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肥市某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2018-02-05陈蕾蒋文明

科技视界 2017年34期
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中职生心理健康

陈蕾 蒋文明

【摘 要】本研究考察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家庭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为测查工具,对180名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家庭教养方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总体上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欠佳,被试在各个因子分的均值处于1.53~1.97之间。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健康;父母教养方式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以下简称中职生)的心理问题多发、易发,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尽管如此,目前针对中职生的测查并不多。现有研究主要是针对普通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测查,部分研究也只是在测查初高中生的基础上顺带测查了中专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基于SCI-90的调查发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胡胜利(1994)研究发现:有 10.8%的高中生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敌对、偏执、人际关系敏感和忧郁等症状[2];张敏、王振勇等(2001)对912 中学生的研究发现:有 52%的中学生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3]。赵娟、宋淑萍、王倩青等(2006)研究发现64.42%的中学生有各种轻度的不良心理反应;26.69%的学生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卫生健康问题[4]。中职生和初高中学生一样,都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但是中职生的生源状况、以及直接面临就业压力和职业选择等问题,他们可能面临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基于此,本研究拟探讨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1 研究方法

1.1 被试

选取合肥市一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对文秘旅游、工业与民用建设、美术、高职类专业及高中后的专业180名学生,有效问卷170。男女比例112:58,年级人数分别为76,50,44。

1.2 测查工具

本研究的测查工具采用中文版症状自评量表(SCL-90)。

该量表由 Derogatis(1975) 编制,国内王征宇翻译(1984)[10]。该量表包括90个评定项目,从感觉、情绪、思维、意识、行为到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方面均有所涉及。该测试能准确刻画被试的心理症状,反映被试的心理问题及变化情况。SCL-90量表包含9个因子,即躯体化(somatization)、强迫(obsessive-compulsive)、人际敏感(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抑郁(depression)、焦虑(anxiety)、敌对(hostility)、恐怖(phobic anxiety)、偏执(paranoid ideation)、精神病性(psychotism)和其他(others)因子等。每个因子又有若干项目,反映被试在某一方面的癥状。SCL-90量表采用5级评分制,计分方法为1-5分制,1=从无、2=轻度、3=中度、4=偏重、5=严重。各因子属下项目的分数之和除以项目数,所得分数即为因子得分。若因子得分大于或等于2,即可认定该因子症状已达到中度以上的程度。

1.3 测试流程和统计方法

采用团体施测的方法收集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中职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

首先,我们考察了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在总体水平上以及分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的结果。并且,对照SCL-90的高中常模结果来看。中职生在各个因子上的得分普遍高于全国常模水平。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抑郁、恐怖、精神病性、躯体化。具体见表格1。这一结果,表明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情况不容乐观。

2.2 SCL-90心理问题检出率

考察了中职生心理问题检出率,结果见表2。从结果来看,绝大多数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处于正常状态,但是我们也发现在本研究中的中职生轻度及以上心理问题(均值≧2分)检出率为25.3%,排名前四的依次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和偏执。中度及以上心理问题(均值≧3分)检出率8.2%,排名前三的依次是敌对、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比例依次是12.4%、9.4%、8.8%。这些结果反映了当前中专生在攻击行为、情绪以及人际关系上存在的突出性问题。

表2 中职生心理问题检出率

3 讨论与结论

3.1 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中职生在SCL-90中各个因子得分情况我们可知,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欠佳。总体上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抑郁、恐怖、精神病性、躯体化。年级间,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在年级间呈现显著差异。中职生心理问题检出率表中,中职生出现轻度心理问题的学生约占总学生的四分之一,该校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乐观,出现的主要心理问题依次是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焦虑、恐怖、饮食睡眠、精神病性、躯体化。中职生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生了变化,开始出现青春期的烦恼和心理问题。

3.2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健康水平整体欠佳.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EB].国务院公报国发〔2002〕16号.

[2]胡胜利.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4,2:153-160.

[3]张敏,王振勇.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04:226-228.

[4]赵娟,宋淑萍,王倩青.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04:305-351.

[5]张海芳,陈青萍.高中生家庭环境与心理健康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7(11):1339-1340.

[6]张玲玲,张文新,等.普高生与中职生的个人未来目标和担忧[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04):50-55.

[7]郭蕾,葛操.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1):18-20.

[8]雷泉,易文涛.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2006,12:41-43.

[9]王秋英.家庭教育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21(5):276-277.

[10]王极盛,李焰,赫尔实.中学生SCL-90信度、效度检验与常模建立[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1):8-10.

[11]岳冬梅,等.父母抚养方式:EMBU的初步修订及其在神经症患者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03:97-101.endprint

猜你喜欢

父母教养方式中职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问题行为:自我表露的中介效应
学前儿童社会化不足的家庭环境影响因素
如何在语文课上提高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