题目中使用“共产党”一词,不仅强调了无产阶级尤其是共产党人在实现共产主义过程中所具备的主观能动性,更强调了其中所蕴含的一种组织性,体现出无产阶级作为一个联合起来的群体性组织已经具备了强大的力量,开始要对资产阶级带来的压迫进行反抗了。
虽然三个稿本题目中的修饰语发生了变化,实现了从“共产主义”到“共产党”的转化,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共产主义”和“共产党”所表达的含义是相同的。“共产主义”和“共产党”都展现了稿本所秉承的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的共产主义思想,只不过“共产主义”一词是从思想自身来阐发,而“共产党”一词则是站在持有这个思想的主体——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立场上进行阐释的。因此作为纲领性的文件,稿本的题目即使在某些特殊时期发生了变化,其传递的核心思想也是一致的。例如,在1848年《共产党宣言》初次问世后,工人运动在一段时间内得到了蓬勃发展,但后期随着资产阶级统治者对无产阶级运动的镇压,迫使共产主义者同盟最终解散。虽然在19世纪60年代又成立了第一国际这一国际工人联合组织,但随着巴黎公社的失败,其力量也日渐衰微,整个世界无产阶级运动逐渐走向低潮。因此在1872年对《共产党宣言》进行再版的时候就不再使用“共产党”一词,不再于题目上强调共产主义运动的组织形式,而是将文件的名称改为了“共产主义宣言”。
二、三个稿本内容的比较
由于前两个稿本都是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的纲领性草案,它们都仅仅用于同盟内部学习和探讨并可以进行适当修改的,所以从本质上来说这两个稿本都是不完善的。而《共产党宣言》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用于正式对外宣扬他们的观点和立场的纲领性文件,是已经成文的历史性文件,是不能对其进行修改的,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的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所说到的:“《宣言》是一个历史文件,我们已没有权利来加以修改。”[2](P377)因此《共产党宣言》的历史地位与前两个稿本是不同的,我们在这里着重将其与前两个稿本进行比较。
(一)《共产党宣言》相较于前两个稿本,其内容更详尽、全面
虽然三个稿本所表达的基本思想是相同的,但是《共产党宣言》毕竟是作为一个正式对外公布的历史文件而存在,它的这种特殊地位和性质就决定了它在内容上比前两个稿本更完善、更全面。
《共产党宣言》内容的完善性首先体现在它的篇幅上。《共产党宣言》正文加上七篇序言约有20000字,而《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只有3000字左右,《共产主义原理》也只有大约12000字。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第三个稿本的字数要远远多于前两个稿本。虽然字数多并不完全等同于内容的丰富,但一般而言,字数越多其所能传递的信息也就越多,因此字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我们判定第三个稿本所涵盖的内容更全面的依据。
虽然字数的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内容的愈加丰富,但是仅仅依靠字数来进行判断毕竟带有偶然性和片面性,所以对于三个稿本内容的比较,我们还需要对文本进行具体的分析。
《共产党宣言》中增加了关于共产党和共产党人特殊地位的论述。第一个稿本对马克思恩格斯科学观点的表达是通过二十二个问答来完成的,第二个稿本在其基础上将问答增加到了二十五个。在这些问答中,前两个稿本都阐述了推翻现代资产阶级统治的必要性,表明要依靠无产阶级的联合来达成这一目的。但是由于无产阶级大多都是没有接受过教育的工人,因此他们的思想认识和理论觉悟还比较低,导致他们无法意识到无产阶级内部联合的重要性。除此之外,由于分工导致无产阶级内部的工人从属于不同的工种,彼此之间缺少交流与联系,使得他们很难自觉地联合起来。因此,若想完成无产阶级的联合,就需要有一个能够用先进思想武装自己头脑的领导力量,而这个力量就是共产党。《共产党宣言》在第二章着重论述了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基本纲领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共产党人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关系,指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2](P413)与此同时,在第二章中马克思恩格斯还阐明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即“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2](P413)所以相比较前两个稿本而言,第三个稿本在有关共产党和共产党人的内容上作了补充,从而使得在表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整个思想上更为全面。
《共产党宣言》内容的完善性还体现在它对社会主义思潮类别的归纳更全面具体。在第一个稿本中,恩格斯并没有涉及到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区别的相关内容。随后在第二个稿本中,恩格斯对这部分的内容进行了增补,在第二十四个问题中对共产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的区别进行了论述。在这里,恩格斯将社会主义分为了三类,即封建和宗法社会的拥护者、现今社会的拥护者和民主主义的社会主义者,并分别对这三类社会主义的特点和缺陷进行了阐述。[3](PP690-691)而在第三个稿本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分类进行了细化,将其分为反动的社会主义、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以及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其中反动的社会主义又分为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和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2](PP423-433)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社会主义分类细化和批判体现出他们对当时存在的各种错误的社会主义观点的全面掌握,牢牢把握住了这些观点所隐藏在社会主义外衣下的落后本质,并一针见血地做出了批驳。因此第三个稿本在内容上确实对前两个稿本进行了完善和补充。
(二)《共产党宣言》相较于前两个稿本,其观点更客观、科学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事物发展的趋势都表现为螺旋式的上升。人的思想也是如此,都是由主观的、片面的逐渐发展为更加客观的、科学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也不例外。《共产党宣言》三个稿本的创作过程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不断走向客观化、科学化的过程。
