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师教育模式转型策略

2018-02-05王战英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学习转型教育

王战英

[摘 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传统教师教育模式受到了新教育手段与新人才需求的双重挑战,将基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新理念进行重新定位。文章针对教师教育模式现存的问题,提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师教育模式转型策略思考,即改变知识传授教育,提升教师学习力;改变经验积累式教育,教学科研带动教师成长;改变标准模式教育,关注教师个性化发展;改变业务技能教育,强化分层按需培训;改变传统手段教育,重构教师教育新样态;改变封闭性培养方式,多元促进主体性发展等。

[关键词] 学习;教育;转型

“教师教育”概念的首次提出始于2001年的教育部文件中,包括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等环节。随着教育部启动的“园丁工程”“国培计划”“扶贫计划”、教师资格制度的建立以及各省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省培计划、“名师工作室”等活动的开展,对教师教育工作起到了牵引和推动作用,成效显著。但目前教师教育工作的总体特点,依然以数量型、学科知识补偿型、学历提升型为主。相对于时代发展的要求来说,工作的水平和效益都亟待提高。

一、教师教育模式现存问题

1.教育过程较为封闭

在各级教师进修院校中,教研员是开展教师教育的主体,他们作为区域内优秀教师的代表,具有深厚的教学功底、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教学指导能力,在教师教育活动中,他们具有核心话语权,更多地以“专家思维”向基层教师传达单向信息,却少有关注教师的自我经验与职业倾向。教师也往往更多地执行和实现教研员的意志,参与研修活动时,常“身在其中”而“心置其外”,主动合作、自由交流的意识较淡薄。教研员大多来自一线,注重教学经验和指导技巧,不善于引领教师对于典型的高发的教学问题进行反思,缺少在理论与实践之间进行智慧性技术的架构。

2.教育内容仅停留在微观

教研员课堂教学经验丰富,他们更精于学科教材的研究,投入于对教学重点、难点和经典题型的解读,以及如何在具体情境熟练运用教学方法、准确把握教学节点等。在开展教师教育时,更多地聚焦教法选择、教材分析、媒体手段应用及考试命题等微观层面的内容,就问题谈问题,仅停留在描述、解释的层面。其实,教学领域里的众多问题,并非是浅层的表面的个别现象,背后所蕴含着课程(学科)知识和教学规律性问题,需要教研员用前瞻性的理念,站在更高层次上进行审视,关注深层次的教育问题。

3.教育方法单一

教师的教育教学是较为复杂的实践活动,涉及的影响因素较多,教师教育的模式应是整体的、全方位的,需要运用科学严密的方法对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分析、解释、预判和改进,教师教育的内容也只有基于真实的课堂教学问题才有价值与意义。

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师教育模式转型策略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师教育模式的主旨是指教师的主体性发展,即顺应教师的个性特征、教学风格、行动模式和职业倾向,激发教师自身所具有的专业认同、发展自觉,最终实现教师的主动学习和自我管理,帮助教师突破固有的职业困境、提升专业素养。

1.提升教师学习力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思想、新理念和新信息的传播与获取速度大大提升,传统的教师培训已很难激起教师的参与兴趣,无法满足教师的个体需求。新型教师教育模式应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提升。首先,在教师教育内容与形式上,从教师不同层面的需求出发,提供丰富的课程和更多的学习选择。如利用网上选课等活动,为教师提供实用的特色课程学习,教师通过选课扩展课程视野,学会吸收并内化各种资源,形成新的课程开发力量。其次,从学习科学角度而言,新知识的获得主要靠与已有旧经验之间的联系,教师通过真实情境下的任务驱动式研修学习,将已发生的教育事件、教育故事进行重新解读、研判和反思,沉淀实践经验,转化为新认识,升级元认知能力,从根本上提高教师教育效能。

2.教学科研带动教师成长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师教育模式,要注重提升教师的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问题研究会有效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每一次研究中,研究需要会激发教师的学习需要,进而推动教师的学习行为,加深教师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积淀,引起其专业自觉。问题研究还可以增强教师团队的凝聚力,一样的困惑,共同经历,即时交流,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以及不断滚动发展的学习实践中,会直接催生教師学习型组织的形成。

3.关注教师个性化发展

教师是独立的需要尊重的个体。他们的文化基础、成长背景和学科知识结构各有不同,个人追求和职业期望也不一样,如果继续采用大班制培训施教,或在一个地区对所有的学科教师通用一个教育模式,教育效果将不尽如人意。“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师教育模式最核心的理念是以教师为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内驱力。着重看在培训学习中教师是否发生了学习行为,是否对培训的知识进行领会、理解、感悟、顿悟和重构等,甚至是思想冲突。教师培训不再以学分考勤为主要依据,要更多重视教师的行为记录,萃取每位教师的人力资源属性,分析他们专业优势。要让教师拥有宽松的研修环境和一定的学习自由度,有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教学实践空间,能够对课程进行个性化的变式和深度研修。

4.强化分层按需培训

在教育变革与教师发展需求多元化的背景下,分层培训、按需培训已成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师教育模式的常态。首先,要大量调研、持续跟进,了解教师整体现状和实际发展需求,借助在线学习平台数据,分析概括教师课程学习的效果,聚焦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难点和实际获得,以增强教师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其次,通过时间维度数据,观察不同教师在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差异,准确分析教师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强调教师的自我学习和探究学习,激活其自我意识,探索教师教育的实效与价值;最后,从学生的实际发展来反馈教师的专业成长状态。教师的专业成长最终都要落到学生的发展上,引导教师做反思型的研修者,关注学生、研究学生,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课堂教学秩序的维护以及学生主动性发展引领等,能够根据知识和经验,策划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复杂教育情境下及时做出判断,从知识传授者向学习管理者转变。

5.重构教师教育新样态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已渗透到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传统单一的教育模式,也正改变着教师教育的基本样态,有效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和发展。主要体现在:第一,与技术融合的教师教育主要基于对学习者的教育诊断与需求的回应。培训者从教学设计向学习设计转型,在培训课堂上形成新的学习机制,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使教师的自主研修得以保障。第二,培训者一方面通过对学习者前置性学习数据的准确分析,保证培训教学的针对性,另一方面通过对培训中学习者行为的分析、反思和改进,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第三,多路径实现互联网下教师能力发展。在问题驱动下,教师自发组成研修共同体,有选择地参与有组织+自适应的混合学习、线上+线下的混合学习、面对面+远程的混合学习等,获得MOOC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第四,用数据跟进指导教与学用大数据诊断以及名家引领、开放式学习等方式,使教学研究和供给精致化、精准化,全方位提升教师专业学科素养。“互联网+”下的教师教育模式,将为培训者和教师提供远超于课堂的交流平台,实现远程学习常态化。教师利用人工智能学习平台进一步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6.多元促进主体性发展

搭建开放的多元的培训观摩与实习平台,使教师作为发展主体,去主动寻求学习路径与资源,实现与更广大范围内的同道中人的交往互动,获得专家学者系统的理念引领,汲取专业力量,摆脱对本学科和本专业的固守,与多元文化进行适度的联通,注重融合自己在职场里、生活中以及专业追求中的各种角色,从狭隘的职业视野走向宽广的公共性视野,得到持续健康的专业发展,实现先进教育理念下的成长。

责任编辑 吴晶晶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习转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转型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