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温暖一座城市的幸福
2018-08-28文丨游秋晨
文丨 游秋晨
城市的进步,固然需要表现在GDP的提高、经济的繁荣、工业的发达上,固然需要大规划、大手笔、大建设、大运作。但是,城市之魅力,更应该体现于细节的精致和美好,城市生活美好的细节越多,城市就越宜居、市民就越幸福。
那些“与人为敌”的设计
“城,所以盛民也。”城市,以人的宜居和乐居为旨归。在一定意义上说,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不是取决于有多少高楼大厦、人文景观,而是取决于它让人感受到的舒适“温度”,而这个“温度”往往体现在人性化细节上。
说到城市规划的人性化细节,让人不禁想起发生在湖北武汉黄浦大街雷院公交车站的一起悲剧事件。据报道,一名女青年不慎摔倒,脖子卡在公交车站旁自行车道边的护栏上身亡。
近年来,类似因头卡护栏致死事件在全国多地时有发生,比如,2015年8月,北京一名60多岁的男子,头部卡在广安门内公交站东侧的护栏里身亡;2016年3月,陕西一孕妇颈部卡防护栏后身亡,警方排除他杀。
对于生活中的“危险陷阱”,广州市民陈先生一直对一个细节印象深刻。“那时小孩1岁多,刚学会走路两个月。”陈先生回忆,当时小朋友比我走得快,在小区里爬台阶的时候,不小心摔倒了,额头都被磕破了,立即就送去医院做了缝针。陈先生认为,父母理所当然应该看好自己的小孩,但是他觉得小区里公共区域的台阶边缘像是一把锋利的刀,开发商在施工的时候,其实可以选择更好的,尤其是对小孩、老人更友好的设计。
刘女士已经怀孕八个多月,每次出地铁的时候,都要爬60多级的台阶。刘女士看到很多推婴儿车的妈妈,每次上下楼梯,也都要抱着小孩,再拿着婴儿车。她认为,地铁公司在设计出入口的时候,可以设计上下两条扶梯,尤其是出入口要走好几层。
另外,白领戴小姐对于城市公共设施印象深的是,地铁的直升电梯很少。“平常地铁里都有安全提醒,带大件行李的可以坐直升电梯。”戴小姐表示,很多时候,扶梯上还是有很多拖着行李箱的行人,还不是因为直升电梯很少。
小区里的道路,一大片铺砖的路面中,突然出现几块非防滑的地砖;城市人行道上出现了水泥墩;暴雨天的水浸街头,你可能会不小心滑倒……绿化太少,公厕难找,盲道被占,人行道太窄,无障碍通道不够……对于很多城市的老大难问题,尽管出台了不少便民措施,但抱怨之声仍然不绝于耳。这些有城市规划中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有建设表面文章过多的问题,更多的是人性化与现代城市管理相博弈的问题。
为什么城市很多设计变得“与人为敌?”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教授李迪华认为,符合“规范”的城市仍然充满危险,因为在建设过程中,大家都把规范当成最高标准,认为只要满足规范的基本要求就没有问题了。但很显然,一个安全、友好的城市,规范和标准应该是城市建设的最低要求,或者说今天的城市建设标准规范太低了。
现在,常常有一种倾向,建一座大桥、修一条大路、造一排高楼,许多人都有热情,可是,如果要修一条盲道或一条无障碍通道,可能参与的人就要少得多。这里面不是钱的问题,也不是能力问题,而是一个意识和理念的问题。城市的人性化,往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寻找突破。
城市建设的细节问题,往往是一道多项选择题,面对效益、速度、安全、方便、舒适等多个评价要素时,着眼于人的需要做选择,可能更能体现对人的尊重。人是主体,城是载体。城市对人性化细节的追求,应该用那句话来形容: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以“绣花精神”做优细节