《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客观性和科学性首先体现在他们对资产阶级历史作用的评价上。在前两个稿本中恩格斯主要阐述了资产阶级对生活资料和生产这些生活资料的手段的垄断,阐述了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尤其是在第二个稿本中,恩格斯明确指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产生的经济危机给整个工人阶级带来的危害。从上述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前两个稿本中对于资产阶级的评价基本上都是负面的,强调的都是资产阶级为工人阶级和整个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但是在第三个稿本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产阶级的评价变得更为客观,他们在批驳资产阶级对整个无产阶级带来压迫的同时也肯定了他们在历史上曾起到的积极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资产阶级推翻了封建的、宗法的统治,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革命的作用;其次,资产阶级由于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开拓了世界市场,使得整个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再次,资产阶级虽然对无产阶级进行了压迫和剥削,但是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创造了大量的生产力,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2](P405)因此第三个稿本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所起到的积极作用的肯定深刻体现出其观点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共产党宣言》中观点的科学性还体现在它对某些重要语句表述的纠正上。虽然三个稿本都强调要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建立共产主义,但是它们对于实现共产主义途径的描述上是存在着细微的差别的。恩格斯在第一个稿本的第三个问题的回答中指出,实现共产主义就是要“废除私有财产,代之以财产公有”;[3](P373)第二个稿本中的关于第十四个问题的回答中也明确指出,“私有制也必须废除,而代之以共同使用全部生产工具和按照共同的协议来分配全部产品,即所谓财产公有”。[4](P683)虽然前两个稿本都强调了要取消私有制实现公有制,但是它们所谈论的公有并不明确。第一个稿本中的“财产公有”并没有明确区分是生产资料的财产公有还是生活资料的财产公有,生活资料的财产公有是不现实的,也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倡导的共产主义;而第二个稿本虽然强调了说要“共同使用全部生产工具”,但只是强调了生产工具的共同使用权,并没有说明其所有权,因此也是不完善的。随后在第三个稿本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的特征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2](P414)虽然在这里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明确指出在消灭资本主义的私有制之后要建立什么样的制度,但是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地指出了“现代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立在阶级对立上面,建立在一些人对一些人的剥削上面的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表现”,[2](P414)由此可以看出他们所认为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是有关产品生产的私有,因此他们要否定的也是这种产品生产的私有,最终要建立的也应是有关于产品生产的公有。所以《共产党宣言》在一定程度上实际对实现未来共产主义的途径和特点进行了澄清,使得其观点更加科学。
(三)《共产党宣言》的部分具体内容在前两个稿本中得到了补充
虽然《共产党宣言》相较于前两个稿本而言更加完善,它的思想内涵更丰富,观点更科学,但是可能是由于语言表述的问题,我们在对其部分内容进行理解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着疑惑和困难,此时前两个稿本中的相关论断就可以对我们更好的理解《共产党宣言》中的内容起到辅助性作用。
在这三个稿本中都涉及到在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下有关家庭问题的论述。《共产党宣言》中对家庭问题的论述主要集中于回应资产阶级关于公妻制的责难。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资产阶级关于公妻制的责难进行回应的过程中,表明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并不会实行公妻制,并明确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中实行的才是真正的公妻制。由于资产阶级将自己的妻子看作是单纯的生产工具,他们以无产者的妻子和女儿受他们支配为满足,所以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资本主义社会中实行的才是一种伪善的掩蔽着的公妻制。但是在这个稿本中,马克思和恩格斯集中力量主要对资产阶级关于公妻制的责难进行回应和反驳,但是并没有使用过多的话语来解释在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下的家庭应该是什么样的、是如何达成的,因此,这就为我们更好的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倡导的家庭形式留下了疑惑。但是这个疑惑实际上可以通过阅读前两个稿本得到解决。关于如何达成共产主义制度下的家庭,恩格斯明确指出“消灭私有制也必将对家庭关系产生极大影响”。[3](P379)随后在第二个稿本关于第二十一个问题的回答中,除了消灭私有制,恩格斯还补充认为“由社会教育儿童”[4](P690)也是“消灭迄今为止的婚姻的两种基础”[4](P690)之一。因此通过消灭私有制和由社会教育儿童,最终就可以达成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下的家庭,这种家庭就是“两性关系成为仅仅和当事人有关而社会无须干预的纯粹私人关系”。[4](P690)所以,通过对这些论述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我们就可以清楚明晰地掌握马克思恩格斯所强调的共产主义社会下的家庭形式以及达成方式。
