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阈下的文化创新模式研究
——以保定市文化创新实践为例
2018-02-06李双印苏丽亚李润杰
李双印,苏丽亚,李润杰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他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 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保定市作为畿辅历史文化名城,在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特色突出,具有先天的独特优势。不断增强保定市文化自信,创新保定市文化发展模式,形成新的文化“助推器”,对保定市快速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一、文化创新的思想定位
创新发展具有保定地域特色的文化,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一)新理念
保定文化创新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围绕解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文化期待,增强人民文化自信,对文化建设实践中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重大现实问题破题解题,对人民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尽快解决落实。
(二)新战略
保定市文化创新需要明确保定市地域文化特色,将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以保定市文化建设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努力构建具有保定特色的文化艺术科学体系,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服务;加快推进保定文化强市和京畿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破解保定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文化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补齐文化建设的短板,提供文化精神动力的强大支撑。
(三)新思路
二、文化创新的着力点
根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河北省文化建设发展指导意见和保定市委、市政府对保定市本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具体指示,在调研、梳理、分类、整合、优化保定市本文化的基础上,认真全面分析市本文化的优势和劣势,按照“特色鲜明、优势突出、补足短板、对接融合、逐步做强”的创新思路,从思想理论创新、文化观念创新、文化价值取向创新、文化科技创新、文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着手,探索保定市文化创新的着力点。
(一)文化助力经济
综合国力评测指标中经济力和文化影响力都是十分重要的测评因素,经济和军事因素属于硬实力,文化因素属于软实力范畴。《管子·牧民》中记载:“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经济与文化相比更具有决定性的基础作用,人类历史上的文化繁荣一般都是以经济快速发展为背景和动力的。然而,经济快速发展只是文化繁荣的前提和基础,并不能从根本上完全决定文化发展状况。文化发展有自身特殊的本质和规律,具有自身的独立性。文化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创新的关键是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应用,文化产业就是一种创新型产业。”[2]事实证明,强大的经济实体背后一定有强有力的文化引领推动。
党的十八大之后,“保定作为历史文化古城,依托地缘优势,在加快经济增长的同时,已将文化体制改革与创新发展列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部分”[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情况已经得到了很大改观,经济和文化发展走出低谷走向共同繁荣。与此相适应,出现了文化经济和经济文化两种不同的融合形态。文化经济体现了文化直接转化为经济现实形态和为经济发展注入精神因素的作用,经济文化却体现了以经济发展实践为基础的文化自身创新。可见,新时代文化创新关键是在满足大众需要的同时助力经济发展,增加科技创新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占比,并以此为切入点推动文化治理和文化创新重构,以强化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指导地位和作用。
(二)文化引领群众
文化为人民服务的重要体现就是,要紧扣文化创新对接群众现实需要,积极探索新的载体平台和实现途径,引领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融入群众的效度,强化群众掌握文化的能力,提高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实效性,促进群众和睦、社会和谐。
