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的现代金融体系

2018-02-06饶雨平王建明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实体现代化金融

饶雨平 王建明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山西 太原 030012)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同时提出“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与十七大、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相比较,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更加丰富,它强调的是高效益、高质量的增长方式;区域和城乡之间更加平衡的发展格局;市场与政府作用相互协调的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对外开放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而现代金融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

一、金融现代的标准是是否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

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发展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它在经济增长、保障就业、保障税收、科技创新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实体经济也是金融萌芽与发展的源动力,脱离实体经济循环的金融体系是不存在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将金融发展作为现代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强调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不是割裂的,脱离实体经济自我循环、自我膨胀的金融发展是很难保持长期繁荣的。

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损害实体经济的金融杠杆活动不仅使金融业发展不可持续,而且从长期来看,加大了金融业的脆弱性。在经济发展的下行期,金融更不应脱离实体经济而追求短期获利,而应更紧密地参与到实体经济的发展活动之中,全力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金融业应须势而为,积极参与到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潮中,在国家产业升级和转型中发挥引导作用。而对于金融创新,判断其合理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服务实体经济,而不是以金融创新的名义掩盖风险、赚快钱作为其目的。

二、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对现代金融体系的新要求

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现代金融体系,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的高质量高效益发展上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金融业深化改革,构建高效服务实体经济的现代化金融体系。

(一)改进和完善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满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整个经济改革的主线,其目标是提高我国供给体系的质量,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高效益增长。为此,需要金融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引导金融资源向经济社会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流动,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金融支持。在经济社会的重点领域,响应国家产业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号召,聚焦“中国制造2025”和创新驱动战略,支持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重点支持高铁、核电、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掌握核心技术的产业做强做大,迈向价值链的中高端。在经济社会的薄弱环节,要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进一步完善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三农”、小微企业的金融扶持和再就业、扶贫开发环节的金融服务。

(二)配合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增强金融服务科技创新能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提出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目标。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创新的支持,历史上三次产业革命的技术突破都得益于持续的金融创新。第一次产业革命,蒸汽机和纺织机的发明和推广得益于中央银行、股份制银行、私人银行共同组成的银行体系的支持;第二次产业革命,电动机、火车、轮船等技术的应用推广,离不开投资银行和资本市场为主的金融创新扶持;第三次产业革命,美国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离不开以硅谷为中心的产业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的支持。

我国要建设创新性国家同样离不开金融创新的支持。为此应构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大力培育支持科技创新的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针对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等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不同特点的金融产品,使产业链和金融链有效融合,有效增加科技创新的金融供给,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投融资体制,促进我国在各个领域的科技创新持续获得重大突破,向创新性国家行列迈进。

(三)服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引导金融资源跨地区优化配置

党的十九大报告论述了我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点内容,提出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协调东中西部发展的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这就要求金融资源配合区域发展战略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的优化配置。

服务区域发展战略要求金融业支持区域内的产业分工和协作,有利于金融资源在更大空间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的流动,将更多闲散资金汇聚成产业资本,提高资金的聚合和规模效应。这就要求整个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区域内产业转移升级相适应。同时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优势企业要通过兼并重组、股权置换等方式开展跨区经营,与此相适应建立跨区域的生产要素交易市场,为企业开展跨区域的股权交易搭建平台;同时要建立统一的、跨区域的企业征信系统,为企业开展异地贷款提供金融信息支持;还需要拓展并购重组贷款业务,支持企业跨地域并购重组,最终推动资金流向符合区域内比较优势的产业,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区域产业格局。

服务区域协调战略部署要求金融对接城镇化,我国的城镇化率目前只有57.1%,对比发达国家平均80%的城镇率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世界经济的发展史表明,加快城镇进程,可以进一步提高城镇人口、产业的集聚水平,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举措。为此,需要创新城镇化建设的投融资体制,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城乡产业融合和城乡人口转移的支持力度。

