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准定位 因势利导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中推动人民调解创新发展

2018-02-07福建省厦门市司法局

中国司法 2018年6期
关键词:台胞调解员专业性

福建省厦门市司法局

2015年4月,厦门市颁布了《厦门经济特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全国首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地方性法规。厦门市司法局以实施《条例》为新起点、新机遇,结合贯彻落实《人民调解法》,在坚持人民调解本质属性的基础上,以建立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为统领,推动人民调解工作不断创新发展。

落实新要求,以地方立法推动人民调解工作提档升级。一是人民调解组织网络更加健全。按照《条例》规定,巩固和规范了6个区人民调解中心、38个镇(街)、499个村(居)调委会,并在每个村(居)设立1名首席调解员,每个镇(街)配备2名以上专职调解员。同时,延伸拓展建立了92个企事业、301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覆盖医疗卫生、交通事故、劳动争议、知识产权、港口航运等行业领域,以及重点商贸区、外来人口聚居区、工业园区、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形成无盲区、零死角的调解组织网络。二是纠纷解决力量更加多元。充分运用《条例》支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学专家、资深律师,通过设立个人调解工作室、加入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员队伍等形式参与纠纷化解的相关规定,在全市建立56家以个人名字命名的人民调解工作室。另外,在道路交通、医患纠纷、劳动争议等专业性较强的行业,组建由资深律师、退休法官等组成的专家库或法律咨询队伍。三是调解经费保障更加到位。贯彻落实《条例》关于各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要将人民调解经费纳入本级、本部门预算给予保障的规定,推动市、区两级各以常住人口为基数,将调解补贴经费的预算标准从原来每人每年0.5元提高到0.8元。市级财政以每人每年960元的标准,向全市4147名村(居)调委会委员发放岗位补贴;区级财政按照纠纷调解案件的难易程度,以每个案件50元到1000元的标准发放案件补贴。

履行新职责,以融合发展促进人民调解功能充分发挥。一是共建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与市中级法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在法院诉调对接中心建立人民调解工作室。与市检察院出台检调对接工作意见,建立轻微刑事案件“检调对接”机制。与公安机关在全市54个派出所建立警民联合调委会,联动处置治安纠纷。二是共治行业性专业性纠纷。与医疗卫生、交通事故、劳动争议、环境保护等十几个行业主管部门,共同搭建“一站式”纠纷调处平台,建立交通事故“一体化”调处中心、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平台、劳资纠纷综合调解室等。三是共享矛盾纠纷信息数据。将人民调解工作信息、“12348”法律咨询数据融入全市公共安全综合管理平台,与综治、公安、市政、民政、医卫等73家单位实现信息共享。

呼应新需求,以改革创新激发人民调解工作生机活力。一是开展小区调解工作。在湖里区力推调解组织下沉,参照社区调委会建设标准和运行模式,成立68个小区人民调解委员会,选聘小区党员、小区业主、小区物业、小区法律专业人士担任调解员,打通人民调解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二是建立线上调解平台。在海沧区建立“互联网+人民调解”平台——“调解在线”APP,纠纷案件从咨询、申请、受理、调解到最终达成协议,全程互联网化,真正把调解室“搬到指尖上、放进口袋里”,实现纠纷“随手调、随时调、随地调”。三是培育涉台调解品牌。根据厦门台企、台商、台胞多的情况,成立了涉台涉企调委会、调解中心和台胞个人调解室等涉台调解组织16个,选聘27名台胞担任特邀调解员。四是探索特色调解方式。在鼓浪屿旅游景区,精心设计了含有鼓浪屿景区调委会标识的调解旅游地图,结合闽南文化创造性建立“茶桌调解”模式,针对景区游客流动性大的特点建立流动调解站。在文化创意产业社区曾厝垵,积极搭建调委会、文创会等平台,将各种智慧、资金和资源集合起来,推进业主、商家、游客等参与社区治理,成为全国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样板。

猜你喜欢

台胞调解员专业性
化身“人民调解员”的立法人
气象宣传新闻性和专业性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声博雅徐兆宪 音响零售,品牌+专业性不可或缺
台胞宋志平的“田园梦”
人大代表薛玉凤 平潭的美,台胞出了力
推动两岸融合发展 携手打造女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
专职调解员有了自己的家
坚守团场的老调解员——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最受欢迎人民调解员孙光杰
中调协下发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人民调解员登记通知
老百姓的“帮大哥”——追记“人民满意调解员”高瑞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