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找书难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2018-02-06钟伟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读者公共图书馆

钟伟

摘要:在多元文化服务模式下,公共图书馆“找书难”的问题日益突出,不仅给读者在图书馆阅读学习方面带来不便,同时也是直接影响公共图书馆服务效益的重要因素。公共图书馆解决“找书难”问题,应重视导向标识系统建设;夯实基本服务,创新品牌活动;定期全面整理馆藏数据,及时更新;完善规章制度,设专人专岗,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文献资源分类细化;加大现代科学技术投入使用力度,提高服务效益。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找书难;广州图书馆;读者

DOI: 10.3969/j.issn.2095-5707.2018.01.011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07(2018)01-0046-04

Abstract: Under multicultural service mode, “the difficulty in finding books” of public libraries has become more prominent, which not only brings inconvenience to reading and learning of readers in libraries, but also becomes important factors directly affect the benefits of public library services.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difficulty in finding books”, public librari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direction sign system; consolidate basic services and innovate brand activities; comb library data regularly and comprehensively and update timely; perfect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t up special posts, and establish an effective management mechanism; classify and specify literature resources; increase application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improve service efficiency.

Key words: public libraries; the difficulty in finding books; Guangzhou Library; readers

隨着社会发展,在公共图书馆兴起的“藏、借、阅、查、咨、习”一体化的集成开放服务管理模式正在成为全国各地公共图书馆文献流通服务的趋势。全新的服务模式给公共图书馆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增加了新的问题。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倡导全民阅读”“推动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列为“十三五”时期的重要工作,在此推动下,公共图书馆进馆读者人数有较大幅度增加,现在流通服务实行全开架借阅,读者进入图书馆后可以自由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并可以拿到全馆范围内的任意区域进行阅览,使得图书馆的“找书难”问题日益突出。

在广州图书馆日常工作中,笔者经常会遇到读者咨询,在图书馆检索系统中查询到显示在书架上的书籍,到现场所对应的书架上却找不到。据了解,在全国各地公共图书馆“找书难”问题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不仅影响图书的正常流通运转,也给读者的学习带来不便,成为直接影响公共图书馆服务效益的一项重要因素。本文以广州图书馆的实际馆情为例,综合分析公共图书馆“找书难”的原因,并重点探讨地面标识在缓解公共图书馆找书难中的作用。

1 公共图书馆“找书难”主要原因

1.1 公共图书馆导向标识系统不够完善

许多图书馆对于标识导向系统建设不够重视,视觉标识太过随意,没有按照《公共信息导向系统导向要素的设计原则与要求》统一规范,甚至有的标识喧宾夺主,过于缭乱,难以对读者起到导向指引作用。

1.2 图书乱架现象明显,馆藏数据更新不及时

公共图书馆从传统闭架模式向现代全开架一体化服务模式转变,使得现代公共图书馆空间布局理念发生了较大转变。为了给读者留出更多阅读空间,以举办真人书、沙龙、讲座、展览、电影等主题活动,打造多元化服务模式,图书馆往往会将原有大量纸质书刊转移到其他位置。比如广州图书馆在2016年全年共举办公众活动1743场,参加活动公众145.8万人次,每年还要不断增加公众活动的举办次数。因此,图书馆为了进一步满足读者多元文化服务需求,会不断调整书刊区域和活动区域,而在将书刊进行转移、调拨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差错及馆藏数据更新不及时等诸多问题,成为影响资料获取准确性的因素之一[1]。

1.3 专人专岗缺位,书刊巡查力度不足

公共图书馆有阅览区、自习区、检索区、上网专区等多种空间功能布局,如广州图书馆还开设了41间大小不等的研究写作办公空间。读者只要是在图书馆范围内,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将不同楼层的书刊带到各个区域空间进行阅览。由于图书馆人力资源有限,专人专岗缺位现象较为严重,常常在几个不同区域空间实行一人多岗制,这必然会导致书刊巡查力度不足,对于读者随意散落在不同区域空间的书刊,馆员很难及时发现,书刊错架乱架现象严重。如果不能及时将散落的书刊归架,增加了书刊查找的难度,将会影响其他读者的查找借阅。

1.4 文献资源人为损坏严重

在日常的工作中,馆员经常发现许多书刊被人故意损毁。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如有的书刊只能在馆内阅读不能外借,有的艺术类书刊外借需要押金等原因,部分读者直接撕掉粘有磁条的那一页,将书刊夹带出馆;还有部分读者在还书刊时,只是将粘有磁条的那一页撕下来放在自助借还书机感应区域感应以示归还。造成以后的读者在检索查询这些文献时,系统上明明显示在馆,其实早已丢失。endprint

