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近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

2018-02-05仲晓萍

科技视界 2017年34期
关键词:双元制德国培训

仲晓萍

【摘 要】德国“双元制”教学体系是全球一致认可的最好的职业教育模式之一,是一个史无前例的成功的范例,它很好的实现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锻炼的高度紧密的联系融合,使学生通过教育能获得实用的技能,能够有很强的上岗适应能力。

【关键字】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企业参与;职业培训

德国“双元制”教学体系是全球一致认可的最好的职业教育模式之一,是世界职业教育的典范。其带来的成果是大幅度提高了德国一线生产者的素质,使德国产品的质量领先全球,让德国国民经济在国际市场上的保持着长久的竞争力。在参加了赴德国教学师资培训班学习,聆听了德国专家的精彩讲座后,通过一些列活动,对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职业教育教学法有了一些了解。

1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特色

“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从废墟上站立起来的有效武器,它所解决的问题是普通高等教育所无法解决的,是一个史无前例的成功的范例,它真正实现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所要求的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双赢,也让学生获得了更大的收益。“双元制”的教学很好的实现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锻炼的高度,紧密的联系融合。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最基本之处就是为青年学生提供职业培训,让他们掌握的是真正的职业技能,而不是仅仅简单地提供一些岗位培训。这两者之间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德国双元制模式不仅注重简单的从业能力及社会能力,更加特别重视综合职业能力的锻炼。

所谓的“双元制”就是指学生同时拥有两种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同时又是企业的学徒,他们必须经过职业学校和企业两个场所的培训,职业学校的主要职能是传授专业理论和公共课的知识;而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则是进行职业技能方面培训。职业学校与企业在学生的整个学习期间分工合作着来一起完成教育和训练任务。因此,训练企业和职业学校任何一方都是这个完整的训练体系中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经过双元制教育的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的适应工作岗位,并且,学生在学期间还享有薪酬和劳动法的保护。这种灵活的、人性化的教学模式吸引了德国很多的青少年,据德国数据显示,每年有70%的年轻人选择了“双元制”职业教育,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的上升。

2 “双元制”教育在德国得以发展的成因

2.1 民族的传统观念对职业教育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严谨、细致、务实、有担当,是德意志民族最突出的特征,德国民众在接受教育的观念上是很务实的,他们注重的是通过教育能获得实用的技能,能够有很强的上岗适应能力,不会盲目地去追求学历、学位。德国的大众自幼就崇尚手工业技艺,并为此有着强烈的职业自豪感、归属感。德国老百姓极度重视操作技能的培训,以拥有一手绝活为骄傲。这种尊重权威、注重技能的传统,为德国的职业教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根基,“双元制”的诞生和发展,其实就是秉承了德国民族的骨子里的这种“重视实践、严谨负责”的精神,这与我们中国五千年文化中所注重的儒家“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轻视手工业,轻视商业的思想有着根本的区别。

2.2 严格健全的法制是实施职业教育的有力保障

德国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完善的职教体系,它是以法律手段来约束的,其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都有明确的法令规定。从中世纪起,德国就有了相关的教育法律,后来一直在不断的修改、完善,德国所有的职业培训有了统一的规定,德国职业教育质量得以大幅度的提升。而德国政府之后制定的各种法律法规,都让“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让它在德国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了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

2.3 先进的教学理念——“行为导向”让职教培训更接地气

90代年后,德国联邦州联席会议确定了行为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在德国职业教育中得到发展,职业教学由此从专注于“怎么教”而转变为侧重于“怎么学”,很好的把学生的学习与学生职业发展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十分清楚,学习目的性变得清晰,在熟悉周围的环境的基础上,对所学的内容感到好奇,感到惊讶,学习的兴趣得以提高。能提出问题,主动参与。行为导向教学法让学生的所有感觉器官都参加学习,脑、心、手共同参与,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工作能力,知识转化为能力,通过展示他们自己的学习成果,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行为导向教学法充分体现了“以学为本,因学施教”的教学准则。

2.4 企业的主动参与是德国职业教育?飞速发展的极为重要因素

在职业教育中起主导的作用的是企业培训,而职业学校只起着配合和服务的作用。德国各个层面的企业参与职业培训得传统历来已久。在中世纪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学徒培训制度,到了二十世纪,德国企业大规模参与到职业教育的活动中来。

德国政府大力支持职业培训,凡是参与职业教育的企业都有国家经费补助。而德国所有的企业,无论参不参与培训,无论大小,法律规定必须向政府交纳可观的职业教育基金,而参与培训的企业就是这些基金的得益者。另外,企业参与培训还可降低劳动力成本,因为是学徒工,企业因此可减少劳动力开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把优秀的学生直接留用,更可以减少企业对新职工适应岗位的培训成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期受益。

企业参与培训使学生学会怎样在企业里做事、共处、生存,缩短从学校到社会的不适应期,也使职业教育更快的适应了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

2.5 严格统一的考试制度使“双元制”职业教育取得优良的效果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职责分明,体现权益,企业拥有了职业培训的决策权和管理权,企业还通过考试委员会参与职业学校的考试。徒工培训期间必须要通过两次国家考试都以企业出示的成绩为主,以职业学校出示的成绩为参考,在培训企业的考试成绩中又以操作成绩为主,笔试成绩为参考,最后才可以参加毕业考试。在这里可以充分显示企业培训的重要地位。

2.6 “双元制”职业教育拥有充足的师资力量

德国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的教师,很多是来自企业的优秀员工,双元制职业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它的60%-70%的课程在企业中进行的,因此,企业提供的师资占德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总数的三分之二多。

在德国,人们对职业学校教师是非常尊重的,这个职业是令人羡慕的,待遇很高。当然,职业学校教师的准入条件也是苛刻的。德国法律规定,只有德艺双馨的并通过相应考试的人才具备实训教师资格,才可以作为实训教师从事培训工作。因此,高水平的师资保证了“双元制”的教学质量。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成功,使得德国企业拥有了大量的高素质技术工人和后备技术力量。他们的辛勤劳动和再创造,使设计师们精美的设计得以变成了一流的产品名扬全球,远销世界各地;他们执着、认真、严谨、务实的工匠精神,让“德国制造”成为了行业的楚翘。

目前,中国的现状,其实与德国大力发展“双元制”教育模式初期的背景极为相似。高级技术型人才紧缺,企业招不到合适的员工,社会对蓝领阶层的不认可,学生首选普通高校,导致失业率居高不下。那么,把“德国双元制”引进中国,是否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呢?“双元制”的体系中,最重要的主角无疑是企业。它既要出资,又要出力,还要提供实践场地。中国的很多企业关心更多的是利润,产值,但我们还是欣喜地看到,人才的紧缺让一些目光长远的企业家认识到了与职业学校合作的重要性,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培养适合自己企业的高级技术工人,无疑是储备人才的良好的选择。

但是在中国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广大家长、甚至学生本人,他们对于职业院校有很深的偏见,认为那是成绩够不上普通院校的学生的无奈选择。这就需要整个社会观念的转变了,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那中国的职业教育就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黃日强,黄勇明.德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初探[J].外国教育研究,2005-08-20.

[2]王文军.浅析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 [M].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8-18.

[3]黄日强.企业参与职业技术教育研究[N].当代教育论坛,2004-03-08.endprint

猜你喜欢

双元制德国培训
The Wolf and the Seven Little Goats
德国豹2号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我对德国篮球的理解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