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统筹推进“四个伟大”探析

2018-02-07李晓阳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四个伟大伟大事业伟大工程

李晓阳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政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党的十九大科学判断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明确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并紧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对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作出了全面部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统筹推进“四个伟大”,是新时代我们党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四个伟大”是新时代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大战略和总纲领,是协调统一于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突出主线及伟大实践。因此,必须用伟大梦想引领新时代,从新矛盾理解伟大事业,以伟大斗争开启新征程,按新使命推进伟大工程,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一、立足新时代,实现伟大梦想

历史方位指的是客观事物在历史发展中所处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这一重大政治判断清晰地指出了党和国家事业所处的时代坐标,为明确下一阶段的历史任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明了方向。

恩格斯曾经指出:“我认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2]我们党历来重视对社会发展进程的把握,并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提出不同的发展目标和任务。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基本国情,正确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方式、动力、步骤等问题,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作出了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要立足于中国国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此后,江泽民、胡锦涛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准确研判国内外形势变化的基础上科学地提出了不同阶段的发展战略和具体目标,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在改革开放40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的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并步入了崭新的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从历史中走来,向着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进发,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时代。新时代,既是基本尺度,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已取得成就的充分肯定;也是战斗号角,是对未来发展前景的美好憧憬,更需要汇聚全体人民的精神意志和智慧力量。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新时代的基本内涵,概括起来就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及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其本质就是实现我国由站起来、富起来迈向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上述五个方面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伟大梦想所要达到的各种具体目标。伟大梦想是新时代我们党凝聚民族意志的力量源泉,符合全民族的普遍利益和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既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盼,也是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的灯塔和归宿,必将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二、把握新矛盾,推进伟大事业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殊表现形式。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和时代背景,决定着人们对不同的历史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经历了逐步深化的过程。党的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最早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确定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年党的八大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修改为“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然而,这一正确判断却未能坚持下去,直到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重新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确定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对矛盾的不断运动和作用,有力地推动着改革开放的实践进程,不断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从国家面貌到个人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人民的获得感显著增强,我国脱贫攻坚成绩出色,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得到了基本解决。同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相适应,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接着出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

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逐步发展,当人的最低层次需求(物质需求)满足之后,便会转寻更高层次的需求满足,例如获得爱、尊重、承认等。恩格斯指出:“有计划地利用和进一步发展一切社会成员的现有的巨大生产力,在人人都必须劳动的条件下,人人也都将同等地、愈益丰富地得到生活资料、享受资料、发展和表现一切体力和智力所需的资料。”[4]可见,实现人的超越性和丰富性,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追求。新时代,一方面,人民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物质之外的需求层次更加丰富多样,对需求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存型需求已经转化为发展型需求;另一方面,发展起来的生产力仍然存在着突出的短板和薄弱环节,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所带来的问题不断制约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的确定,以人民的动态提升和广泛延展的需要为根本尺度,更加具体、更加全面地突出了发展的重要性,体现了党和政府科学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时代变化和客观现实的能力,既肯定了40年来改革开放的发展成就,又正视了快速发展带来的发展后问题;既有助于全社会对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形成正确的认知,又有利于对现实国情和发展问题形成基本的包容。

新时代,面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面对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必须坚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这既是实现伟大梦想的必由之路,也是伟大斗争和伟大工程的目标导向。一是坚定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伟大梦想的实现途径,必须不断坚持和拓展,并要及时调整发展模式和重点,不断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和新的举措,不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二是坚定理论自信。要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理论,为推进伟大事业提供理论指南。三是坚定制度自信。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探索人民当家做主的多种实现途径,与时俱进地分析把握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变化,在发展中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为推进伟大事业奠定制度基础。四是坚定文化自信。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立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抓好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为推进伟大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三、开启新征程,进行伟大斗争

