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研究
——以甘肃省陇南市为例
2018-02-05尚清芳
尚清芳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甘肃 成县 742500)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娱乐方式的转变,乡村独特的秀美山水、自然风光和浓厚的人文民俗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前往,乡村旅游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推崇和喜爱,在全国各地,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当前主要的休闲旅游方式之一。各地围绕乡村旅游不断对旅游资源进行挖掘、开发,打造出了一批形态各异,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不断满足人们乡村旅游消费需求。当前,乡村旅游开发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山水、人文、民俗、农耕文化体验等方面,呈现出多元性、地方性等特色。但是,随着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许多问题开始不断暴露出来,比如,乡村旅游明显的季节性制约着乡村旅游四季均衡进行;乡村旅游项目的雷同让游客逐渐失去游玩兴致;乡村旅游服务水平低下让游客抱怨不断;乡村旅游升级所需要的巨大资金压力迫使许多农户退出经营;乡村旅游经营者之间的恶性竞争打击着经营者的积极性;乡村旅游环境的打造得不到政府全力支持而中途夭折;等等,这些都制约着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使乡村旅游发展逐渐失去动力。
如何破解当前乡村旅游发展中遭遇的种种难题,如何提升当前乡村旅游所面临的动力欠缺困境等问题已经引起了旅游学术界人士的关注。叶红[1]以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为例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行了研究。彭华[2]对中国乡村旅游驱动机制与开发模式进行了研究。王章郡等人[3]以渝东南地区为例对贫困山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动力及其空间分异进行了研究。陇南市是甘肃省唯一地处长江流域的地区,该市山水资源秀美、人文积淀厚重,是甘肃省较早发展乡村旅游、政府近年大力推进的乡村旅游发展地区。该市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全国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的相同问题,因此,对甘肃省陇南市乡村旅游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具有代表性意义。本文从陇南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出发,结合当前旅游供给侧改革的背景,对陇南市乡村旅游发展动力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以期破解乡村旅游发展中所面临的难题。
一、陇南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陇南市地处西秦岭山区,属暖温带与亚热带过度气候环境,山水秀美、民俗多样、历史文化积淀厚重,具有独特的自然风景和民俗资源。陇南市从早年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发展到现在集观光、度假、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综合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在规模和数量上不断扩大,乡村旅游业不断升级转换发展,经历了我国大多数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具有明显的乡村旅游发展的代表性和典型性。陇南市因自身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具有发展乡村旅游业的丰富资源优势。近年来,在陇南市政府的主导和推动下,各地农家乐、垂钓鲜食、民俗村、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古村镇游得到了很好发展,城市居民来到乡村,体验乡村生活、感受民俗风情、休闲度假,使各地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从乡村旅游供给侧改革角度来看,当前陇南市乡村旅游发展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乡村旅游规模和数量持续增大,旅游产品种类不够丰富。首先是随着近年经济社会结构转型发展,许多在外打工群体选择回乡发展,从事乡村旅游业的人数持续增加。当前陇南市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有1万余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明显带动了农村富余人员的就近就业。其次是乡村旅游消费市场发生变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休闲娱乐方式更健康更合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乡村旅游,吃农家饭,体验乡村淳朴的人文氛围等。乡村旅游服务基本满足了人们的旅游消费多元化需求。家庭聚会、商务接待、朋友小聚、休假购物等都可以在乡村旅游中实现,这也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乡村旅游的重要原因。当然,乡村旅游发展中还存在有不足之处,比如乡村旅游产品种类还不够丰富。陇南市的乡村旅游项目大致有农家娱乐、农业观光、乡土风貌、采摘体验、购物休闲等,开展较多的项目还是农家乐,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短暂体验乡村生活。
