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近20年太极拳研究热点与内容分析

2018-02-03史海阳郭玉成

中国体育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受试者太极拳文献

史海阳,郭玉成



美国近20年太极拳研究热点与内容分析

史海阳,郭玉成

上海体育学院 武术学院, 上海 200438

以1997—2016年Web of ScienceTM 核心合集的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为来源数据库所收录的402篇美国太极拳文献(Article)为研究对象,通过CiteSpace V软件绘制相关科学知识图谱,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研究表明,太极拳与预防跌倒、改善平衡能力、改善生活质量等领域的研究是美国太极拳研究热点,对抑郁症、痴呆等神经系统疾病和骨关节炎等运动系统疾病的干预是美国太极拳研究前沿;形成了以太极拳与睡眠质量研究为基础,逐步发展至对认知功能的研究和以太极拳与姿势控制研究为基础,逐步发展至对运动系统疾病研究的两个知识群。研究层次分明,且逐步加深;太极拳研究正逐步被医学领域广泛接受。

太极拳;网络知识图谱;CiteSpace;武术

太极拳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代表项目,在3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13],浸润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养分,折射出浓郁的东方特色与东方智慧。在结合古代导引术、吐纳术的基础上,太极拳汲取了古典唯物哲学阴阳学说和中医理论的经络学说,使练习者不但进行肌肉和骨骼的活动,而且能使动作与呼吸协调,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8],这已被现代医学所证明[14]。目前,太极拳已成为一项世界性体育运动,传播到5大洲的150多个国家和地区[5],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据美国《时代》杂志报道,全球约1亿5千万人在参与太极拳这项“完美的运动”。

国外学者对太极拳的科学研究也在逐渐展开,其中,美国学者的研究具有代表性并处于前沿,相继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等高影响因子杂志发表学术论文,研究范围包括太极拳对人体健康促进和疾病干预两个主要方面。鉴于此,本研究以1997—2016年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中所收录的402篇太极拳文献为研究对象,使用Citespace V可视化分析工具,绘制相关科学知识图谱,运用定性与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解读美国太极拳研究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提出美国学者近20年太极拳研究进程及重点、热点问题。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通过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数据库,以“tai chi OR taichi OR tai ji OR taiji OR tai ji quan OR taijiquan OR tai chi quan OR taichiquan OR tai ji chuan OR taijichuan”为核心检索词,文献类型为Article,语种类型为English,国家类型为USA,时间跨度为1997—2016(本研究下载文献的时间为2017年1月15日),共检索得到402篇文献(表1)。

表1 本研究数据来源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使用基于JAVA平台的Cite Space V[版本号为5.0.R7.SE.4.24.2017(64 bit)]软件对1997—2016年美国太极拳研究的402篇相关文献进行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CiteSpace V是美国Drexel University(德雷克塞尔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陈超美教授基于引文分析理论并应用JAVA计算机编程语言而开发的可视化应用软件。本研究使用Pathfinder(寻径网络算法)和Minimum Spanning Tree(最小生成树算法)对作者、机构、国家、关键词、主题、基金等方面进行合作、共现、共引网络分析,使用Excel表格对年发文量、主要来源期刊、高产作者、高产机构进行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美国太极拳研究的年发文量

从图1中可以看出,1997—2016年,美国太极拳研究成果整体呈直线上升态势,从文献发表情况来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为1997—2003年,发文量为22篇,峰值出现在2003年,发文量为7篇;第2阶段为2004—2011年,发文量为167篇,年均发文量为20篇左右,峰值出现在2007年和2010年,发文量为26篇;第3个阶段为2012—2016年,发文量为213篇,年均发文量为42篇左右,峰值出现在2013年。根据美国普莱斯曲线原理[7],未来美国太极拳发文量将按一定的指数稳步增长,研究将逐步加深。

从图1中可以看出,2004、2008、2012年前后,发文量有了很大的跨越,说明美国太极拳研究成果的发表与奥运会的举办有一定的关系,奥运会举办会吸引大众在欣赏众多高水平竞技体育赛事的同时,更加关注全民健身,进而带动相关学者对太极拳的研究。

