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中文化传播的问题与对策

2018-02-06喻杨

对外传播 2017年12期
关键词:贸易一带一路文化

喻杨

“一带一路”既是经贸之路,也是文化之路。该倡议实施以来,虽然我国的文化传播有了长足进展,在民心相通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其起步晚、成熟度低的劣势依然存在,文化传播等软实力的发展程度远落后于经济等硬实力的发展,存在着“一条腿”走路的问题,中国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还较弱,中国对外文化服务贸易尤其是核心文化产品逆差现象严重。只有不断发掘、创新中国文化的“现代符号”,实施文化传播倡议,才能更好地实现并维护“一带一路”利益共同体,才能更好地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一、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

1. 文化输出意识较为淡薄

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在经济上取得的显著成就,势必呼唤和经济大国相匹配的文化大国的崛起,这就要求中国必须有自己的文化意识和倡议,加强对自己传统文化的保护、对外来文化的批判吸收以及对其他国家进行文化输出。然而,由我国政府组织的文化传播机构、传播活动仍然存在不足,许多企业、机构对文化传播的意义认识不够,文化输出的意识淡薄。笔者所工作的重庆对外经贸集团,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援外政策,在东南亚、非洲等地都有一定的援外项目。但当援助当地的医院、学校、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并没有后续人员或机构介入指导当地人进行运维并进行文化传播。反而是西方的一些志愿者或机构随后进入,传授一些知识、进行一些义诊,或介入基础设施的管理。潜移默化下,当地人逐渐对中国援建人员疏远起来,甚至带有埋怨情绪,认为中国人做基建破坏了当地生态,影响了当地人的就业,掠夺了资源,反而对欧美人交口称赞。其实,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公益活动来传播中华文化,例如我们外经贸集团的苏丹党支部通过给当地居民打井、做蓄水池,帮助当地人解决用水困难,组织开垦非洲南泥湾(种蔬菜),雇佣当地人耕种,解决当地人就业问题,树立了良好的中国企业形象。

2. 文化输出“快餐化”,内涵缺失

已故的英国撒切尔夫人曾断言:中国不会成为世界超级大国,“因为中国没有那种可以用来推进自己的权力、从而削弱我们西方国家的具有国际播撒性的学说。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即使中国在巨大的经济崛起中充其量也只能成为一个物质生产大国,在精神文化生产和创新乃至输出上仍然是个无需重视的小国。”

当前,中国在文化输出时,为迎合西方人的喜好,更多在做着“删繁就简”的工作。往往一提起中国,外国人就会想到茶叶、武术、大花脸,但是更深层次的茶文化、功夫文化、京剧文化却并没有人了解。这就造成虽然短时间内会提高中国文化的辨识度,但内涵的缺失却难以真正吸引住他人,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同时,中国文化的“现代符号”缺乏,什么才是当今中国能推出去的,面向世界的文化?虽然中国每年拍摄的电影、出版的读物不计其数,但真正在国际范围内起到影响的并不多见,更没有类似于美国迪士尼乐园中耳熟能详的经典动漫人物,就连《功夫熊猫》和《花木兰》也是被冠以美国的意识形态之后推出的,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国产现代文化的代表。①

3. 文化传播渠道较窄

一是局限于国内外文化贸易博览会。中国对外文化贸易输出渠道狭窄,主要依赖于深圳文博会、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和法兰克福书展等这样的国内外文化贸易博览会。近年来,在此类展会上签订了中国90%以上的版权贸易合同。②二是依赖于外国发行公司代理。由于中国对外文化贸易起步较晚,发展也不尽完善,输出渠道不健全。尤其是在中国对外文化产品输出过程中,由于对文化贸易习惯、文化贸易规则的不熟悉致使中国对外文化主要依赖于国外的文化贸易公司代理。

由于中国文化贸易输出渠道过于狭窄,我国优秀的文化产品不能更好地传播出去,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

4. 专业化、高素质人才稀缺

近年来,虽然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从业人数不断增加,但由于我国目前生产的大多为可复制、附加值低的文化产品,所以对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没有过多的专业要求,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文化产业人才的专业化发展。③一是缺乏专业化人才。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大学开设了文化贸易及相关专业,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校为文化贸易输出专业化人才的渠道。同时,作为文化传播不可或缺的翻译行业,我国目前拥有职业翻译职称的只有六万余人,统计显示,中国高水平翻译人才将出现十万人缺口。二是缺乏国际人才。由于对外文化贸易起步晚,致使我国从事文化贸易的人员缺乏对国际惯例和规则的熟知和灵活运用,导致擅长国际文化贸易市场运作的外向型人才缺乏。三是缺乏创新性人才。由于目前我国文化产品过多集中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易复制的产品,使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缺乏一定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④

