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构建校园第三空间的实践路径

2018-02-06贾佳伊富红孙玲李友巍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实践路径高校图书馆

贾佳+伊富红+孙玲+李友巍

摘要:随着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图书馆的价值。文章以第三空间为切入点,从个人信息交流的空间、释放心理压力的场所、弘扬校园文化的平台3个方面阐述高校图书馆作为校园第三空间的价值。以湖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为例,从注重建筑空间设计、创造人性化环境,举办多彩文化活动、打造第三文化空间,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提升各项服务能力,利用社交网络媒体、建立网络第三空间这4个角度论述了高校图书馆打造校园第三空间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第三空间;高校图书馆;实践路径

DOI: 10.3969/j.issn.2095-5707.2018.01.006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07(2018)01-0027-04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and digitalization, people begin to rethink the value of libraries. Taking the third space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his article expounded the value of libraries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s the third space of the campus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the space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he place of releasing th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and the platform of carrying forward the campus culture. Taking the library of Hube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s an example, this article created the practice path of campus third space from the aspects of focus on the design of architectural space to create a humanistic environment, conducting colorful cultural activities to build third cultural space, relying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enhance various service capabilities, and using social media to create the third space in the internet.

Key words: the third space; libraries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practice path

在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下,图书馆与时俱进,开发了许多信息服务产品。尤其是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使图书馆的发展勉强跟上了时代前进的步伐。但是多数的信息用户认为,搜索引擎更符合自身获取信息的习惯[1]。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馆长李海鹏指出,“以前衡量图书馆最重要的指标是图书外借量,随着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图书馆的社会价值”[2]。可见,对图书馆来说,技术的应用虽不可或缺,但是若想通过一味地追求新技术,与商业化的搜索引擎争夺

用户资源,就会在技术的浪潮中迷失前进的方向。因此,图书馆界必须要认清自身的核心价值,从而确保在新形势下的社会地位[3]。而最初产生于社会学领域的“第三空间”的概念,恰当地表达了国际图书馆界对未来图书馆的定位,也体现了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之一——作为场所的价值[4]。公共图书馆可以作为社会公众的第三空间,那么,高校图书馆同样也可以挖掘自身作为校园第三空间的价值。

1 高校图书馆作为校园第三空间的价值

第三空间是用于描述除了家庭居住空间与职场工作空间以外的社会空间形态,没有职场等级的约束,也没有家庭角色的束缚,人们可以自由释放自我。对于生活在大学校园这个“小社会”中的大学生来讲,第一空间是宿舍,第二空间是教室,而图书馆就是能体现开放、自由、平等和舒适、休闲、人性化特点的第三空间。

1.1 个人信息交流的空间

一座具有现代精神的图书馆,应当是一个允许各种思想进行碰撞和自由交流的平台,任何人到这里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5]。前苏联信息学家米哈依洛夫认为,科学交流可分为正式与非正式两种基本形式[6]。正式信息交流中介的图书馆,通过收集、整理和提供正式出版的文献资源,利用新书通报、好书推荐、书刊借阅等手段把这些信息提供给读者,读者通过阅读文献,实现与文献作者的间接交流。而作为第三空间的图书馆,则是通过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和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促进人们的直接信息交流。例如,在高校图书馆一般都有报告厅,作为学术报告、研讨会和讲座的场所,可达成主讲人传播知识、听众吸收知识,二者相互交流的目的;图书馆组织阅读会、举办沙龙活动,让读者自由分享知识、交流心得,在促进读者协同学习或工作之余,还能帮助大家结交志趣相投的朋友;一些圖书馆设置有研究活动室,为课题研究小组、师生讨论小组等提供场地和相关设备,方便进行研讨。不同于宿舍的狭窄和教室的严肃,在图书馆这个开放、自由、舒适的第三空间里,大家可以更加自由畅快地交流,更容易找到志趣相投的人,互相交流思想,互补精神需求,培养人际关系,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1.2 释放心理压力的场所endprint

