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慈欣的电影时代

2018-02-03董振

齐鲁周刊 2018年51期
关键词:球状刘慈欣科幻电影

董振

作为中国科幻第一人,刘慈欣的IP价值不必赘述,但对中国电影市场而言,要想完美呈现刘慈欣瑰丽的科幻世界,则有众多的短板需要解决。

《三体》乱象:IP、资本、草台班子

从2006年起,刘慈欣开始在《科幻世界》杂志发表《三体》系列作品。起初,这部非常硬核、气质迥异的作品只是在科幻小众圈引起了较大反响,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火爆,大刘的名号只在科幻粉丝中流传。

《三体》的真正火爆始于2014年。当时,中国互联网创业英雄风头正健,雷军、马化腾等有着新型阅读观的IT新贵,在各种场合推荐《三体》,《三体》中的生存智慧成为了那一代互联网大佬及其徒子徒孙们的创业法则。“降维攻击”“黑暗森林”“零和游戏”等术语成了创业英雄们的口头禅,《三体》成为了显学,中国科幻史上还没有一部作品能如此深入、跨界地影响社会上的年轻人以及正在发生的商业事物。

也就是在那一年,《三体》电影计划筹拍,科幻、资本、电影,在“三体热”的大背景下,顺理成章地走到了一起,这个科幻史上最大的IP开始了它的视觉化征程。

然而,直到今天,《三体》电影不断跳票,除了放出几张视觉效果堪忧的剧照外,几乎没有任何即将上映的消息,这部电影,某种意义上说,已经胎死腹中。

资本的盲目狂欢,摧毁了这个最大的科幻IP。复盘这部电影的相关信息,可以发现,从一开始,整个项目的运作过程就充满了草台班子的气息。

导演张番番基本可以说是一个无名之辈,不过,他在《三体》远未大红大紫之时便买了这本书的版权,国外得奖之后很快就立项拍摄,据说最重要的条款之一就是一定得他亲自执导。

他心里未必没有詹姆斯·卡梅隆和乔治·卢卡斯的雄心壮志,可惜他的才能却远远支撑不起他空中楼阁般的庞大野心。

张番番之前仅拍过几部小成本的三流恐怖片,从无大制作的经验。从开始启动《三体》电影到杀青,仅用了不到半年,如此神速,卡梅隆也当羞愧至死。

相关信息显示,到2015年7月时,影片已经进入到后期制作阶段。2016年,本来应该是《三体》上映的时间,可是影迷们却没有等到。当年6月,上海游族影业遭遇人事变动,游族影业的孔二狗离职,导致整个组织架构面临巨大调整,《三体》上映时间无限期延长。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5月,另一家影视公司慈文传媒宣布,他们将要和游族影业一起投资拍摄《三体》电视剧,届时会在网络平台同步播出。让粉丝们诧异的是,该剧导演选择了杨文军,而他导演的电影版《何以笙箫默》在豆瓣创下了3.7的低分。

与之相比,电影版《三体》还更靠谱一些,毕竟张番番的《密室之不可告人》好歹还有5.7分。

当然,这两部作品最终都没有上映,这或许是他们对《三体》最大的贡献了。

《球状闪电》败局:

美学、技术、科幻基因

《三体》不是刘慈欣第一部可能登上银幕的电影,2007年,资深科幻爱好者张小北和制片人关雅荻就凭着灵敏的嗅觉,拿下了《球状闪电》的改编版权,当时刘慈欣大多数作品还无人问津。相比起宏大的《三体》,《球状闪电》的体量可能是最适合改编的国产科幻作品,其中具备动作、战争、爱情等多个元素。

张小北把小说改编为两万字的大纲,开始在海外市场寻找合适的投资人,但他们这种试图将中国科幻推向好莱坞的努力最终没有成功。

如果说十年前制作《球状闪电》远远超出了国内电影行业的实际能力,那么推向国际化的失败则是因为中国科幻在美国市场的影响力有限。

转机要等到2015年,中国电影战绩辉煌,突破了400亿票房。经过张小北推荐之后,当时北京文化旗下的摩天轮文化顺势拿下了《球状闪电》版权,依旧是张小北开发的剧本在电影局立项,当时预计2017年开机2018年上映,但导演人选并未公布。

“当时压力很大,不同的导演对科幻美学的理解是截然不同的,中国的科幻场景里面有核试验的基地,该是什么样子?做成美国式还是苏联式的,找不到美学的参照体系。”知情人士透露,将概念具象化的时候缺乏标准,这是中国硬科幻电影在起步阶段的最大阻碍。

