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儿童负面情感表达的对策思考
2018-02-03任菊
摘 要:当代的儿童,社会赋予他们的角色是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他们的语言表达的发展就更值得人们引起关注。良好的语言表达是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和身体健康的保证。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儿童;负面情感;对策
一、 对儿童负面语言表达伦理背景的分析
1. 伦理扭曲了道德追求
现今的儿童表达出来的大部分是消极的网络语言,可细观之后发现是他们用自我内心的善去保持自己的伦理底线,“善”只是存在却没有“去善”,内心的善意有时变得犹豫,甚至索性漠不关心。其实我们可以理解的是这种冷漠源于孩子们的自我保护,“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负面表达是他们内心的伦理扭曲了当今社会的道德追求。
2. 拜金主义稀释了情感
我相信每个人生下来就是不平等的,如果再加上后天的不平等,生命中出现的不同类型的竞争必然会导致优胜劣汰,社会分层就会变得更加明显。那么那些处于弱势的儿童就不免会产生危机感,而这种危机感就会使学生变得“自私”起来,从而出现了“别人的失败就是我的快乐”这种社会冷漠的一面。
3. 失控的语言“染黑”了环境
现实社会中的一些成人,他们毫不避讳地在孩子面前抒发自己对社会的种种不满;一些家长,在让孩子学习的时候自己却看着电视、上着网,玩着游戏,没有很好地顾及孩子的心理;父母在处理各种矛盾的时候说脏话。要知道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成人不良的言行误导,就造成了好多孩子出口成脏的负面语言表达。
二、 积极心理学对改变儿童负面表达的独特优势
1. 积极心理学“无限的积极视域”给儿童的负面表达更多的宽容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学会利用积极心理学的无限视域,对现今儿童表现出的自私冷漠予以理解和宽容,我们要通过积极心理学来激发学生内心的积极、优秀的人格特质,这个使命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担负的。
2. 积极心理学“先进的积极思想”给儿童的负面表达更多的理解
自媒体时代,儿童的负面语言中充斥着许多无奈和自嘲,但我们能感受到这些负面语言背后是儿童内心对自己现实境遇感到不满,是内心发出的丧失自我道德感的呼喊,这种现象我们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能对儿童的负面表达作出充分的理解。
3. 积极心理学“优化的积极环境”给儿童的人格自塑更多的尊重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就是要运用积极心理学去创设教育教学中的积极环境,汲取积极环境中凸显出来的各种有利因素,抑制、改变或消除产生的各种不利因素,实现教育教学环境的最佳状态,重塑学生人格。
4. 积极心理学“广阔的积极远景”给儿童正面表达带来更多可能
积极心理学,它以儿童的积极力量、良好品德和善心为研究对象,它为我们看待儿童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视角,促使每一个儿童都能够有着健康的身心,拥有积极的人格,从而给他们正面表达带来更多可能。
三、 运用积极心理学改变儿童消极表达的教学策略
1. 主动引领,以积极的正能量影响观念
政治思想教育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既十分重要,又相当难做,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相对疲软的状况,很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1) 社会教育的范化
作为家长和教育者就应该去深刻思考,如何教育孩子去慢慢适应社会的瞬息万变,却还能保持一颗善良纯真的心灵。但无论社会如何变化,对孩子的思想道德基本教育是不能变的,传统的优秀思想还是要继承下来。所以,儿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必须加强,可以通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等教育。
(2) 学校教育的外化
作为教育工作者们还应该充分去认识,在我们的教学课堂上应适时融入现代的核心思想教育,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充分感受社会闪光的一面。校园内还可以开展“拒绝邪恶、远离网吧”“我为社会作贡献”等活动,让儿童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主动、积极地去发挥自身的正能量,发光发热。
(3) 家庭教育的内化
在我们加强学校教育的同时,家庭教育也是需要定位关注。A.C马卡连柯告诫家长:家长和孩子就是一个双面镜,你反映着我,我反映着你,我们的穿着打扮,我们的言行举止,我们的为人处世——这一切都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那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首先作为家长的你自身就应该是一个道德修养高尚的人,是一个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人,具备这些良好的品质才有资格教育孩子。
2. 积极暗示,以优雅的氛围刷新环境
(1) 播种积极的体验,收获健康人格
积极心理学中的积极体验是能让学生满意的回忆过去、幸福和从容不迫地感受现在、并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一种心理状态。所以作为教育者从挖掘儿童内心的成功、幸福、希望等契合点通过一些活动来激发儿童的积极体验,让他们能更积极的参与其中,在一次次美好和成功中收获塑造健康人格。
(2) 挖掘积极的特质,培植良好自尊
作为教育者,我们要组织一些能让他们主动投身其中且收获愉悦的活动、我们要从之提炼出的是一种积极的价值观的生活理念,我们要培养的是儿童能够保持的乐观主义的心态。再抓住这些积极的人格特质,激发和强化孩子自身表现出来的各种现实能力以及潜在的能力,让这些能力变成一种习惯性的学习和生活方式,那么一个充满自信,心理健康的儿童群体就培养起来了。
3. 正面迁移,以丰富的活动过滤言行
(1) 儿童的日常習惯的养成
教育者要深知良好的日常习惯是生成高尚道德的基础。所以在学校、家庭教育中就可以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去规范学生的行、坐、卧等的日常行为的举止、言谈的把握程度。
(2) 儿童生活方式的养成
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良好开端。所以以此为抓手,学校和家庭可从细处入手,包括平时他们对待衣食住行的态度和整洁化的要求,均要到位。
综上所述,我们研究的儿童,他们之所以会产生负面的情感表达,是他们在什么样的社会下生存,什么样的家庭里成长,他们对接触的人或事、看到的一切的社会行为都在通过自己的观察、学习、模仿而得以形成、表现和变异。而我们的积极心理学教育在于用积极的行为、语言,帮儿童能看到自己的缺点后纠正缺点,语言、行为各方面都能得到正面的发展。如果我们能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去,不断地探索,我深信肯定会收获教育的春天。
作者简介:
任菊,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荣文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