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不能成为“官气”成长的摇篮
2018-02-05文丨
文丨 杨 韬
这几天最热闹的莫过于中山大学发布的那纸有模有样的“任命书”了。7月19日中山大学在其学生会官方微信平台发布的《中山大学学生会2018~2019学年度干部任命公告》中,按照三个层级公示了200多个学生干部岗位,而在“秘书机构”和“组成部门”两层级中,还特别标明了职位是“正部长级”还是“副部长级”。
其机构之复杂,人员之齐备,职级之清晰,这200多人的阵仗堪比小一点的县区领导配备。一顶顶“官帽”,放在一个个稚嫩的头顶上,显得违和且可笑。
中山大学的“任命公告”在网上迅速发酵,各种自媒体及权威媒体纷纷发表批评言论,显然中山大学是感受到了来自舆论的压力,很快就撤下了任命公告并发表道歉,然而重点来了,“在公告中,我们错误使用了级别的表述,对此深表歉意。”这句话再次引爆了舆论,中山大学明显还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这份“任命公告”仅只是错误表达职级那么简单吗?
多年前笔者曾在某高校采访过一个学生干部,第一句话就给怼回来了。我说:“某某同学你好……”小姑娘一脸不屑说:“不要叫我同学,请叫我主席……”回到单位当着玩笑把这个事情一说,发现大多同事都有相似的采访经历。收集到的几个案例:学校一个团支部书记,本来是个青春洋溢的青年,自从“上任”团支部书记后,连说话、穿着都改了,板鞋换成了皮鞋,T恤变成了白衬衣,牛仔裤变成了黑色西裤,开支部会议坐C位,手指上夹一支烟,开口就是强调几点。
还有一个学生会主席,每逢周四学校大扫除,都会带领一帮人呼啦啦地到处检查指导工作,后面跟着副主席,宣传部长等一干人等,还有工作简报,标题是《××主席率队检查学校大扫除》,这样的画面配上这样的新闻标题,简直让人忍俊不禁。
当然,以上同事提供的案例可能有以偏概全的嫌疑,但在大学这绝不是个别现象。消息发布后,很多高校的学生干部没有深刻反思,反而开始组团去评论和反击,这本质上就是一种“官本位”思想在作祟,没有人否定学生会的功能和意义,但学校决不能成为“官僚”主义成长的摇篮。
大学教育应该回归主要职能,培养综合性的人才是关键。但是在育人、育才的同时,还要培育正确的思
想,而不是把一张张青春洋溢的脸,刻画成古板、傲慢、自以为是、高高在上的官僚脸。这样的学生将来一旦步入社会,参与地方建设,如果获得一官半职,其后果不堪设想。
在机构设置方面,在国家大力倡导简政放权、精简机构的同时,学校反而设置冗长复杂的机构组织本身就是背道而驰的做法,为学生服务没有错,但拖着这么长的队伍真的能高效、切实为大家服务吗?此处可能要打个问号。在精神面貌上,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的新青年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从唤起民族的觉醒到土地革命战争,从高呼抗日口号到建设新中国,一代代青年人用热情和鲜血让这个国家步入正轨。而今,青年尤其是高校人才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然而他们,在朝气和暮气之间,或许只差一个“部长”的距离。
孙中山先生曾说:“学生要立志做大事,不可做大官”,九十五年后,以他名字命名的大学普遍是“部级”、“副部级”的“大官”,不知中山先生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