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生活”走进数学殿堂

2018-02-03赵爱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8期
关键词:实用性趣味性数学教学

赵爱文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很多学生在学习时常常会感觉到它很“枯燥”,且与生活离得较远。让“生活”走进数学殿堂,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典型事例,教给学生思考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做一个有数感的人。

关键词:生活;数学教学;趣味性;实用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0-0014

让“生活”走进数学殿堂,就是指教师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适当做些变形处理,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一、灵活变通教材,使之更接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教材的确与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从例题到练习题,所选择的内容涉及面广泛,来源于生活实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能结合题目的内容,引导学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可是往往有些知识,学生接受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究其原因:有地域的差别、有学生理解的差异、有学校硬件的差距……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要一味地遵循教材,要学会变通,灵活处理和安排教材,使之更利于学生接受。

如:上“百分数的意义”这一课时,可这样引入:“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探讨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1. 甲、乙两杯水都是100克,甲杯水中放入糖21克,乙杯水中放入糖11克,请你说一说哪一杯甜,为什么?2. 现在甲杯水20克,乙杯水25克。甲杯水中放入糖3克,乙杯水中放入糖4克,你认为哪一杯更甜呢?”“比较两杯糖水哪一杯更甜些?”,这是日常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例子,以“甜的程度”为载体引出百分数,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百分数就在我们身边,是从日常生活中产生的,过渡自然,符合儿童的生活实际,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捕捉生活素材,使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获取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创设这样的时机。

例如:学校每学期都要统计各班人数,教师可借助这一时机,在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训练。记得开学初的一堂數学课,笔者正在组织学生做数学同步训练。一位教师敲门说要统计男女生人数。当时班长说:“老师,我班男生27人,女生22人。”一男生说:“不对,男生26人,女生23人。”两人争执不下,其余的也众说纷纭。当时,笔者想应该在生活中创设学数学的时机,于是,便制止了同学们的争论,让全班学生起立,男女搭配坐下,其余同学进行观察,结果发现男生比女生多5人,笔者问:“如果把这5人排除,在座的男女生人数有何关系?”这时同学们异口同声:“一样多。”随即,笔者便根据男女人数关系和总人数编了一道应用题。全班同学一起解此题,练习的准确率极高,学生领会深刻。虽然笔者没有明确告诉学生这实际上就是数学教学中的和倍与差倍问题,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掌握了这种题型的解法。这样使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了解生活中的许多事都与数学知识联系密切,同时也为后面和倍、差倍应用题的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教师只要有了这样的观念,多动脑去思考,这样的时机很多。又如:在组织学生看电影、春游时,布置学生步测电影院和儿童公园到学校的距离,并记录去时和返回时所用时间,让学生独立去发现自己往返的速度有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这样的安排,不仅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联系密切,同时又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可见,及时创设恰当的时机,把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进行处理、概括、编辑成形式多样的练习,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同时对学生本身也有一种熏陶,使其了解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促使学生将学习数学知识的空间主动向生活实际扩展延伸,把教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三、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如:在教学土地面积这节时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1公顷有多大,可让学生测量自家的居住面积,事后问:谁家的居住面积是100平方米左右?那么想一想1公顷有多少个这样的100平方米?同时也让学生量一量教室的大小,看一看1公顷有多少个教室那么大?经这样的亲身实践,学生对于1公顷的大小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认识,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创设生活情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多是经过简单化或数学化了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

如:在教学“工程问题”之后,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陈老师带了一些钱去买一套上、下两册的书,他带的钱如果只买上册,恰好能买20本,如果只买下册恰好能买30本。那么他带的钱能买几套这样的丛书?这道题目突破了常规“工程问题”的命题方式,提高了命题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学生在思考这类问题的时候,就要能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又如:在进行“年、月、日”教学后,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爸爸去外地出差了,小玲在家一天天地数日子,等着他快点回来。两个月后,爸爸回来了,猜猜小玲一共数了多少天?这里要结合生活实际,考虑到邻近两个月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答案也是多样化。这样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解题的技巧,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典型事例,教给学生思考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做一个有数感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能用数学的眼睛发现问题,用数学的脑子分析问题,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用性趣味性数学教学
帮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的创新产品
基于实用性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探索
以画之名
凤凰精选
趣味几何
抢眼披风
不一样的水桶包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