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等学校本科生导师制度的改革

2018-02-05涂伟

科技视界 2017年34期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改革

涂伟

【摘 要】很多高校为本科生设置了导师,目的是为本科生提供学习和专业发展方面的指导,这是很好的制度,是对辅导员制度的一个补充。根据本科生导师工作的内容和特点以及该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本人参加本科生导师工作的经历,本文给出了本科生导师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笔者认为,分小组指导、双向选择、流动以及完善激励机制有助于改善本科生的指导效果。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改革

A simple discussion on the reformations of the undergraduate mentor systems of universities

TU Wei

(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Sichuan, 621010,China)

【Abstract】Many universities provide mentors for undergraduates in order to offer guidance which is about study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o undergraduates. These are good systems and are also supplements to counsellor systems.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ork of undergraduate mentors as well as some problems of these systems, combining with the authors own experience as an undergraduate mentor, main directions for the reformations of the undergraduate mentor systems have been given in this paper. I believe that group tutoring, two-way selection, mobility as well as perfecting incentive mechanisms can help to improve the effects of tutoring undergraduates.

【Key words】Undergraduates; Mentors; Reformations

0 引言

辅导员是本科生管理工作最主要的参与者,然而,辅导员所学专业和所带学生的专业不一定相同。例如,西南科技大學地质工程专业的辅导员有学矿业工程专业的,还有学地理学专业的,这些专业虽然和地质工程专业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因此,除了辅导员之外,很多高等院校还安排了本专业的教师作为本科生的导师,目的是给本科生提供学习和专业发展方面的指导。这是一项很好的制度,有利于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有利于高校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科研活力,有利于创新中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1-3]。根据本科生导师工作的内容和特点以及该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本人本科生导师工作的经历,笔者简要论述了该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

1 工作内容和特点

1.1 工作内容

本科生导师的主要工作是为本科生提供学习和专业发展方面的指导。例如,有的本科专业有若干个方向,入学一段时间之后,学生需要选择专业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导师的指导。再如,培养方案中专业选修课的选择也需要导师的指导。又如,本科生专业方面的科技立项活动、科技竞赛活动以及科技论文的撰写等,也需要导师的指导。可以看出,本科生导师的工作和研究生导师的工作有类似的地方。

1.2 特点

本科生导师的工作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因此,专业背景不同的辅导员是很难胜任的,这一点和研究生导师的工作是相同的。然而,本科生导师的工作和研究生导师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同点。首先,本科生的专业基础一般来说不如研究生,因此,对本科生的指导应该更具体、更细致,要求导师更有耐心。其次,研究生一般来说有明确的研究方向,研究方向比较窄而且相对固定,但是本科生一般来说只是有一个很宽泛的专业方向,而且这个专业方向有时也可以调整,因此,本科生导师应该有更宽广的知识面。

2 改革方向

2.1 分小组指导

有的学校采用班导师制度(或者称为班主任制度),即一个导师带一个班的本科生,这种制度有以下几个弊端。首先,在这种制度下,导师很难有足够的精力去帮助每一个学生。再者,导师对于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很难给学生具体的指导。例如,在西南科技大学的地质工程专业,学生分为工程勘察和矿产勘查两个主要方向,这两个方向实际上有很大的差别,对于搞矿产勘查的班导师(例如笔者本人)来说,很难为班上的工程勘察方向的同学提供具体的指导。

因此,最好采用小组导师制度,也就是说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一般情况下,一个小组的人数不要太多,每个导师负责一个小组,这种制度有以下优势。首先,这样一来,每个导师的工作量就大大降低了,因此也就有足够的精力去关心和帮助每一个学生。再者,小组内学生的专业方向一般来说与导师自己的专业背景以及教学、研究方向相近,有助于改善指导效果。

导师应该鼓励小组内部的同学加强交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对于有研究生的导师来说,还可以让研究生协助自己辅导本科生,这样对研究生来说也是一种锻炼,而且研究生一般来说刚刚经历了本科阶段,更能理解本科生的困惑,因此,他们的辅导效果可能会更好。另外,小组内的本科生可以参与导师的项目,也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申请科技立项、参加竞赛、撰写论文,这样一方面会让学生的能力尽早得到锻炼,为他们今后的工作或者继续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也会为导师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源,使其研究工作更加顺利的开展。endprint

2.2 双向选择

本科生入校之后,通过参与入学教育、学习专业概论课程等途径,对本专业会有一定的了解。在这之后,就可以组织导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在双向选择前,导师应该向学生介绍自己的专业背景以及教学、研究的方向,学生也应该向导师提供自己的考試成绩、特长、爱好等方面的信息,然后就可以进行类似于招聘会的双向选择。但是要注意以下两点。首先,一般情况下,一个导师带的学生数不能太多。再者,要尽量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导师。

2.3 流动

由于导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是在入学后不久完成的,在那时,学生可能对专业的了解或者对导师的了解不太深入,导师对学生的了解可能也不太深入,所以当时的选择就有可能是不合适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流动制度来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在加入导师的小组之后,如果学生发现小组指导老师不能够为自己的专业发展提供很好的指导,或者发现自己对指导老师的方向或者课题不感兴趣,可以申请离开小组。离开小组后,学生可以再加入其它的小组。另外,如果导师发现学生不适合在自己的小组中,也可以建议其离开,如果导师认为学生适合到另一个小组,可以向其导师推荐。

双向选择和流动制度使得学生更有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导师,导师也更有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生,与强制安排导师相比,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2.4 激励机制

在有的学校,指导本科生的津贴很少、奖励力度也不够大,这不利于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因此,应该适当提高指导本科生的津贴,加大指导本科生的奖励力度(指导本科生发表论文、获奖都应该有很高额度的奖励)。这样一来,就会有更多的老师愿意指导本科生,而且指导的效果也很可能会更好。

3 总结

对本科生的指导应该采用分小组的形式,这种形式与按班级指导的形式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导师应鼓励小组内部的同学加强交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另外,导师可以让研究生协助指导本科生,还可以让指导的本科生参与导师的项目或者在导师的指导下申请科技立项、参加竞赛、撰写论文。此外,采用双向选择和允许流动的小组管理制度有助于优化导师和学生的搭配。再者,高校应该适当提高指导本科生的津贴,加大指导本科生的奖励力度。

【参考文献】

[1]靖国安.本科生导师制:高校教书育人的制度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5,26(5):80-84.

[2]唐耀华.论本科生导师制对高校发展的促进作用[J].高教论坛,2005(3):9-13.

[3]刘振彪,陈晓红.对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03(4):81-83.endprint

猜你喜欢

本科生导师改革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改革之路
V eraW an g
导师榜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瞧,那些改革推手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