城市,不应是简单的人口汇集地,而应是人们安居乐业的家园;不应是高楼和马路的随意叠加,而应是一个“骨骼强、血脉畅、气质美、活力足”的生命有机体。
可我们的城市为什么这么简单粗暴?总体来说是因为今天的人不追求细节,可以忍受粗暴、不安全的人居环境,就是这么差而没有改变的动力。城市管理条状分割,部门利益固化,市民利益得不到尊重。人们现在有绿地、市政、基础设施等城市管理部门,每一个部门都在城市街道上去做想做的事情,唯独行人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发言权。
一个好的城市要求并不高,一定要知道城市的主人是谁,人才是城市的主人,这是我们过去所忽视的。过去都是为车、绿地设计城市,缺少对人的关心。同时,人到底需要什么?安全是最基本的需求,城市必须保证人的安全,然后人是精神动物,需要愉悦、轻松的精神和想象力,这是对城市建设更高层次的要求,至少包含这两个方面。
李迪华表示,城市要变得更好离不开更专业的设计。而且过去这几年发展得太快了,大家仅仅满足于做成一件事情,没有想到去做好。过分强调速度,忽视质量,这也是所有领域都存在的问题。
城市之美,首先是城市规划要更多体现“人的尺度”。城市好不好,市民最有发言权。有些人认为宏伟壮观的空间意向有利于吸引投资,于是一味追求宽大的街道、繁琐装饰的街景和巨大的公共开放空间,一味追求航拍美观和视觉冲击。但实际上,这些东西对市民来说往往是难以接近、过于昂贵的“奢侈品”。
而后城市规划、设计是要满足所有人的利益的设计思想,所以好的城市应该是窄马路、高密度路网、小街区、以步行和公交作为交通主体、方便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使用的。城市服务的“人”是个体的自然人,人是很多样的,有的人体格强壮、有的人虚弱;有的人行动灵活、有的人迟缓;有的人反应敏感、有的人迟钝;有的人擅长步行、有的人需要借助辅助工具,人是千差万别的,因此要想方设法把细节做得足够周到,努力让人感觉到安全、舒适、轻松。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红绿灯跟交通监控摄像头的距离,他们在同一根杆子上,却从来没有通过数据被连接过。”老百姓的一句调侃,折射出城市管理的一个新课题。
互联网时代,城市管理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人脑”之外,找到智能化管理的“外脑”。比如,城市的潮汐车道、借道行驶,大大缓解了交通拥堵。对很多地方来说,智慧城市、精细管理、精明增长才刚刚破题,还大有文章可做。当然,推进信息化管理,并不是要人们一哄而上,盲目地去引进新设备新技术,而是要用信息化、集成化、大数据的思路,使有限的投入发挥出更好的效益。
一座舒适惬意的城市,往往管理比建设更重要,内涵比规模更重要,品质比速度更重要。城市管理如绣花,需要顶层设计,需要一丝不苟,需要绵绵用力,需要用心用情。
城市规划的“人性化”
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建了多少楼、修了多少路,更应该把视角聚焦到街头巷尾。深圳的一些城建细节,让人们心中为之一动。
在生活中,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在城市主干道上十字路口过马路,马路很宽,绿灯时间却很短,青年人快步都未必能按时通过,更不要说行动迟缓的老年人。深圳红绿灯的设置不是以车为本,对行人过马路考虑很周全。比如:当人们走到中国凤凰大厦楼前,双向八车道的深南大道道路中间是宽草坪,草坪的“安全岛”上设红绿灯,马路对面还有一处红绿灯。人们正在等待放行,草坪上的绿灯亮起,大家赶紧走过深南大道的这一半,来到草坪上;又等了一会儿,马路对面的绿灯亮起,人们完整地过了马路。
