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竞争式依附:业余足球组织的生存逻辑研究

2018-02-03郇昌店

中国体育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足球联赛业余草根

郇昌店



竞争式依附:业余足球组织的生存逻辑研究

郇昌店

江苏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

以HB足球业余联盟对HB足球协会的竞争式依附为对象,结合TJ市LH联赛、GD5人制足球协会和CF市足球协会等辅助案例,揭示社会组织的竞争式依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HB业余足球联盟是依托于HB地区爱好足球的民间人士成立的草根式体育组织,为了生存发展,表现出对枢纽型社会组织HB足球协会的依附关系。二者互动中,足球协会赋予业余联盟如下职权:有限的组织合法性,部分资源使用权,借壳承担政府公共服务购买任务。业余足球联盟则对足球协会进行荣誉和经费回报。业余足球联盟竞争式依附主要源于专业领域竞争、正规组织空缺和正式组织退守等内在事实。研究对社会组织的依附关系,尤其是对“一业多会”的现实运行机制提供新的分析角度,对规范枢纽型社会组织和草根体育组织、优化与调整其关系具有借鉴意义。

竞争式依附;草根社会组织;枢纽型社会组织;生存策略

社会组织作为一种治理力量,在我国治理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尤其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改革思路以来,各界高度重视社会组织承担的治理职能[21]。我国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从西方引介的法团主义[4]、资源共享理论[12]和本土成长的“分类控制”[11]“自主成长”[20]等理论对社会组织的功能、问题和对策等进行的深入分析,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理论成果,其中,“依附发展说”阐释了“国家和社会组织”间的内在联系,凸显了社会组织发展独立性不足问题[2]。研究针对具有政治认同性、行政依赖性的社会组织[23],提炼出的“亦官亦民”双重属性是“依附式发展”的最佳证据。现有研究从多元视角分析了社会组织对政府部门的依附态势、内在逻辑、运行机制和改革路径,但对社会组织内部的依附关系缺少关注。

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除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外,还有依托体育资源形成和发展起来众多的未登记体育组织,也称为草根类组织,它们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19]。针对草根类体育组织,学术界对其定义与构成[27]、分类和发展困境进行了研究[18],但在重视整体性分析的同时还缺乏个案的深入分析,也无法总结出具有突出特征的理论成果。有鉴于此,本研究通过深度访谈和文献分析方法,依托体育类草根组织发展进行个案的系统分析,勾勒草根类体育组织与枢纽型社会组织的竞争式依附关系与发展理路,为规范体育社会组织关系提供借鉴。

1 问题的提出

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体育社会组织23 590个,其中,体育社团15 060个,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8 490个,体育基金会40个[14]。除此之外,还有大量散布于民间的草根体育组织,成为正式体育社会组织外的重要补充。尤其是国家对社会组织管理倡导“一业多会”的改革以来,诸如足球、户外运动等热门领域社会组织迅速成长,形成了较为繁荣的现象。

从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实施“一业一会”到“一业多会”的改革以来,个别行业和行政区域内出现了大量同业社会组织,同领域内社会组织的治理形成新的课题。为方便同业领域社会组织管理,政府部门根据传统指定相应的社会组织作为区域性社会组织代表,被选择的社会组织就成为现实意义上的“枢纽型社会组织”,因此,区域内同业社会组织关系问题就演化为“一个枢纽型社会组织与多个草根类社会组织”的关系问题。

现实领域出现的一业多会状况,且不断涌现的同业竞争现象,学术界对此类问题关注较晚,尚未形成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亟待相关微观领域的案例和理论支撑。本研究选择的HB足球业余联盟与市足球协会的演绎关系中,辅以TJ市LH联赛、GD5人制足球协会和CF市足球协会等典型案例,较全面地凸显了同业社会组织内部的竞争式依附问题。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选取区域内足球社会组织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尤其侧重勾勒草根体育社会组织与枢纽型社会组织竞争式依附发展的因由、实质和发展导向等。

2.2 研究方法

2.2.1 个案深度访谈法

为分析草根类社会组织与枢纽型社会的典型关系,本研究选择AH省HB市业余足球联盟(调研期间,根据受访者的要求,隐去具体省、市名称,用首个拼音字母代替)这一草根社会组织为对象,通过对内部关键人物的访谈,勾勒草根体育社会组织与枢纽型社会组织发展的内在关系。2013年,笔者在该市业余足球联赛间歇期赴当地调研,与业余足球联盟秘书长和部分教练座谈,在获得相关材料的同时继续进行跟踪式观察,初步梳理了其发展轨迹与特征。在初步梳理出业余足球联盟对足球协会“依附式”的关系特征后,笔者于2017年再次赴HB调研,与业余足球联盟和市足球协会的相关负责人分别面谈,并电话访谈了地方体育局的相关负责人、个别赞助赛事的老板(同时也是某球队队长)和部分参赛运动员,获取了基层人员的直观资料。

为呈现案例的代表性,笔者添加TJ市LH联赛、GD5人制足球协会和CF市风雨足球协会等发展状况,作为HB案例的补充,呈现区域足球社会组织的同业竞争问题。从案例的分布区域看,LH联赛、GD5人制足球协会属于东部地区,HB地处中部,而CF则属于西部地区。

2.2.2 文献分析

尽管进入个案的时间较早,但是,一直无法抽像出个案的典型特征,尤其是对组织发展过程中分工与合作的机制分析,缺少相关的理论支持。基于此,笔者系统研读了相关文献,尤其关注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的相关文献,而“恩赐-依附”(Clientelinsm,也译为“保护主义”)提供了分析思路[28]。依附理论原用来描述欠发达国家对发达国家发展路径的依附,主要用来表述拉丁美洲国家的发展道路[29]。随着世界格局的演化,演化出依附发展理论[17]。在依附理论的繁荣过程中,高等教育[13]、妇女发展[1]、特殊群体和政社关系[7]等引入依附理论进行分析。HB足球业余联盟与足球协会的关系,构成了社会组织内部的“恩赐-依附-竞争”的案例,较为典型地呈现了二者之间竞争式依附的特征。