图1 1997—2016年美国太极拳研究论文分布情况柱状图

Figure 1. The Distribution of Literatures

2.2 美国太极拳研究高载文期刊分析

对一个学术领域期刊分析能够确定该学科的核心期刊分布[3]。本研究通过对期刊载文量分析得出,检索出的1997—2016年的太极拳文献共发表在63种出版物,表2列出了载文量7篇以上的10种出版物,这10种期刊占总刊物数的15.873%,发文量占总发文量的28.358%。其中,载文21篇,其载文量排在第1位。载文14篇,排在第2位,载文13篇,排在第3位,载文12篇,排在第4位,载文量相同,分别为11篇,并列第5位。其他杂志载文量都等于或低于10篇,反映了美国体育、医学期刊对太极拳领域关注度存在一定的差异。

从表2可以看出,美国太极拳文献多发表在医学、康复、体育运动等领域的核心期刊上,表明太极拳研究正逐步被医学领域所接受。另外,除(影响因子:0.5)之外,其他9种期刊的影响因子都在1.0以上,表明,本研究文献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上述分析结果对太极拳领域的研究者投稿、订阅期刊,以及购买相关文献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3 美国太极拳研究高产作者分析

表3列出了近20年美国太极拳研究高产作者前10名,发文量在10篇以上,共计160篇,占总发文量的39.801%。其中,Wayne、Davis、Yeh 3人的单位都是Harvard University(哈佛大学),表明Harvard University在太极拳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优势与基础,并取得了较多的科研成果。

表2 1997—2016年美国太极拳研究高产载文期刊

表3 1997—2016年美国太极拳研究高产作者(前10名)

值得注意的是,Li为Oregon Research Institute(俄勒冈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以23篇的发文量居首位,主要的研究领域包括physical activity(身体锻炼)、posture control(姿势控制)、mobility(移动)、cognition(认知)、neurological disorders(神经系统疾病);Wayne为Harvard University的教授,以22篇的发文量排名第2,主要研究领域包括Neurosciences & Neurology(神经学)、Psychology(心理学);Harmer为Willamette University的运动科学系的教授,以19篇的发文量排名第3,主要研究领域包括Social Sciences(社会学)和Sport Sciences(体育学)。以上结果分析表明,美国太极拳研究者运用多学科理论与视角,相互合作,对太极拳进行多维度的研究,这有利于全面深入探索太极拳与人体健康的机理。

3 美国太极拳前沿研究热点关键词分析

在某学科领域研究的发展历程中,研究热点是具有数量较多且内部存在某种关联的文献群体所研究的焦点问题[2]。通过对1997—2016年美国太极拳研究高频关键词的可视化分析,可以清晰而又准确地了解美国太极拳研究领域的热点,解析其热点研究领域的相互关联性。通过运行CiteSpace V,将已经下载的402篇文献全部导入该软件中,选取Top N=20,在Article Labeling(文献标签)中设置:Threshold(阈值)=17,Front size(字体大小)=6,Node size(节点大小)=34,其他阈值保持系统默认。打开可视化窗口(visualization),得到1997—2016年美国太极拳研究领域的热点网络知识图谱(图2)和高频关键词列表(表4),该图谱由130个关键词节点和614条关键词连线构成。

图2 1997-2016年美国太极拳研究前沿热点分布图

Figure2. The Distribution of Research Frontier Hotspot

3.1 关键词共现分析

在美国太极拳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中,每个节点表示一个关键词,文献节点的大小与该节点的出现频次正相关,也代表着中介中心性的大小,频次出现的越高,圆圈的厚度就越大,圆圈的厚度与相应年份的关键词频次正相关。同时,节点的年轮结构的颜色代表该关键词在不同年份的排序。图2显示的关键词热点具有较强的趋中性,表明以太极拳作为主题研究相对集中,一定程度上反映出1997—2016年美国太极拳研究的热点。表4显示出热点关键词除tai chi(太极拳)、meta analysis(meta 分析)、chuan(拳)之外,主要集中于健康促进、疾病干预、中老年体育锻炼、社区活动等方面。