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定义为“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5]。目前来看,尽管我国的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工业化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但生产力发展总体上仍不平衡,现代化实现还不全面,人民生活还未达到比较富裕,社会发展显然未超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范畴。新时代只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内相对于以往的一个发展程度更高的阶段,只有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时,我们才可能真正告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6]。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国家发展战略的谋划与实施,并全力引领着国家的发展进步和现代化进程。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伟大构想,提出了“两步走”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不断深化对发展战略的认识并细化发展步骤。从邓小平提出“三步走”战略到党的十五大确立“新三步走”战略。党的十八大我们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提出了更加长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目标。党的十九大我们党以系统、前瞻和发展的眼光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30年分成两个15年的“两步走”战略安排,这其中不再有“翻番”等经济指标,而是更加注重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明确到本世纪中叶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面对新时代的来临、新矛盾的形成、新征程的开启,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从而为实现伟大梦想、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提供强大动力和现实抓手。“斗争”一词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出现了5次,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则出现了23次,涉及意识形态、反腐败等方面,要求全党充分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马克思主义认为,斗争不是无序的、混乱的,而是有组织、有条理,是可控的,并且“侧重指向现存世界的革命化,既包括行为上的揭露、批判、打击、克服等,也包括精神上的奋斗意志”[7]。一方面,针对种种客观存在的斗争对象,我们必须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的前进定力,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积极顺应世纪大势并统筹做好战略安排,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不断凝聚人心、振奋人心,最大限度地凝聚斗争共识,努力形成斗争的强大合力,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过程中牢牢把握领导权和主动权。另一方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政治上理论上认识上的清醒和自觉,保持一贯的战斗品格和斗争状态,不断解决矛盾和克服困难,通过新的伟大斗争继续谱写新的伟大篇章。

四、承担新使命,建设伟大工程

马克思指出:“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8]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核心,进入新时代,党的建设继续起着统领和决定性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9]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就曾指出,“把我们党建设好是一项伟大的工程”[10],并且十分重视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干部队伍、作风纪律等各方面建设。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功。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强化和改善党的领导,要求根据新时期新特点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党的十四大提出坚持从严治党,并把从严治党写进党章。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确立了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强化依法依规管党治党,不断开创党的建设新局面。从党要管党到从严治党再到全面从严治党,注重自我革命一直都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从而确保了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并保持领导核心地位。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华民族进入强起来的新时代,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毫不动摇地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一是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调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一方面,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尤其是“四大考验”,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不断增强党驾驭全局、大局的能力,充分发挥党在国家建设、发展中的坚强领导作用。另一方面,面对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尤其是“四大危险”,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领导干部的政治历练,切实增强政治领导力,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形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氛围和良好局面。二是要不断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党的生机活力首先是思想理论上的生机活力,我们党善于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新时代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全党必须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重大意义和历史地位,用其武装头脑、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三是要不断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我们党来源于人民也依靠于人民,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从基层中、从群众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四是要不断增强党的社会号召力。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提升党在全体人民心中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巩固党执政的强大支持力量和深厚社会基础,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新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新使命,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党需要以伟大梦想为总牵引凝聚民族的精神意志,基于新的社会矛盾我们党需要以伟大事业为总任务带领人民团结奋进,面对新的征程我们党需要以伟大斗争为总抓手不断解决矛盾问题,承担新的使命我们党需要以伟大工程为总保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立足新时代,把握新矛盾,开启新征程,承担新使命,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统筹推进“四个伟大”,全力实现新时代的各项目标,必将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 [3][9]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8(01).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443.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30.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8.

[6]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9.

[7] 胡长清.现阶段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解析[J].红旗文稿,2015,(14).

[8]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4.

[10] 毛泽东选集(第 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02.

猜你喜欢

四个伟大伟大事业伟大工程
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重读周恩来《过好“五关”》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
持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深刻理解推进党的建设要一以贯之
“四个伟大”是一个顶层设计
新的中国时空到来了
“四个伟大”:治国理政的大逻辑
推进“四个伟大”实践的思想武器与行动指南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讲话精神开启党校发展新征程
“四个伟大”的科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