第二,乡村旅游项目内涵同质化严重,农家风貌蜕化严重。乡村旅游一般是要顺应消费市场需求而设立相应旅游项目,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受消费市场调剂。陇南地区远离省会都市,周边客源不多,乡村旅游客源以本地城市游客为主。外地游客如兰州、西安等地游客来陇南市乡村旅游,往往选择农家民宿,吃住在农家,观赏山水,体验民俗;本地游客到乡村旅游只是短暂的吃、玩和购物,不会长时间消费。因此,陇南市乡村旅游服务模式是以农家乐和农家民宿两种模式为主。陇南市各地争前恐后发展乡村旅游,但各地的农家乐和农家民宿内涵同质化严重,竞争也较激烈,乡村旅游项目创新相对滞后。陇南市最早的农家乐由农民兴办,游客在那里能吃到地道的农家饭菜,看到真实的农家院落。后来,随着农家乐的大量兴起,许多农家乐经营者为单纯追求利润,将城里饭店经营模式搬到了乡村,农家乐和农家民宿逐渐失去了原有风貌。
第三,乡村旅游品牌效应不够明显,营销力度不够。陇南市是甘肃省地处长江流域的唯一地区,具有独特的山水资源,对省内游客本应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由于陇南市乡村旅游品牌效应不够明显,营销力度不够,陇南乡村旅游没有显现本该拥有的吸引力,许多甘肃省内游客并没有选择到陇南旅游,而是选择越境南下四川或者西出青海旅游。陇南市乡村旅游除了康县阳坝,两当云屏,宕昌官鹅沟等在域外较为知名外,其他许多乡村旅游地还基本处于坐等游客上门的状态。这种不主动包装、宣传和整体营销的乡村旅游发展理念,制约着陇南市多地乡村旅游的进一步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
第四,乡村旅游交通不发达,通达性不高。巍巍秦岭造就了陇南的美,但也阻碍了外界人到达这里旅游的脚步。近年来,虽然随着十堰至天水、武都至成县高速公路的相继开通,陇南市进入了现代化交通体系,但是相对陇南市大多数山区来说,这点交通线路远远不能满足外界人快捷抵达陇南乡村旅游地的需求。陇南市各县虽陆续开通了乡村旅游地公交线路,对道路也进行了硬化,公交出行也较舒适方便,但公交车存在发车间隔时间长和班次少等问题,个别远离城市没有开通公交线路的乡村旅游地,通达性不高,自驾乡村旅游仍是主要的通达方式。交通线路不顺畅,交通服务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第五,政府扶持力度虽较大,但乡村旅游业自立性不够。近年来,陇南市高度重视扶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政府先后多次出台相关扶持、监管政策和措施,在引导乡村旅游健康发展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促进推动作用。由于受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虽然政府扶持力度较大,但当地乡村旅游业自立性仍较差。具体体现在:乡村旅游产品的同质性的深层根源在于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大多数乡村旅游产品处于低端运营,高水平高品质的乡村旅游产品还很欠缺;乡村旅游经营者理念还较为落后,被动坐等游客上门是大多数经营者的职业习惯;等等。从这些存在问题可以看出,陇南市乡村旅游业还缺乏自立和开拓精神,欠缺主动意识、学习意识、开创意识等。
二、陇南市乡村旅游发展动力机制分析
(一)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模型
当前,关于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的研究还没有固定范式,但不少学者还是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或在不同的背景下进行了大量研究。彭华对旅游发展驱动机制及动力模型进行过研究。潘顺安[4]对中国乡村旅游驱动机制与开发模式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乡村旅游需求、旅游供给、旅游媒介、旅游支撑和旅游决策等方面,并将这几个方面比作乡村旅游发展动力子系统,它们一起有机组成了乡村旅游发展总动力系统。当前旅游供给侧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不断改变供给方式、提升供给能力和水平,尽力满足乡村旅游消费需求。因此可以认为,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系统,在乡村旅游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要素对动力系统产生的影响程度不同;在不同区域范围内,不同影响因素发挥的作用、重要性不同,乡村旅游动力子系统的功能和作用也不尽相同。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陇南市而言,由于本地旅游产业不够成熟、发展思路不够开阔,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还处于政府引领的阶段,政府的决策无疑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走向和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笔者在借鉴其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陇南乡村旅游发展实际,尝试构建了陇南市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
笔者认为,在陇南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相互之间具有程度不同的影响作用。政府是决策系统的重要实施者,将其比作整个系统的开关键,它对其他子系统起到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同时其他子系统比如旅游需求、旅游供给子系统又对其有很强的反馈作用,影响着决策系统不断调整决策,以达到总动力系统的再次稳定和平衡。乡村旅游需求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也是拉动乡村旅游发展的引擎。将支撑乡村旅游发展的软环境和硬环境比作该系统的支撑子系统,它是连接上述决策子系统和系统核心需求子系统的关键环节,它对两者都产生直接影响,是整个动力系统的关键环节。旅游媒介子系统指的是乡村旅游经营者搭建的各类消费平台,涵盖了旅游企业、营销等方面,与其直接相关联的是消费需求和旅游供给。供给子系统指的是与乡村旅游供给相关联的旅游资源等,供给子系统会随着旅游需求的不断变化而不断调整和拓展,它与旅游需求子系统关系最为密切,同时也受决策子系统的直接影响。
图1 陇南市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模型
