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一张小卡系民生
2018-02-06徐志伟于丽丽
■文/徐志伟 于丽丽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内蒙古自2009年开始,经过6年集中统一建设,建成了信息系统省级集中平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和“互联网+人社”2020行动计划,打造内蒙古12333线上线下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构建覆盖全区、面向全民的服务体系,支撑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
2017年,内蒙古异地就医相关信息系统全面上线。一是完成全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信息系统整合开发,实现运用统一信息系统经办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业务。二是在完成参保人持社保卡区内跨统筹区购药和住院直接结算的基础上,2017年8月底,完成信息系统和用卡环境改造工作,内蒙古15个统筹区全部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同步实现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的全国接入。8月31日,内蒙古成功实现首例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患者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发生的住院费用直接结算,标志着内蒙古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也能享受到跨省就医直接结算带来的便利。三是建成2017版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数据库,并于9月1日正式应用。四是医疗服务行为智能监控系统在14个统筹区上线应用,实现对协议管理的医药机构医疗服务行为的智能监控。
实现社保“一卡通”是推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基础条件之一,自2010年起,内蒙古全力推进第二代社保卡建设工作,全面推行网上自主申领、制卡信息采集电子化、社保卡服务网络化,实现社保卡申领、发放和服务全程无纸化办理。统一制定了社保卡电子照片采集标准,开通社会保障卡服务网、内蒙古12333手机客户端自助上传和“社保卡照片采集服务点”上传服务。领取方面,参保人员可携带本人二代身份证或其他身份证件到合作银行社保卡服务窗口办理手续。服务方面,开通内蒙古12333门户网、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平台、自助服务一体机等多渠道制卡进度查询,让参保人实时掌握制卡进度;设立156个社保卡即时补换卡服务点,开展即时补换卡和应急新发卡工作;建成内蒙古社会保障卡个人化中心,缩短制卡周期,对于小批量特殊用卡需求,可在一天内完成生产和交付。
截至2017年底,全区社保卡持卡人数达1798万。全区通过社保卡发放待遇的人数为45万人。在实现区内持卡就医购药直接结算的基础上,内蒙古完成了15个统筹区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工作。
内蒙古还依托省级大集中平台,统一开发了全区跨省异地就医信息系统,大大降低了各统筹区系统的开发改造难度,实现了快速开发迅速上线。社会保障卡的全面发行应用、快速发卡机制和立等可取的补换卡机制的全面推广,为参保人持卡就医直接结算提供了有效凭证。线上线下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全面推广,有效提升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效能。按照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的需要和百姓需求,正在规划建设互联网备案工作,拟于近期开通内蒙古12333手机客户端备案服务。
下一步,内蒙古将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完善服务功能、健全工作机制,全面加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平台建设,为百姓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内蒙古自治区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成绩单
◆2017年2月28日,自治区平台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平台,7月25日,作为就医地,实现第一笔跨省直接结算。
◆截至2018年1月底,跨省异地就医上线医疗机构155家,其中三级定点医疗机构55家,二级100家,一级及以下0家。
◆作为就医地,直接结算108人次,医保基金支付136万元,人均1.26万元。
◆作为参保地,直接结算15138人次,医保基金支付23884万元,人均1.5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