3 业余足球组织依附发展的缘起

由于赋权体系、资源约束等影响,社会组织依附政府部门发展的特征较为突出,从领导选派、经费扶持和制度保护等方面体现了主动依附的特征。社会组织对政府的主动依附制约了社会组织活力的提升和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

国家在破除“一业一会”的限制后,行政部门的业务主管功能淡化,开始培育枢纽型社会组织,力图建立起社会组织自我治理、自我成长的良性循环体系。经过一系列改革,同业内社会组织发展取得较好成绩,尤其是政府认定的行业协会、联合会逐渐演化为联系政府和社会组织的中介与纽带,带动了区域内社会组织的繁荣。伴随着政府部门权力转移形塑的枢纽型社会组织,借助诸多政策优势,其指导功能较为突出。草根类社会组织的迅速成长,在专业性、创新性、动员能力等方面已部分超越了枢纽型社会组织,导致在个别领域出现了同业竞争局面,从而二者演化出典型的“依附+竞争”的发展格局。

HB业余足球联盟的发展,就较好地展示了在狭窄的行政区域内,足球领域成长起来的草根组织,与枢纽型社会组织——足球协会之间在名谓、球队、利益等方面竞争、依附发展的历程。

3.1 源于竞争的组织名谓选择

不可否认,“区域+项目协会”名谓对社会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但此类协会多与政府部门存在诸多关联,草根类社会组织获取的可能性极低。

作为草根组织的HB足球业余联盟成立于2008年,其前身是足球爱好者组成的球迷群体。由于HB市以煤炭立市,煤矿较多,职工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喜欢参与刺激性强、号召性高的足球运动,形成了浓厚的足球运动氛围。为推动足球发展,1999年部分煤炭企业工会开始组织主要由煤矿职工和子弟参与的业余足球比赛。赛事运行初期,参赛者局限于煤矿职工和子弟,赛程较短,较好地满足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在业余足球比赛发展中,为进一步提高竞赛水平,职工业余足球联赛开始允许社会人士组成球队参与,参赛规模不断增加,社会影响也日渐提升。业余联赛初期,赛事由球迷自组织运行,但接受原有的足球协会的业务管理,管理意识和水平较低,社会质疑声音较高。

HB足球比赛自组织运行的几年间,时常发生球场暴力冲突和罢赛事件,由于赛事组委会和足球协会组织松散且公信力不高,无法有效处理相关事件,亟待建立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在此背景下,参与者意识到在业余足球联赛发展过程中,如缺少权威、可信管理机构的调节和管理,将最终制约业余足球联赛的发展。鉴于这种情况,该地资深足球爱好者、在HB公路局工会工作的LSJ(后当选为业余足球联盟秘书长)联合多名球队负责人和足球爱好者向HB市体育局和民政局提交“建立HB市足球协会”的申请。但受制于传统社会组织管理体制中一地“一业一会”的政策限制,该申请没有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

在民间足球人士对“足球协会”名谓的屡次争取下,市体育局与民政局意识到区域足球协会松散状态,无力指导地方足球事业发展的现实。在足球发展大背景下,市体育局提出改组足球协会的设想,并支持其向民政局申请独立的社会组织资格。足球协会商请市人大退休的副主任担任足球协会主席,体育局应允提供办公地点,每年补贴一定的协会运行经费,并通过成立仪式、授牌等“仪式性”活动,将新足球协会推到区域足球事业领导者地位。2007年1月5日,市体育局和市民政局联合举办成立仪式,通过了《HB足球协会章程》,并通过了第1届相关负责人建议名单,标志着HB市足球协会的正式成立。足球协会成立后,根据《HB足球协会章程》,行政部门赋予其足球领域的管理、指导和服务职能。该市足球协会成立后,使得该领域“一业一会”的规则得以延续。

在寻求协会名谓屡次失利的形势下,2008年,HB地区相关企业、媒体和高校中的足球爱好者一致同意建立业余足球联盟,并成立了HB市业余足球联盟筹委会。筹委会与相关部门多次沟通,最终获得一种变通性的结果,该市体育总会以“支持建设”的批复代替了民政部门的正式批准。市体育总会的批复中同意成立业余足球联盟,但作为市足球协会的附属组织存在,接受市足球协会的指导,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

业余足球联盟的成立,获得了期待已久的组织认同,极大地推动了该地足球运动的发展,尤其在业余足球联赛的招商方面效果显著,地方知名企业竞相赞助。截至目前,业余足球联盟已连续多年举办由近20家足球俱乐部参与的业余足球联赛,同时启动了“市长杯”足球赛和淮海经济区足球精英邀请赛,主办该市2012年首届高中业余足球联赛。

与HB业余足球联盟寻求足球协会的经历类似,地处直辖市的LH联赛成立之初,也试图利用业余协会之名笼络草根足球俱乐部,并倡议建立区域性的业余足球协会。但在征求意见期间,市体育局和足球协会均称该市足球协会的业务范围本身就包含业余与专业两部分,再建立区域性业余足球协会容易给民众造成混淆。几经考虑和磋商,LH最终注册为有限责任公司。

客观而言,业余足球联盟成立前具有利用业余联赛之机攫取足球协会名谓的行为,表现出提前占位的冲动。由于该地区旧足球协会的松散化存在,尤其未在民政部门注册为法人实体的事实,容易被其他组织或人士窥取,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在政府部门推动足球协会获取新的社会组织身份后,其他组织失去了组建区域性足球社会团体法人的可能。严格意义而言,二者在名谓上的争夺,显示了社会组织间追求“正统”的竞争关系。