德国伟大的文学家席勒曾高度评价娱乐休闲的作用,相信玩(游戏)、审美活动和创造力是人性的中心,“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时,他肯定是在玩;人也只有在玩的时候才是完整的人”[7]。现今社会,压力的来源层出不穷,大学生同样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尤其是医学院校的医学生,学业压力更重,这样不仅会对身体造成影响,还会引起情绪失控、焦虑、紧张、抑郁等。为防患于未然,学生们必须要学会自我调节,寻找一些减压方式,比如适当的休闲生活。对学生们来说,图书馆不仅是阅读和学习的地方,同时也是放松心情和释放压力、休闲的场所。有一个网站about.com写到“访问图书馆的十大理由”,其中第七条就是“图书馆是最好的心理减压空间”[8]。在图书馆安静、整洁、温馨、典雅的环境下,读者会自然而然地放松心情;而在保存的文献信息中,包括有文学、艺术作品以及游戏软件等,也可以满足读者休闲娱乐的需求;图书馆举办的各种文化休闲活动,亦能帮助大学生读者转移注意力、释放压力[3]。

1.3 弘扬校园文化的平台

“第三空间”的概念恰当地表达了国际图书馆界对未来图书馆的定位,但是,如何将图书馆同其他第三空间的场所区分开来呢?杭州图书馆馆长褚树青认为,可以在“第三空间”的前面加上一个定语:文化。没錯,图书馆应该是第三文化空间,“文化”这一特性与图书馆密不可分[3]。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化中心,体现着学校的校园文化,承担着文化教育的职能。如果教育者对大学生的教育重在科学技术之专业化的话,那么图书馆的职责就是使教育体现充分的社会化和人文化[9]。高校图书馆的建筑外形体现着文化韵味,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内部的布局和装饰体现着本校的文化特色,因此往往能够成为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图书馆不仅收集、整理、保存和提供普通的图书、期刊等文献资料,还保存有名家真迹和孤本等特色文献,体现着学校的文化传承,是一个高校文化的聚集场;在开放、自由、平等、人性化的环境中,图书馆根据本校和本馆的特点组织开展的各项文化活动,能够促进文化交流,让文化“自由流动”起来,从而进一步弘扬校园文化精神。

2 高校图书馆构建第三空间的实践路径

高校图书馆作为校园第三空间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但是,如何充分发挥其第三空间的价值,还需各馆不断探索。本文结合湖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本馆”)的实践,具体阐述构建第三空间的实践路径。

2.1 注重建筑空间设计,创造人性化环境

信息时代给图书馆的建筑空间设计提出了新的理念和要求,直接影响着其功能的发挥和读者的使用效率。我们把高校图书馆定位成读者的第三空间,就必须要在空间设计上下工夫,使其成为读者学习、交流、休闲时的最佳去处。

在功能性方面,强调建筑设计的灵活性、适应性和扩展性。图书馆的功能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这就需要在设计上打破传统图书馆建筑内部功能固定不变的框框,采用大开间、无间隔的设计原则,不仅能满足当前图书馆功能使用的要求,又要兼顾未来使用的需要。此外,作为“第三空间”的场所应该营造一种温馨、舒适、人性化的氛围,并且能够让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与他人自由沟通和交流。在文化性与艺术性方面,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殿堂与读者学习交流的第三空间,有弘扬校园文化和进行文化教育的职能。因此,图书馆的设计要求在外形上拥有浓厚的文化韵味;此外,还要利用光影、色彩、线条、图案、造型装饰等元素营造出高雅、宁静的气氛[3]。本馆的建筑外形借鉴大拱门建筑设计理念,注入中国传统文化天圆地方的概念,设计出基座四方、顶部圆空、中间通透、外形如门之九层建筑,有知识之门、智慧之门、求索之门、开放之门的寓义。内部的设计也留有充分的改造空间,目前馆内采用大开间的流通模式,且开辟了非正式学习空间、广场式休闲空间、信息共享空间,其中信息共享空间又分为自主学习区、信息交流区、研讨区、阅览区、新技术体验区以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需求。内部的装饰一方面体现了人性化,比如广场式休闲区选在靠近落地窗的位置,采光充足,窗外后花园式的景观尽收眼底,区域内布置了休闲沙发、茶几、报刊架、绿植等家居用品,并用书桌作为软隔断,与大厅其他功能区相互独立,营造出一种优雅、温馨、休闲的环境;另一方面则充分体现了本校的中医药文化特色,二楼大厅安装巨幅李时珍玻璃肖像画,七楼古籍阅览室和信息共享空间的室内墙面悬挂有多位中国伟大医药学家画像,渲染出了中医药特色的文化氛围。读者在这样人性化和浓厚文化氛围下阅读、学习、交流、休闲,会感到身心放松,且不知不觉地受到文化的熏陶。