1.5 人力资源不足,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

新的服务模式促使公共图书馆不断寻求探索新的管理模式。目前,廣州图书馆编制200多人,而日均接待读者2万人次,工作人员人数与读者接待人数形成较大差距。其他公共图书馆也存在相同的编制不足、人力资源紧张问题。目前有很多图书馆采用文献流通部门的书库管理和图书上架工作外包模式。由于外包服务公司人员流动性大,工作责任心不强,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因此,对书库管理和图书上架工作有着一定的不利影响。

1.6 现代科学技术投入力度有待提高

目前许多公共图书馆日常书刊分检工作还停留在传统手工作业模式,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投入不足,现代科学技术投入力度不够,都是影响图书馆工作效益的重要原因,从而难以满足广大读者找书需求,提供高效服务。

2 公共图书馆“找书难”解决对策

对于公共图书馆“找书难”问题,许多图书馆都进行了一些研究,并采取了相应对策。笔者以广州图书馆针对“找书难”问题采取的解决对策进行介绍。

2.1 重视导向标识系统建设

公共图书馆在进行导向标识系统建设时应该遵循公共信息导向系统的国家标准要求,图形符号、标识用色、标识材质和字体等方面与本馆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协调一致。导向标识设计要清晰显著、层层递进才能更好地发挥导向指引作用。例如,广州图书馆在使用导向标识时,严格遵照公共信息导向系统的国家标准,并坚持与本馆视觉识别系统(VI)相结合的原则设计。当读者第一次进入广州图书馆时,会看到一座形如书型的不锈钢展示架,其展示的是图书馆总索引图和总示意图。总索引图和示意图统一使用图书馆背景颜色和标志,读者在这里可以全面了解整个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分布情况和首层区域功能布局,有利于读者对图书区域有一个基本定位。在各楼层手扶梯和垂直电梯旁都立着或粘贴有文献资源分布标识牌,标识牌颜色统一对应各个楼层书架颜色,方便读者了解各楼层文献区域分布情况。背胶地贴均以覆膜形式制作,可防止踩踏造成画面损伤。同时背胶地贴具有成本低廉、容易揭掉等优势,目前,地贴标识在各大公共场所得到广泛使用。

广州图书馆于2016年年底完成了导向标识系统整改和地贴标识设计制作,在各楼层主出入口处粘贴相应楼层文献资源区域分布情况的地贴标识,读者在各楼层主出入口的位置即可知道该楼层东、西两侧的图书资源分布情况。通过在书架下方旁侧地面位置粘贴书架列数地贴标识,方便读者站在远处位置便可看清前方书架列数,无需走到书架旁才能看到,大大节省了读者时间。导向标识由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扩展和延伸,进一步有效缓解和消除了读者找书难问题。读者如果想要找某一本图书时,可先在各楼层图书检索区电脑系统中搜索该书籍所在具体位置,记录该书籍的索书号,通过在各楼层设置的不锈钢书型展示架中的索引图(文献资源分布图)找到该图书所在的楼层;到达相应楼层后,根据吊牌或地贴标识指引找到相应文献资源区域,然后通过书架下方地贴标识中的列数找到具体对应书架,最后再根据书架侧面大导牌和层架标就可以找到想要的图书。

2.2 夯实基本服务,创新品牌活动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设置读者意见箱或意见簿等方式全方面了解读者的实际需求,然后对文献进行有效的整理和分类。按照不同类型读者需求设置不同的品牌活动,满足公众多元文化服务需求。例如,广州图书馆为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开设了多种品牌活动,按照类型可分为主题品牌活动、对象品牌活动、交流品牌活动。其中主题品牌活动是以文献为基础在服务区域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举办“文艺名家公开课”等活动,推进服务与活动的专业化、系列化、品牌化。具体可分为本土文化服务、多元文化服务、都市文化服务。同时品牌活动也应不断的创新和完善,对于一些读者参与度较低的活动进行改进或撤销。图书馆在增设公众活动时应考虑活动场地位置和面积,优化空间功能布局,夯实基本服务,提升服务效能,为公众提供便捷、优质的文献借阅、咨询导读、文献推荐等多层次服务作为一项主要服务工作。而不能为了增加活动项目和举办次数就一味缩减馆藏面积和随意转移书架。当图书馆在将书刊进行转移、调拨的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跟踪,并对馆藏数据及时更新。

2.3 定期全面整理馆藏数据,及时更新

图书馆应定期全面检查和整理馆藏书目数据并及时更新,保证检索机中的图书书目数据信息及流通状态同其所在书架上的图书书目数据一致。图书馆检索系统中的图书书目数据信息应包含图书索书号、所在馆及馆藏地点、可借数和馆藏总数、图书信息概览,这样读者在检索机上查找某一本图书时便一目了然。图书馆应在书架旁多设书车,并且在书车上部位置粘贴“请将阅览过的图书放到书车”标识,这样可以避免有的读者将阅览过的图书随意放到其他架位和区域,导致其他读者在图书索书号对应的书架位置找不到相应的图书,出现找书难的问题。

