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抵制消费主义思潮

2018-02-03李金勇骆改玲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葛兰西消费主义意识形态

李金勇+骆改玲

【摘 要】 意识形态的内涵从最早纯粹的思想观念体系,延伸到具有物质性,可以通过物质载体对人产生影响。葛兰西是提出意识形态物质载体的第一人,他认为意识形态可以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影响人的价值观。在意识形态物质载体的引导下,近年来消费主义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潮流,商品控制着人们的生活,导致部分人理想信念缺乏。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物质载体的积极作用,加强党提倡的理想信念教育,抵制消费主义思潮。

【关键词】 意识形态;葛兰西;意识形态物质性;消费主义;理想信念

一、意识形态的发展脉络

意识形态的概念最早出现于启蒙运动,早在1801年,法国学者特拉西在《观念学原理》中指出“意识形态,这个名词表示的是一种‘思想的科学或‘观念的科学”。[1]特拉西从经验主义的立场,从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出发,把意识形态界定为理念的科学,是对思想要素及其来源的分析,从而建构出资产阶级的思想观念体系。

马克思对意识形态概念进行了发展。他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观念上层建筑”,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它形成于特定的经济基础上,并为之服务,这体现在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一书中。马克思从唯物主义反映论的立场上,批判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虚假性,使其成为一种与政治、经济相联系,批判阶级压迫的工具。但是,马克思的意识形态仍然是“观念的科学”。

葛兰西对意识形态概念进行了新的发展。他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在人的行为和生活中表露出来的世界观,“是与特定的社会结构相伴而生的”,必须“从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实践中对其进行分析和理解”。[2]他把意识形态分为常识层面的世界观和思想体系层面的世界观,指出通过教育,塑造新的意识形态的可能性,提出了意识形态具有塑造和建构个体主体性的功能,即以学校、教会、报纸等物质载体实现国家对市民社会的渗透,可以使人们自觉认同政治的合法性,认同政府提倡的价值观,从而维护政府的统治和社会的稳定。这正体现了意识形态的能动性,它不仅能够反映社会现状,还可以影响经济建设和政治稳定。

二、葛兰西意识形态物质性思想对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

葛兰西提出:“私家电视台、报纸、退伍军人协会、甚至是幼儿园等这些以物质性方式存在的机构,都具有意识形态的功能,通过它们可以实现非强制性的统治方式”。[3]“通过建构有机的意识形态,能够改变人民群众的心态,使人们从常识中提升出来,成为联合一致的整体,使个人成为真正的、有自觉意识的人”。[4]这正体现了实践哲学的思想:人不是先在的、无法改变的存在,通过意识形态物质载体,可以引导并塑造人形成新的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的可塑性使消费具有了导向性。近年来消费主义思潮的盛行,原因之一就是有目的引导,表现为追求享乐和炫耀,贪图利益。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商人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利用电视、广告、网络等载体进行片面的宣传,只注重消费而忽略了道义,使人变成了消费的机器,使消费成为一种超越了使用价值,只追求享乐、炫耀、时尚、奢侈的思潮,人变成了单向度的人。正如马尔库塞所说:“人们似乎是为了商品而生活。小轿车、高清晰的传真装置、错层式家庭住宅以及厨房设备成了人们生活的灵魂”。[5]商品控制了人的生活,而它控制的媒介就是意识形态的物质载体。这正是意识形态物质性思想的消极应用。

葛兰西第一个提出了意识形态物质载体的思想,使意识形态观念有了物质性。他在“《狱中札记》的第三章‘哲学研究篇中,提出了意识形态既是一种思想观念,但同时它还存在于社会的物质结构中”。[6]他说:“物质力量是内容,而意识形态是形式,要是没有形式,物质力量在历史上就会是不可设想的”。[7]葛兰西认为意识形态存在于学校、教会、工会报纸、杂志、电台以及各种传媒机构中,只有通过它们才可以把意识形态观念灌输到社会成员的心中。从这个意义上讲,意识形态已经从单纯的观念外化为社会存在物,物化为书籍、艺术品、杂志、传播媒体等物质载体,并且通过这些载体,影响甚至形成新的意识形态。

三、意识形态物质性理论对塑造理想信念的作用

理想信念是一种精神现象,是价值观的组成部分,是意识形态的重要体现,对人的行为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当前青年人理想信念缺乏的原因之一就是意识形态的物质载体发挥的消极作用越来越突出,报纸、杂志、媒体、网络充斥着商品、消费、金钱至上等消极思想,消费主义、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等意识形态在这些物质载体的引导下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并逐渐通过“认同”使其成为一种在市民社会中普遍接受的意识形态。

葛兰西认为,人在特定的社会实践中,通过意识形态的自觉批判和反思,可以实现人的自我改造和思想提升。因此,我们要坚持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的决心,从而抵制消费主义思潮,构建积极向上的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国家政治安全的重要屏障,是文化安全的核心,经济安全的动力。理想信念作为意识形态的体现,是一个国家、民族和政党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它的动摇是非常危险的。党之所以成功地领导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就是因为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旗帜的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17日的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2015年6月12日,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可见党对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视,体现了我们党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物质性思想的积极作用,引导社会构建正确的价值观,从而达到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

正如葛兰西所说,学校、教会、工会、各种传媒等机构是宣传、灌输、普及统治阶级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阵地。为了增强大众的理想信念,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理念,并通过“中国梦”吹响了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号角。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他在各种场合,通过媒体、书籍、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物质载体不断宣传积极的意识形态,使其深入广大群众和领导干部的心中,从而外化为他们的行动。我们党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物质载体的积极作用,抵制当前日渐盛行的消费主义价值观,引导并建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体现了把意识形态灌输作为引导群众树立科学世界观的根本途径,是对意识形态物质性理论的充分而合理的利用。

四、結语

理想信念的缺失,消费主义思潮的盛行是当前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它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梦”建设造成了巨大的消极影响。而意识形态物质性理论对于我们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改变当前消极的意识形态,提供了有力的方法和途径。所以,我们要利用媒体、书籍、广播、电视、学校、互联网等物质载体,加强与群众的交流,增强对党提倡的理想信念的宣传力度,从而构建积极的意识形态。

【参考简介】

[1] 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2][6] 李金勇.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研究[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5.12.

[3] 曾庆娣.重读葛兰西的意识形态理论[J].理论视野,2009.6.

[4] 葛兰西.实践哲学.徐崇温译[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5] 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刘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7] 朱彦振.葛兰西意识形态理论探析[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1.05.

【作者简介】

李金勇(1963.09-),法学博士、教授,西安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

骆改玲(1985.12-),西安科技大学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endprint

猜你喜欢

葛兰西消费主义意识形态
王硕小说的消费主义特征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研究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人造凶猛
最高衣橱
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浅议
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述要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