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思想的理论品质和时代价值
2018-02-06朱阳
朱阳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上海 200433)
[内容提要]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思想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坚持科学、系统、共享、稳健、普惠的改革开放新理念,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形成了一套具有深刻逻辑和层次的理论体系,指导全党全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领域实现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开启了改革开放新阶段,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添了丰富的理论内涵,成为党的改革开放路线的最新理论成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和制度驱动。
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思想,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改革开放思想的理论总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的创新思考和顶层设计,具有深刻而重大的理论意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开放的重要论述,坚定坚持了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和实质,提出了诸多具有理论深度和实践格局的措施,是解决改革发展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一、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思想的深刻内涵
(一)基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改革开放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的伟大革命。这一伟大革命,不是对过去建设发展模式的推倒重来和彻底否定,也不是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照搬照抄和生搬硬套,而是在科学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基础上的自我革新,必须采用科学的理论、具有科学的态度。习近平同志提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1]他多次在讲话中强调,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深水区,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也更加严峻和复杂,稍有不慎就会引发涉及发展稳定的严重问题。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经过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真理,其科学的实践观、群众观、阶级观、发展观、矛盾观是正确分析和解决改革中矛盾问题的强大武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形态,是社会主义事业得以继续和发展的坚强制度保障。只有牢牢把握住方向、立场和原则,守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底线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底线,才能稳住根基,应对各类挑战,在正确的方向上使改革开放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二)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系统改革开放论。改革开放40年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进入了全新的阶段。一方面,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升级,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对教育、医疗、收入、法治、民主、环境、文化等方面的需求日趋丰富。另一方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体制机制,具备一整套完备、稳定的制度体系,使之能够应对和解决各个领域内的矛盾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上任伊始就着力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改革开放在更多的领域、更深的层次推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做出总体部署,围绕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六个方面的改革进行了全面的部署,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这一总目标的提出,将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有机统一,使得改革开放成为一个系统工程,整体协同推进,对于构建一套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具有深远意义。
(三)基于党的根本宗旨的共享改革开放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我们要时刻不忘这个初心,永远把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2](p85)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中,习近平同志将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理念提到了历史鲜有的突出位置,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强调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解决现实矛盾的需要,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的根本动力,也是改革开放的实践者、推动者、参与者。改革开放40年以来社会经济虽然总体迅速发展,但是还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和民生问题成为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社会公平正义成为广大人民的普遍诉求。习近平同志积极响应人民群众的诉求,不断推进民生领域体制机制创新,把规范收入分配制度、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作为重要任务。通过社会体制改革创新,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解决人民群众的期盼,更好地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为改革发展增添活力。
(四)基于历史发展规律的稳健改革开放论。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必然经历长期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改革开放40年来的成就是伟大的,但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待解决的问题还很多,任务还很艰巨。习近平同志充分认清改革开放形势与历史发展规律,充分认清了改革开放的艰巨性、探索性和渐进性。他强调,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3](p4)。面对改革开放这一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把握改革开放的内在规律,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前进,避免因情况不明、举措不当而引起社会动荡[4](p34)。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发展成果来之不易,改革开放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改革的探索充满着风险。习近平在指导改革开放工作中,始终注重先试验、后总结、再推广的方法,不盲目冒进,不推倒重来,高度强调把握大局、稳中求进。这一改革理念既符合从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指导实践的认识规律,也有利于改革开放中保持发展稳定。在稳健改革理念的指导下,诸如基本经济制度、司法制度、财税制度和反腐败体制机制等多项触及部门利益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避免改革开放中出现颠覆性失误。
(五)基于合作共赢思维的普惠改革开放论。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处于世界发展大势中的改革开放,必然要在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中学习借鉴进而发展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近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逆全球化”思潮涌动,保护主义势头上升。在这种形势下,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和开展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积极推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自由贸易区,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和更加负责任的担当实施国际合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注入更多活力,拓展更大发展空间,使世界各国共享改革开放成果。这一具有合作共赢思维的普惠改革开放理念,有别于西方国家利用资本和技术优势对发展中国家市场和资源的掠夺,显现出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姿态。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将极大地开拓改革开放的世界市场,促进区域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也将进一步拉动全球经济增长。通过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的国际合作,中国的改革开放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更加紧密结合起来,共同繁荣,共享发展成果。
二、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思想的理论品质和鲜明特点
(一)深刻的辩证思维。习近平同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思想全面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科学指导和行动指南。在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选择上,正确处理了全局与局部、当前与长远、重点和一般的关系,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构成了一个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发展理念集合体,从根本上转变了我国发展单一、低效、不可持续的模式,为推动我国发展提供了系统的、整体的、长远的科学指导。在改革开放的方向立场原则上,坚持底线思维,保持高度清醒,始终坚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避免改革开放中出现方向上的失误和偏差,防止问题由量变导致质变。在改革开放的各领域、各层次,普遍采用了辩证思维,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将对不同范畴的矛盾分析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了“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在处理市场经济的地位时,既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强调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避免了单纯使用两种手段时的弊病,有利于在复杂的改革形势中保持稳定的发展势头;在处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上,始终强调“两个毫不动摇”,辩证处理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在应对改革开放中的挑战时,强调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5](p37),在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握了改革开放的规律。在面对不断变化的现实问题时,习近平同志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和矛盾论来分析和应对,把握改革发展不同时期的不同矛盾,集中精力解决重点问题,不断创新观念和方法,突出改革的时代性和针对性,既改革了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在各个时期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理论。