2.2 举办多彩文化活动,打造第三文化空间

上海图书馆前任馆长吴建中提出,图书馆发展到现在,可以分为三个时代。“第一代图书馆”以藏书为主体;“第二代图书馆”以外借为主体,认为外借量体现了图书馆的卓越程度;现在的“第三代图书馆”,则以知识的交流和分享为主体,外借在整个图书馆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小。比如纽约皇后区图书馆,原来80%的业务是外借,现在外借业务只占30%,70%是展览、讲座、研讨、看电影、学习外语等活动[10]。近年来,高校图书馆也越来越重视活动的重要性。本馆在每年的读书月到来之前,都会组织馆员精心策划主题文化活动。比如开展数据库讲座,为师生讲解和交流数据库检索技巧;发挥图书馆志愿者协会学生群体的能动性,在全校组织“书苑杯”辩论赛,为学生们锻炼自己、展示自己提供平台的同时,也能够达到相互交流和学习的目的;开办“知书林讲堂”系列讲座,邀请校内外学者来馆为读者传道解惑,分享知识盛宴;每年的“时光电影院”活动精选启迪心灵或抚慰人心的电影,场场爆满;“图书漂流”活动的进行,不但传播了知识,也传递着信任和友谊,营造了一种快乐阅读、乐于分享的氛围,促进了校园的文化建设。除了读书月的活动,本馆在平时也会不定期地开展一些主题书目推荐、就业或考研等主题讲座、拍摄图书馆主题宣传视频、知识竞赛、书画比赛等活动。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能够吸引读者来馆,给读者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充分发挥图书馆作为第三文化空间的价值。endprint

2.3 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提升各项服务能力

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动因是多方面的,有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历史的、技术的等等,而科学技术是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因,这是历史所证明的。从纸的发明,到印刷技术、缩微复印技术、声像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光盘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出现,都使图书馆产生了质的变化,跨入新的阶段[11]。在信息技术横扫世界的今天,图书馆只要积极应对,利用新技术的契机转变图书馆传统的管理模式,综合考虑、整合优势资源,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读者需求,依然能够生机勃勃地发展下去。2016年,本馆引入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对图书馆进行了整体改造。改造之后的阅览室采用“大开间、全开放、大流通”,集藏、借、阅一体化的格局,读者进入图书馆只需凭校园卡就可自助完成图书阅览、借还、续借等操作,实现了大流通的服务模式。在已有技术的前提下,图书馆还将引入24小时微型图书馆、自助打印复印机、预约书架等基于读者自助服务的相关设备。自助设备取代传统人工,可避免人工操作产生的失误,节约图书馆的人力成本;同时能让读者变客为主,提升读者的自我服务意识。此外,今年建成的信息共享空间还专门开辟了新技术体验区,放置了台式电脑,用于读者查询馆藏、阅览和下载图书馆电子资源;安装了4台电子阅报机,可阅览当前主流的报纸和杂志;架设了一台电子图书借阅机,读者通过扫描借阅机中相应的二维码就可将该书下载到手机端,实现了读者对于图书的移动阅读。未来还将在新技术体验区设置当前热门的虚拟现实(VR)体验区、Kindle阅读体验区等,让读者能够在图书馆畅享新技术支撑下的阅读方式。但是,所有这些技术的应用都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为了提升服务能力,给读者带来使用上的便利性和服务上的人性化,让读者离不开图书馆这个第三空间。

