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西南黄河保卫战

2018-02-03马桂明

文教资料 2017年29期

马桂明

摘 要: 禹门口位于山西省河津市西北和陕西省韩城市北部的黄河峡谷中,为黄河晋陕峡谷的南端出口,是晋陕峡谷南端最著名的渡口。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成为中日两军必争之地。1938年国民党军在此进行了一场艰难的黄河保卫战,国民党新编第八师对晋西南日军进行了有效的阻击,最终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禹门口战役使得日军从晋西南西渡黄河进犯陕西的计划破产,有力地保障了大后方的安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 禹门口 河防 新八师

一、战前中日两军的基本情况

1937年11月9日太原陷落,日军沿铁道公路继续南犯,次年沿同蒲路南下的日军,由侯马西进,攻陷新绛、稷山、河津、乡宁。3月同蒲铁路全线陷落标志着山西全省在战略上沦为敌后。日军进而控制河津县至风陵渡的黄河东岸一带,与陕西河防军对峙,等待时机渡河进犯西北。面对这种严峻的态势,失去太原、忻州的第二战区阎锡山部以晋西的乡宁、吉县等山区为根据地,陕西省的宜川县为后方,继续抗击日寇。阎锡山拟定的第二战区第二期作战计划大纲对河防有着明确的部署:“敌若由晋南风陵渡、禹门渡间行真面目渡河西犯时,吕梁山、中条山各军全力南北夹击,与第十、第一两战区河防部队,协同歼敌于河之两岸;同时同蒲、正太沿线我军,尽力截断敌之交通。敌若由垣曲、芮城方面渡河南犯时,南路军与第一战区,协同歼灭该敌于河之两岸;同时战区各军袭击当面之敌,并破坏其后方交通。若敌由河保一带渡河西犯时,吕梁山及晋北各军由南北东三面与河防部队协力,务歼灭该敌于河之两岸。又绥德、榆林间应保持两师以上之部队,准备应援河防。”

晋东南及中条山地区由国民党第一野战军第十四集团军驻守,与敌军鏖战,以阻止敌人向南进犯中原、向西进犯西北。第九军及第六十六师为总预备队,控制于大宁及河津附近地区。国民党新编第八师于1938年9月开驻陕西韩城,接替陆军第一师严明旅担任的由芝川镇至师家滩一带的河防。师部及直属部队驻韩城城内,以两个团守卫河防,一个团为预备队。当时以步兵第二十二团守卫禹门口至师家滩河防。该团第一营(加强营)营长王树骥奉命守卫东禹庙及东龙门山阵地。以步兵第二十四团守卫禹门以南至芝川镇的河防。

河津县城及周边村镇遭到日本惨无人道的统治。仅在1938年6月23日的“东庄惨案”中,日军从早上到下午共杀害126人(其中外村11人),绝户15家,身负重伤死里逃生21人。与此同时,日军还时不时向黄河西岸炮击,严重威胁陕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新八师官兵对日寇的残暴行径深恶痛绝,严阵以待,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1938年10月25日,武汉撤退后,抗日战争进入第二阶段。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计划11月25日召开南岳会议,12月召开西安会议,部署第一、二战区及西北的抗日军事。日本似乎看到了渡河的时机,试图渡河进犯西北,干扰西安会议。当时判断敌人的作战意图是扫荡阎锡山的晋西根据地,截断晋西与陕西的交通及八路军与延安的联系,并夺取晋陕交通要津的禹门,渡河西犯。

二、禹门口战役战斗过程

1938年12月20日,时值冬季,东龙门山地冻天寒,一片银白。山西荣河方面的日军炮击芝川镇防御阵地,佯装渡河,想把新八师的注意力吸引到这方面,而在河津方面却暗中集结兵力,组织七、八联队滕田大队和伪皇协军贾子庚、马子平等部步骑兵四五千人,大炮二十余门,企图袭击东龙门山及东禹门庙渡口,控制渡河点,强渡黄河进而进犯西北。

12月25日,在河防军的奋力阻击下日军的首次进攻宣告失败。“日军于12月25日拂晓,陆空联合进攻我东龙门山及禹门的前沿阵地,神前村的战斗尤为激烈。敌以飞机轰炸扫射,大炮轰击,掩护步兵前进,均被我军击退”。保卫禹门口的战斗开始后国民党当局为确保这次战役的胜利,以及西安会议的安全召开,配备了重要的前线指挥将领及充足的后备军。“因师长蒋在珍在西安出席军事会议,由副师长朱振民率领参谋熊先煜、胡铁军、特务连一排、电话兵一班,乘车赶赴王村设立战斗指挥所,并令步兵第二十二团团长彭镇璞固守禹门渡口,调集步兵二十三团的冉云翘、刘萌培作彭团的后备”。

