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

2018-02-06张爽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24期
关键词:治疗依从性脑卒中护理干预

张爽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6例。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康复情况。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日常行为能力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卒中;护理干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4..02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以脑血管病变为主要特征,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比较高,达到60%~80%。患者以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和偏瘫为主要临床症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是其主要特点。多数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肢体偏瘫和语言功能障碍,特别严重的患者日常生活无法完全自理,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都面临沉重的负担。有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呈下降趋势,好多患者的年龄在40岁左右,而且以男性居多,这主要是与患者工作紧张、压力大以及酗酒、吸烟、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关。目前,单纯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并不能使脑卒中患者的神经、肢体功能障碍得到完全缓解,这就要求康复医学的介入。康复护理作为康复治疗的延续,对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各项功能障碍、提高生存质量和降低致残率等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尤其是早期的康复护理干预,即48 h之内的康复护理,效果更加明显。本文以我院收治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进一步论证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9例,女53例,缺血性脑卒90例,出血性脑卒42例,年龄38~81岁,平均年龄(60.4±9.8)岁。根据患者姓氏笔画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检测、遵医嘱药物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等;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功能锻炼、饮食指导和康复指导。

(1)心理护理:脑卒中患者对自身突然出现的生理功能障碍,在心理上难以接受,极易表现出焦躁不安、易怒、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如果对患者给予一对一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以缓解负面情绪,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例如,利用舒缓的音乐使患者放松、利用恢复健康的相同病例使患者建立早日康复的信心、利用乐观向上的态度和语言改变患者对待病痛的心态等。

(2)功能锻炼:待患者病情稳定后,马上为其实施循序渐进的患侧肢体功能康复训练,以预防康复延迟和让患者获得最佳的康复效果。首先,开展床上训练,例如,小关节活动,翻身练习,握手练习,十指交叉相扣的上举、平举、侧举,膝关节屈伸,直腿抬高和双脚交替侧移等,目的是通过调动患者感觉系统能动性来促进运动系统的协调性,进而使患者的上下肢伸肌、屈肌功能恢复。训练前還需对患者进行轻拍或揉按肌肉群,减轻患者锻炼过程中的疼痛感。其次,进行下床训练,在家属的陪同下进行扶床站立、扶物行走和独立行走以及步态的训练。最后,对患者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例如,吃饭、穿衣、洗手、上厕所、梳头等。此外,有些患者由于存在语言功能障碍,应从单字音节到词组、从词组到句子,逐步进行语言功能恢复训练,同时还要鼓励患者要坚持反复练习逐渐提高难度。此方法的运用对脑卒中患者后神经功能的重塑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饮食指导:患者的饮食以清淡、流质食物为主,刺激性或高脂、高盐的膳食要减少摄入,要多食用含维生素高的水果蔬菜。进食时抬高床头,鼓励患者利用健侧自己吞咽。

(4)康复指导: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指导,让其了解脑卒中的病因、症状、治疗、转归等基本情况,明白康复护理干预对疾病的转归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要让家属与患者多沟通,关心和尊重患者,给予患者精神鼓励,让患者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和配合治疗的重要性。

1.3 疗效评价

康复依从性根据患者接受康复训练的程度,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和不依从;日常行为能力改善根据患者入院时、护理1个月后和3个月后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分,分为自理100分、基本自理60~99分、需要他人帮助40~59分、依赖他们帮助20~39分、完全不能自理低于20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

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日常行为能力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脑卒中是一种突发性的脑血管病,己成为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和语言功能障碍,导致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受限,如果仅依靠药物治疗,不利于患者的后期完全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经过临床实践证明,能够起到稳定情绪、舒缓压力和提高配合治疗依从性的作用,对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重在“早”字上面,以48 h内为最佳时机,也就是说当患者病情处于平稳状态时,就可以实施康复护理措施。护理人员着重应从心理护理、功能锻炼、饮食指导和康复指导等几个方面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工作,为患者制定康复训练计划,鼓励患者树立康复的决心和信心,指导家属协助完成训练任务。陈晓云、张素燕等人的研究表明,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不仅使他们了解了与疾病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能提高他们配合治疗疾病的依从性。值得一提的是,患者和家属应该明确康复训练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家属必须帮助和督促患者坚持康复训练,对患者的提高和进步要给予表扬和肯定,增强患者完全康复的自信心。

因此,对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对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和语言功能障碍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 艳.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病患者康复情况及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9):328-329.

[2] 陈晓云,张素燕,王 琼,等.早期全程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疗效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1,09(3) :479-480.

本文编辑:刘帅帅endprint

猜你喜欢

治疗依从性脑卒中护理干预
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与治疗依从性分析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