二、探索文化传播对策,助力“一带一路”倡议

“一带一路”倡议中,各国关系发展既需要经贸合作、基础设施建设等“硬”支撑,也离不开文化传播的“软”助力,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不仅促进了中西方政府的交流,也为文化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崭新的平台。而文化传播可以更好地为政策、贸易、设施、金融等各领域的合作扫除心理障礙,奠定更加坚实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因而,要实现中国崛起,必须重视文化输出,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助力“一带一路”倡议。

1. 推动各国磋商机制形成

“一带一路”倡议的开展涉及多个国家、地区与政府,也存在着民族、宗教与文化等多方面的差异,文化传播不仅涉及广泛的领域、内容丰富,而且会涉及到核心价值与利益,需要通过高层磋商,或利用上合组织、中国东盟(10+1)、亚欧会议、中阿合作论坛等现有多边合作机制和区域、次区域相关国际论坛、博展会、贸洽会等平台加强沟通与合作,并倡导以法律、文件以及公告等形式形成国家间协调磋商机制,在各个国家形成“高层认可—中层执行—基层支持”的良好渠道,使各国的资源都能发挥最大的效率,文化的输出、交流得到良好的回应。⑤endprint

2. 创新中国文化的“现代符号”

把握“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出、推广中国文化的“现代符号”。在美术层面,将中国画、水墨画的特点继续发扬光大,并可以创新到照片处理之中;在音乐层面,我国曾经创造出了《十面埋伏》《二泉映月》《歌唱祖国》《让我们荡起双桨》《保卫黄河》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歌曲,可以加入呼麦等现代艺术表现形式对经典歌曲进行再创作和推广。有这样一个故事: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一次中国民乐音乐会上,舞台上摆着一组大大的编钟,但只是在民乐合奏中铛铛铛敲了几下,观众根本不知道这是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拥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我们费了很大劲搬运过去,人家还以为是摆设呢。为什么不向观众介绍一下编钟的历史渊源,再单独演奏一番?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推介中华文化的机会。

另外,还需注意以受众易于接受的方式传播。对于笔者所在集团援建工程较多的非洲、东南亚等经济欠发达国家,可以加大力度宣传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绩;而对于西方发达国家,在对其经济活动中可以刻意淡化政治色彩,着力展示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先求文化认同,再求政治理解。

3. 建立健全文化传播平台

一是要加快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基础设施,特别是互联网的互联互通,以文化创新、投融资和交易平台为核心推动创意研发、投融资与市场交易、遗产保护与利用、贸易与资源配送等文化传播服务平台建设,为促进沿线国家间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基础支撑。⑥二是搭建新的传播与交流合作平台:通过寻找良好的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往来关系等方法,利用关系营销推广中国优秀文化产品;应用绑架式的营销手段,如在产品的外包装上设计精美的中国文化元素、关注文化传播类微信公众号给予相关优惠等形式;采取与具有较强话语权的国际性媒体、出版发行、影视制作机构合作,借助其具有较强公信力和引导力的平台,提升文化产品对境外主流受众群体的影响。三是高度重视新媒体技术在文化产品制作与传播中的应用,研发数字出版物和新媒体视频,开辟新媒体传播渠道。充分利用我外语网站,Twitter、Facebook、YouTube等境外社交媒体及移动终端、互联网电视等新技术平台,针对其传播规律和受众特点,开发新的文化项目,传播好中国声音。⑦

4. 丰富文化传播内涵

进一步丰富文化传播内涵,除文艺展演、新闻出版、影视交流、文物博物等传统文化领域交流外,还要拓展教育、科技、旅游、医药医疗、公益慈善、学术往来、知识产权保护和网络安全等人文传播与交流合作新领域,深化传播与交流合作的内容。我们要重视现当代文化的输出,因为外国人知道中国是文化古国,很容易认同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但他们不见得就认同现在的中国,甚至会造成误解,认为古代文化就是中华文化的全部。比如:在教育上,“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国政府每年向相关国家提供一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地方政府也设立了丝绸之路专项奖学金,鼓励国际文教交流,吸引了大批发展中国家的年轻一代到中国留学发展,潜移默化之下,这些人逐步为中华文化所吸引,并逐步认同,成为该国“亲中”的代表,为民心相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⑧

