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2018-02-03杨芝王健龙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改革对策存在问题高校

杨芝+王健龙

【摘 要】 本文阐述了新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目前各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从健全教学课程、建立新媒体教育教学、结合实践丰富教学模式、完善课程评价考核机制四个方面探索了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对策。

【关键词】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存在问题;改革对策

一、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

自1999年,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新阶段,在非常短的时间内,高校人数翻一番,同时毕业生人数不断增长,就业压力日益严峻。为了更好地缓解就业压力,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要求“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并提出鼓励和提倡所有高校从2008年起开设就业指导必修课或必选课。通过几年的推进,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也覆盖了各个高校,并取得了相应成果,其重要性也被认可;但纵观高校的就业实际,其效果不佳,质量不高。该课程的建立并未达到其期望的要求,也并未发挥出其期望的价值。因此,为了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高校人数不断增多的条件下,更好的发挥就业指导课程的作用,高校需要根据实际进行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1]

二、目前高校《就业指导課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就业指导课是一门新兴课程,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成熟的教学经验,其教学开展模式、方法还处于摸索阶段。经收集资料,了解到目前各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开展并不理想,效果并不乐观,主要存在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安排缺乏统筹性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安排未形成全程化,明显缺乏统筹性。大多都是在大三开设,课时少,课程紧促,学生并不能完全理解和融会贯通,仅在毕业前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而不是通过设置一个系统体系分阶段从大一至大四的学习,就不能达到帮助学生结合社会实际需要,结合自身对自己科学定位,这样的就业指导课程则是名义上的过程,而并非将课程贯穿到学生管理、思想以及社会实践中去。

2、教学内容缺乏时效性

就业指导课程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学内容缺乏时效性,现各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讲授主要流于形式,课程内容枯燥乏味,还是滞留在过去陈旧理论知识的讲解,对学生进行培训式的进行就业指导授课,并没有结合时代的发展、形势的改变、政策的导向、社会的需求去研究一套行之有效的内容讲解,不能满足学生在职业发展上的需要。[2]

3、教学形式存在单一性

在新形势下,教学形式单一。首先,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形式多为传统授课,主要通过概念讲解强调就业能力、就业技巧的培养,理论内容比重较大,忽视实践,致使教授内容难以得到应用。其次,就业指导课程并不能根据专业与行业、企业人才需要来调整设计相关的授课内容,缺乏针对性。最后,就业指导课程授课老师的主体为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或其他高校行政人员,其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知识,并不能针对性、有效性的完成就业指导,从而达不到相应的效果。

4、教学考核缺乏评价机制

课程的考核机制过于简单、宽松,大多数学校就业指导课考核则是通过制作简历或者开卷考试完成。宽松的考试,致使学生思想上不认真重视本门课程,上课昏昏欲睡,没有主动性。缺乏规范的考核导致课程难以达到行之有效的效果。

二、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对策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关系社会的和谐和发展,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既是课程建设的需要,也是课程发展的需要。

1、健全教学课程体系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系统的工程,这项工程贯穿大学四年的学习。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应将课程贯穿至大学四年中,分层次、分阶段教学。大学一年级推行专业认知。新生入学后,利用入学教育、专业报告会、学术报告会,让学生对专业进行浅显认知;引导学生做好学涯规划,明确未来自我能力发展方向。大学二年级进行就业能力塑造。在做好学习的条件下,注重综合性发展,明确在思想道德、创新创业、综合素质、社会实践四方面全面发展自己,加强自身的组织能力、社交能力,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努力将自己发展成应用型人才,同时在创新创业以及社会实践过程中找出自己的特点和自己的长处,明确自己的就业路线和方向。大学三年级就业技能提升。根据自己所学专业的培养计划,增强自己的就业技能和筹码,通过考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各类比赛获、各类奖学金、学生干部等来增强自己的“软硬件”;扎实开展就业指导课程,通过理论学习、简历制作、毕业生与优秀校友座谈经验交流、模拟招聘、点评考核等环节,扎实教学环节,为即将迎来的就业做好准备。大学四年级就业市场经验储备。了解专业所对行业、分析近几年本专业就业单位、收集就业信息、做好单位了解、增强心理承压准备等,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先就业再择业,或者创业,不断根据自身及企业需要,转变思想。

2、建立新媒体教育教学

在新形势下,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建立新媒体教育教学,帮助学生做好指导就业工作。构建以新媒体为核心的网络教学课堂;通过新媒体建立网络就业培训课程,开展优秀毕业校友就业心得,网页推送个人简历。构建以新媒体为介质的信息资源整合;顺应时代发展,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及时整合信息资源,提高就业的指导性、方向性。构建以新媒体为抓手的课程互动;通过qq、微信等通讯软件将课堂延伸线下,帮助学生沟通交流,从而提高时效性。

3、结合实践丰富教学模式

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系统化的公共必修课程。它由职业意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能力与素质、能力与素质提高、就业形势与政策、创业就业技巧、就业权益保障等内容构成。[3]其专业性、实践性、应用性较强,它难以通过单一的课堂概念传授达到效果。因此应通过加强课堂实践、就业招聘模拟等环节丰富教学;也可通过外请企业高管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专业的就业培训。

4、完善课程评价考核机制

基于新体系、新时代,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的考核应进行完善。可根据大学四年分层次的学习进行分层次考核,一年级为大学生学涯规划,二年级为综合就业能力增长考核,三年级专业就业能力考核,学生的测评、考核记录以学分的形式通过新媒体客户端将每年的成绩反馈给学生,指出不足,督促学生不断加强,四年级掌握并灵活应用 。

【参考文献】

[1]徐洪岭.新形势下《大学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高校论坛,2014(4).

[2]王学峰.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刍议[J].山西科技,2011(2).

[3]朱朝阳.探讨深化大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理解的教改方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7).

【作者简介】

杨 芝(1990-)女,汉族,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endprint

猜你喜欢

改革对策存在问题高校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