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陈理念的创新与实践
2018-02-01唐莉
唐莉
【摘要】 以文物展品为主体的陈列展览,通过融入“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的展陈创新理念,集中体现浓郁的地方特色及深厚的文化内涵,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展示的平台。
【关键词】 创新展陈理念;寿山石文化;活起来
[中图分类号]G26 [文献标识码]A
一、创新理念的缘由
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习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为文博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指明了前行方向。博物馆拥有丰富的文物资源,而以文物为主体的陈列展览是展示人类历史记忆的重要平台,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为了充分利用好这些弥足珍贵的文物,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应该让它“活起来”,而“活起来”的最好方法就是“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說话”,这是对展陈理念创新的一种突破,一种超越。福建博物院在去年倾情推出的精品展览“寿山石回故乡”,就是融入“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展陈新理念的成功范例。展览展出从故宫博物院引进的149件清代宫廷御用寿山石雕珍品瑰宝,涉及帝后印章、人物造像、陈设摆件等不同类型。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底蕴深厚。不仅是典型的宫廷藏品,同时也代表了清代雕刻艺术的最高成就。同时遴选100多件现当代工艺美术大师代表性寿山石雕精品,古代、现代和当代不同时期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荟萃展厅,着力聚焦“寿山石回故乡”这个亮点,集中展现寿山石文物的精美绝伦,寿山石历史的源远流长,寿山石文化的博大精深。一石激起故乡情,“寿山石回故乡”展览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活起来了,广大观众热情欢迎寿山石皇家国宝从“故宫”重归“故乡”,络绎不绝地走进展厅,不少观众意犹未尽,不止一次地参观展览……
二、创新理念的实践
寿山石产于东海之滨的福建福州,质地温润细腻,色彩丰富艳丽,具有润、灵、莹、嫩、腻的特点,是雕琢与篆刻的上乘材料,系中国四大印章石之首,被誉为“国石”,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早在4000多年前,福建先民开始使用寿山石制品,1500多年前就开始雕刻寿山石,历经唐、宋、元等朝代,到了清代迎来寿山石雕繁荣发展的历史高峰。随着文人雅士,上层名流对文玩、名石品味的提高,寿山石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大量品优质佳的寿山石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宫廷,清宫对寿山石的需求量很大,不但用于雕刻帝后宝玺,而且用于制作各种门类的艺术品。作为一次匠心独运的策划,“寿山石回故乡”展览坚持以创新为引领,融入“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的新理念,让深藏在深宫里、已有300-400年历史的寿山石精品“重归故里”。这些国宝级的文物是第一次走出深宫,也是第一次回到福建,让广大观众近距离观赏传统寿山石雕的魅力和清代帝王风范。与故宫这些珍贵的寿山石精品一起展出的还有现当代寿山石珍品佳作,而这些作品突破了传统题材的局限,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洋溢着新的创意,结合当代的审美情趣,让寿山石文化的丰厚内涵和寿山石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寿山石回故乡”展览的重点部分“帝后宝玺”中,展出清代从康熙、雍正至宣统8位帝王及慈禧、荣惠皇贵妃共10位帝后所用之宝玺。