2.4 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管理

在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应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创新工作模式。一方面,图书馆应制定劳务派遣人员管理规章制度,对物业管理公司劳务派遣人员进行有效监督约束。通过加强劳务派遣人员业务学习与职业道德培训,设置专人专架用工模式,实行岗位责任制和奖励制,提高劳务派遣人员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通过加大对书架巡查检查力度,不定期抽查错架率,提高图书上架的正确率,综合提升人力资源使用效率[2];通过对物业管理公司实行百分制绩效考核,图书上架和管理工作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绩效项目,图书馆定期对物业管理公司该项目完成进度和满意度进行考核评分。另一方面,图书馆应建立志愿者服务团队,长期招募志愿者和实习生,参与读者引导、书架整理及阅读推广等服务工作。广州图书馆每年在官方网站上长期招募志愿者和实习生,对新招募的志愿者和实习生进行专业培训和指导,使每一位志愿者和实习生都能熟练地查阅相关图书资料,熟悉图书馆馆藏、文献索引等。志愿者统一佩戴和穿着有志愿者标志的工作证和服装,按议定的服务时间、区域开展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图书馆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endprint

2.5 文献资源分类细化

索书号又称索取号,是图书馆藏书排架用的编码,是文献外借和馆藏清点的主要依据,一般由分行排列的几组号码组成,常被印在目录卡片的左上角、书脊下方的书标上以及图书书名页或封底的上方。索书号的第一部分是根据图书的学科主题所取用的分类号码;第二部分是按照图书作者姓名所编排的著者号码,或者是按照图书进入馆藏的时间取用的顺序号码。通过采用著者号码,一位作者所著的同一学科主题的图书会被集中在一起。全馆实行按索书号排架,在每层书架左侧位置粘贴索书号标识,图书书架管理员在图书上架时应严格按照图书索书号所对应的书架排架,方便读者查找文献。图书馆还应从每一种馆藏书中抽取一本作为样本,在书脊上方贴上“阅览”标签,表示该图书仅供读者阅览,不能外借。通过这一方式形成一个长期固定的保存书库,当某一种可外借文献被全部外借或找不到时,还可在保存书库中找到该样本图书供读者学习阅览,可以缓解读者“找书难”问题。

2.6 加大科学技术投入使用力度,提高服务效益

“新常态”环境下图书馆发展的转型,无疑需要增加现代科学技术投入使用力度。例如,广州图书馆在新馆建成之后大量的采用现代科技设备,如大型智能图书分拣系统,该系统对单本粘贴有RFID标签的流通资料可以进行识别并按类别进行分拣,实现全自动对图书进行收集、归类、整理工作,可以与RFID 24小时自助还书系统设备和图书传送带系统设备无缝集成,快速准确地完成图书分拣工作,进一步降低图书分拣工作的错误率,从源头上有效减少图书乱架现象的发生。再如广州图书馆采用RFID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RFID类似于条码扫描,使用专用的读写器及专门的可附着于目标物的标签,利用频率信号将信息由标签传送至读写器。因为易于操控、简单实用且特别适合用于自动化控制,RFID技术已陆续应用于图书馆文献资源管理和文档追踪等常规工作[3]。

广州图书馆还专门设置了自助预约书机和网上预约服务,读者通过本馆APP或网站可以办理预约服务。可提供预约的文献类型包括馆内各区域可外借的中外文书刊,且“馆藏状态”为“借出”的文献方可预约。预约成功后,读者会收到短信或电子邮件通知,只要在规定期限内按通知到馆指定地点办理外借手续即可。该服务不仅减少了读者找书流程,还有效地提高了读者服务效益和满意度。

3 小结

公共图書馆“找书难”问题日益突出,既有主观因素影响,也有客观条件的制约,给读者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带来一定障碍。“以读者的便利为先”是图书馆为读者服务所秉持的原则,是图书馆立足社会、发挥职能、实现自身价值的体现[4]。公共图书馆应采用传统手工方式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共同解决读者“找书难”问题,为读者提供高效和便捷的图书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1] 孙书霞,黄婧,刘霞.一体化服务开架模式下的“找书难”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3(12):55-56,62.

[2] 高美云.移动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找书难”的原因及对策——以广州图书馆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24(8):96-98.

[3] 陈雨祺.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智能图书采编系统研究[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6,40(3):31-34.

[4] 马骊.缓解和消除找书难的有效方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 20(4):83-84.

(收稿日期:2017-06-01)

(修回日期:2017-07-10;编辑:魏民)endprint

猜你喜欢

读者公共图书馆
纽约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政策研究
基于图书奖评选的公共图书馆采访创新研究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读者》光明行动”(33)
“《读者》光明行动”两周年特别公益活动(一)
“《读者》光明行动”(26)
“《读者》光明行动”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