影视特效技术的落后同样制约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

“只有好莱坞能用1亿左右美元的成本做出一部视效电影,欧洲都做不到”,张小北说,这就意味国产科幻片要花钱做出跟好莱坞视效水准相当的效果,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国内科幻制作成本3到5亿,换算成5000万美元,在好莱坞拍就是《降临》的水准,同样的钱在中国拍不出来。”

而且,超一流的S级视效镜头,只有好莱坞体系培育的视效公司做得到。“美国公司不会把最好的资源用在外包项目上,更不要说是性价比最好的资源了”,张小北说。

于是有了完整剧本的《球状闪电》影视化再一次受阻。它折射的是当时中国电影界普遍的困境,”没有专业科幻电影从业人、无法预估的视效效果以及为此所付出的成本。”

《流浪地球》亮相:

一部可能成功的硬科幻电影

《三体》没有上映,《球状闪电》同样如此,刘慈欣最具影响力的两部作品,其影视化之路走的异常坎坷。

从那以后,相关制作方对改编刘慈欣作品的口风便低调了许多,不过,其运作过程也逐渐专业、高效起来。

2017年6月,《流浪地球》电影版正式开机,一个月后,由宁浩执导,改编自《乡村教师》的《疯狂的外星人》正式开拍。

某种意义上说,《疯狂的外星人》很难称得上是一部硬科幻题材的电影,导演宁浩从未有过科幻电影的执导经历,主演黄渤和沈腾,这两人的公众影响力更多地体现在喜剧领域中。因此,尽管宁浩的疯狂系列已成票房保障,尽管王宝强与《疯狂的外星人》进行了28亿的保底对赌,但对科幻迷而言,《流浪地球》确定登陆2019春节档的新闻,无疑更值得关注。

这是一部更加注重硬科幻元素的电影。据说《流浪地球》筹备时,导演郭帆和制片人龚格尔曾随中影股份前往美国顶级特效公司工业光魔交流,工业光魔是卢卡斯影业的子公司,无论是《星球大战》还是《阿凡达》都有他们的参与。

本来半小时礼节性的会面延长到了两个小时,《流浪地球》的独特创意让工业光魔的特效总监有点激动,“像专业屠夫见到牛那种技痒的激动”。

“他们一开始蒙了,为什么推走地球?为什么不送走精英开拓新殖民地?也许他们没听过‘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句话,在流浪地球的末日世界里,死亡面前必须人人平等,没有人可以独自逃生。”而更重要的是,“中国農耕文化的烙印和对土地的眷恋,与大航海时代留下的殖民文化,有着很大的区别”。

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让中国科幻电影找到了立意上的突破。

在《流浪地球》海报上,中影股份和北京文化在四家出品方中占据显要位置,2014年中影筹备这部电影时,就公布过预计制作成本是5000万美元,而2016年引入投资方北京文化之后,北京文化又注入了10750 万元,其中北京文化投资的影片制片成本 7250 万元,垫付的宣传和发行成本不低于 2500 万元、不超过 3500 万元。

但不止于此,2018年5月,郭帆导演作为主要股东的“郭帆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也对《流浪地球》投资3000万元。此外,吴京实际控股的登峰国际也投入了数千万。以此我们不难估算《流浪地球》的投资体量已到5亿+。

因为之前《三体》夭折的经验,刘慈欣坚持不看电影《流浪地球》没完成的版本,只有当刘慈欣第一次看到《流浪地球》的剧照时,他才露出了惊喜,“终于做出一个正经的东西了”,他开通了微博,发的第一条消息就是《流浪地球》的预告。

刘慈欣说,科幻是一个国家的晴雨表,大英帝国强大的时候科幻文学兴起,大英帝国衰落美国崛起后,科幻中心转移到美国。“为什么中国科幻受到关注?可能跟我们国家文化的存在感有关,这个时代在呼唤着科幻电影。”

猜你喜欢

球状刘慈欣科幻电影
科幻电影:人类对未来的幻想与忧思
刘慈欣文学院揭牌仪式
不就一部科幻电影吗,为何要等十九年?
《球状闪电》:科幻大神刘慈欣又一力作
宇宙中的拓荒者——球状星团
水热法合成球状锡酸镧及其阻燃聚氯乙烯的研究
刘慈欣:如果有可能,我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未来
多个世界与自我——论西方科幻电影的两个叙述之维
lIU CIXIN, CHINA’S SCI-FI MASTER
球状壳聚糖树脂对NO2-吸附特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