(二)陇南市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机制分析
从陇南市乡村旅游发展动力模型可以看出,此系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综合的、动态的系统[5-7]。对乡村旅游发展影响最直接的还是旅游决策、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这三个方面。媒介子系统和支撑子系统处于辅助地位,旅游决策、旅游需求、旅游供给处于主导地位。笔者从影响旅游决策、旅游需求、旅游供给、旅游媒介和旅游支撑五个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力图找到陇南市乡村旅游发展中所遇到的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达到正确引导乡村旅游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
1.旅游决策子系统
政府决策对乡村旅游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旅游决策子系统主要包括旅游政策的制定、旅游发展规划、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等。政府作为乡村旅游主要的推动者,在促进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制定、政策颁发落实、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推动乡村旅游发展起着导向性作用,尤其在经济欠发达的陇南地区,政府的旅游决策几乎关系到当地乡村旅游产业的生死存亡,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具有决定意义。
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是全局性的工作,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很难对一个地区的旅游发展做出总体规划,即便做出也难以实施,只有政府力量可以对乡村旅游发展全面规划推进落实。旅游发展规划往往是在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旅游消费市场发展需求等情况,通过科学判断预测,合理分析乡村旅游发展前景而作出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旅游政策主要是指政府为发展乡村旅游而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制度,包括对旅游业的扶持、管理、运营等方面的法规制度等。旅游政策的制定有助于规范乡村旅游业的合理有序健康发展,是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管理依据。
2.旅游需求子系统
旅游需求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引擎。旅游需求分为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它往往受游客收入水平、闲暇时间、旅游费用、旅游目的地交通通达性、游客心理选择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整体性需求和多样性需求特征,乡村旅游需求还往往受季节、气候影响。游客可支配收入水平是乡村旅游的物质支撑。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同时乡村旅游消费也呈现出多元化特征,游客可支配收入水平决定其可否到乡村旅游。从近年陇南地区乡村旅游现状来看,无论是当地游客还是外地游客,其乡村旅游消费水平均呈现上升态势,说明游客可支配收入水平已基本达到乡村旅游消费支付水平。乡村旅游游客闲暇时间主要是指其到乡村体验农耕文化、乡村民俗、购物娱乐消费时所需要的相对较长的时间,闲暇时间是游客到乡村旅游的时间保证。周末节假日,陇南地区很多乡村旅游地游客人数比平时明显增多。就季节性而言,春夏季游客较秋冬季游客人数多。参与乡村旅游的游客,无论是体验乡村民俗还是购物娱乐,都会产生旅游消费,旅游费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游客对旅游地的选择。交通便捷、价廉物美的旅游消费目的地无疑是众多游客的首选,当然也有游客对旅游费用多少不很在意,他们往往选择个性化旅游方式。旅游交通是否通达便捷,是大多数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做出选择的重要考量,便捷的交通条件能聚集更多的客流。对于自驾乡村游游客,道路行车安全也是他们考虑的重要事项。游客的心理选择在旅游需求中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一方面,与心理选择相关的因素包括了游客对乡村旅游地的认知、态度、期望等方面。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影响乡村旅游需求的五个方面因素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必要条件,笔者将其列为旅游需求是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因素。
3.旅游供给子系统
旅游供给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推动力。陇南地区乡村旅游呈现明显的地域性、季节性和特色性,陇南乡村旅游供给因子也与这些因素相关联。地域性主要体现在陇南地处陕甘川相交壤地带,无论是乡村民俗风情还是历史文化积淀,都兼具三省地域特色。加之陇南属于山区地带,交通自古不便,传统民俗传承完好,记载着历史记忆的古建筑物也保存完好,这里的乡村旅游地域性和南北文化交融性十分明显。陇南近年开发整理的白马藏族民俗旅游、宕昌县官鹅沟羌寨游、康南民俗游等等,都是对当地历史文化沉淀整理后推出的具有较高欣赏价值和历史回忆的乡村民俗旅游项目。这些具有明显地域性的乡村民俗旅游对各地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季节性主要体现在陇南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方面。陇南地区气候差异明显,是暖温带向亚热带过度气候环境。这里四季分明,物产丰富且独特,尤其是陇南市武都区的气候适宜种植油橄榄,宕昌、西和县适宜药材种植,其他每个县都有各自的名优土特产。这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提升了乡村旅游供给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特色性主要体现在陇南山区独特的人文民俗风貌以及红色乡村旅游的兴起。哈达铺是红军长征途径地,红军在这里撒播下的革命思想至今深深的鼓舞着这里的人民,坚定着他们为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奋斗的决心。两当是革命前辈习仲勋率部起义的地方,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来到这里重温那段革命的热潮。陇南还是古蜀魏征伐交战的战场,礼县的祁山堡见证了当年诸葛亮七出祁山伐魏的雄伟场景。阴平古道、茶马古道、青泥古道见证了当年商旅进出巴蜀的艰辛。这些都是陇南发展乡村旅游独有的特色资源。