倡导文化融入群众、文化掌握群众和文化引领群众,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指导地位,以本土化文化创新增进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实效,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二是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新时代要求继承创新,使优秀传统文化大众化、时代化、现代化;三是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示范引领全民行动,加快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文化创新方面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三)文化创新评价
文化创新需要科学的评价机制,文化创新量化和科学测评是其依据。如何构建科学的文化测评体系,特别是形成适用于保定市目前和将来一定时期的文化创新测评指标,通过指标规范引领,查摆问题、分析原因,建构文化创新规定,是保定市文化创新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厘清文化创新和创新文化之间的关系,是科学建构保定市文化创新测评体系的前提和基础。文化创新是普遍意义的文化发展指导思想和各种实现形式;创新文化是以现代科技手段为载体和实现形式,升级文化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可见,创新文化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实现方式,也是文化现代化、大众化、时代化的必然。
一是模仿性。模仿是学生的天性,同时由于小学生知识经验的贫乏,模仿是他们学习时的心理需要。可以说小学生的一切学习都需要从模仿开始,自学方法的掌握亦然,故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倡良好的简易行的可操作性强的自学方法供小学生模仿,潜移默化,坚持训练,方可取得良好效果。
文化创新离不开创新文化科技和文化创新人才培养两个重要因素。创新文化科技解决的是文化创新的载体和手段问题,贴近群众、融入群众、掌握群众的科技文化手段,能够取得文化创新的认可度和美誉度。增加科技创新文化在文化创新测评体系中的占比,形成动态的文化测评监测体系。保定文化创新需要瞄准创新文化科技手段和文化创新人才培养,不断增强科技创新文化在文化创新中的比重。通过构建适合保定文化发展的科学动态测评实施办法,逐步引领、规范保定市文化创新的方式,提升保定市文化质量。
(四)文化产业提效
落实保定市委、市政府关于文化创新的重要指示,加强保定市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主体地位,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保定市文化软实力提质增效,“既要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传承和保护,又要重视现实文化资源的培育和创新,通过提升文化资源价值,整合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4]。要增强保定市文化对保定社会和谐稳定、经济企稳向好、人民安康幸福的贡献率,就需要做好政策法治保障和文化企业创新两项工作。
政策法治保障方面,文化创新的政策鼓励、成果认定、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推广等规定做到“深、严、实、细”,确保政策制定和法治保障具有较强的现实操作性和推广性,能够确保文化产业发展起点公平、过程公开和结果公正,能充分调动文化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文化企业创新方面,要充分发掘凝练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主要内容,增强企业文化的价值引领和价值创造内生动力。
三、文化创新的体制机制
健全完善、强化巩固保定市文化创新体制机制,是保定文化发展长盛不衰、特色鲜明的重要保障。这就需要注重挖掘整合文化资源、完善文化管控、健全文化传播和强化文化联动等四个方面,稳健推进文化创新工作。
(一)挖掘整合文化资源
保定素有历史文化名城之称,具有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和现代善美文化资源,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体育运动冠军的摇篮”“大学城”“爱心城”“作家城”“英雄城”。充分挖掘优化保定市文化资源是文化创新的前提和基础,“以高端引领和创新驱动为导向,强化‘开放、高端、创新、统筹、效率’的发展理念,顺利完成各项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5],是保定市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的重要抓手,是建设保定市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的关键,更是满足保定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重要体现。
挖掘整合保定市文化资源,需要建构保定市文化创新领导机构,建立文化产业平台和文化专家智库,搜集整理保定市既有文化成果,探寻保定市民俗文化,发现文化达人,不断丰富文化创新资源。同时,引进国内外文化精粹在保定市文化产业平台交流,充分利用文化专家智库提供文化消化、吸收、创新、创造的科学方案,打造文化精品、形成文化品牌,塑造文化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完善文化管控机制
