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农村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2018-02-06盛丽萍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乌苏文化站农民

盛丽萍

(中共乌苏市委党校 新疆 乌苏 833200)

[内容提要]在新的历史阶段,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内在要求,是建设美丽乡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阐述乌苏市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状况,集中分析了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质上是在推进融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要素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农村的文化建设作为农村建设中的“软力量”,是农村发展历史的沉淀,是农村人与物两大载体的外在体现,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所在。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农村文化建设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为构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农村文化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本文结合乌苏市农村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新时期如何推进农村文化的发展作些粗浅的探讨。

乌苏市按照建设和谐生态宜居的幸福乌苏定位,以建设“文化名市”为目标,积极推进乡村文化、企业文化、广场文化、区域文化品牌,形成“大型活动季季有、中型活动月月办、群众自娱自乐活动不断线”的局面。2005年乌苏市被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市”荣誉称号,2014年顺利通过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市复验工作,至2017年乌苏市已连续16年蝉联自治区百日广场文化活动先进县市,连续10次荣获自治区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先进县市。

一、乌苏市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现状

(一)文化设施建设初具规模

乌苏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农村的文化建设纳入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市政府与乡镇签订了农村文化建设目标责任书,按照“乡办公助”的原则,市财政对乡(场)镇文化站补助达到平均每年每个乡镇5万元,村队1万元。初步建起了一批设施条件较好、符合标准的文化活动室,目前19个乡(场)镇均已建成400平方米的文化站和文化广场,图书阅览室达1103平方米,185个村队建文化广场67个,文化大院34个。文化站功能齐全,独立的建筑设施,设有多功能厅、排练室、阅览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就近、经常和有选择地参加文化活动的需要。

(二)农村文化活动特色明显

乌苏市的农村文化建设已经呈现“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特色乡村文化,打造了一批产业风采、田园风光、生态旅游、民俗风情村庄。民间工艺品牌、企业文化品牌(乌苏啤酒文化),特色文化大院(皇宫镇村级文化大院),形成了富有乌苏地方特色的“文化名片”。各乡镇注重继承和发扬当地民间传统文化,2006年甘河子镇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社火之乡”;2008年巴音沟牧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刺绣之乡”。

(三)群众文艺创作日益繁荣

近年来,乌苏市基层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努力创作出一批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具有时代气息和浓郁地方特色、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文艺作品。在广大农村,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富裕起来的农民渴望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享受,也开始追求高雅的文化艺术。2008年,乌苏市百泉镇葫麻梁村农民何泓举办个人画展,展出了近年来何泓创作的70多件反映农村生活的山水、花鸟、畜禽画作。

(四)农村文化产业不断壮大

乌苏市农村文化产业底蕴深厚、丰富多彩,独特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以乌苏啤酒文化为代表的现代文化,极具挖掘潜力和市场空间。2008年,乌苏市举办了首届“乌苏啤酒节”,倾情打造了“啤酒之都魅力乌苏”,充分发挥乌苏啤酒的符号价值。10年来以乌苏啤酒节为载体,展示了乌苏市发展民间艺术文化的成果,如西湖曲子、十二木卡姆,阿肯弹唱等,共同构建了集生态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于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文化新格局。

二、乌苏市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乌苏市近年来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同时也要看到,与经济发展相比,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数量、质量、品种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差距,农民的文化权益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如下:

(一)村队文化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各级财政财力有限,农村文化设施主要集中于乡(场)镇,大部分行村队没有独立的文化站(室)和文化广场。目前的文化室都在村委会办公楼里办公,与村委会院落共享文化广场。19个乡(场)镇文化站建成以来,很多器材、设备、场地等已老化、损坏现象严重,由于缺少后期运行维护的经费支持,很多设施设备已不能正常使用,严重制约了文体活动的开展。

(二)农村文化服务创新不足,活动形式单一

农村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娱乐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可提供的文化服务内容和文化资源匮乏,群众所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式没有被充分挖掘和利用,活动内容缺乏创新,仍然以唱歌、跳舞、扭秧歌等传统活动方式为主,受众多以老年群体为主,对广大中青年群众没有多少吸引力。基层文化网点由于缺少经常性的文化活动,有的被挪做他用,有的成为了老年人打麻将的场所,农村文化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作用。