2.4 利用社交网络媒体,建立网络第三空间

随着互联网的持续发展与Web 2.0技术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要的组成部分,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更加自由灵活、方便快捷,互动性强,同时也能提供欣赏他人与展现自我的平台,是一个虚拟的第三空间的场所,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因此人们对网络的信任和依赖程度也逐渐提高。虽然图书馆能提供更加有序、有深度的信息资源和人与人面对面“接触型”交流的空间,但是相比之下,网络的功能越来越强大,逐步涵盖了大部分传统社交的功能,同时也越来越人性化。以图书馆实体空间和网站主页为阵地的信息服务已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圖书馆要做的就是跟随时代潮流,争取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中占据一席之地[3]。本馆目前利用的网络社交工具主要是微信公众号,相比之前通过官网发布公告、最新资源信息或者面对面才能交流的方式,微信公众号可实时将最新公告和资源等内容推送给读者;同时,可与读者建立一种实时联系,读者利用公众号可不受时空限制地与管理者进行交流,实现图书馆虚拟环境下的参考咨询服务。但是,本馆利用的网络社交工具比较单一,在建立网络第三空间方面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每一种社交工具都有不同的功能特点,通过微博宣传各种新服务、新资源、新动态,能提高图书馆在公众媒体上的影响力;通过人人网等社交平台开设图书馆的读者分享频道(如清华大学图书馆),能更直接地了解读者需求,与读者互动,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在优酷等视频网站上开通账号,将图书馆最新活动视频、自建微课等及时上传到视频分享网站,可以打造属于图书馆自身的品牌影响力。此外,图书馆还可以利用社交网站开发技术,构建自己的社交网络,比如重庆大学图书馆,为读者创建了一个专门的社交网络——“我的书斋”[12],用迷你博客的形式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方便快捷地发布日志、上传图片与好友们一起分享信息,讨论感兴趣的话题,还能轻松快捷地了解好友最新动态。不论是利用已有的社交平台,还是利用现代技术构建自己的社交网络,都能帮助图书馆在复杂的网络世界中为读者开辟一个书香浓郁的第三空间。

3 小结

高校图书馆作为校园第三空间的价值还待继续深入挖掘,发挥第三空间价值的实践方式更是多种多样。比如,如何做到像现代化电影院一样,把实体的和虚拟的图书馆有机结合,成为读者休闲的好去处;如何更好地为读者提供自我表现的空间,满足读者更高层次的人生需求;如何打造一个创客空间,使图书馆成为读者创意和灵感爆发的集散地等等。这些关乎图书馆前途和发展趋势的问题,值得图书馆理论界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金敏婕.公益与效益——公共图书馆社会价值之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8):13-16,77.

[2] 张晓荣.传统图书馆遭遇“边缘化”困境[EB-OL].(2012-12-10) [2017-10-22].http://reader.gmw.cn/2012-12/10/content_596183 1_2.htm.

[3] 贾佳.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的社会价值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3.

[4] 彭飞.未来图书馆:无限可能——第79届国际图联大会纪要[J].新世纪图书馆,2013(12):7-10.

[5] 鲍甬婵.图书馆:城市的“第三空间”[J].图书馆论坛,2011,31(5): 16-18,26.

[6] 娄策群.信息管理学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09-112.

[7] 吴慰慈,董焱.图书馆学概论[M].2版.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08:86-88.

[8] 吴建中.拓展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空间的功能[J].公共图书馆, 2011(1):3-5.

[9] 胡春湘.第三空间视域下高校图书馆提升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实践路径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5,35(2):36-39.

[10] 吴建中.走向第三代图书馆[J].图书馆杂志,2016,35(6):4-9.

[11] 黄宗忠.论21世纪的图书馆[J].图书与情报,1996(2):1-11.

[12] 重庆大学图书馆.重庆大学图书馆统一认证平台[EB/OL].[2017-09-08].https://sso.lib.cqu.edu.cn:8949/adlibSso/login?service=http%3A%2F%2Flib15.cqu.edu.cn%2Fmetro%2Findex.htm.

(收稿日期:2017-09-11)

(修回日期:2017-10-25;编辑:魏民)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践路径高校图书馆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