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瞄准“五个点”确保结算顺畅
2018-02-06刘伟王淑霞袁园
■文/刘伟 王淑霞 袁园
作者单位:陕西省医疗保险管理中心
“全国医保联网真是好,上下各部门联动,病人出院医保同步办妥。老父亲在病床上感动落泪,说了句:‘感谢共产党!’出院回家,心情是美美滴,感谢党对老教师的深切关怀!”2017年2月18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退休教师张先生在陕西省西安市红会医院出院,通过国家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完成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发生统筹范围内费用49132.18元,医保基金直接支付46239.21元,张先生家属在朋友圈中道出了以上感言。
为了让异地就医参保群众能够顺利跨上直接结算的网络快车,陕西各级人社部门着重瞄准“五个点”,进行精准服务保障。
就医网络铺广点。定点医疗机构的接入是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最后一公里”。但由于部分区县医院认为业务量小,对接系统麻烦,积极性不高,各级人社部门主动与医疗机构沟通对接,做好政策解释和思想动员,争取其支持。针对部分医疗机构提出网络系统改造成本比较高的实际,陕西省人社厅与软件公司及时进行谈判,通过团购降低费用,铜川、韩城等市人社部门主动为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垫付系统改造费用,减轻医院资金压力,提高了医疗机构的积极性。目前,全省每个县(区)跨省异地就医至少覆盖两家定点医疗机构。
政策宣传细致点。为了普及异地就医政策覆盖范围、工作流程,陕西省人社厅印制了异地就医政策问答等宣传材料,在各参保单位发放。各级人社部门也结合当地实际开展现场咨询、发放宣传手册等宣传活动。同时通过媒体宣传介绍异地就医政策,各定点医疗机构张贴异地就医宣传海报及结算流程图,部分医院还专门设立了咨询台。
备案程序简单点。为了确保参保人员持卡就医,陕西人社厅在全省400多家银行网点设立了补换卡网点,对有异地就医需求的人员优先发卡、补换卡,做到随到随办。各地普遍简化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取消了备案人员需到就医地医疗机构或经办机构盖章等流程,设立异地就医备案绿色通道,对符合条件的参保群众,即时备案,即时上传。部分地区还探索开通了电话、手机APP备案,异地急诊人员只需一个电话或动动手指即可备案成功。
业务培训到位点。陕西省人社厅于2017年7月6日组织全省各市和部分县区经办机构人员,以及西安地区定点医疗机构160名人员举办跨省异地就医业务骨干培训班,对异地就医经办流程、操作规程和结算资料上报程序进行详细培训和模拟操作。先后组织各市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业务人员参加人社部社保中心组织的跨省异地就医业务培训班共7期。各地市还进行了更具体细致的培训。
服务群众贴心点。根据异地就医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情况,陕西省医保中心对全省业务人员提出了3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做到群众咨询跨省异地就医政策时,要把政策讲清楚、流程讲明白,确保群众能够听得懂、记得住。群众由于备案信息不准无法直接结算时,要想方设法与参保地沟通对接,重新进行备案。群众因网络原因不能直接结算时,要及时与网络工作师、定点医院和兄弟省市的经办部门联系,共同解决。同时,陕西省医保中心建立了由各级经办机构、定点医院和网络工作师组成的全省异地就医工作微信群,随时沟通协调,解决异地就医工作遇到的各类实际问题。经统计,开展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以来,通过陕西省医保中心沟通协调,500余名备案信息不准确的参保患者进行了重新备案,实现了直接结算。
作者单位:陕西省医疗保险管理中心
陕西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成绩单
◆2017年1月24日,陕西省平台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平台,2月17日,作为就医地,实现第一笔跨省直接结算。
◆截至2018年1月底,跨省异地就医上线医疗机构330家,其中三级定点医疗机构71家,二级192家,一级及以下67家。
◆作为就医地,直接结算6442人次,医保基金支付9726万元,人均1.51万元。
◆作为参保地,直接结算1916人次,医保基金支付2768万元,人均1.4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