“这是‘二次过街’,让行人过马路更安全和从容。双向六车道以上、行人流量大的道路,在有条件的地方,深圳都设置了这样的两端信号灯。”有市民如是说道,走到彩田路彩富大厦公交车站。站台与马路交界处,共立有25根安全柱,每根柱子高有一米多,两两间隔一米。
他们说,安全柱的作用不仅是让人休息,更重要的是在乘客与地面机动车之间,隔起一道安全屏障。城市管理者这样做的目的,是了解到有的城市,在站台上等车的女孩,不小心掉进进站的两辆公交车之间而殒命。
不仅考虑人的安全,同时兼顾人的空间感受,是深圳城建在细节上体现人性化的生动之处。深南大道与红树林路十字路口,中间草坪“安全岛”内设置了一处七八米长的风雨连廊,仔细察看,连廊顶是由白色透明的玻璃做成。在深圳地铁口和公交站牌附近,也发现了不少这样的风雨连廊。
黄昏(潘义军/摄)
专家这样解释:“深圳经常下雨,过马路的行人可以在此避雨,同时透明玻璃不影响他的视角感受,对城市景观不构成破坏。我们在其他城市也曾看到这样的风雨连廊,但却不是透明的。”
公共交通是缓解交通拥堵的关键,深圳在这方面的细节处也做足文章。深圳公共交通占机动车出行人数比例达到55%,比京沪广都要高。为了吸引市民公共出行,深圳在多年前就实现在任一点的任一方向,在500米范围内就能找到公交站点……
还是交通,在滨河大道联合广场,无论去哪个方向,出租车都不需要掉头,左转右转都可以走到大马路上,形成了一个区域小环岛,“条条大道通罗马”。
细节上由“物”到“人”,城市变得更富人性,更有魅力。为什么喜爱这座城市?深圳人会说出很多细节和理由:蓝天、白云、绿树,不修高架、不太堵车、适合步行……当然,更重要的是以人为本推进城市建设,城市因尊重人而受人尊重。
城市要让市民有获得感
对于一个城市来讲,做大容易,做强也不难,这些硬件都是有章可循,只要加大投入规模就可,而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软件才是城市间较劲儿的内功。
漂亮的高楼大厦、时尚的商场、优雅的酒吧、豪华的酒店,这是城市的基本骨架。除此之外,一个城市也应该有时时让生活在其中的人激动甚至感动的细节,这些细节就像血一样流过我们的身体,像水一样滋润我们的生活,使置身于其中的人们因此产生对城市的认同感,这样的细节,其实是城市的另一个高度。
细数那些有口皆碑的城市,青岛、大连、珠海、杭州,再细品那些让人流连忘返的旅游景地,丽江、凤凰、周庄,就知道,经济水平仅代表城市发展的一个方面,真正让人驻足的是这些城市的细节,正是在人们对这些细节的口口相传中,一个地方的魅力才得以被肯定。
镇北堡影视城可以说是银川市所有景区内细节内功练得最好最早的一个。十多年前,那里的卫生间就叫作“轻松一处”,如厕时还可以看到随时更换的笑话,那里的垃圾箱用柳条编织等等。如此种种使这里的风格和细节成为旅游地的表率和先锋,也正基于此,镇北堡影视城获得了经济和人文的“双赢”。
细节上的完善、周到更能体现城市的人文关怀。很多外地游客对银川的闲散生活很羡慕,当他们游走在光明广场和步行街时,很为那里休闲的氛围和人们脸上惬意的表情所打动,银川城的喧嚣就因为加注了类似这样的细节,让他们的城市有了安定、沉静和休闲的气质。
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们开始发现,与建设高楼大厦相比,注重细节的难度和重要性或许更大。而解决这些难题,并非如挟泰山以超北海那样非人力所为,而恰恰是职能部门力所能及的事,也是城市管理者可以大有所为的事。
“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这应该成为市政管理者必须恪守的信条。一些举手之劳的人性化细节,不需要巨额的投入,只需要市政管理者真正把百姓的衣、食、住、行等家居日常生活放在心上,把细节上升到以人为本的高度来认知,一切都不在话下,一切都不再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