表4 1997—2016年美国太极拳研究高频关键词

随着美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龄化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从词频来看,太极拳主题研究主要关注与老年人的关系,这是美国太极拳研究的热点,例如,太极拳锻炼与老年人认知、体质健康等。Steven等把311名年龄大于等于70岁的老年人(男性20人,女性291人)随机分成两组,其中,158人进行太极拳锻炼,153人进行健康教育项目,结果通过48周的临床随机实验发现,太极拳锻炼组较健康教育组的老年人的心血管功能有明显增强,进一步表明太极拳锻炼能够促进老年人体质健康[24]。

从研究内容并结合词频和中心性来看,太极拳与预防跌倒,改善平衡能力,改善生活质量等研究是美国太极拳研究的热点领域。在改善平衡能力方面,Peter等学者通过比较两组受试者的步态速度和步幅,一组为初学太极拳的成年人,另一组为有着24.5±12年习练太极拳经验的老年人,结果表明,练习太极拳能够降低健康老年人跌倒的风险,增强平衡能力[22]。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Kazuko等学者通过研究,对20名患有脊柱疾病的受试者进行12周的轮椅太极拳练习,比较他们受试前、后的视觉模拟、疼痛感、个体幸福感、精神饱满感等指标的变化,发现太极拳练习能够有效改善上述指标,增强受试者的幸福指数、改善其生活质量[18]。

3.2 关键词时区视图分析

关键词作为学术论文研究主题的精炼表达,其关联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揭示学科领域中知识的内在联系[6]。时区视图(Time Zone)则是一种侧重于从时间维度上来表示知识演进的视图[1]。本研究为了科学揭示1997—2016年美国太极拳研究主题结构的演变路径和特征,分析美国太极拳研究主题在不同时间领域内的变化情况,运行CiteSpace V,时间分区(years per slice)设定为2,显示类型选择“Time Zone”,阈值(Threshold)、字体大小(Front size)、节点大小(Node size)分别设定为5、5、30,其他设置保持系统默认,得到1997—2016年美国太极拳研究领域主体结构演变时区图谱3。

从图2中可以看出,1997—2007年出现的太极拳(tai chi)、身体运动(physical activity)、锻炼(exercise)、平衡(balance)、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老年人(older adult)、随机控制实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健康(health)、血压(blood pressure)、力量(strength)等词的字体较大,与后续出现的词汇连线密集,表明在1997—2007年,美国太极拳研究的重点是太极拳与老年人健康促进的关系研究。另一方面,由图2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从2007—2016年,出现了临床实验(clinical trial)、康复(rehabilitation)、骨关节炎(bone mineral density)、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痴呆(demential)、帕金森疾病(parkinsons disease)、姿势控制(posture control)、抑郁症(depression)等高频关键词,表明近10年来美国太极拳研究的热点前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研究重点开始由太极拳对人们健康促进向疾病干预方面的临床研究的转变。

总体分析来看,1997—2016年美国太极拳热点研究领域主要呈现两个突出特征。1)太极拳研究的广度不断扩大。在1997—2007年,太极拳研究领域的重点主要集中于运动系统,即探索太极拳与老年人防跌倒(preventing fall)、保持平衡(balance)等方面的关系;2007—2016年,研究重点扩大到人体神经系统等方面,即开始关注太极拳对抑郁症(depression)、老年痴呆(demential)等疾病的干预。2)太极拳研究的深度不断加大,研究重点不断细化。以太极拳改善老年人平衡能力为例,近几年的研究在原来的基础上,开始探索太极拳对骨关节炎(bone mineral density)、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等疾病的干预效果,研究的持续性与深入性不断加强。

4 美国太极拳研究文献共被引网络知识图谱分析

关键词是对文献的高度概括,但是,并不能代表文献的全部内容[10],对某一研究领域的方向和结构分析,应该在对该知识群文献的汇总与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共被引网络图谱中各聚类主题命名,这样才能够更加充分地了解该研究的方向和理论结构。运行CiteSpace V,将所下载的402篇文献数据全部导入软件中,主题词来源(Term Source)主要包括标题、关键词、作者、摘要、参考文献等,设置时间分区(years per slice)为1,阈值(Threshold)c、cc、ccc分别为3、3、20节点类型(Node Types)选择被引文献(Cited Reference),阈值(Threshold)、字体大小(Front size)、节点大小(Node size)分别设定为25、9、30,其它设置保持系统默认,得到1997—2016年美国太极拳研究文献共被引网络图谱(图4)。