(三)农村文化队伍不稳定,文化人才结构不合理

长期以来,基层文化组织管理职能弱化,乡场镇综合文化站建成后,虽然有编制,但是在编不在岗的现象特别严重,在岗的很多文化站干部身兼数职,导致他们没有精力,也无法集中精力去组织农村文化工作,导致文化站免费开放时间不够,利用率不大。基层文化室没有专职干部,多为兼任,所以也没有发挥作用。目前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角还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活动的开展以老年人自娱自乐的娱乐和健身为主,年轻人对文化活动参与的积极性明显不高,而少年和儿童在农村文化活动中基本处于“看热闹”的状态。

三、加强乌苏市农村文化建设的措施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就乡村振兴而言,文化具有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作用,也就是凝聚、整合、规范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功能。①林绮萍.浅谈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7(6):15-17只有按照乡村振兴的要求,加强农村的文化建设,才能发挥文化促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此我们要切实解决农村文化建设这一重大的问题。

(一)干部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农村文化建设需要的是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特别是领导的重视,领导重视与不重视文化事业建设决不是有钱无钱的问题,而是思想观念问题。乌苏市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各级领导必须充分认识到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转变观念,树立农村文化工作的阵地意识、服务意识,真正把农村文化建设摆在议事日程上,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二)加强对文化村队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构建农村文化公共服务体系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文化基础设施是文化建设的基础性载体,是农村文化构成的主要因素,农民群众要进行文艺活动,休闲健身,读书学习等等,就必须有一定的场地、房舍、设备器械,没有这些物质载体,农村文化工作就成了空中楼阁,只能纸上谈兵。为此必须加强对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一是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发展县、乡、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逐步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按照市有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博物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室的目标,加快构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二是改造原有的设施,兴建一些让农民乐意进去,进去后能够学到东西、能够有利于致富、能够转变观念的文化设施;三是要大力推进和实施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等惠民工程,为农民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构筑坚实的硬件设施和发展平台。

(三)贴近农民,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村文化活动

“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跃农民文化生活,占领农村文化阵地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2005年11月7日)[N].光明日报,2005,12,12.,农村文化建设必须要适应这一要求。采取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行之有效、寓教于乐的活动方式,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实践的过程中,要注重与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与科技教育相结合,与丰富农民日常生活相结合,与提高农民素质相结合的原则,要以文艺演出、图片展览、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把党在农村的大政方针和惠农政策,及时送进农村的千家万户,把农村典型的好人好事及时搬上舞台,让农民自说自演,在娱乐中得到启发和教育。同时,要变“送文化”为“种文化”,积极探索农村自我发展壮大的机制,培育发展扎根于农村的民办文化,让农民自主“点菜”,在自己的文化中唱主角。

(四)采取多项措施,打造文化人才队伍

农村文化队伍担负着具体组织农村文化活动、繁荣农村文化事业的重要使命。繁荣农村文化生活,必须培养一支有政治素养、文化素质、热爱农村文化事业的农村文化骨干队伍。文化主管部门要制定农村文化队伍的定期专业培训计划,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形式为农村文化工作者提供学习机会,促进农村文化工作者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农村文化工作需要。同时,要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等“乡土艺术家”在活跃农村文化活动和传承民间文化中的作用,使具有乡土文化气息的文化形式在农村得到传承和延续。

(五)提高农民素质,塑造新型农民

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没有农民文化素质的提升,就不可能取得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发展农村文化从根本上讲是塑造新型农民的问题,不仅仅是群众的自娱自乐,也绝不是下乡搞几场演出,修几个广场,建几个图书馆所能解决问题的。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育现代新型农民。根据农村、农业、农民发展的特点,开展“定单式”培训、“超市式”培训、“夜校式”培训和“上门式”培训,对农民开展有针对性的文化和技能培训,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繁荣农村文化事业,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的伟大实践。繁荣农村文化,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乌苏文化站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新时代基层文化站所如何开展好群众体育文化活动
乡镇文化站工作创新机制的新举措
新时期乡镇文化站发展困境与对策思考
浅谈综合文化站干部队伍素质建设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