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实践教学变革探索

2018-02-03宋晨宇

文教资料 2017年29期
关键词:项目教学媒体融合新媒体

宋晨宇

摘 要: 新媒体和媒体融合的快速发展,需要高校新闻实践教学与时俱进,在重视传播内容的同时,关注传媒技术和经营方式,培养全媒体时代所需的“全能型”传媒人才。针对目前一些新闻院系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具备媒体业务经验的教师缺乏、实践教学实验条件落后和实践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高校新闻实践教学应更新新闻实践教学观念,与社会需求对接,培养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新媒体 媒体融合 新闻实践教学 传媒技术 项目教学

随着网络化关系社会的发展,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应用为基础的新媒体逐渐取代传统媒体成为新闻传播和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依托。新媒体是“借助计算机(或具有计算机本质特征的数字设备)传播信息的载体”[1],其数字化信息传播方式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在这种背景下,为新闻传播业培养熟悉新媒体应用和媒体融合业务的应用型人才,就成为高校新闻学专业的重要任务。

新闻学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新媒体应用和媒体融合进一步拓宽了新闻传播实务的范围,因此,新闻实践教学在整个新闻教学中具有突出的地位。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实践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全媒体意识。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新闻实践教学需要变革以往教学模式,为新媒体应用人才的培养创造条件。

一、新媒体发展驱动新闻实践教学的变革

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属于大众传播媒体,具有单向传播的特点,即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无法进行信息反馈和意见的自由表达。纸质媒体和电子媒体之间有自然的分野,竞争与合作仅限于传播内容方面。这种背景下的新闻实践教学着眼点在于如何进行新闻内容的生产,即围绕特定的新闻事件,如何进行新闻的采访、写作、编辑、评论和播出,很少考虑媒体之间的市场竞争、受众的信息反馈、传播介质的技术更新和跨媒体之间的融合发展等问题。

自从互联网应用于新闻传播领域以来,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和互动式数字电视等新媒体形式相继涌现,传媒的生态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媒体同时拥有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特点,能够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平等的信息传播,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信息的反馈和意见的自由表达;其分众化的特点使不同层级的信息圈子交错出现。在新媒体环境下,社会化媒体尤其是自媒体传播蓬勃发展,每个人都可以传播和接收完全个性化的信息,人们可以自主制作、编辑、分享、评价和讨论信息内容。新媒体的网络、渠道、平台和终端对技术的依赖性很强,没有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就没有新媒体。新媒体表现出来的这些特征要求新闻实践教学融入平等、透明、自由和互动的传播观念,重视小众传播如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传播应用,把新媒体技术及其应用纳入教学体系。

随着新媒体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已经成为未来传媒格局变动的主流。媒体融合是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等新媒体的有机整合,这种整合体现在内容、技术和经营方式三个方面。在内容方面,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站、“两微一端”即微博、微信、客户端的采编作业可以统一起来,分别安排记者采访,然后将所得资源共享,并将这些资源集中处理为适合不同平台传播的信息产品。全媒体“中央厨房”就是这种媒体融合的创新代表,其“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运作方式,使新闻信息资源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在技术方面,要求采编人员熟练掌握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的获取和处理技术,以及大数据、云计算和虚拟化等技术,“新媒体新闻实践,颠覆了传统媒体工作者的思维和状态”[2]。在经营方式的融合方面,在继续强化传播内容的同时,创新信息产品,注重了解和服务用户,做到精准传播和营销。

面对媒体融合的浪潮,新闻实践教学培养的“融合型”人才需要具备这样几种能力:“对多介质数字化内容资源整合利用的能力;新媒介技术操作运用的能力;对数字传播产业链增值环节的认知与反应能力;对内容定制、发布渠道的个性化再造能力。”[3]也就是说,“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需要具备信息传播内容、技术和经营方式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成为全媒体时代中的“全能型”传媒工作者。

二、新闻实践教学变革面临的问题

我国新闻传播教育起步较晚,很多高校新闻学专业都是从文学相关专业演变而来,具有“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新闻实践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滞后,培养的新闻人才难以适应传媒业界的需要。随着新媒体及其应用的发展,新闻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进一步凸显。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比重过低。

由于新闻学专业的文学背景,不少高校新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汉语言文学类课程比较多,有的甚至还有不少艺术学类、历史学类和社会学类课程,新闻学专业类课程却相对不足。随着这些年传播学的兴起,传播学类课程占了较大的比例。另外,新媒体方面的课程设置不足,如网络传播学、新媒体概论、手机媒体概论等。这种课程设置使新闻学的专业特色不明显,学生得不到比较系统的新闻学教育。

新闻学专业的实践性很强,然而很多高校新闻学专业的理论课程所占比例过大,如新闻史、新闻学理论和传播学理论等课程,每周基本都是3个课时,和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等新闻实务课程的课时差不多。纯新闻实践和实验课很少,比如报纸版面设计、网页设计、新闻摄影等课程,平均每学期还不到一门。教师在新闻实务课程内容的安排上也以理论讲授为主,留给学生实践和实训的机会较少。此外,创新性实践环节基本都安排在课外,又缺乏相应的检查和监督机制,实践效果微乎其微。这种“重理论,輕实践”的学院式新闻教学,影响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

