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教育要注意容易导致风险的人格缺陷因素
2018-02-05叶彦岑
摘要:人格是在特定时代和社会中形成的,健全人格由于社会化程度较高,能够较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行为方式与社会规范相一致,而有人格缺陷的社会个体适应社会非常困难,难以融入社会而与社会对立,不健全人格和病态人格是导致风险的人格因素。人格缺陷作为人产生危害性行为意识的总体因素,其中以人格品德缺陷、人格性格缺陷和人格心理缺陷最容易转化为危害性行为意识而导致风险的发生。
关键词:思想道德教育;风险;人格缺陷
思想道德预防教育是指防备不良思想道德引起的社会动乱、违法犯罪及事业失败等社会风险、集体风险或个人发展风险而有目的地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预防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在当今时代发展所表现的一种新功能,它服从和服务于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和规律,是受思想道德教育目的和规律指导和支配的教育活动。
郑永廷教授在《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中提出“现代思想道德一定要研究预测和决策的理论和方法,形成思想道德预测决策的分支学科”,他提出预防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向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新功能,是思想道德教育由经验走向科学的重要标志。他在课堂上正式提出了“思想道德预防教育”的概念名称,意指思想道德预防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部分。
风险产生的主体是人,人的行为产生由人的内因决定,在风险产生过程中,人格内因起根本性的决定作用。
一、 人格缺陷是风险产生的内在原因
人格是在特定时代和社会中形成的,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并以自我表现意识为核心的内在特质和外在特质的总和。它是人的性格、气质、品德、能力、权利、义务等因素的总和,由行为模式、倾向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构成。
社会化过程是人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迈进,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因而每个社会个体都要完成社会化过程。个体社会化就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物质文化生活中,通过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个体通过社会化,习得人类生活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确立生活目标和价值观,认识自我的角色和地位,掌握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从而逐渐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因此,个人社会化的过程就是获得人格的过程。个人社会化的结果就是获得了人格和自我,培养了社会角色。因为人格里的性格、气质、品德、能力、心理等因素都是在社会关系形成的,人格是个性与社会共性的统一体,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人格的各项内容的形成和发展水平标志着个人社会化程度的高低,人格的性格、气质、品德、能力、心理等因素是在个人社会化的过程中完善的,因而,基本社会化和完全社会化的个人能够获得健全的人格。反之,不完全社会化或错误社会化的个人则产生称为人格缺陷的社会个体。
健全人格由于社会化程度较高,能够较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行为方式与社会规范相一致,而有人格缺陷的社会个体适应社会非常困难,难以融入社会而与社会对立,因此,不健全人格和病态人格是导致风险的人格因素。
有人格缺陷的社会个体表现出与社会不相融,人格缺陷通过妨碍人的社会化进程而诱发风险。人的社会化进程是动态的,人的整个一生都在进行社会化,这是社会动态发展的进程决定的。社会个体出现人格缺陷的时候,就会扭曲人与社会的正常关系,使人对社会所起的作用不是积极的,而是消极的。
人格缺陷导致的低社会化程度使人无法实现作为人的“类特性”的自觉能动的创造性劳动。人的活动是人按照人的尺度和客体的尺度来创造自己的世界的,使它成为对人有价值有意义的世界。但人格缺陷一旦表现为支配人的行为意识时,社会个体由于社会化程度低而使个人的思想意识与社会的需要并不吻合,社会个体必然以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意识作为行动的指导思想,社会个体在不健全的人格或病态人格的支配下无法正确把握人的尺度和客体的尺度,作为个体所起的作用不可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因而人格缺陷在人对社会的作用中表现为导致风险的人格。