保定市文化创新应纳入保定市文化管控之内,通过切实高效的“管”和“控”,明确保定市文化创新的边界、底线、方向和具体内容,重点突出文化创新的边界和管控底线,不能让文化阵地良莠不齐,更不能让不良文化披上合法的外衣毒害群众,挤占优秀文化的宣传空间,降低文化正能量,特别是清除分裂主义、恐怖主义、拜金主义、历史虚无主义、黄赌毒等,防止利用互联网和微信自媒体传播不良文化的言行。
在守住底线和建立高压安全线的同时,更要通过奖惩手段继续增强文化管控的现实执行力、控制力和影响力,确保文化创新能够进入良性循环。对于反社会、反人类、危害群众的所谓的“创新文化”和“文化创新”,坚决采取雷霆手段,依法依规惩处,绝不姑息手软;对于积极正能量的、群众欢迎的、叫好又叫座的文化创新成果,政府要给予积极肯定。通过每年开展“保定市年度文化创新资助项目”“保定市十佳文化创新成果奖”“保定市年度文化创新先进工作者或者优秀标兵”等评比活动,对获奖单位、组织或个人给予精神和物质方面的鼓励,让他们的作品得到更大范围的社会认可。
(三)健全文化传播体制
文化传播渠道、平台和方式方法是文化传播体制创新的关键,是关乎文化创新社会接受度和认可度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保定市文化传播地域影响力逐步上升,但是省内、国内影响力相对较弱:一是宏观上看,虽然有亮点但是影响力不能实现持续发力;微观上看,虽然有规划有推进有落实,传播内容数量不少,但是形成文化实际影响力和社会高认可度的作品不多。二是文化传播管理指导不集中不统一,各高校和社区优秀文化组织宣传活动暂时没有实现统一布局管理,处于分散的状态。三是电视网络等平台传播影响力差,群众关注度不高,难以形成社会合力。
针对保定市文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保定市文化创新必须不断增强文化创新成果的推送力和关注度,统筹规划保定市文化传播资源、平台和载体,完善文化传播体制机制;积极融入国家级、省级新闻媒体、报纸杂志、微博微信公众号;宣传文化创新典型,积极建构市级、县级、乡镇社区级宣传载体和平台;出台考核评价制度和实施细则,加强考核管理,通过考核量化传播绩效强化文化传播力度,打造具有域内外和全国影响力的先进传播平台,形成全国、省、市、县、乡镇社区、乡村文化创新传播网络。
(四)强化文化联动机制
统筹强化文化创新联动,需要不断拓展文化创新联动空间和范围,创新文化联动的平台和方式。“提升文化整体对保定经济的贡献率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积极探索新途径。”[6]综观保定市文化创新现状,保定市文化联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首先,保定市村级文化水平质量较低、交流频次较少,联动能力不足;其次,各级文化分类整合优化程度不够,联动有效衔接不足;再次,京津冀区域文化和保定市公共服务文化创新能力不足,网络媒体推送力度不够,群众参与度较低;最后,文化联动人财物供给能力不足,需要配备专业人才、资金和先进技术设备。
增强文化自信,在文化碰撞交流中汲取他人之长、补足文化短板,优化升级保定本土文化质量,必须以高效文化联动平台为基础,增加创新文化成果在所有文化成果中的比重,大力推进优秀创新文化成果进乡村、进社区、进网络,以“一元剧场”和“网络共享”为重要抓手,大力推进本土文化和全国各地区文化及国外特色优秀文化的联动交流,形成线上线下联动、保定分区域分级别互动、保定本土和世界各区域联动,群众积极参与、满意度高、影响力大的文化创新联动新机制。
四、文化创新的路径选择
习近平指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保定市文化创新要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充分调动保定市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共同促进保定市文化繁荣,为保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一)挖掘、整合、优化本土特色文化
树立保定乡土文化自信,充分挖掘整合树立保定民间文艺典型,增强保定乡土文化传承传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在建构保定人民对保定文化高度自信基础上,逐步增强保定人民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夯实保定市文化自信力和凝聚力根基,为进一步探索文化创新创造良好的前提和基础。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保定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历史积淀,但是本土特色文化分布较广,交流沟通不充分,影响力急需提升。通过讲好中国故事、党的故事、群众故事,挖掘、整合、宣传保定特色文化,强化保定市文化碎片化整合、协同发展,进一步强化保定本土文化认同感和荣誉感,整合优化保定市本土文化,增强保定市文化自信。
保定本土文化影响力,不能仅仅局限在保定地域之内,还须综合考量保定市周边,根据京津冀各地域文化特色现状,融入京津冀文化圈,形成全国特色创新文化品牌。比如,皇城督府勤政廉政文化、燕赵爱国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人物文化故事,都可以依托京津冀历史现代文化平台对接融入,形成全国文化影响品牌,并进而通过新闻舆论宣传渠道推向世界。
(二)创新现代特色文化旅游典型试点
