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8-02-06张红兵刘东升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24期
关键词:早期康复治疗脑出血脑梗死

张红兵+刘东升

【摘要】目的 分析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对其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45例作为脑梗死组,同期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45例作为脑出血组,两组均应用早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脑梗死组治疗有效率为93.3%,脑出血组治疗有效率为8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值得进行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脑梗死;脑出血;早期康复治疗;效果比较

【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4..02

脑梗死和脑出血是脑血管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一般以中老年人居多,两种疾病均具有发病率高,并发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通过研究早期康复治疗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对其效果展开深入分析,现将具体情况作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45例作为脑梗死组,同期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45例作为脑出血组,脑梗死组男患者27例,女患者18例,年龄在40~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2±4.1)岁,合并疾病有高血压4例,冠心病1例,高血脂2例;脑出血组男患者25例,女患者20例,年龄在43~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4±4.3)岁,合并疾病有高血压2例,冠心病0例,高血脂1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合并疾病方面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早期康复治疗。具体的治疗措施如下:

(1)按照神经的发育顺序进行治疗,先是从躯干肌到肢体近端,再到肢体远端,最后到哦精细动作,通过正确的姿势和平衡反应来调节患者的肌张力来诱发进行正确的运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Bobath法[1]。

(2)对于运动控制力差的患者,可以采取机械刺激、温度刺激和关节面刺激来使表皮传出神经兴奋,以诱发所需要的肌肉萎缩,这就是我们所有的Rood法。

(3)在患病早期通过应用联合反应和紧张性反应,可以使患者的患侧进行协同运动,在进行协同运动的过程中,如果能随意自由就表示已将错误的运动模式给予修正,这就是我们所说的Brunnstrom法。

(4)通过应用牵拉、关节压缩、牵引以及施加阻力对本体进行刺激,同时应用螺旋对角线运动模式来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这也是我们所说的PNF法[2]。

(5)对于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来说,在早日康复治疗时都是属于一种被动状态下,接收护理工作者对其进行喂饭、漱口、更衣和移动等生活护理,而自我护理主要是通过耐心地引导、鼓励、帮助和训练患者,使患者主动参与ADL训练。脑血管疾病患者都会存在肢体功能障碍,不同程度影响到日常生活能力,因此,采用自我护理,使患者达到部分或全部自理,以利于回归社会,适应新生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ADL训练法。

(6)根据患者不同功能障碍采取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以帮助患者恢复工作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例如语言障碍患者,可以通过应用简单的数字和字来进行重复训练,首先以口形法向患者示范口形,让患者观察每个音的口形变化,通过纠正口形来进行正确发音等训练,从一些简单的数字、句子说起,再循序渐进。鼓励患者主动与家属进行语言交流,为患者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患者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课题,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以逐渐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同时比较其神经功能损伤情况。其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完全恢复到I~Ⅱ级为显效;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所好转,恢复到Ⅲ级为有效;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到Ⅳ~Ⅴ级为无效,以显效和有效来统计治疗的有效率。同时采用NIHSS来对患者康复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得分越低,表示神经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文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n),百分数(%)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 果

经早期康复治疗后,脑梗死组患者显效23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治疗有效率为93.3%(42/45);脑出血组患者显效20例,有效18例,无效7例,治疗有效率为84.4%(38/4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00,P>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在临床上,脑梗死是指局部脑组织由于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导致缺氧、缺血发生软化或者坏死。因此,加强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大部分的患者能恢复工作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本次研究显示,经早期康复治疗后,脑梗死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3.3%,这就说明,在发病后的14天~90天之内,采取早期康复治疗是最佳的治疗时间。而腦出血是属于上运动神经元发生瘫痪,因此早期康复治疗主要是运动模式的质变过程。脑梗死和脑出血是两种不同的本质,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通过应用Bobath法、Rood法、Brunnstrom法以及PNF法成为一体的康复技术,能够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缓解痉挛、诱发运动反应以及改善肌肉功能等,使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再次恢复正常的运动模式[3]。

可见,在临床上,应用早期康复治疗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值得进行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 雯.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临床疗效[J].双足与保健,2017,26(7):80-81.

[2] 赵舒平,王文辉.脑卒中后超早期康复治疗的应用及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3,(28):3708-3710.

[3] 刘 霞.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临床疗效[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7):124-125.

本文编辑:李 豆endprint

猜你喜欢

早期康复治疗脑出血脑梗死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治疗体会
早期康复治疗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影响的临床研究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早期康复治疗对创伤性骨折患者预后的影响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