三、三个稿本写作手法的比较
《共产党宣言》的三个稿本之间除了在题目和内容上存在差别之外,第三个稿本的写作手法与前两个稿本相比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化,主要体现为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上的变化。
(一)问答形式向论述形式的转化
在前两个稿本中,恩格斯所采用的都是问答的方式,到了第三个稿本,马克思恩格斯则选择以更为正式的表达方式来展现。这种表达方式的转化与这三个稿本产生的历史背景相关。
这三个稿本都是为了给共产主义者同盟这个组织提供纲领而产生。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前身是正义者同盟,它最初是由无产阶级化的手工业工人组成的德国政治流亡者的秘密组织,后期也有一些其他国家的人参加。在经过多年曲折的斗争后,正义者同盟的领导人认识到他们之前所坚持的空想共产主义的观点实际上是错误的,而只有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理论才能正确引导工人阶级得到最终的解放。因此正义者同盟的领导人随后便邀请马克思和恩格斯加入同盟并帮助同盟改组,形成了共产主义者同盟。前两个稿本是恩格斯接受共产主义者同盟领导人的委托承担起了制定同盟纲领的任务。然而在起草这两个文件的过程中,恩格斯只是对这两个文件中的主要内容和思想负责,而关于文件所采用的这种问答形式却不是恩格斯所提倡的。这种一问一答的形式是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经过代表们讨论后决定的,因为在这些代表看来,这种教义问答的形式更简单明了,更有利于当时工人团体的接受。当时其他一些无产阶级组织也都是用问答形式来制定工人的基本文献,例如法国的四季社、德国的正义者同盟等,因此恩格斯在前两个稿本中都采用了这种问答的形式。[5](P387)但是在对这个纲领性文件进行第三次修改的时候,恩格斯写信给马克思表明了他对于稿本应采取的表达方式所持有的观点,他说:“我想,我们最好是抛弃那种教义问答形式,把这个东西叫做《共产主义宣言》。因为其中必须或多或少地叙述历史,所以现有的形式是完全不合适的。”[6](P123)这才产生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采用论述形式的《共产党宣言》。
第三个稿本通过采用论述的表达方式,在阐述马克思恩格斯基本思想的过程中加入了对相应历史发展过程的描述,以事物形成发展规律的逻辑为依据对资本主义的产生、资产阶级的产生、无产阶级的产生、共产党及共产党人的形成、共产主义与当时流行的社会主义流派的区别以及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问题依次进行了阐述。通过采取这样的表述方式,使得《共产党宣言》在内容上更为连贯,逻辑上更为严谨,不仅使得无产阶级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其主要思想,也更加清晰明了地向全世界宣告了共产党人的观点、目的和意图。
(二)语言由平铺直叙向生动简洁转化
在通过对三个稿本的文字表述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后,笔者发现第三个稿本的语言相较于前两个文件包含有更多作者自身的感情色彩,其语言表述更加简洁、机智。《共产党宣言》文字表述的这种特点集中体现于第二章中对五个责难的回应上。在这里我们依旧以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下有关于家庭的论述为例。
在第二个稿本的第二十一个问题中,恩格斯也集中回答了在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下的家庭形式,并对资产阶级社会中虚假的公妻制进行了批判。但是恩格斯对上述两个思想进行表述的时候采用的是平铺直叙的客观性言词,使用的都是陈述句来传递自身的思想。并且恩格斯仅仅对这两种制度下的家庭形式进行了客观的描述和评判,在语言的表述上并没有掺杂个人情感。
但是《共产党宣言》中有关家庭的言论就大不相同了。首先,它在对这一问题进行论述的过程中,蕴含有更为强烈的感情色彩。由于资产者认为共产主义所声称的家庭就是“用社会教育代替家庭教育,就是要消灭人们最亲密的关系”,[2](P418)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这个责难进行回应时连续使用了三个反问句,“而你们的教育不也是由社会决定的吗?不也是由你们进行教育时所处的那种社会关系决定的吗?不也是由社会通过学校等等进行的直接的或间接的干涉决定的吗?”[2](P418)指出用社会教育代替家庭教育并不是共产党人首创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所使用的也是这种模式,因此这点并不能构成对共产主义观点的威胁。虽然马克思和恩格斯使用简单的陈述句也能对资产者的这种责难做出反驳,但是相较于三个反问句的连用,其反对之情的强烈程度以及所展现出的不容辩驳的气势就会弱许多了。其次,第三个稿本在对资产者提出的有关于公妻制的责难进行反驳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语句也十分的简洁和机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了这么一句话:“其实,我们的资产者装的道貌岸然,对所谓的共产党人的正式公妻制表示惊讶,那是再可笑不过的了。”[2](P418)这句话实际上包含了三层含义:一是指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所实行的实际上就是一种公妻制;二是讽刺了资产者的虚伪,指出他们明明实行公妻制但是自己却不敢承认的虚假;三是表达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产者这种虚伪态度的嘲笑和嘲讽之情。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竟然传递出三种思想,使得我们不得不佩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语言进行把握和拿捏时所具备的深厚文字功底,也体现出他们的机警和智慧。
因此,通过比较研究,《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共产主义原理》和《共产党宣言》虽然都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和章程,但是三者无论是在题目上、内容上还是写作手法上都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对这三个稿本进行学习研究的过程中注重把握其中的差别,从而最终更好地把握三个稿本蕴含的核心内容,领悟其传递的主要思想。
参 考 文 献
[1]阮智富. 现代汉语大词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6.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5]高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别史[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2.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