(二)严谨的实践逻辑。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思想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对改革开放的深入研究和缜密思考。这一逻辑结构按照研究改革-设计改革-落实改革的实践逻辑展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具体应用。第一是厘清了改革发展的矛盾。改革开放越是向纵深推进,矛盾困难就越棘手。习近平同志深入研究和分析了改革开放的矛盾问题后,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系统阐述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论断,细致分析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九大特征,对我国经济发展进行了准确科学的诊断。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论断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判断,这些论断敏锐地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本质变化和深层矛盾,为进一步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第二是科学做出了顶层设计。改革开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使社会发展更符合规律性的自我完善和自我提升,必须摸清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论进行指导。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改革开放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他强调:“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6](p35)。习近平同志在深入调查和分析社会各系统、各领域改革发展基础上,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强化了对改革开放系统性、可行性和科学性的研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全面而深刻的总体谋划,为新的历史时期科学筹划部署改革开放各项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第三是领导开展了全面改革实践。在改革开放的落实上,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党对改革开放攻坚战的领导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成立了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由习近平同志任组长,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2018年3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改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进一步提高了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组织领导和监督落实。习近平同志十分强调改革开放的落实问题,提出“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勇于自我革命,当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从具体问题入手,见物见人,使改革落地生根”等深入人心的要求和举措,并反复强调“钉钉子”精神,使改革开放在落实中更实在、更具体。
(三)强烈的问题导向。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思想紧盯发展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强烈的责任担当和使命忧患。习近平同志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7]擅于解决发展实践中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特征。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在深入开展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等各方面改革全面深入推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改革同步深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均得到了明显提高和发展,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它各个方面的创新协调推进,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8],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全面进步,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模式和社会风貌产生了巨大的进步,在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思想的指引下,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社会发展活力、政府效率和效能、社会公平正义、社会和谐稳定和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成为了改革开放的关键[9](p496)。十八大以来翻天覆地的成就和变化,用事实证明了习近平同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思想的科学性,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优越性,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认可,进一步巩固了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
三、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思想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思想彻底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立场,充分与中国发展实践相结合,科学处理了改革开放中的系统性、结构性矛盾,创新发展了改革开放的科学理论系统,逐步解决了阻碍和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问题,成功指导了新时代下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阶段,它的时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添了更强的民族性和更新的时代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一条有别于世界其它国家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符合中国发展实际的道路和理论。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思想更加注重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行深入研究,注重采用中国视角看中国问题,提出了许多具有独特中国特点的解决方案。他将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天下大同、自强不息等中国哲学精神广泛运用于改革开放各领域,构建了一个具有中国风范和中国气派的中国特色改革开放的概念体系和表达方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习近平同志高度关注时代的发展变化,积极洞察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立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总结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以这一理论为指导的对外开放战略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广泛认同,极大提升了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使改革开放具有了鲜明的时代意义和深远的理论意义。习近平同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理论,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建设的长远和全局高度,将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建构了党治国理政的四梁八柱,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思想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改革开放的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涵,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了新的更高的境界。
(二)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制度驱动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核心问题是发展,基础和关键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只有坚持改革开放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才能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更好的发展生产力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全面深化改革不是一个领域改革,也不是推进几个领域改革,而是推进所有领域改革[10](p547),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过程,就是解决各类矛盾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这个总目标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共通的理想追求和一致的奋斗方向,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是其实现的必由之路和必要条件。这个总目标虽然与改革开放前三十多年的发展目标具有根本一致性,但是它的立足点是更加宏伟的社会主义事业,它的对象是更加基础更具深远影响力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它的开放是更高层次的因此是改革开放的一次理论飞跃,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全新阶段。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思想构建的制度体系和理论体系,将会不断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的科学化、规范化,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驱动力。
(三)为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供了深厚的思想渊源
21世纪的世界,全球化和多极化是大势所趋,习近平同志说:“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11]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既是大势所趋,也是中国发展建设的必然选择。但是当前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立足于边际主义、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在国际贸易中奉行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极大地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以此不同的是,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继承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学说,对世界市场、世界历史、资本国际化等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充分肯定了扩大对外开放的发展方式。习近平同志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党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对外发展理论,将中华民族“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的传统精神与全球治理结合起来,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世界经济发展融合起来,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开放发展理念,为马克思主义对外发展理论在中国落地生根提出了理论方案,成为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发展开放型经济,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在国际上产生强烈反响。特别是其倡导的“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习近平同志说:“我们要树立世界眼光,更好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努力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12]习近平同志对经济全球化的解读和应对,极大丰富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开放发展理论,为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供了深厚的思想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