4.旅游辅助子系统
旅游辅助系统的功能主要是通过有形或无形的旅游媒介,在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之间搭建交流、交易平台,实现它们之间的有效对接。这个子系统中最为重要的是旅游企业和营销。旅游企业挖掘整理当地旅游资源,积极搭建旅游交流、交易平台,把挖掘整理后的有效产品提供给游客,满足他们的乡村旅游消费需求,实现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的有效对接,达到其自身生产经营目的。同时,为了向更多的游客群体推荐旅游项目,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乡村旅游地游玩消费,旅游企业应把营销作为工作重点。当前的营销策略是利用游客口碑、微信、互联网等平台营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交流方式的改变,营销策略也将不断改进。旅游企业搭建的平台,是乡村旅游发展的辅助子系统,对乡村旅游的发展起着推动促进作用。
5.旅游支撑子系统
旅游支撑子系统指的是旅游发展的必要环境,可分为以乡村旅游发展政策、法规为主的软环境和以旅游资源开发为主的硬环境两方面,二者缺一不可。如果没有关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法律法规,乡村旅游将得不到法律和政策保障,乡村旅游的发展将会面临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和难以预测的风险;如果乡村没有旅游资源,那么发展乡村旅游则无从谈起。乡村旅游发展的软环境和硬环境支撑着乡村旅游的发展。
综上所述,乡村旅游发展的每一个动力子系统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只有充分发挥每一个子系统的功能和作用,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动态调整形成合力,乡村旅游业才能健康发展。尤其是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更要有效调整各子系统结构和功能,不断提升供给水平,不断满足游客需求,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发展才能得到有力保证。
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动力保障策略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乡村旅游要发展,就要不断调整供给水平,提升供给能力,满足游客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乡村旅游的发展满足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又呈现出很强的差别性,因此,对乡村旅游发展的研究要坚持因地、因时制宜原则。笔者对陇南市乡村旅游发展动力子系统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关联进行了全面分析,把握了陇南市乡村旅游健康发展的脉搏,现提出当前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陇南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保障策略如下:
一是实施差异化战略,凸显地域特色。当前,乡村旅游在各地蓬勃发展,已成为越来越多人们的休闲娱乐选择,地域化、特色化的乡村旅游供给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同时,集聚化发展,提升乡村旅游品牌知名度,有助于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整体水平。首先,差异化战略要求旅游地做到游客游玩之后还能对该地乡村景致、人文民俗等有极为深刻的美好记忆。这既是对该地乡村旅游和地方形象的无形宣传,也是改善提升乡村旅游有效供给的重要途径。其次,地域特色也是差异化战略的一部分。发展乡村旅游最重要的就是要依托乡村独有的旅游资源进行旅游开发,提供有效供给的同时,满足游客旅游需求。再次,要注重服务品质的差异化提升,在借鉴外地乡村旅游发展优点的基础上,差异化提升自身乡村旅游服务水平。例如,在同一地域的乡村旅游项目,其服务产品大同小异的情况下,旅游企业就该思考如何通过差异化改变这种均衡格局,吸引更多游客。既要找到提升服务水平的突破点,还要尽可能降低服务成本,为广大游客接受。
二是紧密关注乡村旅游需求市场,动态升级旅游产品。旅游企业或经营者是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的媒介,是二者实现有效对接的具体执行者。因此,旅游经营者要始终密切关注旅游需求的变化,提供的旅游产品要保持乡村性、乡土性、休闲性和娱乐性的同时,根据需求方诉求的变化及时调整旅游供给服务产品结构,满足游客不断上升的旅游消费需求。实践表明,乡村旅游需求在规模、数量和时间上是动态变化的,乡村旅游从规模上经历了从弱小零星到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和游客数量也呈现逐年增长态势。乡村旅游的发展得益于乡村旅游需求的旺盛,旅游需求在规模数量以及层次上的变化驱动着乡村旅游产品不断升级和快速调整,旅游需求始终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三是不断改进营销策略,紧抓季节性、时限性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根据乡村旅游的特征,营销形式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政府代言,政府结合当地乡村旅游供给特色,为整个地域乡村旅游营销代言;另一方面是旅游企业品牌营销,旅游企业针对当地竞争对手,打造出自身的旅游品牌,通过多种形式宣传企业旅游产品。地处南北过渡地带的陇南地区,其乡村旅游旺季主要集中在春夏季节,因此要紧抓旅游旺季和周末节假日,全力做好旅游营销。另外需要重点关注部分时限性旅游项目,比如樱桃节、核桃节等与农作物成长关系密切的乡村旅游项目,在时限范围内,要做好旅游产品营销,及时提升旅游供给数量和水平。
