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多元手法实现初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升

2018-02-02马启录

黑河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培养初中历史教学

马启录

[摘要]初中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应实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及受到教育的目标。广大历史教师应结合学科特点,准确领悟和深刻理解初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并结合教学工作进行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提升方面的探索与研究,重点可以抓住六个方面:科学设置学习载体,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前置历史学习环节,要求学生自主精心准备;引导学生思考合作,尝试辩证研究分析问题;师生互动进行升华,实现学习成果完善提高;当堂开展学习检测,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课后组织拓展活动,坚持学以致用深化理解。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多元手法;核心素养培养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中,教师在教学设计与活动组织过程中,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要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对照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历史教学工作要着力培养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准确把握初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内涵

在初中教育教学工作中,历史学科承担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思想教育的多重职能,在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是一项重要任务。历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改革等举措,为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获得知识、深化理解、受到教育搭建良好平台。教师一方面要赋予学生更加自主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够独立开展思考、相互探讨研究,另一方面要引导和指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对历史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梳理出正确的答案,从而受到深刻的教育。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思维分析能力的提升等,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创新教学理念,运用多元手法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提升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改革创新,是推动教学工作深入开展和成效提升的重要动力,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升要立足于这一关键领域和载体,广泛借鉴各地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模式,对教学工作进行全面优化。本文主要结合《鸦片战争》一课的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究,师生互动与探索,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结果及其影响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以实现三维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和提升。

1.科学设置学习载体,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空间

初中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具有较为强烈的参与欲望,教师一定要重视和保护学生这一方面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一定要着眼于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满足和能力的培养,搭建科学合理的载体进行学习研究,合作学习小组是比较可行的学习载体。经过分析研究以及借鉴其他地区历史教学的经验,我对学习小组的设置进行了优化。首先,合作小组的人数控制在合理的区间。一般情况下以六人为一组,特别的情况下也不超过八人,每一个小组设立一个牵头学生,组织同伴开展学习研究活动。其次,打破班级现有的分组,对每一个学习小组里面的成员进行均衡分布。小组成员里面既有历史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又有历史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均衡分布最大的优势在于实现了小组之间学习的平衡,同时也能够发挥相互帮助的作用,让历史学困生得到更多的帮助。另外,还要事先对小组牵头学生进行专门的培训,让他们知道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承担着什么样的责任,应开展哪些方面的工作,赋予学生更为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

2.前置历史学习环节,要求学生自主精心准备

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一定要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特别是要让学生能够形成坚持预习、自主预习的良好习惯。我对学生预习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引导学生能够学会自主思考研究。在《鸦片战争》一课的教学之前,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专门对学生提出了预习的要求,指导学生在课前自主搜集一些与鸦片战争相关的资料,如当时的世界发展格局、中国和英国的发展状况、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以及失败的原因、带来的启示等内容。学生上网搜索、查阅资料,从不同角度搜集与鸦片战争相关的资料,并在课前进行交流,从更大范围和更宽视野对鸦片战争进行了解。同时,还要求学生对照思考题进行独立思考,结合课文内容尝试自己寻找答案。通过课前的有效预习,学生不仅拓宽了知识面,而且在预习过程中对学习的难点也进行了筛选,无论是为下一步的学习研究,还是对学生自主学习与思维能力的培养,都奠定了良好基础。

3.引导学生思考合作,尝试辩证研究分析问题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思维水平。在《鸦片战争》一课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对照一组思考题进行分析:“鸦片战争前中国与英国有着什么样的差别?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是什么?鸦片战争后中国政治和社会矛盾发生了什么变化?对国人心理产生了什么冲击?具有什么更为广泛和深刻的影响?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对我们有哪些启示?”在这样一组思考题的引导下,学生结合当时中英两国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找到了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源,对鸦片战争时中国经济与社会矛盾的变化也有了初步了解,对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進行了分析研究,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既能够站在历史发展的层面客观分析问题的原因,又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刻分析,学生分组研究得出的答案基本能够涵盖知识要点,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作用较为明显。

4.师生互动进行升华,实现学习成果完善提高

在《鸦片战争》的教学中,我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在课前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开展合作研究,对照教师提出的思考题开展探讨,基本能够将问题分析得全面。但是,学生受到思维层次等方面的制约,还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进一步开展学习总结和梳理提升,完善学习成果。在我的启发下,学生对鸦片战争前的中英两国现状开展了全面分析,认识到当时18世纪后半期开始的工业革命使英国率先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都比较雄厚。与此相对的是,古老的中国还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阶段,加上清政府的闭关自守更让两国的实力出现巨大悬殊。在这样的分析基础上,引导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发生原因进行探讨,从英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掠夺工业原料,鸦片交易利润巨大、中国地大人多、林则徐禁烟损害了英国商人利益,英国想通过战争手段打开中国市场等方面,客观、全面地深刻分析了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辩证水平。在鸦片战争后中国政治和社会矛盾变化方面,学生经过讨论,认为战后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已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从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对于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学生经过分析研究,提出了清朝经济军事落后、清政府腐败无能、落后的封建制度敌不过上升时期的资本主义制度等三个方面的因素,较为辩证地分析了这一场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最后,我还结合教材进行分析,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明白了闭关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并结合现实,激发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豪情。通过师生的有效互动,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自主学习研究能力以及辩证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

5.当堂开展学习检测,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全面掌握并进行深入分析。基于这一方面的考虑,我在课堂教学中强化了学习信息的反馈,在教学的最后环节安排几分钟时间进行检测,对本节课的历史学习知识点进行考查,并对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估,以便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分析。学生从当堂检测中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与效果、分析研究历史问题的客观辩证程度等方面,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6.课后组织拓展活动,坚持学以致用深化理解

课堂学习与课后活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将课堂的指导与课后学生自主研究活动融合起来。在《鸦片战争》教学之后,我要求学生进行专题研究,针对当时的中国、解放后的中国、当代中国经济与军事实力发生的变化广泛搜集资料,并在班级进行汇报交流。学生搜集了多种资料,在交流中思维辩证分析能力及自主表达能力等,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对增强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大有裨益。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历史教学最重要的目标。广大历史教师应当结合切身的教学实际需求以及学生的身心特点,积极、主动地采取多元化手法,拓展培养途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加优越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陈自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历史课堂教学永远高扬的旋律[J].赤子(上旬),2014,(19).

[2]宋耀宗.如何有效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4,(12).

[3]其米.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实效性[J].西藏教育,2013,(02).

[4]刘建峰.谈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过渡艺术[J].学周刊,2013,(23).

(责任编辑 冯 璐)endprint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培养初中历史教学
育核心素养 促语法技能
探讨在数学课堂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现途径
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应用漫谈
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教学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