12月25日是蒋介石在西安行营召开军事会议的第二天,参加会议的有何应钦、阎锡山、蒋鼎文、朱绍良、程潜、卫立煌等人。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应邀出席,陕、晋各战区师长以上的将领亦均集结西安。西安行营对禹门口战役极为重视,行营主任蒋鼎文的参谋长一天打来两次电话,向朱振民询问战况,并告知行营已命令李文师长率领陆军第一师前来增援。因大荔到韩城的公路结冰,车辆无法顺利通行,该师虽然是急行军,但也得三四天才能赶赴前线,故询问朱振民能否守住禹门口。从25日至30日,日军陆、空联合日夜进攻。先以飞机轰炸,继以大炮轟击,陆军身着白色伪装,分两路在雪地上沿河前进。一路从神前村欲攻占东禹庙渡口,我军以密集机枪火力阻击,在王村附近的野炮营亦发射数十炮给予支援,打退敌人多次冲锋。虽然守卫龙门山麓岩洞的一个加强排全员壮烈牺牲,但禹门口阵地始终在我军的控制之下。敌另一路猛攻东龙门山,以山顶云中寺为攻击目标,我军采用居高临下、步步为防、处处阻击的作战方法,战士英勇顽强,轮番战斗,打退敌人数十次冲锋,使敌部伤亡惨重。王树骥营队官兵伤亡亦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其中守卫云中寺的一个排誓与阵地共存亡,全排官兵壮烈殉国。这场战役新八师牺牲连长田兴武、王俊杰,排长耿甲臣、赵自强、杨子超、刁柏林、左绍炳、张安、周少昌及战士共计二百九十名。

三、禹门口战役胜利的意义

抗战初期,国民党和共产党各自所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抗日的共同目标下,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抗击日本侵略军,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目标而浴血奋战。禹门口战役就是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日的一个具体实例。1938年12月20日到30日,在晋西南发生的禹门口战役,处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转入战略相持阶段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日军集中力量攻打中国,企图在短期内完成攻陷中国进而称霸世界的“田中计划”。endprint

禹门口战役是全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斗争在晋西南地区的一个缩影。这次战役虽然规模不大,但它对当时山西的战局、陕西的乃至秦岭以南的大后方安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自1938年上半年,山西全省基本沦为敌后,国共两军为配合徐州会战,在山西组织大大小小的反击战,并收复了晋西南的部分失地。之后在日军的反攻之下,国共两军转入山西四周的山地,在中条山区和吕梁山区逐渐站稳了脚跟。下半年日军向晋南、晋西的反攻。8月底,风陵渡失守意味着日军可以顺势渡河南下进犯陕西,或进入中条山,拔除中条山区的中国军队。进军中条山及黄河西岸陕甘宁边区的进袭使得晋陕两省的局势变得格外紧张。保晋以保陕的抗战方略就体现在晋陕交界的河防工作上。禹门口战役的胜利牵制了山西南部的日军,确保了在晋八路军与延安留守兵团构成的晋西及晋西北的千里河防不受来自南面敌军的侵扰,从而保证了中共大后方的安全。对于陕西关中地区来说,禹门口战役使日军始终无法越黄河一步,这有力地保障了陕西人民的安全,确保了秦岭以南国民党川渝大后方的安全,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禹门口战役的胜利对河津及周边地区军民抗日救亡战士起到了重要的激励作用,坚定了他们持久抗战的决心。

四、结语

禹门口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在晋西南保卫晋陕边界的一场重要的河防战役,这场战争的胜利使得日军始终无法在此越黄河一步,有力地保障了国共两党大后方的安全,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的胜利反映了有计划、有目的对日作战的成功,体现了军中战士不畏牺牲、顽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精神。

如今禹门口风景区的建立,使得这场战役被更多人所熟知。作为景区为数不多的人文景观,还是吸引了不少游客在游览黄河风景之余前来参观。纪念碑和禹门口烈士陵墓,现已成为河津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吸引当地青少年前来拜谒,铭记历史,不忘国耻。这些,对新时期开展全民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国防部”史政编译局.抗日战史——晋绥游击战(一)[M].台北:“国防部”史政编译局内部印行,1980.

[2]中国河津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河津历史大事记述[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

[3]山西省河津市委员会.河津文史资料[M].韩城:韩城出版社,1990.

[4]]閻锡山研究室.阎锡山实录[M].太原:文山书艺社,199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