四是要改善交通条件,增强通达性。乡村道路硬化工程在各地相继进行,乡村道路通达性有了显著提升。各地要结合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在乡村道路硬化设计和施工中要考虑到未来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在风景优美的道路沿线,打造旅游文化景点,增设停车观景点。同时,在城市与乡村的公交班车安排上,可根据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班车安排可轻型化、多班次等,以满足乡村旅游交通需求。对自驾游游客提供相应帮助,设立休息服务站,在山泉溪流处规范设计免费洗车处等。这些都是改善交通条件、吸引更多游客前往乡村旅游的举措。
五是建立乡村旅游行业协会,完善服务标准,正确引领乡村旅游的发展。将经营户、旅游企业等纳入到乡村旅游行业协会,有助于加强乡村旅游发展的自我约束和规范管理;有助于乡村旅游经营者、参与者互帮互助和自我服务;有助于加强经营者与政府间的沟通交流,提升乡村旅游整体形象和服务水平,减轻政府的管理负担,更好的谋划乡村旅游发展;有助于带动更多的农户参与到乡村旅游中,增加其收入,提升其生活质量。同时,要建立完善乡村旅游服务标准,对食品安全、环境卫生、服务流程等要制定相应标准,对不同旅游产品要确立量化标准,规范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六是要建立乡村旅游从业者培训体系。乡村旅游业是一个融餐饮、住宿、娱乐、导游解说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窗口性服务行业,参与乡村旅游的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人都是当地乡村旅游形象的代言人。因而有必要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进行服务技能培训,规范他们的服务行为,提升他们的服务水平。对以餐饮吃住为主导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侧重于餐饮服务技能培训;对以乡村民俗、农耕文明为主导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要全面提升其乡土历史典故知识体系;对以娱乐休闲为主导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要对其业务技能进行综合培训等等。培训方式可采用“内培”与“外训”相结合等方式进行。总之,建立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体系是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的重要环节。
七是要科学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要深入调研,了解当地乡村旅游资源情况,预测乡村旅游发展前景,科学规划乡村旅游,并合理进行开发。乡村旅游的依托是乡村,乡村景致、民俗风情是乡村旅游的灵魂,深入调研是进行科学规划的前提,在挖掘保护乡村原有风貌基础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才能提升乡村旅游供给水平,才能有效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包括与乡村旅游发展紧密相关的水电、通讯、道路交通、房屋设施、环境卫生等等。
八是要加强政策法规制度保障。政府要在总结当地乡村旅游成功经验和借鉴其他乡村旅游成功经验基础上,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政府还要加强政策引导,在乡村旅游项目规划、立项、经营、审批、监督、管理等方面提供政策保障,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指引,同时为其发展保驾护航。
四、结语
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在满足游客多元化的休闲娱乐需求、带动更多农民就业、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乡村旅游也是各地政府高度关注并大力扶持发展的朝阳产业。在目前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笔者对陇南市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了其复杂性、动态性,并提出了相应保障策略,为规划陇南市乡村旅游的升级发展、满足游客旅游需求等提供了参考。
[1]叶红.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以成都市乡村旅游发展为例[J].农村经济,2007(10):79-82.
[2]彭华.旅游发展驱动机制及动力模型探析[J].旅游学刊,1999(6):39-44.
[3]王章郡,陈华.贫困山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动力及其空间分异——以渝东南地区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0):316-320.
[4]潘顺安.中国乡村旅游驱动机制与开发模式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5]杨阿莉.从产业融合视角认识乡村旅游的优化升级[J].旅游学刊,2011(4):9-11.
[6]韩非,蔡建明,刘军萍.大都市郊区乡村旅游地发展的驱动力分析——以北京市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 (11):195-200.
[7]段兆雯,李开宇.西安城郊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评价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6(3):443-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