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和对策探讨

2018-02-03张攀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对策

张攀

摘要:近几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在我国愈加普及。自2013年至今,互联网金融逐渐发展壮大,对我国各行各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其中对于商业银行来讲影响尤为深远。故此,本文首先针对互联网金融的含义概念进行具体阐述,然后对我国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发展现况进行深入探究,提出以用户为本、强化人才储备等应对方针策略的同时,期望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建设发展献出微薄之力。

关键词: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对策

一、互联网金融的含义概念及特点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对人们生活造成了影响,也促使人们的思维发生了转变。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强势崛起也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建设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互联网金融同时具备金融行业的传统特性以及现代化气息,由移动支付、圈子化网络等新兴专业领域构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去了诸多挑战。

(一)互联网金融含义概念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首次出现在人们视野中要追溯到1995年,SFNB网络银行的诞生揭开了互联网金融的表演大幕,同时也代表着互联网金融正式开始活跃于世界舞台中。互联网金融实质上是顺应网络信息潮流而出现的一种符合社会发展的服务模式,它通过移动支付以及圈子化网络等新兴领域融合而成。总的来说,互联网金融同时具备金融行业的传统特性与现代化气息,是一种依托于互联网的新型金融服务模式。

(二)互联网金融的各项特点

互联网金融将传统金融特性与现代化技术充分融合,在保障金融服务工作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开辟创新了新型发展途径,并深具以下几种特点:

第一,成本相对较低。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金融交易中,极大程度方便了人们的交互活动。广大民众通过网络交易中心便可以轻松完成以往极为复杂的手续,在此过程中突破了时间方面以及空间方面的限制,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不仅如此,对于金融机构来讲,这种便利的交易模式也为其节约了宣传成本与中介成本,进而达成了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第二,信息较为对称。互联网金融依托于网络进行讯息的传播,参与主体与其他利益主体均有一定联系。这种交易模式可以让企业或是个人能够较为全面的掌握对方相关信息,极大程度地降低了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诸多风险。除此之外,相对于传统金融行业来说,大幅度降低了交易双方信息的获取成本。

第三,便利的支付方式。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改变了广大民众的思维模式,还对人们的某些生活习惯产生了影响。例如支付方式。通过互联网金融提供的网上支付服务,促使民众的交易活动更加灵活,更加便利。

第四,风险相对较大。由于互联网金融起步时间较晚,尽管凭借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但不可否认的是相关体系、模式尚不成熟,与此同时,入门标准与门槛相对较低,导致了针对互联网金融而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无法有效实施,进而发生各类风险。除此之外,众所周知,互联网本身具备不确定的特性,而以此为核心基础的互联网金融势必也会发生某些无法避免的安全隐患。

二、互联网金融对于我国商业银行造成的影响与冲击

(一)角色弱化

对于商业银行的中介工作来讲,互联网金融极大地限制了信息获取成本以及金融交易成本。在融资活动中,资金的供给方以及需求方无法及时有效的掌握资金真实供求状况是长久以来困扰融资工作顺畅进行的重要难题之一。商业银行不仅是我国代表性的、传统性的金融机构,同时也是广大民众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金融中介,长期以来都是融资活动中资金供求状况的聚集之处,随着网络社交的迅猛发展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强势崛起,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与渠道愈加丰富,虽然有效缓解了交易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却略过了商业银行这个聚集环节,极大弱化了商业银行的中介作用。

网上支付的服务模式不仅为人们生活带去了便利,还丰富了民众的支付渠道,但对于商业银行来讲则属于“不良影响”,因为这种服务模式弱化了商业银行的支付作用。在以往支付手段较为单一的时期,商业银行担负支付的重任,并从中收获了不小的利益。但是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与发展,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的支付作用。现今社会的支付方式愈加向网络化靠拢,商业银行的“实体式”支付在被广大民众“抛弃”的同时,还持续不断的消耗着运作成本。