(四)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普惠金融

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路,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决胜小康的重大任务之一。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是实现农业的现代化,为此,必须在乡村大力实施普惠金融,提高金融在乡村可获得性和覆盖率,加大金融对农业现代化的支持力度。

发展普惠金融,要求金融对农业现代化的支持。积极开发符合农业产业化、产业集聚化的金融产品,推出基于土地流转权、宅基地使用权、林权等产权基础上的融资创新,支持农业产业园区、科技园区建设,促进农村产业集聚和规模化经营。

发展普惠金融,要求金融对乡村宜居建设的支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的现代化是整个乡村振兴战略两个轮子,在统筹推进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要求涉农金融部门贴近农民农村实际,不断扩大金融服务农民的覆盖面,加大对农村危旧房改造、信息基础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等项目的支持力度,补齐农村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方面的短板。

三、以现代金融体系助力现代经济体系的建立

(一)现代金融助力实现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共享”属性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个高质量、高效益增长的经济体系,它强调发展成果共享,这种共享首先是要素资源的共享,尤其是其中的金融资源。而搭建普惠金融的政策体系可以使金融业在保持“商业性”的前提下,为社会公众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突出表现在对社会的薄弱环节和民生领域提供普惠金融支持。而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技术武装起来的现代金融业,有效简化了交易双方的融资环节、降低资金融通的边际成本,为解决普惠金融服务过程中收益不足,风险过高的难题提供了可能。

(二)现代金融助力培育现代化经济新动力

科技型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壮大将有效提升整个社会的全要素生产效率,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有效动力源泉,是经济增长由低成本的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基础。金融业通过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优化组合,特别是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完善为社会提供创新资本积累,为新业态、新经济、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风险资本和创业融资服务。但是,作为间接融资龙头的银行业也是市场经济中自负盈亏的企业,其经营行为除了履行社会责任,还要保证资产安全的前提下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是对股东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所以,不能期望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业以降低融资成本、放松风险准备为代价为创新型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而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是进一步完善以多层次资本市场为主的直接融资体系,为创新型科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提供各具特点的融资服务。

(三)现代金融助力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

产业体系是经济体系生产环节的重要一环,是经济体系的物质基础和内核。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主要内容为淘汰落后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此相适应,在现代金融的配合方面,要求建立多层次融资体系,发挥不同金融机构的差异化优势,提供多渠道的资金供给。并运用科技手段收集产业发展动态、市场供需等经济数据,对上述信息进行关联分析,监测企业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信息,实现对市场需求快速捕捉和资金匹配,引导资金从落后产业向先进产业转移。

(四)现代金融助力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市场化程度

现代金融是以市场化为导向的金融,现代金融通过发挥“价格发现”功能,引导人才、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从而触发不同产业的兴衰更替。现代化经济体系构成主体也是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经济主体,而市场化经济主体的培育则依赖于金融的市场化。只有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金融的市场化才能落到实处。在此过程必须解决资源的高效配置和风险合理负担问题,必须厘清“政府救助”的政策边界,“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的理念才能深入人心,才能真正实现市场出清和修复,此时,真正理性市场化经济主体才能培育出来。

(五)现代金融助力经济实现全面开放新格局

现代金融是全面开放的体系,金融是联系国内和国际的桥梁,金融资源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开放格局,有利于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在更广阔空间范围内配置,有利于中国经济深度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种市场,形成全方位立体开放、与世界保持良性互动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同时中国金融市场向国外投资者开放,为国外先进资本、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的引进提供了通道;在拓展对外投资的路径和方式方面,可以借助“一带一路”倡议,为国内资本和产能全球化布局提供了可能。

现阶段,我们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比以往更为复杂。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当务之急,构建现代金融体系助力现代化经济体系,关系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能否实现。因此,建立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的现代金融体系,充分发挥其高效配置资源的有力抓手作用,既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全面建设。

猜你喜欢

实体现代化金融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