5. 加强政府指导和海外企业配合

一是加大政府指导力度。一方面可以搭建和完善对外文化贸易政策扶持体系。建立重点出口项目的申报、评选机制,建立对外文化贸易资源库。继续加强央地合作,建立外向型文化产业聚集区,继上海、深圳后设立新的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另一方面可以由政府牵头规范、整理中国文化具有代表性的东西并实施其“走出去”倡议。参考美国复活节吃火鸡、圣诞节放置圣诞树、圣诞老人送礼物等固化特定节日内容的形式,指导推广中国节日。如今就有一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对应活动逐渐得到了外国人的认同,比如:在春节贴春联、吃团圆饭、看春晚、舞龙舞狮;在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等。文化部的“欢乐春节”就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大舞台,为世界了解中国提供了一个好窗口。仅2013年,“欢乐春节”活动就在99个国家和地区的251个城市举办,共有主题庙会、广场巡游、民俗展演等385个项目,成为了对外文化交流中最具影响力的第一品牌。⑨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还可以考虑加入祭祖、蒙学开笔礼等传统仪式等,持续加大文化传播指导力度。

二是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文化传播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美国大片、日本动漫、韩剧的入侵其实都有着各国政府在背后推波助澜。因此,我国也可以为宣传、销售中国文化产品的企业采取税收优惠的政策,为其设立快速通关渠道;可以加强政府服务职能,实施信息服务计划。⑩鼓励、支持企业在其产品上加入中国元素,如在手机支架、钥匙扣、表带上加入故宫、中国结、汉服人物造型等具有中国代表性的元素。日前,笔者所在的对外经贸集团就在其所修建的重庆寸滩长江大桥上挂起了世界最大“中国结”,并融入了重庆“巴”文化,使得城市文化内核与中国韵味浑然天成。

三是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一带一路”倡议中走出国门的多为央企、国企或在其带领下的大型民企、私企,企业的整体政治觉悟性较高,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有了较好的基础。宣传部门可以为大型海外企业提供宣传中华文化的素材、物品,在其接待室、谈判室、会议室摆放;可以要求企业在接待或日常工作间隙,播放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在这些企业的海外办事机构设计、装潢时,要求其加入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可以要求海外企业积极参与或组织活动,在节日组织皮影戏、舞龙舞狮、戏曲赏析等活动;可以参考中国驻港部队,设立企业开放日,邀请当地人走进我们的企业,加深了解,达成共识。笔者所在的企业就通过教授外国员工识汉字的方式,在国外坚持传播中国文化。我们企业在乌干达外聘的高级技术员工阿拉伯(中文名),通过参加我们外建集团组织的学说中国话活动,已经能说重庆话了,他说:“我现在都能看懂你们书籍、报纸上的大部分内容了,我很开心,我爱中国,我爱重庆!”另外一位利比里亚当地人阿霞,为外建集团外聘服务人员,一直跟随援外各个项目部十余年,会说一口流利的重庆话,会做地道的重庆菜。她说:“他们都很友好,教我说中国话,更让我学会了做重庆菜,辣的很好吃。”这些外国员工的故事在重庆电视台的“逐梦他乡重庆人”节目中播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注释」

①向勇、陈名杰:《文化创新战略,创意与科技》,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年版,第25-27页,第77-80页,第93-99頁。

②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一带一路”读本》,时事出版社2015年版,第4-6页,第45-47页,第107-118页。

③荣新江:《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3页。

④曹爱军、陈思:《“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华文化走出去研究》,《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6年39卷6期,第113-114页。

⑤隗斌贤:《“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战略及其对策》,《浙江学刊》2016年第2期,。

⑥同上。

⑦同④,第117-118页。

⑧同①,第93-99页。

⑨蔡武:《文化热点面对面》,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9-33页,第228-257页。

⑩姚懿文:《国企要当“一带一路”建设先锋》,《人民日报》2015年7月2日。endprint

猜你喜欢

贸易一带一路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中日韩贸易数据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中日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
中美今日重开贸易磋商
谁远谁近?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