3.2 足球协会之外成立联盟的心态分析

为什么要在足球协会之外成立性质雷同的业余足球联盟,笔者怀着这样的疑惑进入案例。通过对业余足球联盟利益相关者的访谈,初步勾勒在足球发展中专业、专注的认知分野。

建立专业性的管理机构是业余足球联盟成立的初衷,因为业余足球联赛的发展需要组织、协调、动员、惩处等多项功能,但老的足球协会难以承担这种责任。通过对业余足球联盟相关球队赞助商、参与队员的访谈发现,利用自身作为参与者的优势,成立自治组织的动机比较强烈。

“我们”的理念对业余足球联盟内部治理发挥了较为积极的作用。首先,由于业余足球联盟在建立过程中充分征求了各球队的意见,其组织内部结构和章程等均有球队参与讨论与决策,较好地代表了各球队的“民意”。尤其对比赛中出现矛盾的惩处上,执裁者会给犯规球队和队员灌输一种我们的概念:“这是我们自己的联盟,不能因为你一个人,妨害了整体的竞赛公平”(LSJ,2017-4-3)。因为联盟这种模式,各个俱乐部都是平等的主人,都有权利平等参与联盟各项事务、制度的集体讨论、表决,通过的各项规章制度都能公开操作,一视同仁,保证了比赛的公平、公正,从而最大限度消除了不满和暴力因素(引自联盟秘书长的博客)。“我们”信念的传播,较好地解决了业余足球联盟内部的棘手问题,如罢赛冲动、不接受处罚和打架斗殴行为。其次,形成了自我监督的良好习惯。由于参与联赛的队伍要缴纳一定场地费和保证金,就涉及资金监管问题。尽管业余足球联盟内部也偶有声音质疑经费的合理性,联盟秘书长每年度均会公布经费使用的明细,并明确表示在离任时,可以接受第三方审计。

与业余足球联盟自治比较,该市足球协会的治理结构相对滞后。由于历史原因,该市足球协会的法人代表是秘书长而非主席,且协会的会计和出纳均由秘书长的近亲担任,足球协会决策一言堂的情形比较突出。2016年,W当选为协会主席后,试图变更法人代表和厘清足球协会账目,但均无法实施。访谈中,个别理事表示,协会理事的任命均由秘书长负责,部分对足球缺乏热情且参与意识不强的人获取了理事身份,理事会参与度低,协会主要决议体现了秘书长的意志。

体育局和足球协会相关人士的访谈显示,“业余足球联盟”的出现更多体现了LSJ的个人追求。在足球协会换届中,LSJ一直积极参与,通过个人博客宣布竞选足球协会秘书长,给换届工作造成较大影响。体育局相关领导对其在业余足球联盟外,又成立与足球有关联的公司的行为表示不认可。因此,在2007年新足球协会成立和后续的协会秘书长改选时,体育行政部门依旧延用老足球协会的秘书长。

通过访谈分析,笔者认为,足球协会与业余足球联盟之间的互斥主要源于认知差异,足球协会的传统运行模式难以顾及草根体育组织利益,业余足球联盟的成立有益于足球组织的繁荣,但需要恪守自身定位,不应越位或利用草根动员能力诋毁足球协会。两者在地区足球发展的目标上是一致的,需要明确有机合作关系,而不是互斥关系。

3.3 有限合作的区域足球治理逻辑

尽管HB市足球协会直到2007年才正式成立,运行时间相对较晚,但鉴于其与体育行政部门的关系,获得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从而掌握了区域足球发展的主导权。业余足球联盟成立后,导致HB市足球领域出现了足球协会和业余足球联盟并列的组织形态[6],两个功能类似、会员重复的组织关系属于新鲜事物,演化为同业内多个社会组织类型。

笔者对足球协会与业余足球联盟的关系进行梳理后,发现作为草根组织存在的业余足球联盟和政府相关部门的“距离”较远,为了拓展生存空间和发展的支持,不得不依附于足球协会发展。在业余足球联盟和政府部门之间,足球协会较好地发挥了上传下达的功能(图1),省、市体育局和上级足球协会的相关通知、要求也只会传递到足球协会,足球协会有选择地再次转发给业余足球联盟。

图1 业余足球联盟依附式发展示意图

Figure 1. Football Amateur Union’s Competitive Attachment

该地区的足球发展实践形成足球协会和业余足球联盟的分工合作,即足球协会主要对上负责,承担自上而下的赛事、培训和人员选拔等事务,主要负责相关行政部门、中国足球协会组织的相关竞赛和选拔,如区域“谁是球王”选拔赛和校园足球竞赛任务。业余足球联盟主要负责该地区的业余足球联赛微观管理与运行。业余足球联盟长期运行期间,在赛事组织、裁判员选聘、赛事监管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业余足球俱乐部均在业余足球联盟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市足球协会基本上不参与业余足球联赛具体运作,但会受邀参与年度总结会议等。

从形式上看,尽管二者存在一定意义的分工,但依旧呈现出业余足球联盟对足球协会的依附关系。根据图2中HB足球联赛运行模式显示,HB足球协会实际扮演着枢纽型社会组织的重要角色[5],该地区分工状态下的足球运行模式的形成,一是受限于地方足球市场规模较小,二是由于业余足球联盟办赛的经验较为成熟。业余足球联赛更是吸引了来自HB境内和周边BZ以及河南YC地区依托企业、学校和自发组成的20余所业余足球俱乐部。这些俱乐部大多“因赛而聚,无赛而散”,参与相关联赛提高队伍认同感、增加比赛经历是大多数俱乐部的心声。