图3 1997—2016年美国太极拳研究领域主题结构演变时区图

Figure3. The Time Zone of Thematic Structure Evolution

图4 1997—2016年美国太极拳研究文献共被引网络图谱

Figure4. The Network of Co-Cited References

文献共被引图谱中仅显示中介中心性大于或等于0.1的关键节点文献信息,由62个节点、69条共被引连线组成共被引网络,Mean Silhouette=0.6513。Mean Silhouette的取值范围-1~1之间,越接近1,说明这个聚类的主题越明确,聚类内文章内容越接近[11]。本聚类的结果显示Mean Silhouette值接近于1,说明本次聚类是合适的。图4显示各聚类的特征,并根据该聚类特征,分析各聚类主题词,选取被引频次>8,中心性>0.1的节点文献,得到1997—2016年美国太极拳研究文献被引网络图谱主题词(表5)和高中心性文献一览表(表6)。根据表5和表6的结构特征,将其划分为C1、C2两个知识群,并着重分析各聚类主题以及具有代表性的节点文献,探析1997—2016年美国太极拳研究领域的知识点聚集类别。

4.1 以太极拳与睡眠质量研究为基础,逐步发展至对认知功能的研究

由表6可知,知识群C1中“Effects of tai chi training on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dicators in older adults with osteoa-rthritis”一文的中心度最高,达到了0.91。研究者Hartman为了确定太极拳与患有关节炎疾病的老年人的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的关系,对33名受试者进行为期12周,每周2 h的太极拳练习,结果发现,太极拳练习明显改善了受试者自我效能指标和生活质量指标,且<0.5[15]。另外,在知识图群C1中,“A randomized trial of tai chi for fibromyalgia”一文被引频次最高,达到了154次。作者Wang把66位患有纤维肌痛综合症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进行为期12周,每周2次,每60 min的太极拳课程,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受试者FIQ分数值有了明显变化,并且<0.001,表明太极拳练习可能对缓解纤维肌痛综合症有一定的作用[26]。“Tai chi exercis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一文在C1知识群中的中心性也较高,达到了0.77。作者Yeh为了评估太极拳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睡眠质量的影响,把18位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10)进行12周的太极拳练习,对照组(n=8)只进行正常医疗维护,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高频率耦合HFC(0.05±0.10 vs. -0.06±0.09 %, ETST,= 0.04)显著增加,低频率耦合显著降低LFC (-0.09±0.09 vs. 0.13±0.13% ETST,<0.01)。太极拳能够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睡眠质量,进而对其血压、心律失常和生活质量有一定的益处[31]。

表5 1997—2016年美国太极拳研究文献被引网络图谱主题词

表6 1997-2016年美国太极拳研究各知识群的高中心性文献

科学计量认为,引文共引网络中心度相对较高的关键节点文献往往构成研究领域知识基础[9]。以上3篇文献C1知识图群中高中心性关键节点文献,构成了C1知识群的知识基础,其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太极拳与睡眠质量、生活质量、纤维肌痛等方面,而纤维肌痛与睡眠障碍、神经递质分泌异常及免疫紊乱有关[4]。例如,David等学者的研究更加深入,他们把22名孤寡老年人随机分为两组,12人进行太极拳练习,每周2 h,共计12周,另外10人进行减压健康教育。结果显示,接受减压课程教育的受试者心理应激水平仍然存在,细胞核kB因子水平显著提高,而太极拳组受试者则表现出心理压力下降、细胞核kB因子水平保持不变等效果,从而进一步表明练习太极拳能够缓解精神压力,愉悦身心,提高生活质量[12]。基于此,许多学者开始探究太极拳与人体认知功能的关系,形成了较多的研究成果,所以依据表5可知,C1知识群中的1、5、7、8、10号聚类的主题词几乎都与人体认知功能有关,该知识图群的研究主题为太极拳对人体认知功能的影响。

Hawkes等学者首先研究了太极拳与人体神经质控制作用关系,他们把54名受试者随机分成4组,10人进行太极拳锻炼,16人进行冥想练习,16人进行有氧运动,12人进行坐立,用Rockport 1-mile walk方法评估其最大摄氧量,结果显示,只有太极拳实验组和冥想加锻炼组证明了较大的P3b振幅,表明,太极拳可能会增强人体神经质控制作用[16]。学者Wall则对一所波士顿公立学校的学生开展5周的太极拳教育课程进行了研究,通过受试者的反馈表明,练习太极拳之后,他们表现出了幸福指数上升、睡眠质量改善、自我保健意识增强、与大自然亲密互动等良性反应[27]。