人格缺陷导致的低社会化程度使人无法全面正确认识与实现人生价值。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现有价值与应有价值的辩证统一,而人生真正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因为外在价值与应有价值的实现是通过社会价值的实现而实现的。它使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现有价值与应有价值得到了辩证的统一。因此,社会价值在人生价值体系中是最高、最根本的价值。作为人生价值主体的人倘若由于人格缺陷导致的社会化程度低下,是无法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因此,在实现人生价值的时候必然把个人价值突显于社会价值之上,对社会的作用不可能是自觉奉献和肩负责任,而是具有破坏力的作用。因而,人格缺陷在人实现其人生价值的时候表现为导致风险的人格。
二、 人格品德缺陷、人格性格缺陷、人格心理缺陷与风险
人格缺陷作为人产生危害性行为意识的总体因素,其中以人格品德缺陷、人格性格缺陷和人格心理缺陷最容易转化为危害性行为意识。
1. 人格品德缺陷与风险。
人格品德缺陷可归结为道德缺陷和人生观缺陷,道德缺陷的个人较少接受社会道德观念,“善”和“恶”观念模糊不清,其實质是道德水准低下,“一个道德有明显缺陷的人,不是没有美好的良知,而在于无力阻止恶念的冲击。”并且“道德缺陷对于一个人犯罪意识的形成主要不在于其道德观内容的善与恶,美与丑比例的多少,而在于为犯罪意念、动机、目的的形成扫清了主观约束的障碍,并且提供了精神支持。”人生观缺陷就表现在人生的价值观、幸福观、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婚姻恋爱观等的全盘错乱。当一个人只站在自己个人的角度看待人生,而不是站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整体利益看人生的时候,就会无视社会的整体利益,极易走上与社会尖锐对抗的道路。道德缺陷和人生观缺陷最显著的表现是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特权思想,它们会使人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冲突的时候,不顾社会利益面铤而走险,成为危害社会的害群之马。endprint
利己主义是私有制的产物,在资本主义发展至顶峰。资本家追求利润的本性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贪婪的动机使自私自利和个人主义表现得淋漓尽致。我国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同时,私欲熏心、损人利己、尔虞我诈就表现得不需伪装和掩饰,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不相容的时候,利己主义就会表现出不愿受社会制约的特征,走向反社会的对立面。它表现为损公肥私、损人利己、贪污盗窃、走私购私、抢劫、杀人、投毒、出卖国家机密情报等不利社会的行为。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认为人生的幸福就是追求物质和感官上的满足,吃喝玩乐是生活的唯一目标,因此就不择手段地捞取钱财。认为金钱是万能的,谁是金钱的拥有者谁就受到尊敬,财富成为支配社会一切的力量,在享乐主义和不正确的金钱观的驱使下,产生贪污受贿、赌博、诈骗、制假售假、贩卖人口,走私贩毒,卖淫嫖娼、抢劫等违法犯罪活动。特权思想表现为无视人民交给的权力,以权谋私,钱权勾结,用手中的权力办私事,拉关系,走后门,破坏制度,亵渎原则,官商勾结,贪赃枉法,搞裙带关系,形成势力团伙,欺压百姓。特权思想在一些百姓的思想中表现为巴结权利,对上级毫无原则地容忍和服从,特权思想关系到党风和民心的问题,隐藏的社会风险很大。因此人格品德缺陷属于导致风险的人格内因。
2. 人格性格缺陷与风险
性格是指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表现为奉献性、客观性、全面性、独立性、敏捷性、坚持性、责任感、荣誉感、进取性、利他性、真诚性11个特点。
社会个体社会化程度低的表现特征是与社会人际不协调、敏捷性与独立性表现差;对个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关系认识错误,认知缺乏客观性和全面性;人的类特性、社会特性、个体特性发展不健全,对社会和他人缺少责任感、缺少奉献性、利他性、真诚性,对自身则缺少进取性、坚持性和荣誉感。由此可见,性格缺陷是社会个体化程度低的表现形式之一。
性格与人的行为关系是性格决定人的行为倾向和行为动机。并且由于性格的相对稳定性使它贯穿和支配人的整个行为过程。赫拉克利特的神喻式的名言“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在两千年后,被弗洛伊德再次提出和论证,证明了性格与人的关系对人的影响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自私、吝啬、奢侈、懒怠的性格主体,因为只关心眼前利益,无视社会利益,思想守旧僵化,缺乏创造性和进取心,无法适应巨变的社会而丧失自我发展的机会,因而支配性格主体所产生的行为只能是通过侵占别人的利益而实现自己的利益,给社会和性格主体带来的是危害,所以自私、吝啬、奢侈、懒怠是导致风险的性格。