从足球联盟和业余足球联盟在区域足球治理的事实来看,在同业竞争的背景下,通过分工合作服务于区域足球发展的行为具有示范意义。足球协会受制于人员、经费和体制等因素,无力包办所有足球事务,通过相关专业社会组织的介入,能够提升区域足球的发展水平。事实上,HB的足球发展成就也展示了足球协会与业余足球联盟合作治理的优势。

图2 HB业余足球联赛运行模式图

Figure 2. HB Amateur Football League Operating Mode

注:图中实线表示直接业务指导,虚线表示间接业务联系。

3.4 竞争式依附发展中的利益分割

现有依附式发展更多指向草根社会组织向政府部门的靠拢和依附,属于主动选择的结果[24]。对HB业余足球联盟而言,依附发展能够解决现实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同时也能够对足球协会进行利益补偿,一定阶段上满足了双方的需求。

3.4.1 足球协会赋予业余足球联盟的利益

业余足球联盟的依附式发展在于地方足球协会能够通过诸多方面给予相应的便利,以促进该地区业余足球的发展。

1.足球协会赋予业余足球联盟有限合法性。当前,组织合法性是制约我国草根组织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30]。业余足球联盟的发展壮大,亟待政府相关部门和足球协会给予一定的合法性认同。经过业余联盟和足球协会的多次交涉,两者达成如下协议:在HB境内称足球协会,HB境外可以称业余足球联盟;正规渠道时称足球协会,非正规渠道可以使用联盟称谓。

经由足球协会推荐参与上级政府部门或协会的评奖、评优,统一使用市足球协会称谓。由于HB业余足球联赛发展较为迅速,且相关负责人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积极宣传,其社会声誉日渐提升,影响越来越大。尤其在2008年HB足球业余联盟得到市体育总会一张不算正式的“出生证”后,积极拓展业务,使得业余足球联赛获得了较好的社会认同,当地知名企业纷纷冠名赞助,业余足球联赛发展得风生水起。业余足球联盟举办的城市邀请赛辐射到省内HF、省外XZ等地区,跨区域的业余足球赛事极大的提升了该地区足球和业余联盟的影响力。2010年,经市足球协会推荐,业余足球联盟培育、主办的业余足球联赛被评为“AH省全民健身十大品牌”活动,并获得省体育局的3万元奖励。在历经2009年和2011年落选省级十佳体育社团后,业余足球联盟终于在2013年被评选为“省级优秀体育社团”。

涉及足球正式的对外宣传中,统一称为足球协会并开展相关活动。2010年南非世界杯期间,鉴于HB足球业余联盟举办的业余赛事的巨大影响,获得了中视世界杯特别节目——《球迷狂欢节》栏目的邀请,业余足球联盟受邀赴北京参与节目录制。为了展示HB足球的发展成就,业余足球联盟在联盟队伍中遴选了60多人组成表演队伍赴京,由市体育局局长带队,业余足球联盟秘书长成为足球协会秘书长,在北京给全国球迷介绍HB业余足球发展的历程与经验。

在参与属于民间性质的体育交流、互访活动,可以使用业余足球联盟的名称。由于业余足球联盟的号召力日渐提升,在省内其他地区乃至省外,均出现了建设业余足球联盟的呼声。HB业余足球联盟曾多次将本地草根社团建设和活动的开展经验、方案向外积极传播,毫无保留地将材料给予大庆、沈阳、阜阳、淮南等各地的草根组织,积极帮助其他地区业余足球的发展。

2.协调相关部门实现部分资源的注入。资源依赖是社会组织依附发展的重要诱因[22]。在业余足球联赛运行过程中,足球场的租赁和使用是一项重大事项。通过市足球协会协调,市体育局给予比赛场地一定的财政补贴,市体育中心、师范大学、中小学的足球场对举办业余足球联赛给予经费减免等支持。根据2013年业余足球联赛运行预赛,举办每轮8场×15轮次比赛场地的租赁费用仅为3 000元,另外场地服务费3 000元。合计每场比赛场地费支出仅为50元,该费用远低于当地单独租赁足球场的开支。2013年,业余足球联赛的场地租赁费用仅为运行经费预算的1/7,政府部门的协调有效降低了业余足球联盟的运行费用。

组织业余联盟教练员和裁判员参加专业培训。AH省足球协会组织的省足球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会将相关名额分配给地方足球协会,用以提升地区教练员、裁判员水平和层次。按照现有规则,除了举办地给予8个名额外,其他一个地市每年仅分配2个名额。该市足球协会积极向省足球协会争取,获得部分额外名额,用于支持业余足球联盟裁判和教练员队伍建设。HB市足球协会除了安排本协会注册的裁判参与培训、交流外,也会选派参与联盟执裁的部分体育教师参与学习、晋级,间接上促进该地区足球裁判员队伍的建设。尤其在国家大力推动校园足球发展的背景下,市足球协会承担了教育局和体育局的教练员和裁判员的培训任务,有时会有针对性地给予业余联盟中相关“土裁判”一些名额,尽量提升裁判员的执裁水平。同时,市足球协会曾邀请范志毅等知名球星到HB讲座,业余足球联盟也参与分享了对业余足球训练和裁判的认识。市足球协会非常支持协会注册的裁判参与执裁业余足球联盟组织比赛和活动,尽量将校园足球联赛的时间与业余足球联赛错开,以保障裁判的供应。