Walsh等人的研究更加深入,他们开始探索了太极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一组受试者(n=60)身体健康并无太极拳练习经验,另一组受试者(n=20)有24.5±12年的练习太极拳经验,在进行6个月的太极拳练习之后发现,通过认知测量表进行打分,长期练习太极拳的受试者有着更好的得分趋势,而无任何太极拳练习经验的受试者的分数并无显著变化,表明长期太极拳练习可能对认知功能改善具有一定的帮助[28]。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部分学者开始逐步探索与神经系统有关的认知功能疾病。例如,Lavretsky等人探索了太极拳与抑郁症的关系。他们把73名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进行太极拳加服用抗抑郁症药,另一组进行健康教育加服用抗抑郁症药,太极拳练习每周2次,每次2 h,共计14周。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太极拳练习受试者的抑郁症症状明显减轻,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表明太极拳练习有利于老年抑郁症的缓解[19]。

综上所述,知识图群C1包括两个方面:1)形成以高中心性节点文献作为知识基础的研究,即关于太极拳与睡眠质量、生活质量、纤维肌痛等方面的关系研究;2)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发展为太极拳与人体神经质、抑郁症等人体认知功能方面的研究。

4.2 以太极拳与姿势控制研究为基础,逐步发展至对运动系统疾病的研究

由表6可知,知识群C2(1、5、7、8、10号聚类)中“Tai chi and fall reductions in older adul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一文的中心度最高,达到了1.07,同时该文章的被引频次也最高,达到了253次,表明该文献在C2知识群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Li等研究人员为了评估6个月太极拳练习对降低老年人跌倒率的影响,通过研究70~92岁的256名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进行太极拳干预练习,每周3次,另一组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6个月后,太极拳组与对照组相比,跌倒数为(n=38 vs 73;=0.007)、跌倒率为(28% vs 46%;=0.1)、跌伤为(7% vs 18%;=0.3),表明每周3次,共计6个月的太极拳干预练习,能够减少老年人跌到次数、降低跌倒风险与恐惧感,同时也能够有效改善老年人身体机能,增强平衡控制力[20]。

在此基础上,部分学者进行了练习太极拳与人体膝关节的研究。例如:Tseng等人对太极拳运动过程中膝关节的肌肉激活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与正常步态相比,练习太极拳更能有效激活膝关节中的肌肉[25]。另外,Wayne等学者对太极拳练习和正常行走时正面膝关节力矩力臂的生物力学做了比较,显示与正常行走相比,练习太极拳能够产生较大的峰值横向力臂值,进而表明练习太极拳能够有效避免内侧膝关节负荷[17]。还有学者研究了太极拳练习与人体姿势控制的关系,发现练习太极拳有利于保持身体姿势控制,进而改善身体平衡能力[29]。

由表6可知,Li等研究人员发表的“Tai chi and postural st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文章中心性值排名第2,达到了0.93。研究人员为了探究太极拳与帕金森病人保持平衡能力的关系,进行了随机对照试验。他们将195例帕金森1~4期病患者随机分为3个组,即太极拳组、阻力训练组和拉伸组分别练习,每次60 min,每周2次,共计24周。结果显示,太极拳组在最大偏移量和定向控制方面均优于其他两个对照组,并且,太极拳组的实验数据均优于拉伸组的良性结果,同时也优于阻力训练组的步幅长度和功能实现,表明,练习太极拳能够改善中轻度帕金森病人的平衡能力,降低跌倒概率[21]。另外,也有学者研究了太极拳与骨质疏松症[23]和关节炎[30]的关系。例如,Shen等人将171例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随机分为4组,分别进行安慰剂、绿茶、安慰剂加太极拳(1周3次,每次60 min)、绿茶加太极拳比较试验,最终151名受试者完成了6个月的实验,结果显示,与其他3组比较,绿茶加太极拳实验组受试者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水平(BAP)显著增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得到了有效改善,表明,饮用绿茶加太极拳锻炼能够增强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的肌肉力量。