(二)具备媒体业务经验的教师缺乏。

很多高校新闻学专业的教师都是研究生毕业就来到高校任教,媒体实践经历相当有限,到高校任教后又很少有机会去媒体实践,不了解传媒业的业务流程和最新发展。在教学中,一般只能采取“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或者按照已经落后于传媒业实际的教材授课。对于重经验积累的新闻实践课而言,这无疑是一大缺陷。endprint

为了解决教师媒体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有些高校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有计划地安排高校教师到媒体挂职锻炼,同时聘请传媒业界的记者、编辑或经营管理人员来高校举办讲座或担任实践课教师。然而在具体操作中却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到媒体挂职锻炼的教师因为无法完成教学任务量,在学校的福利待遇无法保障,这对教师挂职锻炼的积极性有一定影响。因为传媒业人员在媒体的工作任务较重,加上课酬有限,他们很难投入充足的精力进行教学、检查作业和与学生交流等,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三)实践教学实验条件落后。

新闻实践教学所需的实验室主要有报纸与网络编辑实验室、摄影摄像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室和虚拟演播室等,主要用来满足报纸编辑、摄影摄像、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新媒体应用等教学需要。目前,高校新闻实践教学普遍存在实验室建设投入不足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报纸与网络编辑实验室基本上能够普及,摄影摄像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室和虚拟演播室等往往无力建设。现有的设备数量有限,教学中经常出现几名学生共用一台设备的情况。有些设备一次投入后难以及时更新升级,与传媒业界设备的差距越拉越大。实验条件的落后状况,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实践教学效果大受影响。

(四)实践教学模式单一、低效。

很多高校的新闻实践教学是大班授课,采用讲授式教学模式,带有“灌输”的特征,没有将“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结合起来,忽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和项目教学模式等,这些有益于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却很少使用。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无法针对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

另外,新闻实务课程多采用课内实践的方式,教师根据课内所讲理论安排相应的实践活动,而一些能够比较系统地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模式则很少,如让学生自办媒体、到校内外媒体实习、参加应用项目、建媒体工作室等。

三、新闻实践教学变革与创新策略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新闻实践教学面临着挑战,但同时为高校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传媒人才提供了机遇。目前,新媒体的应用已经深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动互联网、“两微一端”成为人们与社会沟通的主要途径,大学生群体更是使用新媒体的生力军,只要能够抓住机遇,树立互联网思维,高校新闻实践教学将大有可为。

(一)更新新闻实践教学观念。

新闻实践教学的前提是教师和学生多接触媒体、使用媒体、研究媒体,利用媒体进行环境认知、信息交流和商务经营等活动。因此,要改变限制学生上网、用手机的观念,在做好教育和引导工作的前提下,鼓励学生阅读报刊、听广播、看电视、使用互联网和手机,引导学生使用“两微一端”。甚至在新闻理论和实践课堂上,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手机达到服务教学的目的。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熟悉媒体,又可以让学生通过新媒体的常态使用而端正对新媒体的认识,即新媒体不仅是一种娱乐手段,更是一种传播信息、引导舆论和宣传思想的媒体。这种认识上的转变,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新媒体实践的积极性。

新聞实践教学在继续强调传播内容重要性的同时,也要重视传媒技术的价值。传媒技术的每一次飞跃都推动了传媒业的革命性发展。另外,从目前传媒业实际来看,很多传媒业工作人员不精通技术,网络、平台和终端的不少业务都依赖外包给技术公司,技术公司对传媒的理解又不到位,于是媒体和技术公司的错位使传媒业的发展受到掣肘。尤其在内容和数据为王的今天,在与技术公司融合的同时,媒体本身要逐步突破数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瓶颈。因此,新闻实践教学应开设新媒体技术和应用方面的课程,培养学生的技术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为了解决师资缺乏问题,可以外聘新闻媒体和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的专业人员来授课。当然,前提是实践和实验设备要能够保证教学需要。

(二)与社会需求对接,培养应用型人才。

为了培养传媒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新闻实践教学的学生实习环节应给予足够的重视。高校可以与新闻媒体、传媒公司、行政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新闻宣传部门联系,建立学生实习基地。学生实习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配合平时新闻理论教学的实习,另一种是毕业实习。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由不同的教师担任导师,指导学生实习并定期进行实习交流和总结。将课内实践和校外实习结合起来,既能避免教学模式的单一化,又能让学生根据传媒业的需求完善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是新闻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为此,可以运用项目教学的方法,即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设置一个个工作项目,学生分小组参加到项目的计划与实施当中,最终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完成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作品或产品。项目的设置和实施,可以配合课内理论教学,也可以根据培养计划单独进行,还可以与新闻媒体或企事业单位联合进行。比如,让学生自办报纸或网站、管理“两微一端”,设置媒体工作室或新闻中心等,或者与校内外媒体合作,进行一些重大事件的采访和报道。为了完成项目,学生必须根据项目需要自主解决所有现实问题,既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又让学生了解社会需求,为学生走向社会做好职业准备。

参考文献:

[1]匡文波.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9.

[2]贡振国,朱琨,陈东,卢亚伟.探析纸媒和新媒体融合的新趋势——以大河报停刊不停“报”为例[J].新闻爱好者,2013(5):90.

[3]陈丽菲.国外新闻传播学科教育发展新趋势探讨[J].新闻记者,2015(10):57.endprint

猜你喜欢

项目教学媒体融合新媒体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