历经千年的发展,寿山石雕在清代进入鼎盛时期,无论是石材的开采,还是雕刻技艺,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深藏故宫300余年的寿山石国玺第一次回故乡,而且一半以上展品首次对外展出,对每一件第一次与观众见面,带有神秘色彩的重点文物展品进行剖析,深入发掘其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以赋予灵动鲜活的新生命。一件件、一套套帝后宝玺,犹如一方别样的天地,演绎着属于自己的故事。因此,这些“活起来”的展品格外引人注目,令观众叹为观止!其中最吸引眼球的首当乾隆的“田黄三联章”:一整块品质绝佳的田黄石,镂空雕出了3条石链及3枚印玺,每条石链系着一枚印玺,其中两枚为正方形,它们中一枚刻有“乾隆宸翰”,一枚刻有“惟精惟一”。另外一枚则刻有“乐天”字样,呈椭圆形。三章连体,环环相扣,没有任何拼接。“田黄三联章”材质之精美,工艺之精湛,造型之精巧堪称一绝,在历代印章中实属罕见。此印为乾隆皇帝私人印章,他爱不释手,一直携带于身。末代宣统皇帝溥仪也视其为传家和传国之宝,在离开故宫后的岁月里,他与作为王道理想唯一凭证的“田黄三联章”长期相伴,直至1950年才捐献给国家。还有一方引起观众浓厚兴趣的宝玺就是“慈禧皇太后御览之宝”,虽然慈禧执政清代已进入衰败时期,但该宝玺仍选用当时能找到的最好的寿山石,材贵艺佳,精工细雕。慈禧此宝玺主要用于御览的书画上,不仅如此,在光绪皇帝所题写的“颐和园”匾额上,“慈禧皇太后御览之宝”之印更是位于匾额正上方,加之宝玺上“凤在上龙在下”的瑞兽钮,体现了慈禧至高无上的特权,其政治野心也昭然若揭。观众近距离品赏“帝后宝玺”的魅力和风采,仿佛与帝后相约,与历史相遇,领略当时宫廷的艺术修养与审美情趣。“宗教人物”精选18件乾隆中期的罗汉像展出,这些罗汉造像在雕刻中以寿山石之有色部分为衣裳,衣边施金粉,以无色部分为肌肤,自然、逼真,颇有奢华之气,体现了清代宫廷特殊的供奉需求。“摆件陈设”以名山大川、神话传说为题材依据,融汇各种表现技法于一身,体现了清宫工匠娴熟的雕刻技巧和较高的艺术修养。而与“帝后宝玺”“宗教人物”“摆件陈设”古今辉映、相得益彰的“民间珍宝”——近现代寿山石雕名家名作,更是令人耳目一新,眼界大开。玲珑剔透的印章印料、神态各异的罗汉造像、巧夺天工的百宝镶嵌,形象而生动地向观众展示:随着价值观和审美理念的不断变化,寿山石雕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有鲜明的时代特性和艺术特色,作品的形式更加多样,题材更加丰富,技艺更加高超,充分显示了寿山石文化传承、创新和发展的脉络。一件件展品,一段段历史、一个个故事,仿佛都在说话,都活起来了,使得文物展品的形象更加鲜活、更加丰满,让观众进入展厅后从整体气氛感受到寿山石文化蕴含的理念、智慧、气度和神韵,领略到异彩纷呈的文物美、跨越时空的历史美、底蕴深厚的文化美,既获得了知识,又陶冶了情趣,还升华了精神。
创新理念的延伸
为了更好地配合“寿山石回故乡”展览,让观众更多地了解、体验和品味寿山石文化,展览展出期间还开展多项相关活动,包括寿山石篆刻体验、寿山石小挂件制作、文化学术交流研讨以及多场专题讲座,不仅提升了展览的精神高度,而且深化了展览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而作为展览的拓展,精心设计制作的文创产品更是新意迭出、精彩纷呈,把“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的展陈理念,从展厅之内延伸到展厅之外。一套9张的3D明信片和书签,以寿山石国宝为图案,精选清宫的“和硕雍亲王之宝”、“慈禧皇太后御览之宝”、乾隆红寿山石异兽钮“惟精惟一”印等宝玺图样制作而成;一本《寿山石回故乡·“元音寿牒”组印》漆板印谱,从乾隆御制诗文中选出带“福”和“寿”字的辑成30方寿山石组印;一盒装有福州传统食品礼饼的朱红漆盒,每个礼饼的中央都盖着大红的“帝印”。这些精美别致的文创产品,具有浓郁的福州地方特色和一定的收藏价值,不仅实用,而且为观众留下美好的纪念或被他们当作礼品赠送给亲朋好友,同时也让他们与寿山石国宝约会后把故乡的味道带回家……
福建博物院将以展陈为平台,增强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不断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吸引力,向广大观众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含中国智慧的精品展览。
参考文献:
[1]福建博物院.寿山石回故乡[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16.endprint