协调政府行政部门对业余足球联赛提供基础的工作指导、安保和宣传服务。该市业余足球联赛主要采取周末赛制,遇到重大节庆假日会酌情调整,从3月底一直踢到10月,成为该市足球发展的名片之一。鉴于足球的社会影响力,且该市足球联赛具有较大的区域辐射力。对此类重大活动,市体育局(现整合成文化旅游体育委员会)、新闻出版广电局等通过体育总会、足球协会对其实施间接管理,派驻足球协会工作人员作为比赛监督,并要求将业余足球联赛的规程上报市体育局竞技体育科备案。市公安局要求报备比赛时间、地点和参与人数,会在比赛场馆安排专人负责赛场周边安全,督促业余足球联盟采取有效措施杜绝打架斗殴等事件。市新闻出版广电局会对联赛进行报道,且非常注意对赛场风气和赛事规则的正面传播。

3.借壳足球协会承担公共服务政府购买任务。按照现有政府购买任务承担主体的资格要求,缺乏法人地位的业余足球联盟不可能获得资格。鉴于当地蓬勃兴起的群体性活动,改组后的体育行政部门成为文化旅游体育委员会的一部分,工作人员短缺导致难以介入微观服务供给。根据该市政府采购的政策和目录,“文化体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政府购买内容。经过多次争取,且鉴于业余足球联赛表现出一定的公共服务性质和价值,市文化旅游体育委员会已经协调将纳入政府采购目录,每年给予2万元办赛经费补贴,历经多年发展,业余足球联赛有望正式列入政府服务采购目录。

为了承接政府相关职能转移任务,业余足球联盟不得不借助市足球协会的资格,参与竞标政府购买服务目录中的部分项目。此前,承办2012年度校园业余足球联赛后,教育局通过市足球协会给予业余足球联盟一定的经费和政策支持。在赛事运行期间,业余足球联盟凭借组织业余联赛的经验,承担了赛事运行的部分任务,其优秀的运行成绩获得了各方的一致好评。

3.4.2 业余足球联盟对足球协会的回报

与足球协会对业余足球联盟的利益赋予不同,业余足球联盟给予足球协会的更多是一种荣誉和成绩的回报。

足球协会利用业余足球联盟业绩和其他足球活动参与民政局社会组织等级评估,获得了较好的认同。尽管业余足球联盟已经成立多年,且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但由于缺乏独立法人资格,多年来HB市民政系统开展的社会组织评估均无法参与。民政局主要负责评估的体育局所属的26家正式注册的社会组织中,对业余足球联盟采取不评估、不监管的态度。业余足球联盟的相关成绩纳入足球协会考核内容,足球协会的考评成绩较好。

业余足球联赛吸纳了大量的社会人士参与,活跃了足球市场,提升了足球协会的形象。该市足球发展一直较好,群众认可度较高,尤其是年度业余联赛的举办,延续5个多月,吸引了大量的参与者,极大地推进足球运动的发展,成为政府体育行政部门和足球协会工作的一块靓丽招牌。

业余足球联盟的成绩加上足球协会的工作,形成了良好的荣誉叠加,使得该市足球的社会声誉较好。因出色的业余足球联赛,获得了系列省级和国家级奖励,在省内和周边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甚至有专业足球俱乐部拟将其三线队伍迁往该市,组建中乙俱乐部。

上缴部分管理费用。由于业余足球联盟的影响力较大,个别赛事在足球协会和业余联盟争夺举办权的过程中,尽管业余足球联盟作为承办方出现,但相关办赛经费均汇总到足球协会账号上,足球协会按照一定的比例提取管理费用。具体收取标准主要看资金的来源和监管状况,如,市政府的拨款收取较少,而其他部门和企业的经费收费较多。

3.5 竞争式依附的发展趋向

业余足球联盟缺乏法人实体,没有银行账号,与赞助商的合同产生纠纷后,只能以自然法人的形式诉讼(出现两次联赛赞助商拒绝付款的情况)。在市场开发中,赞助公司要求将赞助款打到业余足球联盟的账号上,并提供正规发票。业余足球联盟既无法提供相关账号和发票,且不放心将钱转入足球协会账号,导致很多赞助不了了之。

业余联赛迅猛发展的同时,倒逼业余足球联盟进行转型,但究竟转向何方,尚无明确方向。业余足球联盟的成功在于相关负责人的付出,但无可避免出现了制度建设方面的缺陷[8]。在业余联盟发展过程中,负责人的治理水平、能力和公信力均受到一定质疑。因治理能力限制,2016年业余足球联赛期间,业余足球联盟已面临生存危机。面对此种困境,在谋求区域社会组织资格失败的背景下,业余足球联盟未来发展路径并不明确。

3.5.1 超区域的足球社团

历经多年探索,业余足球联盟相关负责人与市体育局、民政局多次协商,试图放弃一直坚持的“联盟”要求,提出筹建“淮海足球运动发展中心”的构想,获得了市文化旅游体育委员会和民政局的大力支持。

由于淮海足球运动发展中心属于跨区域的建制,且“淮海”作为一个区域概念较为模糊[3],涉及安徽、江苏、山东、河南4省的部分区域。按照民政部《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相关条款规定,跨行政区域的社会团体,由所跨行政区域的共同上一级人民政府的登记管理机关负责登记管理。从该条款规定的出发,单纯HB市甚至省体育局和民政局无职权予以批准。

3.5.2 嵌入足球协会

2014年,时任业余足球联盟的LSJ秘书长辞去在业余足球联盟的职务,宣言竞逐市足球协会负责人,最后LSJ被遴选为足球协会7名副主席之一。鉴于“11人制”业余足球联赛主办权在业余足球联盟手中,市足球协会2015年开始组织“5人制”业余足球联赛。参赛主体可以是11人制的相关俱乐部成员,也可以打破俱乐部限制,自由组队。

