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变”与“两个没有变”的辩证统一

2018-02-07赵传海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基本国情特色发展

赵传海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这是全局性、历史性、根本性的“一个变化”。同时,他又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2]这也是全局性、历史性、根本性的“两个没有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就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但依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空范围内的变化。因此,我们要在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一个变”与基本国情和国际地位“两个没有变”的辩证统一关系中,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一、“一个变”是新时代关切新需求的重大判断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回顾了过去五年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之后,高瞻远瞩地揭示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深刻把握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为我们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状态和发展要求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实践遵循。

1.“一个变”宣示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判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改革开放让中国人民富起来了。“站起来”为“富起来”提供了历史前提,“富起来”为“站起来”提供了坚实保障。在伟大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中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基于这种历史性变革,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及时作出了具有重大意义的新判断。这个判断是对过去中国发展历史成就和历史变革的深刻总结,也是对改革开放发展成果的历史回应,更是对未来中国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的精准定位。从党的八大提出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到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再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重新定位,充分表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在社会主义实践进程中变化发展的。“一个变”是中国共产党对客观变化的科学判断和自觉认同,宣告了新时代的到来。

2.“一个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满足人民向往美好生活新需求的新关切。正确判断和处理社会主要矛盾,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曾经几百年才走过的发展历程,实现了历史性变革。在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基础上,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基本得到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3]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从“落后的社会生产”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说明人民正由量的需求向质的需求转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对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准确判断,不仅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不断顺应时代变化、善于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的实践品质和理论品格,而且真实地关切和回应了人民的时代诉求和现实需要。

3.“一个变”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对增进人民福祉新方略的新部署。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以增进人民福祉为根本出发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对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虽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但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那样,“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4]等,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转向全面发展,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这既对经济建设的中心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5]这就是要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作出更加全面、更加切合实际的战略安排,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让全国人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二、“两个没有变”是立足国情、面向世界的重大判断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中国基本国情和国际地位“两个没有变”的科学论断,是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既反对了右、又防止了“左”。“基本国情没有变”是“国际地位没有变”的实质,“国际地位没有变”是“基本国情没有变”的表现,两者互为制约。“两个没有变”是在国际横向比较中得出的历史纵向结论,定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运动变化是事物存在的基本形式,“变”与“没有变”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状态。“两个没有变”是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面向世界及发展中国家实际,在指导思想上的清醒认识和重大判断。

1.“两个没有变”表明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没有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处于什么样的历史方位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并最终形成了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宏论。邓小平同志曾于1987年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在历史视角上国家的先进与落后,都是通过国际或区域比较显现出来的比较值。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现实与理想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中国与外国相比较的产物。确定中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党在思想理论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结果,是科学判断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重大理论成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我们依然需要牢牢把握这个基本国情、立足这个最大实际。

2.“两个没有变”表明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没有变。“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仅是党的基本路线,也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直接关系到党的远大前途和历史命运,关系到国家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也关系到全国各族人民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状态。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曾指出:“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7]同时进一步强调,四项基本原则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并形象地称之为“成套设备”,如果动摇和否定任何一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党的基本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集中反映了中国现阶段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与客观规律,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2012年11月,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也指出:“我们在实践中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既不偏离‘一个中心’,也不偏废‘两个基本点’”。[8]随后,他多次表明了“长期坚持、永不动摇”的明确态度和坚定立场。立足于国情和实际,面对于难题和挑战,习近平同志为改革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科学理论和实践部署,从创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都忠实地遵循和贯彻了党的基本路线。在新的伟大征程中,我们一定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坚持兴国之要、立国之本、强国之路,不能有丝毫动摇。

3.“两个没有变”表明中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尽管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就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但总体上看,中国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还有较大差距。仅就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2016年我国人均收入世界排名第72位,远远落后于欧美多数国家。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已经并将继续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然而,中国在某些方面仍然大而不强,在某些方面甚至还相当落后。因此,党的十九大向全世界郑重承诺,在新时代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依然属于发展中国家阵营,国力有限,困难不少,不可能包揽天下事务,只能够量力而行,有所为有所不为。自信不自大,负责不包揽。这既是对中国人民负责任的态度,也是对世界人民负责任的态度。

三、在“一个变”与“两个没有变”的辩证统一中提高能力和增强定力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领导干部的看家本领,要求全党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中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习近平同志所作的十九大报告,正是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是对“看家本领”的切实运用。“一个变”和“两个没有变”的科学论断,正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和发展愿景的典型范例,两者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伟大进程之中。因此,我们一定要在“变”与“没有变”的辩证统一中提高和增强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发展的能力和定力。

1.在“一个变”与“两个没有变”的辩证统一中把方向。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事实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发展方向上体现了“变”与“没有变”的辩证统一。“变”是实事求是,“没有变”也是实事求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标志着中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为如何在新的发展阶段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思想、确定了基调、作出了部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描绘出了美好蓝图。

2.在“一个变”与“两个没有变”的辩证统一中谋大局。谋大局,首要的是谋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大局,并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和中国各项事业发展确立新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谋划大局、励精图治,推进了党的理论创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就要求党和国家应时而变、适时而变,从发展目标、价值导向、发展动力、法治保障、军事保障、国际环境、政治保证、总体方略等方面,全方位地进行调整和完善,以便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基本国情和国际地位“没有变”,就要求党和国家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便真正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谋划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大局中,党和国家既要有“变化”的勇气而与时俱进,又要有“不变”的初心而矢志不渝。

3.在“一个变”与“两个没有变”的辩证统一中定政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论断抓住了事关中国发展的根本问题,要求党和国家在制定政策时,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与此同时,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国际地位没有变,要求党和国家在制定政策时,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进行了全面部署,从“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到“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从“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等,关键是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协调发展,着重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上下功夫、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提升发展质量和效果,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4.在“一个变”与“两个没有变”的辩证统一中促发展。习近平同志强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9]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根本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变”是绝对的、永恒的,“没有变”是相对的、暂时的。“变”是为了满足中国人民需要的发展,“没有变”也是为了满足中国人民需要的发展。这就要求党和国家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必须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面镜子,审视各方面体制机制和方针政策的利弊得失,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1] [2][3][4][5][9]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1,12,11,9,11-12,21.

[6] [7]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52,370-371.

[8]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1.

猜你喜欢

基本国情特色发展
特色种植促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1949—1952年中国农村建设的历史特征探析
牢牢立足基本国情 科学把握历史方位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浅论初中政治中关于我国基本国情的学习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