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党的建设与网络思政工作体系协同机制研究

2018-02-06褚尔康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学科体系政治

褚尔康

(太原理工大学,山西 太原 030600)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新时代高等学校建设事业发展“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而贯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实现信息化条件下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协同发展对于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是确保思想政治理论体系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同志指出:“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坚持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服从于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的政治方向,这是中国大学与其他国家大学的本质区别,也是高校党建的正确方向。实现思想政治与党建工作的相互融合、彼此作用,首先需要从思想建设层面夯实基础,确保在正确的思想轨道和方向上推动两项工作的协同运行。

(一)牢固占领意识形态的主阵地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就要求高校各级党组织把握好正确的政治立场和导向,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保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和主动权牢牢掌握在党的手里,打赢意识形态领域的阵地战。特别是在多元化发展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大学校园特别是网络化虚拟空间中存在着大量良莠不齐的思想观点、言论表达,潜在的价值冲突不断冲击着广大师生的思想观念防线。在这种“隐形”的思想战场上,如果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不去占领思想领域的“主阵地”和“制高点”,非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就会恣意妄为;如果先进文化不去占领,落后文化就会趁虚而入;不用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去引导舆论,就会被社会负面的情绪和误导性消息所充斥和占领。这不仅可能产生严重的信息污染问题,甚至在特定外在因素条件作用下诱发为严重的舆情危机,被别有用心之人借机兴风作浪、推波助澜,恶意丑化党的形象、攻击社会主义制度,对大学教育和师生思想产生严重的冲击。因此,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作用,对错误观点进行旗帜鲜明、深刻透彻分析批评,才能切实提升舆论甄别、舆情引导能力,真正把握好广大高校师生的思想动态和认识方向,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不变色、不改道。实现上述目标,需要高校党组织必须切实担负起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落实高校党委对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加强对思想政治体系建设中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和重大战略性任务的统筹指导,不断巩固党组织在高校的领导核心作用。

(二)努力打好思想引领的主动仗

习近平同志指出,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可靠接班人”首先是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政治理想的优秀人才。这就要求高校党委坚持党性原则,强化政治责任,把理想信念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将高校党的思想建设工程作为一项“铸魂”工程,上升到关系党的领导地位牢固、党的执政基础是否巩固、思想认识能否凝聚的高度,通过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积极引导学生铸就理想信念、掌握丰富知识、锤炼高尚品格,深刻影响青年一代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打下成长成才的基础。从而为高校实现“以德树人”根本任务中以“建设什么样国家”的理想信念补足高校党员精神上的“钙”、用“建设什么样社会”之答调动高校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力、用“培育什么样的建设者”之问提升高校的办学质量,使得高校教师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征程中行稳致远。

(三)始终把握信息思政的主战场

与传统“一对多”的传播方式不同,在以“云传播”和“大数据”为特点的新媒体时代,不同传播媒介间的信息来源、信息采集、传播渠道已经完全融合,呈现出界限“模糊化”、内容“多样化”、来源“多元化”、表达“自主化”的新特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协同运行问题的工作,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举措。通过运用全媒体的先进信息传播手段,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积极、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操感染人、引导人,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特别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深入推进“网络育人”工程建设,深入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历史时期中新媒体技术与思想政治工作深入融合的特征基础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深化新媒体的运用的具体途径和运行规律进行深入探索,并从宏观层面对如何推进“网络育人”做出制度设计。努力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确保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体系在互联网技术条件下能够互联互动、协同推进。

二、加强高校党的思想建设是确保思想政治教学体系质量提升的根本保证

党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建的主要内容和有效途径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两者辩证关系的认识,深入挖掘、及时调整工作机制,是确保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在网络化发展条件下相互协同推进的重要目标。

(一)以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为立足点

在我国,高等学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使命。因此,在学科建设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自身建设,不仅是本学科体系持续深入发展的生命力和意义所在,同时也辐射影响到其他相关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建设目标实现。其重要意义不仅在于能够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同时对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建设,就要深入贯彻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从学科含义、学科特点、学科定位、学科边界以及该学科与其它学科、学科内部各分支的关系的角度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并围绕当前学科规范、制度化建设等热点和突出问题,进一步探索提升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建设质量的实践路径,从而为进一步繁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提升提供重要的路径选择。

(二)以思政课堂信息化建设为切入点

坚定广大师生的理想信念,增强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实现上述目标,关键环节在于转变思想观念,改变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党校只教党课、政治理论课只教政治理论、专业课只教专业理论的局面,应当进一步完善党的建设和思政教育整体教学体系设计,打通党课、政治理论课和专业课之间的壁垒,实现党课有思政、政治理论课有党建、专业课有思政的新格局。特别是要将新的党的建设的理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之中,在具体课堂教学环节,积极调整优化、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和教学安排。通过网络信息化条件下的慕课和翻转课堂等新的教育手段,从原来的纯理论教育走向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研究相结合的新的发展要求。从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高校党的建设目的上互联、理论上互动和功能上互建的基础上,实现两者的有效协调运行。

(三)以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为主攻点

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专任教师,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更是党的思想路线的践行者,是党的组织建设的引导者。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的理念,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高等学校各级党委和基层组织是团结和领导高校党员重要阵地,在高等教育领域党建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将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建设相结合,关键的因素就在于进一步增强思政课程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其为建设重点进一步推动高校教师“大思政”教学理念的巩固和发展。这就要求各校各级党组织把党建工作置于党和国家改革发展大局中来谋划和推进,充分发挥高校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师组织队伍建设,正确认识和处理好高校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的关系,坚持将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贯穿到教学教育的全方位全过程。特别是加强高校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环境的适应能力,推动教师队伍与“互联网+”的深度结合,进一步提升主流舆论媒体在网络空间的影响力。

三、加强高校从严治党建设是确保思想政治组织体系战斗力的根本保证

作为全面从严治党建设的重要领域,高等学校党建工作中进一步探索构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机制措施,是推动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探索在思想上要始终坚持治党从严化的经常性和长期性措施,同时在制度层面将从严标准作为保障各个环节运行的根本要求,从而在教育、预防、惩戒作用发挥中保障从严治党战略的实现制度化运行机制,是确保高校党的思想政治组织纯洁性和战斗力的根本保证,同时也是确保思想政治组织体系战斗力的根本保证。正如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所指出,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高等学校从严治党建设一直是党建工作的重点。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建设中,必须切实把党组织建设好、管理好,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领导水平,确保校党委始终成为学校事业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特别是在当前高校领域深入推进的“双一流”建设工程的关键时刻,没有强有力的党建,没有良好的政治生态,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高校从严治党制度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制度上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确保高校从严治党制度建设能够在创新发展中沿着科学、迅捷、高效的轨道平稳运行,从而切实维护和保障包括高校系统在内的各级党组织政治生态环境的“山清水秀”,这也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

猜你喜欢

学科体系政治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超学科”来啦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