(二)对商业银行的收益来源造成了巨大冲击

商业银行的收益来源之一便是利差收益,而网络信贷的诞生与发展大幅度限制商业银行的这项重要收益来源。凭借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大数据技术的普及,网络信贷在风险方面、成本方面以及办理速度等方面均要超商业银行。在信贷领域中,互联网金融依靠自身优势迅速占领了小微市场,而商业银行也不甘示弱,创新研发新型发展渠道予以还击,这便促使了信贷领域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随着网络技术应用范围的持续扩大以及高新技术的不断研发,人们关注的焦点定会更多地倾向互联网金融,这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讲是极为严峻的挑战。

除上述影响之外,严重限制商业银行收益的仍旧是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手段,这些支付平台的出现对传统类银行的多项中间业务造成了影响。现阶段,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影响范围逐渐扩大到了货币兑换等领域,与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依据本文对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现况进行的深入探究,可以充分看出,互联网金融的强势崛起对于我国传统的商业银行产生了诸多不利的影响,虽然目前并未动摇商业银行在经济领域中的主导地位,但是通过前文所述的种种冲击,我国的商业银行必须要引以为鉴,主动出击,迎接新时期的挑战。那么,我国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的大环境中该何去何从呢?本文重点从用户为本、强化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商业银行新时期的应对策略。

(一)以用户为本,注重用户体验

现今社会属于服务型社会,对于任何经济体来讲,传统模式下以产品为主的营销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广大民众的各方面需求,必須要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服务方面,以此保障工作效益以及自身的持续发展,这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也不例外。商业银行的后续发展必须要用户为基本,注重的体验及感受,一切工作围绕用户进行。首先精简优化业务办理手续,降低银行业务办理的复杂性,竭力为用户提供方便的、高质量的服务;其次,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用户进行细分,针对性应对各类用户的问题,保障用户的难题可以及时、有效的得到解决;最后则是充分融合社交网络,开展用户喜好的新型交易模式与途径,最大程度提升用户体验感,以此确保用户的实际以及服务方面的需求均能得到满足。endprint

(二)强化人才培养力度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各界愈加重视人才资源的重要性,国际市场中以往的资源竞争也逐渐转变成了人才资源的競争,因此,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必须要加大培养人才的力度。不仅如此,互联网技术正以人类无法想象的速度前进发展,与金融领域的融合只会愈加紧密,这就导致了传统类商业银行与现代化互联网金融的竞争势必会愈演愈烈,其中对胜负以及两者间平衡影响最大的便是人才资源。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的从业人员仅具备专业的银行类金融知识,对于计算机、互联网方面的知识可谓是“一窍不通”,故此,我国商业银行无论是招收新员工还是进行培训时,都应将重点放置在复合方面,也就是说招收新员工要以复合型人才为招收标准,培训课程的方向也要以复合型为主。唯有如此才能保障商业银行在未来的竞争中维持自身的主导地位。

(三)在竞争中发掘合作机会

合作共赢是当今社会一直强调的主旋律,因此在商业银行的变革过程中,必须要转变思想,尽量从竞争中发掘合作的机会,以此达成共赢的目的。例如,与竞争对手共享用户信息以及用户资源,实现利益最大化;或是联合研发更加实用、更加适用的第三方支付服务等。充分展现传统金融机构雄厚资本的优势,并进一步扩展业务范围。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的诞生与发展不仅促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还对我国传统的金融机构带去了巨大的冲击,尤其对于商业银行来讲,影响尤为严重。为了保障商业银行稳固、持续的发展,必须要紧紧跟随时代的脚步,从人才培养、经营理念等层面出发,竭力创新新型发展途径,努力达成预期目标。故此,本文首先针对互联网金融的含义概念进行具体阐述,然后对我国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发展现况进行深入探究,提出以用户为本、强化人才储备等应对方针策略的同时,期望可以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建设发展献出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冯娟娟.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J].现代金融,2014(04)

[2]李博,董亮.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与发展[J].中国金融,2015(10)

[3]张楠.浅析互联网金融对传统网上银行的影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1)

[4]牛海霞.互联网融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应对策略[J].当代经济,2015(06)endprint

猜你喜欢

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