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冲突视角下的粉丝文化现象分析

2018-02-03洪培琳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大众文化冲突现象

洪培琳

1.研究目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粉丝”这一文化现象已经成为被大众广泛关注的社会热点现象。近年来较为突出的就是各种集中爆发于微博、帖吧等粉丝集聚平台的粉丝骂战现象。骂战频发导致微博服务器瘫痪,网络上充斥极端的言语暴力,不计其数的网络谣言,对于健康网络环境的维护是极大挑战。本文意在从粉丝骂战频发现象入手,通过冲突理论视角深刻剖析粉丝文化现象,并且赋予网络粉丝骂战积极的解决对策。

2.核心概念及基础理论

2.1 粉丝的定义

“粉丝”词源于拉丁文,是“疯狂但是受到神灵启示的”的含义,带有非常强的宗教意味。“粉丝”这个名词被社会熟知则是自从2005年《超级女声》节目热播在社会上掀起了追星狂潮开始的。精妙之处在于“丝”的翻译,意味着团体和集合,表现明星的追随者拒绝孤单。

2.2文化现象的定义

文化现象是指人类文化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些外部状态和联系。费斯克认为,粉丝文化现象就是工业化社会中大众文化现象的一种强化形式,粉丝则是一些“过度的读者”。费斯克把粉丝文化现象视作特殊类型的大众文化现象,因为它是区别于较正常的大众受众文化现象的大众文化现象。

2.3 冲突理论视角

美国社会学家科塞认为,冲突是价值观、信仰以及对于稀缺的地位、权利和资源的分配上的争斗。科塞的冲突理论认为,在弹性比较大,比较灵活的社会结构中容易出现冲突。这种冲突可以导致群体与群体间接触面的扩大,也可以导致决策过程中集中与民主的结合及社会控制的增强

3.典型的粉丝骂战案例

3.1 小时代骂战

《小时代》是一部公认的粉丝电影,吸引了大批年轻粉丝,观众平均年龄为20.3岁。电影还没上映之前就引起了网络上极大的纷争。郭敬明及其演员的粉丝抱团取暖,在网络上和持反对抨击这部电影的网民唇枪舌剑。区区2000多万元的投资,拉动了5亿元的票房收入,郭敬明证明了粉丝经济效应。

3.2 TFboys粉丝打人事件

2016年8月6日TFboys三周年粉丝见面会北京场,登上微博热搜的却是“王俊凯粉丝打人”,起因是组合两位成员的粉丝因抢占应援位置,最终竟发生肢体冲突,而后再次演化为人肉事件。粉丝双方的姓名家庭地址都暴露在网络上一览无遗,引发了网络暴力的讨论。

3.3 相当数量的爆吧事件

贴吧是除了微博之外粉丝聚集规模较大和组织性强的网络媒介。爆吧是一种网络暴力活动。爆吧主要是指在帖吧內不停地发无实质内容的废帖、水帖、垃圾帖等,扰乱帖吧秩序。爆吧成为不同粉丝群体之间因为矛盾冲突达到顶点而宣泄不满的方式,往往比较大的爆吧都与最近发生的时事相关。

4.粉丝骂战频发的原因

4.1 新兴媒体的宽松环境

新媒体环境让粉丝聚集而出现了粉丝虚拟社区,粉丝间的交流形成了网状互动传播结构,高度的同质性让粉丝间彼此分享互助并产生了归宿感,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让粉丝与偶像之间的距离缩短,粉丝的参与性更高,所以粉丝寄情偶像的程度更深,重度粉丝出现得越来越频繁。

4.2 冲突的发生使群体更加稳固

科塞认为社会和谐并不是通过静态的方式实现的,所谓静态的平衡并不存在。喜好相同的人在共同的社群中能够形成高度的感染和认同。部落群与部落群之间冲击碰撞,最终爆发一系列的无休止的骂战。碰撞让各个群体间不断摸索彼此的底线,流动的关系使得极端情况出现时矛盾尖锐的双方已有足以承受的心理预期,而不会引发社会大动荡。

4.3 年龄层分差造成骂战频发

同样年龄段的人们却有着相同的特征。研究表明,15岁到30年龄段的人容易陷入网络骂战中不可自拔,年龄相对较大的人却可以及时从中脱身,人群处在一定的年龄段更容易被煽动群体情绪而引发群情激奋的行为。

4.4 营销号的背后操作

微博已经逐渐成为粉丝的主战场,许多营销号相继出现,微博营销是指通过微博平台为商家、个人等创造价值而执行的一种营销方式,也是指商家或个人通过微博平台发现并满足用户的各类需求的商业行为方式。营销号在积累粉丝期间经常用一些有爆点的话题来增加转发量,煽动粉丝的狂热思想。

5.培养粉丝理性的相关建议

5.1 政府作为

政府应该加强对娱乐类文化节目的监管,摒弃可能危害青少年的节目,倡导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同时加强对微博、帖吧、豆瓣等网络平台的监管,在平台上对违法泄露个人信息的账号,及时进行封号处理,采取必要的管控措施,力求创造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

5.2 媒体作为

媒体应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营造健康的社会舆论导向,推崇文明、健康的明星形象,微博、帖吧等粉丝聚集地严禁滋事者,对泄露个人信息以及不健康的消息及时消除以免带来负面影响。

5.3 学校作为

学校应当转变传统的榜样教育思维,主动选择吸纳新时代的明星名人为榜样,占领新媒体网络,教育学生去挖掘优质偶像背后的值得学生学习的品质。理性地面对互联网上明显的煽动粉丝情绪的言论,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5.4 家庭作为

发挥家庭对追星的引导作用。在大部分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时,家庭的引导十分重要。不能简单扼杀而是要支持对优秀偶像的学习,不是照单全收的盲目追捧。

5.5 粉丝个人作为

粉丝个人而言要注重自身理性的培养,不能人云亦云,在粉丝群体中享受集体的狂欢,网络世界中也不意味着享有“治外法权”,每个个体都要为自己的一切行为担负责任。粉丝联合会等各大粉丝团队对于粉丝内部要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适当引导低龄粉丝建立正确态度。

参考文献:

[1]约翰·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M].王晓珏,宋伟杰,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2]克莱·舍基.未来是湿的——无组织的组织力量[M].胡泳,沈满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科塞.社会冲突的功能[M].孙立平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4]吴志文.偶像崇拜的符号学解读[J].当代传播,2007(05):49.

[5]罗伯特·K·默顿.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M].唐少杰,齐心,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众文化冲突现象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观察与反思
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大众文化的内在逻辑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气排球的大众文化属性探析
猜谜语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