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工作的思考

2018-02-06杨素玲王开幕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纠纷矛盾新疆

杨素玲 王开幕

(中共呼图壁县委党校 新疆 呼图壁 831200;中共伊犁州委党校 新疆 伊宁 835000)

[内容提要]在新疆以“总目标”为核心的社会治理中,社会基层矛盾纠纷的多发频发,是影响“总目标”实现的重要方面。要重视各种各样的社会基层矛盾纠纷的排解工作,要对社会基层的矛盾纠纷进行深入分析,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避免小矛盾、小纠纷引发大事件,甚至引起社会动荡,为实现“总目标”做好基础性工作。

我国改革开放近40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获得飞速发展,社会各领域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转型后的多元化趋势加剧。社会格局的变化和利益的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社会群体和利益群体,人们的思想认识、价值取向、利益取向也不断分化、走向多元,在基层也会产生相当数量的矛盾纠纷。这些基层矛盾纠纷主要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但如果处理得不好,很容易被“三股势力”所利用,对我们新疆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带来不利影响。我们对此要有充分的政治敏感,高度重视基层矛盾纠纷问题。社会基层矛盾纠纷的产生,多因为矛盾纠纷主体的权益受到侵害,或诉求得不到满足。这一方面源于社会资源、公共产品还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各族群众的需要,另一方面,各地方执政主体、管理人员履职不力、行为失当也是重要原因。新时代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必须着眼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从新疆区情和各族群众的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做好顶层设计,妥善做好化解处理工作。

一、补短板,促发展

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是解决一切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物质基础,也是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基础。人们的第一权益是经济利益,执政主体能够让最大多数各族普通民众的经济权益得到保障,就掌握了社会生活中这个最大的群体,就有了执好政的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各族人民群众都跟共产党走、跟人民政府走,社会上的一切阴暗势力就成了孤家寡人,失去了可利用的人群,他们的一切图谋就不能得逞,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就有了牢固的政治保障。所以,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快推动经济建设,依然是各地执政主体的第一要务。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在欠发达地区的新疆更显突出。主要是制约新疆经济发展的短板比较多、比较突出,强补短板是推动新疆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是人,人的生产技能、科技技能不强是影响新疆经济发展的主要短板,所以要把提升新疆各地劳动力素质作为大事来抓。劳动力素质的提升,会带来人文涵养的提升,人的眼界就会放宽,就会弱化粗陋平庸的观念,减少愚昧无知的低级行为,进而减少无谓的冲突。缺乏有现代文化知识的劳动力,是不可能实践和推动振兴乡村战略的,也会留下影响稳定和谐的隐患。新疆各地正在重视和加强劳动力素质提升工作,“东风工程”解决了农牧区、社区基层居民无书可读的现状,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有新的抓手、新的良策。

二、构建新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新时代如何加强政府对社会基层的宏观管理,如何进一步落实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值得思考研究的重要课题。必须科学实施政府行为,正确引导群众自治,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统一的基层社会治理新体系。一是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基层政治建设,实施党对基层社会生活的统领;通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强化组织力,有序推进群众自治、基层法治、社会德治。二是规范基层群众自治实践,建立新型的基层事务协商新机制,通过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居民议事会议等,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新格局。三是坚持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原则,树立依法治理基层社会的理念,强化政府依法履职的行为,强化管理人员的为民服务意识,依法维护民众的权益,民众的自由也必须纳入法治的轨道。四是弘扬各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新风尚,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群众中入脑入心,并以此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培养基层民众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科学治理是基层社会的稳定器。

三、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氛围

公平正义既是良性的社会政治生态,也是法治社会的必然结果。追求公平正义,是各族人民群众共同的价值观,也是形成人的内心世界平衡的尺度。社会矛盾和纠纷的生成,原本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纠纷,很大程度上源自于人的内心世界的失衡。高度重视打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要全面实践新时代新的发展理念,增强基层群众的文化、道德、法制素。实践新的发展理念,是执政主体的重大政治责任,对基层群众而言,也涉及到实践能力问题,创新能力、协调能力、共享能力、推动绿色的能力、参与开放的能力。作为管理者,一方面要为社会、为基层民众提供更加丰富的公共服务、公共产品;另一方面,又要培养基层群众享有公平正义的能力水平。比如,政府提供了公平的教育机会、就业机会,提供了公平的司法环境,市场主体提供了丰富的共享产品,普通民众也要有能力去适应、去消费。

四、严厉打击宗教极端势力

党的十九大指出,要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三股势力”是危害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最危险的敌人,宗教极端势力是破坏宗教和谐的罪魁祸首。基层社会矛盾和纠纷在民族之间、在宗教领域的反映,根子就在于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把来自于民间的、个别的、具体的人民内部矛盾和纠纷,无端地放大成民族矛盾、信仰冲突,其险恶用心,就是通过制造危机、制造动乱,分裂民族、分裂国家,破环新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地方各级党政组织,要从基层抓起,把各族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毫不留情地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毫不手软地坚决肃清居民中的宗教极端思想。对有宗教极端思想的教民和青少年要尽快地做好思想转化教育,帮助他们远离魔道,避免成为“三股势力”的牺牲品。

五、健全责任追究制度

社会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矛盾纠纷;我们不怕社会基层矛盾纠纷复杂棘手,关键是党的基层组织广大干部的工作作风要实,要勇于担当、敢于担责;陈全国同志严肃批评了干部作风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指出:干部作风不实是更大的敌人。自治区党委要求,要严厉整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和“官油子”之气、不作为之气、漂浮之气、“两面人”之气。基层广大干部工作要有超前性、预见性,要主动了解掌握群众在想什么、干什么、盼什么,以真情实意去换取群众的实在话和心里话,主动查找问题、解决问题,防范于未然,防止问题的复杂化和矛盾激化。对因为犯官僚主义毛病,务虚不务实、失察民情,造成社会基层矛盾纠纷激化,或矛盾上缴、越级造访,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的,一定要追查相关领导干部、工作人员的责任。目前,排解基层社会矛盾纠纷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对基层社会民众中的矛盾纠纷调处率低,二是矛盾纠纷中的焦点问题、难点问题难以彻底解决,三是基层社会中的干群矛盾依然存在,四是预防机制跟不上矛盾纠纷的多样性变化。这都与基层干部的作风不实、责任担当缺失密切相关。要不断强化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强化矛盾纠纷发生地的责任;要特别明确基层社会各单位、各乡镇、社区“一把手”的责任,基层“访惠聚”工作队、工作组要对矛盾纠纷的排解和社会稳定负同样的责任。对责任心差、作风浮夸、敷衍了事、玩忽职守造成后果或不良影响的,要严肃查处。

猜你喜欢

纠纷矛盾新疆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用“情”化解离婚纠纷
纠纷
一起离奇的宅基地纠纷
从一件农资纠纷说起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