综上所述,C2知识群呈现出两个显出特征:1)形成了以太极拳与人体防跌倒、增强平衡能力的研究知识基础,探索太极拳与人体运动系统健康促进的关系;2)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研究领域逐渐扩大,开始涉及太极拳与相关运动系统疾病的关系研究,并通过临床试验,开始对相关疾病进行干预。由此表明,C2知识群的研究领域呈现出不断递进、层层深入的特征,太极拳对人体运动系统的影响研究的内容不断完善与成熟,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5 结语

美国近20年太极拳研究取得的成果和进展,对推进太极拳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选取1997—2016年美国太极拳研究领域的402篇研究文献作为研究样本,对近20年美国太极拳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提出重点、热点问题,分析研究进展,有助于国内、外太极拳研究者借鉴学习。

总体而言,1997—2016年美国太极拳研究稳步发展,年发文量呈现递增趋势,2013年发文量最多,达到46篇;期刊载文量最多,达到21篇;Oregon Research Institute(俄勒冈研究院)高级研究员Li发文量最多,达到23篇;太极拳与预防跌倒、改善平衡能力、改善生活质量等领域的研究是美国太极拳研究的热点领域,对抑郁症、痴呆等神经系统疾病和骨关节炎等运动系统疾病的干预是美国太极拳研究的前沿;形成了以太极拳与睡眠质量研究为基础,逐步发展至对认知功能的研究和以太极拳与姿势控制研究为基础,逐步发展至对运动系统疾病的研究两个知识群,研究层次分明,且逐步加深;太极拳研究正逐步被医学领域广泛接受。

[1] 陈悦,陈超美,胡志刚,等. 引文空间分析原理与应用:Cite Space实用指南[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76.

[2] 董宝林,朱乐青,蔡玉军. 国外竞技体育研究时空特征、演进及热点探骊[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11):34-42.

[3] 高明,段卉,韩尚洁. 基于CiteSpaceⅢ的国外体育教育研究计量学分析[J]. 体育科学,2015,35 (1): 4-12.

[4] 郭学军,贾杰. 经皮神经电刺激与电针刺激穴位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疗效对比(英文)[J]. 中国临床康复,2005,46(9):171 -173.

[5] 姜南,梁勤超,李源. 中国国家形象建构中太极拳文化符号的运用[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1): 54-58.

[6] 刘则渊.科学知识图谱:方法与应用[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3.

[7] 邱均平. 信息计量学[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45.

[8] 唐豪,顾留馨.太极拳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

[9] 王璟,夏培玲. 基于Web of Science的国际体育政策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3,32(1):32-36.

[10] 张承毅,王毅. 国外篮球训练研究进展分析——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8):125-132.

[11] CHEN C, HU Z, LIU S,Emerging trends in regenerative medicine: a scientometric analysis in CiteSpace[J]. Expert Opin Biol Ther,2012,12(5):1-6.

[12] DAVID S B, MICHAEL R I, RICHARD O,Tai chi meditation effects on nuclear factor-kB signaling in lonely older adul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Psychother Psychosom, 2014,83(5):315-317.

[13] GUO Y C, QIU P X, LIU T G. Tai Ji Quan: An overview of its history, health benefits, and cultural value[J]. J Sport Health Sci, 2014,3(1):3-8.

[14] GUO Y C, SHI H Y, YU D H,. Health benefi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sports and physical activity for older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evidence[J]. J Sport Health Sci, 2016, 5(3): 270-280.

[15] HARTMAN C A,MANOS T M,WINTER C,. Effects of Tai Chi training on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dicators in older adults with osteoarthritis[J].J Am Geriatr Soc,2000,48(12):1553-15559.

[16] HAWKES T D, MANSELLE W, WOOLLACOTT M H. Tai chi and meditation-plus-exercise benefit neural substrates of executive function: a cross-sectional, controlled study[J]. J Complement Integr Med,2014,11(4): 279-288.

[17] JAGODINSKY A,FOX J,DECOUX B,. Biomechanical comparison of frontal plane knee joint moment arms during normal and tai chi walking[J]. J Phys Ther Sci,2016,27(9):2959-2961.