就足球协会和业余足球联盟之间的关系而言,由于赛事参与主体趋同,且赛事举办时间相交叉,业余足球联盟的负责人在足球协会任职,综合来看,业余足球联盟嵌入足球协会的可能性较大。市文旅委相关负责同志指出,从业余足球联盟成立至今,两个组织并存的现象持续了10年,但该区域足球市场狭窄,维持同类型的两个组织存在的必要性不足,其竞争带来的内耗效应比较明显,但行政部门无意整合它们,需要自己处理。

3.5.3 走向市场

为了进一步发展业余足球,业余足球联盟也积极联合省内相关地市的足球组织,试图成立省足球联盟(去掉业余的表述,试图打造业余和职业并存的赛事体系),因过去注册社会组织难以获批,这次将注册成为“有限责任公司”。省超级联赛为提升竞技水平,将参赛资格限定为区域性联赛的前3名球队。但部分球队负责人表示,以前大家一起组织比赛不是为了赚钱,现在省足球联盟属于公司性质,能够解决业余足球俱乐部资金短缺问题,但对未来权益分成存在诸多疑惑。

2017年初,为启动省超级联赛和组委会建设,在象征改革开放前言的安徽小岗村召开了第1届联谊会。选拔了3名负责人担任公司筹委会主任,且启动了公司注册的事宜。由于制度设计相对滞后,省级超级联赛面临的种种艰难问题,导致本来计划2017年3月举办的首届省超级联赛搁浅,推迟到10月份举行,相关赛事的准备工作正在稳步进行中。

案例显示,政府部门及其代表对社会力量举办省级超级联赛的举动认可度不高。尽管,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家体育总局等9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马拉松、自行车等大型群众性体育赛事行动方案(2017年)》,对社会力量举办大型群众性体育赛事给予诸多政策扶持和优惠,对提升群众体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调查显示,该省超级联赛的启动并未获得体育行政部门和足球协会的认可,运行效果有待验证。

综合而言,作为一个有实无名的草根组织,在历经十多年的竞争式依附发展的情境下,在国家社会组织体制改革的进程中,难以获得明确地位。无不透露出草根体育社团对枢纽型社会组织竞争式依附发展的种种不适应。

4 案例讨论:竞争式依附的策略与实施条件

可以预见,随着社会组织体制改革的推进,未来同业内社会组织会更多,更会放大同业内社会组织与枢纽型社会组织间的关系。体育社会组织之间竞争式依附的出现,是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和体育改革的必然结果。通过对业余足球联盟发展历程的分析,表现了草根体育社团与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同业竞争状况。笔者对案例深度分析后,为了使探讨的观点更具代表性和普适性,补充TJ市LH联赛、GD5人制足球协会和CF市足球协会等辅助案例的分析,更加凸显了社会体育组织竞争式依附发展的态势。

4.1 草根体育社团竞争式依附的成长策略

4.1.1 专业领域狭窄的竞争策略

在社会组织发展中,面临着不同社会组织和企业等组织间的竞争关系。鉴于体育联赛发展的独特性,垄断性质的发展可能产生较好的规模效应。因此,个别体育组织利用经济实力和运行理念优势,倡导独家办赛理念,挤压其他组织运行赛事的可能性。从案例来看,HB市业余足球市场较为狭窄,自发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业余足球俱乐部不足20家。如此数量的足球俱乐部难以支撑两个或更多联赛并存发展。由于业余联赛产权不确定性,为规避竞争,业余足球联盟依附足球协会发展实属无奈之举。如果业余足球联盟不依附足球协会发展,而足球协会携枢纽型社会组织之威,利用行政资源举办同样类型的业余联赛,从而呈现残酷的同城、同业竞争格局,最终必然会贻害刚刚发展的业余足球联赛。

地处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TJ市LH足球联赛已运行5个赛季,其创始人LX在争取业余足球协会身份未果后,在市足球协会的建议下成立了LH(TJ)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并作为联赛运行主体,同时接受足球协会的业务指导。根据与足球协会的口头协议,LH公司举办的联赛只能设置两个赛区,且仅吸纳市内6区的队伍。在体育局政府购买的赛事中,LH公司曾以专业性办赛战胜足球协会赢得赛事承办权,但最后足球协会需作为协办单位。

GD省5人制足球联赛发展较为迅速,省级层面就有省足球协会、省5人制足球协会、U互动分别举办的5人制足球联赛。省5人制足球协会未成立前,因为省足球协会已经将5人制足球比赛的专营权卖给了一家公司,因此还引发了我国区域体育赛事领域中关于省足球协会限制竞争权限的诉讼。

4.1.2 正规组织留白下的发展策略

为加快地方足球协会建设,中国足球协会一直推动不同层次的协会建设,但受制于区域足球文化、足球人士等限制,地方足球协会建设较为滞后[16],地方足球协会建设的空间极大,不排除具有超前视野的人士或组织进入,必然有部分足球寻求建设区域性的足球协会。

HB业余足球发展较为迅速,但内部治理结构和制度建设较为业余。尽管现在社会组织注册政策对成立区域和行业社会组织的规定已经放宽,允许同行业、同区域建立多个社会组织,但基本不允许成立“区域性+运动协会”,但可以成立“区域性+具体名称+运动协会”,这样就避免了抢占正规社会组织名谓的嫌疑。

2012年,广东省5人制足球协会申请成立,极具示范意义。按照中国足球协会的设置,5人制只是一个赛制,不具备成立独立社会组织的可能。广东省却在社会组织改革的背景下,在省足球协会之外成立了5人制足球协会,是第1家没有主管部门的省级足球协会。

足球发展中,正是由于足球协会的精力不足,涉及面有限,从而给了社会力量介入的机会。随着社会力量介入足球领域政策的完善,各级足球协会无力涉足的领域,必然给其他力量提供机会。