保定文化创新可利用保定文化名胜旅游平台,将文化和旅游有机结合,渗透突出文化因素,强化旅游文化属性,提升旅游人文情愫和审美兴趣,形成文化新型载体,吸引更多人体验文化魅力,在移步换景中浸润文化,感受认同文化核心精神,塑造文化品质,提高身心素质。“将城市的文化底蕴以及特有的人文精神等要素,融入到整个城市风貌规划的内容里”[7],通过个体对文化内化于心、外化口碑传播渲染,促进文化经济快速发展,提升人民热爱保定的情感和自豪感。
树立文化旅游先进典型,开展现代文化特色旅游典型试点,可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将旅游名胜、文化、生态和现代科技元素有机融合。通过科技影像再现名胜产生发展历史原貌,使用多维立体技术还原历史原貌、塑造未来美好画卷,使人能够在历史、现代和未来中自由穿梭,感受文化变迁、历史发展境遇、原有文化内核和未来文化核心精神,构建生态宜人、时间浓缩、空间变换和个人兴趣选择相统一的现代生态文化创新典型,并在推广中不断升级文化创新的质量。
(三)建设全国数字文物文化产业园区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和3D打印正在成为文化创新的新指向、新载体和新方式,保定市2015年以来,准备总投资124.5亿打造全国数字文物文化产业园区项目,并相继被列入省市重点项目、省市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典范项目。将文化创意和数字文化产业有机结合,依托数字技术进行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以全新的形式呈现出来,能够促进文化创意提质升级,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满足人民的文化消费需求,创造出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投资建设数字文物文化产业园,是保定市文化创新的主要载体和平台。集文物巡展、鉴定、修复、拍卖、交易、文创产品研发、文物衍生品设计、文博教育培训、文物旅游、电子商务、现代金融和科技服务等为一体,分期分批规划建设好具有保定地域特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产业园区,能够有效落实保定市“十三五”规划中的“文化+”战略,高效对接引进京津冀文化企业,提升保定市文化企业活力,优化保定市产业结构,提高文化创新能力,促进文化产业创新科学持久发展。
(四)多渠道宣传正能量的文化创新成果
保定市文化创新可通过建立文化创新项目库、成果库和孵化库,高度重视成果立项结项论证,严格审核成果内容,科学评估成果质量,畅通成果转化渠道,加强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强化互联网成果阵地建设,形成现实和网络虚拟的强大宣传集群效应。优选保定地方特色鲜明、群众欢迎、具有大品牌潜质的创新文化成果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和社会发展研究院共同负责,抽调精干力量专门开展文化创新成果孵化,对形成一定地域品牌效应的企业和个人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和经济投入,培育培养行业特色骨干企业和个体。同时,加大非遗文化传承创新成果宣传,打造保定地域特色文化成果品牌持续发力的后备力量。
习近平指出:“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不分强弱、不分大小,其思想文化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保定文化创新成果宣传推广站位要高、立意要远、扎根要深,不仅要形成京津冀文化圈特色亮点,更要打造全国乃至世界文化创新高地。保定市文化创新成果宣传推广可通过增进国外正规文化机构交流互访,让世界了解保定,让保定走向世界,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融合,提升文化创新成果质量。
(五)积极鼓励支持青年投身文化创新
保定市文化创新离不开广大青年的参与、继承和发展。青年最富有激情和活力,是文化创新的生力军和主力军。积极鼓励支持青年投身文化创新,是保定市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和抓手。开展青年文化创新教育应抓早抓小,要从中小学开始培养热爱文化的兴趣,在逐步提升文化认知、修养和素质的同时,塑造保定本土文化自信,使保定青年既要充分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要高度认同保定市传统文化名人思想、红色革命故事和社会主义先进典型事迹。
高校是文化文明传承创新、思想交流、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增强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必须融入教育教学。“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保定的人才质量直接决定了其是否能够依托政策优势,获得创新发展。”[8]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专业教学中融入文化文明元素,教育引导大学生将忠于党和人民,爱祖国、爱亲人、回报社会作为学习目的,化为学习动力。培育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的文化创新青年骨干力量,发现并鼓励具有坚定文化自信、文化创新潜力的大学生典型,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抵制低俗、庸俗、媚俗思想文化,培育带动一大批高水平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