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干预对慢性胃炎患者疾病知晓率、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探讨
2018-02-06王育凤
王育凤
【摘要】目的 探讨对慢性胃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来本院治疗慢性胃炎的患者100例为研究目标,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均5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和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干预(干预组),对比两组患者疾病知晓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疾病知晓率、护理满意度对比显示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慢性胃炎患者临床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既可提高疾病知晓率,又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慢性胃炎;健康教育干预;疾病知晓率;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31..02
慢性胃炎是由不同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而引起的,属于临床常见病、好发病,且此病症发病率占据胃病之首;由于慢性胃炎病程长、易复发,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治疗依从性[1]。因此,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健康教育干预对慢性胃炎患者疾病知晓率、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来本院治疗慢性胃炎的患者100例为研究目标,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均50例。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25~80岁,平均年龄(52.5±11.3)岁,病程0.7~16.0年,平均病程(8.4±6.1)年。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26~79岁,平均年龄(53.4±11.0)岁,病程0.7~16.5年,平均病程(8.5±6.9)年。所有患者以及家属均于了解本次研究方法,并与我院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护理:病房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等日常护理措施。
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干预:①病情普及:向患者讲解清楚病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治疗目的及相关注意事项,使其明白治疗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让患者对疾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向其讲解清楚药物治疗后的反应,按时、按量进行用药护理。②生活习惯教育:向患者讲解健康饮食对疾病的影响,并指导其合理的饮食结构,进食时间、睡眠时间及如厕时间,同时注意衣服的添加,给予体育锻炼指导,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及抵抗能力。③心理健康教育:慢性胃炎患者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负面心理,针对性给予心理健康指导,使其保持乐观心态接受治疗,同时提高患者认同感,保持健康的治疗心态,提高治疗信心[2]。
1.3 观察指标
疾病知晓率:疾病知晓率采用本院自制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价,包括吸烟及酗酒的危害、作息规律、饮食健康、心理健康,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知晓程度越高。总评分≥85分为知晓;总评分84~65分为基本知晓;总评分低于65分为不知晓。疾病知晓率=知晓率+基本知晓率。
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量表进行评价,总评分≥90分为非常满意;总评分80~90分较满意;总评分70~80分为满意;总评分<70分为不满意。护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率+较满意率+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21.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疾病知晓率
干预组疾病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对比护理满意度
干预组非常满意33例、较满意9例、满意度5例、不满意3例,护理总满意度94%(47/50);对照组非常满意25例、较满意9例、满意度5例、不满意11例,护理总满意度94%(39/5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2=5.316)。
3 讨 论
健康教育干预是护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从而提高治疗积极性。将其应用于慢性胃炎患者中,对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向患者讲解发病机制、治療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对疾病及治疗的认识水平,进而提高治疗依从性;通过良好的生活教育,使其明白规律的生活习惯、良好饮食习惯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环节,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我护理能力;通过心理教育,疏导不良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信心及信任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进一步提高护理满意度,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3]。
综上所述,在慢性胃炎患者的护理中,增加健康教育干预,对提高疾病知晓率、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病情尽快康复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晓兰.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慢性胃炎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29(S1):321.
[2] 冉 平.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慢性胃炎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0):230-232.
[3] 刘 妍.健康教育干预对慢性胃炎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30):50-52.
本文编辑:吴宏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