逆反、空虚、逞能、好斗、猜疑、偏执、窝囊、自恋、狡猾的性格主体容易被邪恶的思想和情绪支配,由于他们社会特性发展程度低,因而他们不能理顺个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而缺乏大局意识和社会整体观念,不能服从个人之间所构成的共同关系的共同控制,在人我交往的关系中,不能把别人当作发展自己力量所需要的对象,切断了个人彼此间交流经验和知识的活动,无法把握好个人的主要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最终导致该性格主体在社会交往的活动中不能发挥积极的良性作用,对社会和人的发展带来人为的灾难,因此,逆反、逞能、好斗、猜疑、偏执、窝囊、自恋、狡猾属于导致风险的性格。
野心和伪善掩盖着阴谋、霸道、骄横、报复,藐视法律,藐视道德,藐视情理,把个人主义利益凌驾于社会之上,不按社会常规秩序进行个人的活动,这些极端的个人主义思想对社会和他人的破坏力很强,因此,也属于导致风险的性格。
3. 人格心理缺陷与风险
心理是人的头脑反映客观的过程现实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世界卫生组织1948年成立时定义心理健康是一種持续、高效而满意的心理状态,人的生命具有活力,潜能得到开发,价值得到实现。世界心理联合会提出了心理健康的标志是:(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相让。(3)有幸福感。(4)能力得到发挥,生活高效。因此,作为心理健康对立面的心理缺陷,就是对心理健康的内容和标志否定性的状态。
心理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作用已是不争的事实,它以情绪和情感的方式影响人的行为动机,支撑人的行为过程。人与动物的行为区别是人在行为前后和过程中都伴随着心理活动,任何一个人的行动意志都不能没有心理因素,都不可能不受心理影响,不同的心理状态对人的行为意志和行为持续影响不同,因而产生不同的行为结果。
心理缺陷是由于心理个体社会化不完全或错误社会化的结果,因而不能在人我关系中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无法把握和谐的人际关系,社会适应力差,人格品质残缺不统一,心境和情绪消极不愉快,因此,心理主体的行为反映出现失常和过度。心理缺陷在人们的危害性行为中起发酵剂和混合剂的作用,它们被外界不良因素刺激下,把各种不良的因素发酵,混合成一个危害性行为的动机从而导致恶性结果。目前几乎所有曾做危害性行为的人都存在心理缺陷的问题,思想道德预防教育要防范浮躁、仇恨、嫉妒、牢骚、虚荣、轻佻、放荡、絮叨、苦恼、愤怒、恐惧、焦虑、自卑、压抑、冲动等心理缺陷带来的风险。
自卑、焦虑、恐惧、苦恼、嫉妒、仇恨根源于社会主体对社会关系及现象直观片面的肤浅认识,他们缺乏完全社会化或基本社会化的社会个体所应具有的理性思维,对外界的压力和危害无法摆脱,使人失去正常的理智判断力而出现反理性行为。反理性行为由于与社会及个体的正常运行秩序相违背,就会给社会生活和个人发展带来危害。如2003年春季出现的非典型性肺炎,因恐惧而产生了诸多的非理性行为,容易引起社会生活秩序的动荡;压抑的自卑糅合外界因素的刺激转化为报复、罪恶行为的动机和计划,对他人和社会都会造成危害。因此,自卑、焦虑、恐惧、苦恼、嫉妒、仇恨属于导致风险的心理。
浮躁、虚荣、轻佻、放荡等病态心理是以缺乏理性的方式表达和实现自己的愿望和需求的心理倾向,是缺乏理智的盲动情绪,是强烈的急躁的功利心态,当心理主体采取违反客观规律和日常生活常规的方式行动时,必定给社会和个人带来灾难。如中国大跃进、大炼钢铁、文革等浮躁行为,给中国带来了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巨大灾难;柏格森说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的手段。虽然柏格森夸大了虚荣与恶行的关系,但不可否定的是虚荣具有致罪的可能。因此,浮躁、虚荣、轻佻、放荡属于导致风险的心理。
愤怒、冲动、絮叨、牢骚、压抑是病态心态的病态心理。当心理主体的心理以不适当的方式表达的时候,心理主体的行为就一定是危害性的行为,其行为的破坏力和破坏程度根据心理主体的表达程度和差异及接受对象受影响程度的差异而出现差异,但从性质上来判断,愤怒、冲动、絮叨、牢骚、压抑的心理表达方式绝不可能使心理主体对社会和个人产生积极的行为结果,所以,也属于导致风险的心理。
参考文献:
[1]郑永廷著.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85).
[2]杨焕宁著.犯罪发生机理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1(57).
[3]杨焕宁著.犯罪发生机理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1(57).
作者简介:叶彦岑,广东省广州市,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