[18] KAZUKO S,DARLENE K,PAUL C,. Seated tai chi to alleviate pain and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in individuals with spinal cord disorder[J]. J Spinal Cord Med, 2016,39 (3): 353-358.

[19] LAVRETSKY H,ALSTEIN L L,OLMSTEAD R E,Comp-lementary use of tai chi arguments escitalopram treatment of geriatric depressio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Am J Geri-atr Psychiatry,2011,19(10):839-850.

[20] LI F Z, HARMAR P, FISHER K J,. Tai chi and fall reducti-ons in older adult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J Geront-ol,2005,60(2):187-194.

[21] LI FZ,HARMER P,FITEZGERALD K,. Tai chi and post-ural st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J]. N Engl J Med,2012,366(6):511-519.

[22] PETER M W, JEFFREY M H, MATTHEW L,. Tai chi training may reduce dual task giant variability,a potential mediator of fall risk,in healthy older adults:cross- sectional and randomized trial studies[J].Front Hum Neurosci,2015,9:1-10.

[23] SHEN C L,CHYU M C,YEH J K,. Effect of green tea and tai chi on bone health in postmenopausal osteopenic women:a 6-month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J]. Osteoporos Int, 2012, 23(5):1541-1552.

[24] STEVEN L W,MICHAEL O,KIRK A E,. The influence of intense tai chi training on physical performance and hemodyna-mic outcomes in transitionally frail, older adults[J]. 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2006,61(2):184-189.

[25] TSENG S C,LIU W,FINLEYM,. Muscle activation profiles about the knee during tai chi- stepping movement compared to normal walking[J].J Electromyog Kinesiol,2007,17(3): 372- 380.

[26] WANG C C,SCHMID C H,RONES R. A randomized trial of tai chi for fibromyalgia[J]. N Engl J Med,2010,363(8):743-754.

[27] WALL R B. Tai chi and 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in a Boston public middle school[J]. J Pediatr health Care,2005, 19 (4): 230-237.

[28] WALSH J N,MANOR B,HAUSDORFF J,. Impact of short- and long-term tai chi mind-body exercise training on cognitive function in healthy adults: results from a hybrid observational study and randomized trial.[J]Glob Adv Health Med, 2015,4(4): 38-48.

[29] WAYNE P M,GOW B J,COSTA M D,. Complexity-based measures inform effects of tai chi training on standing postural control:cross-sectional and randomized studies[J]. PloS One, 2014, 9 (12):1-28.

[30] WAYNE P M,KIEL D P,BURING G E,. Impact of tai chi exercise on multiple fracture-related risk factors in post-menopa-usal osteopenic women: a pilot pragmatic, randomized trial [J]. BMC Complement Altern Med,2012,12(7):1472-6882.

[31] YEH G Y,MITUS J E,PENG C K,. Enhancement of sleep stability with tai chi exercise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 Prelimina-ry findings using an ECG-based spectrogram method [J]. Sleep Med, 2007,9(5):527-536.

Hot Spots and Content Analysis of American Taijiquan Research in the Past 20 Years

SHI Hai-yang, GUO Yu-cheng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Shanghai 200438, China.

Taking 1997-2016 Web of ScienceTM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core collection,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 included in the source database of 402 American Taijiquan literatures (Articl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draw the related scientific knowledge mapping through CiteSpace V software,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processes the relevant data by using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aijiquan and fall prevention, improving balance ability,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research field is a hot research in the United States, depression, dementia and other neurological diseases such as osteoarthritis and motor system disease intervention is the Taijiquan research frontiers; formed by Taijiquan and sleep quality on the basis of gradually, the development to the cognitive function and to study Taijiquan and posture control based on motion system is gradually developed to analyze disease two knowledge base, research hierarchy, and gradually deepen; Taijiquan research is gradually widely accepted by the medical field.

G852

1002-9826(2018)01-0003-08

10.16470/j.csst.201801001

2017-06-01;

2017-09-01

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一般资助项目(2015B079)。

史海阳,男,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武术传播,E-mail:shywushu@163.com。

郭玉成,男,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武术传播、民族传统体育历史与文化, E-mail: wushuxue@126.com。

猜你喜欢

受试者太极拳文献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浅谈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受试者的护理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重要的事为什么要说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