4.1.3 正式社会组织的主动退守策略

鉴于HB地区有限的足球市场,足球协会与业余足球联盟已就分工合作机制达成共识。HB市足球协会主要针对上级足球协会的相关任务安排,呈现出对上负责的态势,将发展社会组织、组织业余联赛的任务交给业余联盟。枢纽型社会组织有选择地退守,承担起监督、管理职能,无疑给大量草根社会组织提供了生长的沃土。

源于资源约束和理念困扰,正式的社会组织在面对相对专业的社会问题时,适时的退守是培育草根性社会组织成长的重要路径。如5人制足球在进入GD时,GD省足球协会对此不了解,因此,当珠超提出独家运行5人制足球并给予部分管理费时,省足球协会没有理由拒绝。通过相关赛事组织的探索,省足球协会授权举办的珠超和民间成长的粤超,两个联赛迅速发展,相互竞争,同时间接推动了业余足球协会组织的建设。

地处西部的CF市足球协会在2015年开始运营首届超级联赛过程中,受制于理念、人员和场地等因素,积极与业余足球俱乐部(协会)沟通,主动让渡了超级联赛的部分收益权和运营权,尤其是邀请业余足球俱乐部(协会)负责人进入联赛筹委会。为集中精力办好上级部门交办的体育事务,2016年,在足球协会建议下成立了业余足球俱乐部参与的联合会(尚未注册,主要受限于“联合会”的名谓限制)负责联赛事务,足球协会则把主要精力放在校园足球推广及比赛上,初步实现了“社会联赛归业余足球俱乐部联合会管理,校园足球联赛归市足球协会管理”的格局。足球协会秘书长表示,本地足球氛围不强,对于足球协会现在办不好的事,交给民间的人来办,能够培育足球文化,促进足球事业发展……足球协会为扶持业余足球,和地方高等院校合作加大专业教练员和裁判员的培养。

4.2 草根体育组织竞争式依附的实施条件

竞争式依附的优劣在HB的案例中表现的比较明显,在其他地区也得到佐证。草根体育组织对枢纽型社会组织而言,能够建构起有效的竞争式依附框架,对提升体育社会组织活力、提供多元化公共体育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对照应然和实然两种状况,看似理想的发展路径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前提条件,笔者结合在实际调研中搜集的资料,及对我国体育社会组织政策思考,提出如下建议。

4.2.1 破解基层政府部门的共谋行为

尽管国家民政部门要求对行业协会商会和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等4类社会组织实施直接等级管理。但在地方运行中,对草根体育类社团的登记管理仍存在障碍,地方体育行政部门对体育社会组织的成立和发展支持不足。地方体育行政部门和民政部门很难改变传统的路径依赖,在社会组织成立过程中形成了共谋行为[32],导致相关社会组织难以获得相应的合法资质。

在此情况下,国家民政部门应联合地方政府加强执法监督,对社会组织领域建设和发展中人为的障碍行予以制止,坚决贯彻4类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

4.2.2 明确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定位

参考北京市《关于构建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的暂行办法》有关规定,枢纽型社会组织主要扮演政治上桥梁纽带、业务上龙头地位和管理上承担业务主管的职能。枢纽型社会组织作为行业社会组织的代表,具有整合、服务、沟通等职能[25]。当前,需要警惕枢纽型社会组织凭借行业管理职能演化成“二政府”的可能[26],从而形成同业领域的垄断状况,挤压相关草根社会组织争夺资源的可能。伴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大跨度发展,各级各类草根体育组织发展极为迅猛,亟待发挥相关联合会、协会等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指导功能,引导草根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

当前,我国体育领域的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较为缓慢,在足球等运动项目领域、青少年等运动人群领域、体育产业发展领域成长起来的枢纽型社会组织,定位于项目整合、服务提供和沟通交流等,从而为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提供基础和平台。由此可见,对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的定位评估,除了要考察其社会服务功能外,更要侧重于行业服务的能力建设,尤其对草根体育社会组织的孵化、培育成效,激活社会组织活力的作用等。

4.2.3 建构良好的同业竞争关系

当前,足球、户外运动等社会组织发展迅速、类型趋同。地处西部体育旅游大省的XA市,由于境内山地资源丰富,具备发展户外运动的基础条件,因“一业一会”的政策松动,大量户外运动协会成立。这些协会对外宣传中均自称是XA户外运动的代表,并积极向上级社会组织靠拢,导致选拔代表XA市参与的户外运动竞赛,不知道应发给哪个协会,形成了社会组织恶意竞争的非意料后果。在此情境下,该市民政部门联合体育、旅游部门,统一规范户外运动协会名谓,除该市户外运动的枢纽型协会外,一律以“XA+具体名称+户外运动协会”命名,杜绝了社会组织利用名谓造成的混乱竞争局面。除了名称的规范,枢纽型社会组织还会通过召开联席会议的形式,通报户外运动发展的政策和要求,尤其要求各协会就近参与户外救援。

可以预见,在放松“一业一会”的限制后,同一个运动项目领域必然出现多个协会,协会之间的同业竞争将更为紧迫。在体育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必须由政府相关部门授权枢纽型社会组织明确竞争规则,加强对不正当竞争的惩处,积极引导向有序竞争发展。

5 结束语

案例呈现竞争式依附观点,与“恩赐-依附”阐明的“行政吸纳社会”的现实不同[10],拓展成为“恩赐-依附-竞争”的三维要素。该案例在揭示社会组织内部依附状况的同时,也勾勒出一种典型的竞争因素,从而构成相对典型的竞争式依附发展及和而不同的道路。

案例验证了同业社会组织间的竞争式依附的发展经验。社会组织内部的依附式发展,不仅表现在对其正式身份的认可,也表现在对其相关资源注入的控制。这种情形的出现主要源于对枢纽型社会组织“制度建构”的责任赋予[15]。但是,案例“业余足球联盟”的发展路向,却是草根式社会组织发展日趋式微的境况,如果竞争式依附并没有带来草根组织的繁荣,说明现有社会组织制度下,竞争式依附更多彰显了草根社会组织发展外部环境的不成熟,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

[1] 陈锋.依附性支配:农村妇女家庭地位变迁的一种解释框架——基于辽东地区幸福村的实地调查[J].西北人口,2011,32(1):83-87,94.

