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见的美国教育
2018-02-05邵桂钿
邵桂钿
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教育反映的是不同的社会文化内涵,在异国他乡,抱着交流、比较、思考、感悟、内化、领悟的学习心态,边走边看,既看风景,又看风情,感受东西方教育的情怀,用教育人的视觉,解读我眼中的美国教育。
一、美国教育行政制度概要
根据美国宪法的规定,州政府享有教育管理权。州教育局是执行教育董事会决策的行政单位,教育局的最高负责人是教育总监。教育总监或由选民选举、或由州教育董事会任命,少数州由州长直接任命。教育局具体负责编写各年级教学大纲,并提供各类教材,统一考试标准,向各类学校发放联邦和州政府的教育专款,但不介入学校的行政管理。
这种权力下放,因地制宜的管理体制客观上营造了一种全民关心并直接参与学校管理的社会氛围,密切了教育和地方经济及社会生活的联系,造就了美国教育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形成了上下联动、耦合有序的开放性教育管理机制。
二、美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及特点
美国是最早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早在十九世纪初,美国就实现了普及小学教育。二十世纪中叶以后,实现了普及中学教育。联邦政府规定6~18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在学校学习。学校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学前教育、小学、中学和大学。十二年中小学的分段因地而异,我们考察的田納西州学制为“四四四”学制,即小学4年、初中4年、高中4年。在学习考察过程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美国基础教育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1. 办学形式灵活多元。政府主要通过教育立法,经费援助等保障性措施对教育实施宏观调控,具体的教育管理权交由地方教育当局。
2. 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在美国,基础教育首先是一种保护、是一种服务。所谓保护即保护学生的天性与童真,保护学生的人格与个性,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所谓服务即为学生的生活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走进美国的中小学校园,你会处处感受到一种人文精神的关怀。一是“小班化教学”。美国的中小学规模不大。我们参观考察的学校中规模都是在200至400人。每个班的班额比较小,私立学校平均每班15人左右,公立学校平均每班约25人,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师生的教学交流和个别指导。二是人性化的教育环境。美国中小学一般没有围墙,校舍朴实、实用、大方,远远看去就像一座普通的工厂。学生上学、放学都有校车接送。学校教学设施齐备,室内有暖气,所有教室都连通了英特网。
3. 管理模式学校自主。美国中小学管理是一种典型的“学校行为主义”模式,即学校作为自我、自律、自为的文化主体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和发展权,学校的一切教育行为均表现为学校内在的教育发展要求。校长可根据其办学理念、地域特点或地方经济优势聘用教师,自主选择并设计学科课程,还可根据教师智能结构选定学校的发展方向和教师培训目标。教师则以自己个性化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他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随时随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分类指导、分层要求、因材施教。
美国小学实行教师包班制,教师要负责一个班所有课程的教学及活动组织。该制度虽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教师的个性化风格也因此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在小学,如果一位教师具有较深的音乐造诣或者对自然科学的某个领域颇有研究,那么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会更多地呈现出音乐的旋律和科学的色彩。
4. 严格苛刻的教师准入制。美国中小学教师非常敬业,小学教师一般从早晨学生上学一直工作到下午放学为止。美国实行严格的中小学教师任职资格制度,教师持证上岗,一专多能,素质全面。没有教师资格者不能担任中小学教师职务,即使是博士、硕士或者大学教授,也需取得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书。在美国人看来,知识是可以替代的,只有了解教育规律,精通教育心理,具有一定教育思想和情感的人才是不可替代的。在美国,要想取得中小学教师资格,首先要获得综合大学本科文凭,再参加各州立大学举办的6门教学法课程的学习,三年后复查,直至遣散该校的校长和教师;对不能完成岗位培训任务的教师则予以解聘。这种自下而上,上下一体,地方调控,学校自主的管理模式既调动了校长、教师自我完善的积极性,同时又保证了学校发展的方向性和实效性,为学校的个性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
5. 课程设置贴近生活。美国中小学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有州统一制定的教学大纲,学生毕业时要通过检测性考试。必修课的核心课程有四门:即语文、数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四门功课占总课时的一半左右,其余时间为选修课程时间。学校和教师可根据贴近生活的原则,自行决定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这种生活化的课程结构自然真实生动地体现了“学校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现代教育理念。
6. 课堂教学民主开放。美国中小学不仅要求学生灵活地掌握老师所传授的基础知识,而且更加注重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学校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要求尽量为他们创造条件,使其特长得以充分发展。教师上课并不是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也不必坐得规规矩矩,教师和学生总是同处于一个平等交流的氛围之中。
7. 学习方式合作探究。美国中小学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他们认为学生是自己认知框架的建构者,学生的认知发展是其智能发展的必要条件,任何外来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认知结构的过滤才能发挥作用,才能产生智能价值。这种价值的意义主要表现为是否具备探索未知世界的经验和能力。所以,美国的学校绝不满足于教给学生知识,也很少要求学生做死记硬背的作业,而是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生论文或研究报告的创造性上,让学生主动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独立的学习。
8. 教育评价突出发展主体。美国基础教育特别强调教育评价的导向作用,注重评价的科学性,把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定位在学生的不断完善和终身发展上。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身心、认知与智能的协调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些能力包括:①获取所需要的信息;②清晰地思考问题;③有效地交流与沟通;④理解社会、人类及环境;⑤个人的生存能力。为此,美国中小学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桎梏,赋予了学校教育更加丰富的内涵。endprint
三、对我市基础教育发展的几点建议
1. 稳步推进教育系统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不断扩大学校在教育、教学、科研、人事、财政诸方面的自主权,建立并完善符合现代教育基本理念,以促进学生发展及校长、教师自我完善为目标,以学校自主发展机制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教育管理模式应从具体行政性管理转变为适应知识经济社会教育要求的宏观服务性管理,让教育行政部门集中精力抓好那些真正属于教育行政职能范围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揮宏观、中观的决策、管理和调控作用,使教育发展走向依法治教的健康轨道。
2. 建立动态的教师管理机制。教育主管部门要下决心建立动态的教师管理机制,形成以需求为导向、以效能为标准、以服务为宗旨,优胜劣汰、出进有序的教师职业人才市场,造就一支精干、高效、优质、敬业的职业教师队伍,有效地降低办学成本。
3. 建立现代教育手段研究开发中心,加速教育系统的现代化改造,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真正实现减少中小学教师越来越重的重复性劳动,促使教育系统更快地完成从劳动密集型行业向智力密集型行业的转变。
4. 建立代表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时代要求的教育价值体系,彰显学校教育的生命性和发展性,使基础教育由单一走向丰富,由机械走向生动,由物化走向人化。尊重学生发展的多元性和差异性,尊重学生生命的丰富性和主动性,保护学生的人格和尊严,珍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不懈地提升学生的人性与智慧,把发掘人的创新潜能与主体精神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学习上自主,主动参与和探究;生活上自立,主动自理与服务;行为上自律,主动约束与反省;交往中自强,主动合作与交流。让学生真正拥有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从而培养时代所期待的具有独特个性和人格力量的社会公民。
教育考察是一种亲历性学习和研究。由于文化背景、教育渊源、国家政体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两国基础教育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差异”并非“差距”。面对人文化、生活化和社会化的美国基础教育,我们既不能夜郎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而应该理性地分析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兼收并蓄、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更具活力、更有希望。
责任编辑邱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