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黄土高原地区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践

2018-02-02吕小永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8年10期
关键词:林田湖陕西省山水

吕小永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 710054)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会议上的讲话。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文化需求的提高,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民的关注[1]。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将之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2]。针对生态文明建设,国家和地方先后出台了多部法律和多条规章制度。它们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法律制度保障,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得以实现的坚定“靠山”。目前,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已取得一定的进展[3-5]。

1 陕西省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的实践

1.1 陕西省黄土高原地区在国家生态功能区的地位

陕西省黄土高原地区是抵御毛乌素沙漠向南荒漠化和沙尘侵袭的第一道屏障,是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有重要作用。根据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成果,铜川市宜君县、印台区、耀州区、王益区属于国家级子午岭六盘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延安市的吴起县、志丹县、安塞区、宝塔区、延川县、延长县属于黄河多沙粗沙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1.2 陕西省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生态问题

陕西省黄土高原地区最突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水资源短缺、植被稀疏且质量较差,以及矿山开采对生态破坏严重,对国家生态安全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

1.2.1 水土流失严重

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地区最严重的生态问题。陕西省黄土高原地区占全国面积不足1%,但水土流失量占全国总量的10%,区域内41个县区都是全国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重点县,占全国的30%。现有水土流失面积为7.5万km2,占全区面积的90%,约占全省水土流失面积的三分之二。

1.2.2 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

陕西省黄土高原人均水资源量是全省平均值的三分之二,是全国平均值的三分之一。水资源短缺在流域内的河流流量上也表现明显,陕西黄土高原降水的特征是时空严重不均,降水集中在6-9月且强度大,易造成严重的或毁灭性洪涝灾害。

1.2.3 矿山开采破坏生态严重

陕西省黄土高原地区矿山开采历史悠久,废弃矿山和无主矿山多,开采过程中形成大量的高陡露采边坡和废渣堆,易发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同时,压占和损毁大量的土地资源,扬尘污染严重,地形地貌景观和天然植被破坏严重,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的历史欠账大,有约80%的废弃矿山尚未进行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

1.2.4 植被稀疏,林分质量差

近年来,由于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呈整体改善趋势,生态退化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受经济条件的制约,造林过程忽视降水和地形等自然规律,过分强调短期治理效果,耐旱的常绿植物过少,林种单一且质量较差,加大了地区水蒸腾量,加剧了水资源消耗。

1.2.5 农村面源污染未得到有效控制

垃圾、农药、化肥和农膜造成耕地污染,污染的土壤随着地面径流从塬面和坡地流入河道中,进而污染河流水体。农村地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除县城区建有污水处理厂外,绝大多数乡镇未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乡镇居民生活污水全部经雨水管网直接就近排入河道,垃圾收运和处理设施不够。

1.3 陕西省黄土高原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主要思路

以构建国家西北重要生态屏障为总体目标,针对陕西省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矿山开采造成生态破坏、荒漠化等突出问题,坚持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按照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梁、塬、坡、沟、川”共治,“水、土、林、田、人”共利,系统规划,整体推进。突出问题导向,根据黄土高原生态问题及其成因,遵循自然规律、恢复自然生态、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原则,按照因害设防、对位配置、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方式,形成多目标、多功能、高效益的保护修复体系。

2 陕西省黄土高原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部署

陕西省黄土高原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工程部署依据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各地开展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实际需要,充分考虑投资合理性和可行性,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相关性与完整性、区域生态功能的特殊性与重要性。

2.1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

遵循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水土共保、系统治理的原则,实施梁、茆、坡、沟共治,林、草、田、水综配,制定科学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规划。在规划治理的顺序和措施的配置上,坚持先上游后下游、先支毛沟后主干沟、先坡面后沟道的原则,通过梯田改造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工程、林草封育、植被恢复、林草改良、沟谷综合整治工程的实施,建立梁、茆、坡、沟兼治的立体防护体系,层层设防、节节拦蓄、疏堵结合,有效控制流域内水土流失。同时,充分考虑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加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区内生态环境与土地承载能力。

2.2 水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工程

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利用新水源,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通过建设堰、塘、坝等雨洪调剂设施,调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通过水源涵养林建设和湿地保护与修复,提高水资源的涵养能力、自净化能力,恢复水域生态系统功能。

2.3 废弃矿山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

主要针对渣堆压占损毁土地、渣堆形成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地面塌陷、水土污染等,故根据“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园则园、宜水则水”的原则,对试点区内历史遗留无主矿山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恢复损毁土地使用功能。

2.4 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整治工程

以“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为方针,采用“村收集、乡转运、镇处理”的处理方式,建立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强化重点乡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及配套设施建设,实现重点区段污水截流、收集,处理,实现达标排放,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

2.5 农田生态功能提升工程

在黄土台塬区、河谷阶地等主要农业耕作区,实施农田生态功能提升工程,增加口粮田的土地产出率,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做好农田生态功能提升工程,通过科学合理地开展土地整理、灌溉排水、田间道路、农田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田间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田间管理和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生产需要的同时,达到节约水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及改善农业生态系统的目的。合理布置耕作田块,保持各项工程之间的协调配合,实现田间基础设施配套齐全。

2.6 能力建设工程

在试点基础上,整理生态保护修复的规划、设计、项目管理、绩效考核等方面的成熟经验,编写相关的指南,为黄土高原地区提供借鉴。

3 工程项目落地风险管控

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是一个涉及土地、水利、林业、矿山、地质、环境和生态等众多学科的巨大系统工程,涵盖领域多、专业广、内容繁杂、专业要求高,错误的理念或不合理的工程措施会带来新的生态破坏。虽前期进行了较多的项目收集、整理工作,但实践时难免会出现问题,存在项目难以落地等风险。

山水林田湖示范工作目前没有成熟的规划模式,融合城乡规划、土地、环保和水利等领域各专项规划阶段特点,结合山水林田湖示范的核心理念,整合、提炼出适用于山水林田湖项目特性的实施路径,通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探索出山水林田湖控制、管理的新模式。控制性规划是实施方案的继承和深化,是实施方案与具体项目有机衔接的关键,可以将实施方案总体目标、指标分解转化为具体片区、具体单元、具体项目的分项指标,使控制指标细化、分解、落实。

控制性规划是建立陕西省黄土高原地区—综合治理片区—治理单元—重点项目四级治理和生态修复控制指标体系,明确项目区的建设规模、投资规模、项目实施周期、项目实施效果等。控制性详细规划以问题导向原则,合理确定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分区、单元划分及控制指标,确定治理项目的范围、建设规模、控制指标、进度计划、资金安排及保障措施,是项目后期管理的指导性文件;同时将总体规划宏观的目标要求转化为具体项目的建设管理指标,制定了项目管理、考核指标体系,为政府管理和考核提供依据。控制性规划可以打破部门界限,明确各部门的责、权、利关系,使各部门按照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配合,保证项目有序实施,保障治理效果。

4 结语

本文系统阐述了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的国家政策导向,分析说明了陕西省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针对陕西省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系统面临的问题,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工程治理思路、治理理念、治理措施和项目落地风险控制措施,预防风险、发现风险、管理风险,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生态修复项目的系统实施,有助于实现生态系统整体修复的预期成效,同时教育大众提高环保意识,从根本上解除环境影响威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猜你喜欢

林田湖陕西省山水
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坚持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
爱在一湖山水间
基于文献计量法的山水林田湖草研究概述
山水之间
一处山水一首诗
宁夏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制度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与修复找准问题明确目标和路径
聚焦两会
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