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个“好好说话”的中职班主任

2018-02-05何素华

科技视界 2017年34期
关键词:气场一节课教室

何素华

1 为什么要做个“好好说话”的中职班主任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没有找到自己的灵魂,他又怎么去推动另一个灵魂的成长?

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绝对是一份没有爱心难以维系,只有爱心也难以维系的工作。即使是科班出身的教师,所面临的工作状况也是在学校里很少学到的。特别是中职学生在学习中,从小差不多是教师眼里的差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不好,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家长没有好的教育方式,差不多都是打骂。没有很好的沟通方式,导致中职生在处理问题上简单粗暴,认为只要是批评自己就是针对我。并且思考问题上是先入为主,比较不会换位思考。讲道理很难奏效。中职生往往会采取不配合状态。所以有时中职班主任难免会生气,甚至抓狂的状态。所以中职班主任对于中职生的教育不能流于形式,流于表面,真正能深入人心的教育很少。再或者,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导致你的教学理念与教学主张沉不下去,没有办法让学生沉淀下来。

现在教师最重要是学校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形式,其实不论是什么教育理念与教育形式,教育最终的落脚点是教师作为什么样的一个人在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为什么有些老师班主任看上去不管学生,学生还能自觉的维持秩序、非常自律?我认为,不管比管更考验教师班主任的功力。教师班主任营造出安宁秩序的气场,学生会不由自主受到这个气场的影响。其实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与学生是相互作用的气场,学生受到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气场的影响,教师班主任的心情与处理方式有时也会受到学生的影响,在师生关系中,教师要把这个气场调节为互相滋养的氛围,特别是教师如果每天与学生剑拔弩张的相见,会影响教师的心情,甚至影响到教师的身体健康,所以教师应该调和班级的磁场,让它变成学生和班主任共同进步共同提升的气场,互相滋养,试想这个气场互相滋养,学生愿意学,老师愿意教,人人都很舒服,那么还有什么不好教育的事情呢?

2 班主任进教室的表情,决定了全班人的心情

为什么有些班级班风很好,和谐,班级充满了正能量,认真学习,有良好的学习态度,而有的班级却是学生怨声载道,学生跟任课老师针锋相对,像个火药桶,一触即发。

其实这些多多少少和班主任走进教室时的表情有很大的关系,世界上不缺少积极向上的学生,缺少的是懂进教室艺术的教师。教师一进教室发现学生听到预备铃也不回教室准备,甚至上课铃响了还在议论什么事情,这时老师忍不住怒吼,拍桌子在“上课了,上课了”学生这时才意识到上课满心不情愿的回到座位,老师也强压怒火,感觉上课的好心情都烟消云散,一节课就不高兴的上下来;课后问学生是因为有些活动或者新的制度,刚好要讨论,学生兴犹未尽。

事实上,许多所谓的学生叛逆,都源于教师和学生进教室时的表情。学生和教师由于压力,积累了一肚子的怨气,进教室时,板着一张脸,看到学生吵吵嚷嚷就心里火冒三丈,不问青红皂白就冲学生一顿发火,学生也心里不乐意,就对老师采取自动屏蔽状态,讲课内容自动过滤,甚至采取不配合状态,一节课下来授课和听课效果都非常糟糕,达不到如期效果。一个好好的一堂课,每个人包括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不好的体验,心里都不是特别舒服,一节课的享受(教师传道授业,学生学习知识),从进教室的那一刻就被毁了。

为什么进教室那一刻的情绪,有如此大的“威力”?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洛钦斯发现了著名的“首因效应”,指人际交往中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在头脑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教师与学生之间虽然不是第一次见面,但是“首因效应”同样起作用。进教室,是与学生的“再一次见面”,这一面决定了学生如何判断你这一节课的状态,并且在接下来的整个课堂上,这个判断会在脑海里占据主导地位,影响着人的情绪和行为。

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学会“面孔”管理,每个教师在进教室前,都有必要管理一下自己的面孔,把自己的压力,焦虑,不开心,愠怒的表情放下,更新为愉悦、轻松、舒展的面孔。换了一种方式进教室,垃圾情绪的传递链在进教室的时候被截断了,留给学生的是一个祥和的氛围,学生也愿意与你亲近,愿意主动学习。

3 班主任多使用“表扬式的批评”

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一开始是有教育情怀和教育理想的,但是往往理想是“丰满”的,但现实是“骨感”的。有时往往个别学生由于认知的错误养成不好习惯,说服教育没有用,内心的怒火终于冲破了忍耐的底线,教师非常气愤,甚至会体罚学生。从根本上说,肉体惩罚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能使双方的矛盾激化,使原本有可能继续下去的学习中途搁浅;在教师的体罚下,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也被打得一败涂地,容易形成逆反心理,破罐破摔的心理,甚至进而对所有的批评刀枪不入,自动屏蔽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教育,那可真是得不偿失,两败俱伤,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教育理念根本无法落实与实行。将批评教育上升为体罚,那就是教师教育的瓶颈。它的另一个直接后果是:你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学生,学生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你和他周围的人——对肉体惩罚的模仿是轻而易举的,甚至会采取暴力举动,他在头脑中的第一反应是“先下手位强”,不会进行正常有效的沟通。教育的艺术在于正强化,而非负强化,与其强化学生的弱点与全盘否定,不如将学生的点滴成绩和好的苗头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平时学生有错误,私下里悄悄指出,希望下次不犯,并且有更大进步。学生一旦有进步,则在全班大张旗鼓的表扬,让全班同学给他鼓掌。中职生由于初中成绩不好,比较容易受到老师的批评,很少受到表扬与正面鼓励,没有自信心,教師特别是班主任給与一定的表扬与鼓励,学生会自信满满,一点一点的进步。

“人生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作为教师,是学校教育环境的主导者,教师的精神高度与精神情怀,就是学生最初最美好的人生底色。endprint

猜你喜欢

气场一节课教室
“313”教室
气场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托马斯的一节课
于丹:好的教育最重要的是一种气场
导学案设计的逻辑起点:从学出发:以一节课为例,谈基于脑的导学案再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