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与社会“基于前概念的教学”研究

2018-02-01王小芳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航路概念笔者

王小芳

(此课选自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我们把那些未经过专门教学,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经验、概念,称为“前概念”。现代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从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提取与新知识最有联系的旧知识,用来固定或归属新知识的过程,是新知识在认知结构中进行同化或类属的过程。”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也认为:“学生的新概念的形成是建立在前概念基础之上的,前概念是影響学科学习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初中生历史学科的前概念的形成主要源于影视文学作品、传奇故事、知识的负迁移等,也有极少数形成于阅读史书。因此,不同学生在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经验下产生的前概念可能完全不同。这些前概念有时与正确的科学概念没有冲突,只是有待完善和升华;有时则与正确的科学概念和思维方式大相径庭。了解学生具有怎样的历史前概念,有利于使教学贴进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的理解。

下面笔者就以《连通世界的新航路》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如何利用“前概念”开展教学。

1.依据前概念,诊断学情,调整教学内容

笔者课前以“你眼中的新航路”为题,收集整理关于新航路的前概念,从中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内容。如,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西欧人第一次到东方的海路;欧洲人为了利益通往东方的海上路线;西欧人向东方探索金银财富的道路等。

笔者发现在这些历史前概念中,大多只涉及了事实概念这个层面,反映出初中生对新航路的认识只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能说出基本史实,即人物—西欧人,地点—东方,事件—开辟海上通道,这些正确的前概念是学科学习的良好基础和铺垫,可使学生尽快掌握科学的概念。但在事实概念上也有不完善之处,没有指出时间—15世纪末等。一些学生甚至出现了错误的前概念:新航路是“西欧人第一次到东方的海路”。这些错误的前概念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将会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影响其对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甚至会歪曲新概念的意义,形成错误的思维,影响其知识体系的建构。

与此同时,笔者注意到少数学生的前概念中也包含了认识概念层面,认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为了利益”“为了金银”。这些认识虽然不完善,但它不是错误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完善前概念,培养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历史问题。这些前概念没能反映出对新航路的评价,说明在学生的前概念思维方式中缺乏综合、辩证认识的过程。

笔者根据前概念反馈的学情,调整了学习内容,简化事实概念的学习,即开辟新航路的主要人物和路线图,将学习的重心放在认识概念的学习——分析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和评析开辟新航路的影响,即着重分析为什么在15世纪末,西欧人会需要大量金钱?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影响。这与《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相呼应:学会“采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探究、解释历史和现实问题;运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认识历史进程,评估人们做了什么、能做什么、该做什么。”

2.激活前概念,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前概念既能帮助教师了解学情,也能成为教学活动的起点。笔者在PPT上展示学生的前概念。学生在快速浏览这些前概念后,很快发现其中的共同之处,多次提到“西欧”“东方”“金银”“海路”等关键词。教师适时引导,提醒学生,历史的发生是有一定时间背景的,最终学生从前概念的关键词中,提练出以下问题进行探究:

在15世纪末:

(1)西欧人为什么要去东方?

(2)西欧人为什么要大量黄金?

(3)西欧人为什么要走海路?

(4)西欧人为什么能走海路?

教师将这些问题陈列在黑板上,学生展开自学,根据教材提供的史料,学生较容易解决(1)(3)(4)问题:因为西欧人需要东方的黄金、香料等物品,而传统商路被阻,而此时,地圆学说、指南针及造船技术的进步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

最后留在黑板上的只有“在15世纪末:欧洲人为什么要大量黄金?”这块难啃的骨头。这也与教师预设的教学难点—分析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原因不谋而合。学生的回答无序,且又相互冲突。细心的学生发现了这样一个细节,马可·波罗卒于1324年,为什么在他去世后一个多世纪后,《马可·波罗游记》才刺激了欧洲人对东方黄金的无限狂热?即然早就知道东方有黄金,金银可以购买商品,技术也不是问题,那为什么等到15世纪末才狂热地开辟新航路呢?这一个多世纪的时间中,西欧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之间的认知冲突,造就了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时机,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亚里士多德也曾说过“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此时,教师再适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中的图片,学生明白,这是因为在这一个多世纪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方式)。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资本(黄金)来扩大生产,赚更多的钱,赚钱的欲望无极限,对金银的渴望也无极限,分析得出开辟新航路的根本原因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难点的突破不是教师灌输给学生,而是学生的认知冲突形成内驱力,主动探究得出的。这也为之后分析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做好铺垫。

对于学生受思维方式的限制,而导致前概念中不曾显现的认识概念,须由教师来补充,以便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全面评价历史和现实问题。在本课中,前概念反映出学生对历史事件评价的缺失,笔者延用学生提炼问题的方式,利用前概念中的关键词,拓展出“新航路的开辟如何改变了西欧和东方?”“新航路的开辟是否只改变了西欧和东方?”这两个问题来引导学生评价新航路的开辟。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能够根据教材和教师提供的史料轻松地总结出新航路开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因此本课的重点落在如何培养学生学会多角度地看待历史问题的意识和学生的全球史观。

3.优化前概念,迁移知识,构建科学新概念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组织学生通过描述前概念,强化正确前概念,及时纠正错误前概念,升华朴素、不全面的主观认识前概念这些环节,帮助学生梳理或建立各概念间的联系。最后,笔者明确历史概念的基本构成要素主要有事件发生的原因、时间、参加者、基本进程、性质、对历史发展的影响等,再结合本课教学内容,比照之前的前概念,请学生再来说说“心中的新航路”。学生就能得出比较科学的历史概念:“15世纪末,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西欧各国为了追求黄金,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各地的航路。从此,整体世界开始形成。”

从学生的前概念到科学的历史概念转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所掌握的概念系统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未分化到分化,从分散到统一的变化过程。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学生不仅积累了历史知识,同时增长了历史智慧,习得了历史思维方式。

下图便是学生形成科学的历史概念的过程示意图:

基于前概念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更加个性化、人性化,能较好地唤醒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和探究欲,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自愿、自主、自觉的学习习惯,保障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由于学生的历史前概念具有个体性和稳定性等特征,教师很难通过一两节课就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同时,教师在备课时针对学生的各种前概念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也使教师的工作量增加不少。但正如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所言:“学生具备的两大功能,一是吸收,一是释放。但是现在的教育,只知道学生是吸收者,只考虑给予学生,而没有想到学生同时还是释放者。学生所需要的,正是这种‘我的价值、‘我的作用、‘我的意义、‘我的存在。”这也许就是历史教师们不断克服困难,坚持基于前概念教学探索的动力所在。

                                                                           編辑/李梦迪E-mail:514874815@qq.com

猜你喜欢

航路概念笔者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老师,别走……
幾樣概念店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基于交叉航路影响的航路容量模型研究
应召反潜时无人机监听航路的规划
托勒密世界地图与新航路的开辟
基于Event改进模型的交叉航路碰撞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