[2] 陈天祥,徐于琳.游走于国家与社会之间:草根志愿组织的行动策略——以广州启智队为例[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1):155-168.

[3] 仇方道,朱传耿,佟连军,等.淮海经济区县域经济差异变动的空间分析[J].地理科学,2009,29(1):56-63.

[4] 范明林.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互动关系——基于法团主义和市民社会视角的比较个案研究[J].社会学研究,2010,25(3):159-176,245.

[5] 高勇.治理主体的改变与治理方式的改进——“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的内在逻辑[J].北京社会科学,2013,2:127-133.

[6] 葛亮.行业协会商会去行政化的困境与路径协同——以政府转移职能为抓手[J].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16,51(5):6-10.

[7] 郭占锋.被动性“入场”与依附性“运作”:对一个国际NGO在中国工作过程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1):51-60.

[8] 郇昌店.“自发公益-制度公益”:群众体育运行中的郇村个案[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48(1):29-33.

[9] 胡科,虞重干.依附:资源约束下草根体育组织的生存策略——3个个案的表达[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6(9):25-29.

[10] 康晓光,韩恒.行政吸纳社会——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再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7,(2):116-128.

[11] 刘鹏.从分类控制走向嵌入型监管:地方政府社会组织管理政策创新[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25(5):91-99.

[12] 马立,曹锦清.基层社会组织生长的政策支持:基于资源依赖的视角[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4,15(6):71-77.

[13] 潘懋元,陈兴德.依附、借鉴、创新?——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之路[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1):28-34.

[14] 全国体育社团总数超过15 000个网络体育组织达80多万[EBOL].http://news.xinhuanet.com/sports/2014-06/26/c_1266758 32.htm.

[15] 沈荣华,鹿斌.制度建构:枢纽型社会组织的行动逻辑[J].中国行政管理,2014,(10):41-45.

[16] 孙科,易剑东.中国“草根足球”面面观[J].体育学刊,2016, 23 (2):75-80.

[17] 孙来斌,颜鹏飞.依附论的历史演变及当代意蕴[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4):70-76.

[18] 汪流,李捷.社区草根体育组织:生存境遇及未来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2):17-21.

[19] 汪流.草根体育组织与政府关系向度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4,31(1):6-11.

[20] 王诗宗,宋程成.独立抑或自主:中国社会组织特征问题重思[J].中国社会科学,2013,(5):50-66,205.

[21] 王向民.分类治理与体制扩容:当前中国的社会组织治理[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6(5):87-96.

[22] 杨志亭,孙建华,张铁民.社会转型期我国草根体育组织发展的困境与培育路径[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6,35(2):66-70.

[23] 尹广文.官民二重性: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困境分析[J].宁夏社会科学,2016, (1):107-111.

[24] 岳经纶,邓智平.依附、分立、嵌入:中国发展社会组织的三种逻辑[J].探索与争鸣,2014,(10):67-70.

[25] 姚迈新.“枢纽型”社会组织:目标偏离与防范[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4,26(1):5-9.

[26] 张国清.社会治理研究[M].杭州: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浙江教育出版社,2013:484.

[27] 张宏伟,成盼攀.社区草根体育组织的涵义、生成与功能定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6):12-16.

[28] 张华.连接纽带抑或依附工具:转型时期中国行业协会研究文献评述[J].社会,2015,35(3):221-240.

[29] 张康之,张桐.论依附论学派的中心-边缘思想——从普雷维什到依附论学派的中心-边缘思想演进[J].社会科学研究,2014,(5): 91-99.

[30] 赵孟营.组织合法性:在组织理性与事实的社会组织之间[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19-125.

[31] 周玲.中国草根非政府组织的合法性危机与治理困境及应对策略探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5(2):97-103.

[32] 周雪光.基层政府间的“共谋现象”——一个政府行为的制度逻辑[J].社会学研究,2008,(6):1-21.

Competitive Attachment: Survival logic of Football Amateur Union

HUAN Chang-dian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 221116 ,China.

The attachment development of social organization (SO) is one of the prominent characteristics. The existing research mainly reveal the attachment of SO on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mechanisms on the multivariate perspectives, but lacking of concern about the attachment of Innernal-SO. Taking the HB Amateur Football Union (AFU) as research object, combined with LH league, GD Futsal Football Association and CF Football Association (FA) as the auxiliary case, presenting attachment development and internal mechanism of SO. AFU is a grassroot SO established by the fans who love football. As a counterpoint to the HB FA, in order to survive and develop, AFU appears on the attachment develop of HBFA.The HBFA give AFU following interests: the limited organizational legitimacy, the right to use resources, alternative the shell of government undertake government public service procurement.AFU return the FA honors and finances. The reasons of AFU’s attachment development include the field of competitive strategy, the formal organization of blank reverie and formal social organization retreat strategy.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attachment development on the hub has a significant demonstration to the management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G80-05

1002-9826(2018)01-0018-09

10.16470/j.csst.201801003

2017-06-04;

2017-10-1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7ATY004)。

郇昌店,男,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管理,E-mail: changdianhuan@aliyun.com。

猜你喜欢

足球联赛业余草根
王燕清:从草根创业到世界领先
校园“三剑客”
草根艺术家
为业余棋手诊脉
草根
认识足球(九)
遮荫有方等
业余棋手错觉
业余棋手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